文化委工作要点4篇

时间:2022-02-19 08:12:49

文化委工作要点4篇

第一篇

一、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1、纵深推进“百村千幢”工程。实施18个古村落和扩容的260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重点推进7个市级、14个区县级、21个乡镇级重点项目,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50幢,打造新型业态80处,力争完成投资16亿元。继续实施“百村千幢”提升工程。在一期已实施10个古村落基础上,2014年将实施等8个古村落的提升工程。全力推进世行贷款“百村千幢”工程。严格按照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内容入选标准,第一批先行实施20个古村落,做好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文化站、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着力推动文博资源转化。以开发藏品复仿制品为手段,努力实现馆藏资源转化,力争全年开发多元化、系列化文博产品100种以上,建立全市博物馆间文化产品营销网络协作机制。积极融入旅游营销,编制全市博物馆游览手册,推出“世界文化遗产探古游”、“文物古迹游”等特色文博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民营博物馆管理,建立健全民营博物馆档案。

3、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扎实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调查、文物认定、信息采集和审核工作。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大对上申报力度,力争新增国保单位15处以上。继续对上争取各类文物保护经费,申报国保、省保维修项目,制定国保、省保30处文物维修方案,对上争资力争突破2000万元。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配合国家文物局在区呈坎村实施古村落维修标准化试点工作,做好第七批国保单位公布后的宣传和后续保护工作,编制国家和省级保护单位规划。组织开展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定期进行全市文物安全检查,确保全市文物无重大事故。认真组织开展好“5•18国际博物馆日”和第八个“文化遗产日”等文化遗产活动,动员全社会更广泛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4、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大力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以完善体系、落实传承为主要任务,以“六个一批”为主要抓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工程,力争新增设立非遗生产展示销售区10处,挖掘非遗传统技艺10项,打造非遗传习基地10处,命名市级非遗传承人20人。加大徽剧研究传承力度,打造徽剧传习基地3处,复排徽剧完整传统剧目4出,采集徽剧剧本、曲谱、实物60个。积极参加对外宣传推介会、文博会等,精心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第二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进一步提升徽文化知名度。

二、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建设力度

5、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推进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实施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10个,力争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进入省“861”项目库的25个文化产业项目年完成投资27亿元,力争纳入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的32个项目年完成投资56.39亿元。

6、实施产业集聚工程。改造提升一批。对16处部级名城、名街、名镇、名村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徽文化产业展示和集聚园区(基地)。开发建设一批。加快推进文化与生态长廊、徽文化产业园等16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力争新增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处。以徽文化产业园为平台,推动“四雕”、文房四宝、万安罗盘等传统文化企业规模化生产。

7、壮大新兴文化产业。演艺产业方面。重点修改完善《宏村•阿菊》文旅演出,在运用高科技同时,更多地融入徽文化元素,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力争打造全国一流演艺产品;进一步提升《徽韵》演出水平,加强宣传营销推介,扩大对外影响;完善花山谜窟“激光秀”演出,打造成全省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元一全景剧院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摄影产业方面。大力发展摄影、写生等高端文化体验旅游,百佳摄影点基础建设全面完成,重点推进外边溪摄影村、湖边古村落摄影博物馆、县徽秀摄影城、县画家村、美术家基地、县摄影家国际俱乐部、县摄影写生营地等项目。动漫产业方面。重点推动经济开发区蓝猫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传播创新基地开工建设,扶持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冰鸿动漫做大做强,新增动漫企业1—2家。节庆赛事方面。继续协助办好中国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古城民俗文化节、中国国际山地车赛、中国国际登山大会、中国县国际摄影节等重大节庆和体育赛事活动。

8、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开展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工作。加大对上争取,鼓励科技创新,推进文化与金融、资本的全面对接,扶持市文投公司、香茗大剧院、知铭旅游品、竹艺轩、翰林堂、胡开文、古城砚、谢裕大、莲花斋、中权影视等文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保持传统产品特别是视觉艺术品的出口稳步增长,力争1-2家文化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录。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健全完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

三、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9、着力完善文化设施配套。抓紧完善市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级公共图书馆共享工程建设,建立市级电子图书、数字图书数据库,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已建的10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01个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完善城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启动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推动数字电视向乡镇、村发展,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和97%。

10、深入实施文化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四馆一站(屋)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点等四项文化民生工程,高质量完成35个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644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点和县、2座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确保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完成743个行政村8916场电影放映任务。筹建市农村电影院线公司。

11、大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开展“市直文艺团体赴基层巡演”、“爱国歌曲大家唱”、“廉政文化月月演”、“我们的节日--红红火火过大年”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送书下乡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举办音乐、舞蹈等公益性培训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以培育特色文化为重点,挖掘、扶植“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文化活动和民俗文化项目,新增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各10处以上,促进村镇文化品牌建设。举办皖江八市群艺节、第七届读书节、市首届徽剧票友演唱赛、市非遗民俗节目作品汇演(暂定名)。

12、努力推出优秀艺术作品。加大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鼓励支持原创,抓好现实题材、乡村题材、少儿题材、民俗题材以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跟踪对接“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织参加省十艺节、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闽浙赣皖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等,力争取得佳绩。创作并推出以民歌为题材的大型音乐舞台剧《徽缘》(暂定名)。

四、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

13、加强扫黄打非巡查。以“元旦”、“春节”、“五一”、暑期、“十一”等为重点时期、以中心城区、旅游景区、校园周边等为重点区域,以网吧、娱乐、演出、互联网文化、书店、印刷厂等为重点市场,以高密度执法检查为主要形式,定期开展与公安、消防、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加强整顿规范,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行政执法制度,建立企业自律与行政监管长效机制。

14、推进软件正版化。完成区县政府机关单位软件正版化工作,引导企事业单位使用正版软件,营造全社会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15、加强广播影视监管。统一协调全市电视节目的传输覆盖,加强对全市广播影视机构播出及放映情况的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净化荧屏声频、抵制低俗之风行动,进一步完善各类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确保安全播出无事故。

16、继续开展专项治理。继续开展打击非法安装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非法电视台和“网络共享”网站及设备产品专项治理活动,联合国家安全局做好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监管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人才干部队伍建设

17、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三十条规定”和市委“三十二条规定”,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突出惠民生。精简会议,压缩文件,减少事务性活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和解决问题上,放在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执行力上。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做好文明创建、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双拥共建、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克服慵懒散奢,政务公开,廉洁奉公,树立文化系统良好形象。

1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演艺、大型活动策划、文物鉴赏、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人等4支特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争新培养专业演艺人员10名、大型活动策划2人、文物鉴赏人员6人、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0人,进一步壮大特色人才队伍规模。开展全市基层文化干部轮训,举办文艺骨干业务培训班,培育业余文化团队负责人、社区文化室管理员和民间艺人等基层文化带头人。重点抓好乡镇、街道社区、村文艺骨干的培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有关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工作,提高文化干部队伍整体水平。

第二篇

为贯彻市政务公开办有关政务公开的规定和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政务情况的公开水平,2014年我委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开拓创新,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公开内容,增加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现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年度目标

基本建立本委政务公开制度的体系框架,拓展深化政务公开领域和内容,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工作措施

1.加强政务公开领导。确保政务公开工作做到领导、机构、人员和经费“四落实”。对因工作需要、领导组成人员发生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并予以充实。

2.健全政务公开机制。定期召开领导机构会议或专题会,研究落实工作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3、政务公开内容全面。今年公开的主要内容有:主要职责,审批和办理事项,办事程序,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如收费事项,财务经决算及收支情况,职工奖励、干部人事等。特别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等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和需要让群众清楚明白的事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事项要进行公开,并及时更新。

4、积极推进财务预算和决算的公开及“三公”经费的公开。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

5.强化监督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力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明确各处室、局职责范围内的政务公开工作负责制,对各责任部门的政务分开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思想不重视,政务不公开工作滞后科室要通报批评。及时向市政务公开办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反映文化工作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6、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年”活动,研究制定我委活动实施方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我委政务服务水平。

7、继续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将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紧密结合起来。

8.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与市民互动的效果,以宣传和培训推动工作的落实。

第三篇

1、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建设力度

一是做大企业。推动“四雕”、文房四宝、罗盘、漆器等文化企业由“小、弱、散”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型升级,积极扶持市文投公司、翰林堂、“竹艺轩”等文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支持重点非遗文化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有1-2家入选全省20家重点培育骨干企业。

二是做多业态。牢牢把握徽文化这一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做好资源利用文章,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内生力。与此同时,重点抓好以东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知青文化,以区红军北上抗日纪念馆、区新四军军部旧址、县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区鬲山佛文化景区综合开发县梓路寺复建、区万佛园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努力实现由徽文化单一型向徽文化与佛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等叠加联动型转变。

三是做优演艺。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申报国家区域性影视基地。精心打造《徽韵》、元一全景剧院、《宏村阿菊》、花山谜窟“激光秀”四台戏,力争打造成为省内顶尖、全国一流的高品质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新增1-2家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继续做好秀里明清影视村二期工程、区呈坎影视写生基地等项目建设。

四是做响摄影。大力发展摄影、写生等高端文化体验旅游,重点推进百佳摄影点、县徽秀摄影城、县画家村、美术家基地县摄影家国际俱乐部、祁门县摄影写生营地等项目。

五是做深文博。重点抓好老街生态博物馆、徽墨文房博物馆、藏宝园、黄帝文化博览园、区民俗博物馆、水口文化及易经文化展示馆、县夏荆山文化园、新安医药博物园、罗盘博物馆县楹联博物馆、古床博物馆以及“砚雕世家”博物馆扩建等项目。

六是做强基地。进一步提升4家部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水平。打造名街、名城、景区类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重点推进徽文化长廊、老街整体改造提升、府衙、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太平猴魁茶生态博览园、国际健康产业园、齐云山文化生态旅游区县碧山文化创意园等八大基地建设,力争有1家入选首批10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七是做精节庆赛事。积极打造地方特色物产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节庆、旅游、会展品牌,办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继续办好中国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中国国际山地车赛、中国国际登山大会、中国县国际摄影节等重大节庆和体育赛事活动。

2、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

一是强力实施“百村千幢”工程。加快工程推进力度,实施20个古村落和265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古民居保护利用目标任务。全力做好世行贷款项目,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5个古村落,按照世行贷款项目建设要求进行工程设计,力争通过世行审核并开工建设。加大工程资金投入力度,继续通过向上争取、政府投入、门票提成、市场融资、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社会参与等多渠道、多方式融资,力争完成10亿元的投资任务。加大业态创新力度,整合编排古民居体验游系列产品线路,策划包装并推出农家乐、文化客栈、农事体验、民风民俗等一批旅游新业态产品。加大科技应用力度,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加强集成创新,大力开展防火、防虫、防腐、防潮、防漏、彩绘防风化脱落等一系列技术攻关和应用,真正做到科学保护。

二是着力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工程。新增一批非遗文化体验区,重点打造老街。

3、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是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国保”、“省保”单位的申报和项目申请工作,力争我市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组织开展部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力争新增2—3人。

二是市图书馆项目全面建成,力争2013年10月前对外开放。

三是县文体科普中心建设完工对外开放,县、县数字影院开工建设。实施数字图书馆项目,县建成全省第一个少儿图书馆。

四是建立全市博物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管用长效机制,推动徽博进一步改造提升,实现全市美术馆免费对外开放。

五是举办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旅游节曁徽文化节、第六届读书节,组织参加第十届中国农民歌会、第九届皖浙赣闽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

六是组织实施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540个建设点任务。

七是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市计划放映13764场。

4、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一是围绕中共十八大、暑期、节等重要节点,部署开展文化市场专项保障等一系列行动,为各项重要活动创造和谐稳定的文化市场环境。

二是重点整治网吧市场,加大执法力度,增大违法成本,以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作为重点区域;稳步推进全市网吧连锁化发展,着力解决网吧连锁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多样化、多途径地推进连锁,积极落实服务规范、财务管理、形象标识和计算机远程管理的“四个统一”。

三是加强歌舞娱乐场所内容监管,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巩固电子游戏游艺经营场所专项整治成果,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原则,审慎稳妥地开展游艺市场审批工作。

四是认真做好大型组台演出、农村庙会、圣诞节平安夜等演出活动的监管工作,继续扶持民营院团发展,繁荣城乡演出市场。

五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强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治理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严厉打击淫秽色情及有害信息专项行动。

六是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3•18文化市场法制宣传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12•4法制宣传日、综治宣传月等宣传教育活动,全市集中销毁盗版及侵权非法出版物。

七是加强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网络共享设备”管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第四篇

(一)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力争实现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30亿元以上。

强力推进“百村千幢”工程。实施25个古村落和260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力争完成投资10.5亿元。提升湖边古村落、秀里影视村、黎阳故邸等一批异地保护集中地的利用功能,新建问政山、鲍家庄、龙山等一批集中保护地,进一步发掘和开发山水风光、地域文化、人文传统、农家生活、特色农业的休闲旅游功能,力争打造茶吧、酒吧、咖啡吧、嗨吧、客栈、会所等新型业态20种以上。重点实施一批重大带动项目。重点抓好“徽之号”雕刻文化、图书城两个项目,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配合推进百佳摄影点等124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加快建设四雕、徽派盆景、文房四宝、漆器、玉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配合推进徽文化艺术长廊、屯溪老街、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生态文化旅游区等9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5亿元。发展一批多元文化产业。重点抓好东上海知青部落、县梓路寺、区易经馆、区新四军军部旧址旅游综合开发、县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开发等一批多元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我市文化产业内涵。积极提升博物馆集群建设水平。大力扶持民营博物馆发展,实施博物馆展陈提升工程,力争新增国有博物馆2—3家,民营博物馆10家以上。编制全市博物馆手册,配合推出“世界文化遗产探古游”、“文物古迹游”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立全市博物馆间文化产品营销网络协作机制,力争全年文博复仿制品达100种以上。做大做强一批演艺产品。进一步打响《徽韵》品牌,力争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项目。推进花山谜窟激光秀、元一全景剧院、《宏村阿菊》等一批演艺产品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印刷复制产业。以永新股份为龙头,推进印刷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新增产值超千万的印刷企业从2—3家,重点扶持永佳集团、翰林堂等印刷复制业,力争永新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部级包装装潢印刷业示范基地。

(二)实施徽文化保护利用工程

扎实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实施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扶持徽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古村落扩展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前期工作,开展全市文物数据库系统建设,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据库,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保护体系。

命名一批非遗传习基地。完善提升已有的6个省级、22个市级非遗传习基地的生产、传习、展示、销售功能,扎实做好申报命名工作,力争新增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部级3-5处,省级10处以上。设立万安罗盘等活态展示馆10处,命名中华职校徽菜等市级传习基地20处。打造一批“老字号”店铺。重点做好胡开文、同德仁、谢裕大、吴鲁衡等一批“老字号”店铺修缮维护和销售基地打造工作,加大对老字号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企业商标标识的保护力度。挖掘一批非遗传统技艺。举办全市非遗普查和保护利用培训班,挖掘整理徽剧、傩舞、仗鼓、目连戏、抬阁戏、叠罗汉、舞和合、轩辕车会、祠祭、道教音乐等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在文化旅游景点展示展出。培养一批非遗传承人。加大非遗传承人包装和推介力度,力争新增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0人以上。出版一批徽文化丛书。编辑出版《技艺》图书和《金石志》丛书,编撰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读本,完成目连戏100出剧目演出录像摄制工作。新增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续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新公布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力争新增文保单位部级3—5处,省级10处以上。开展一批文化遗产宣传交流活动。借助“文化遗产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自觉参与保护的意识。选送一批非遗精品参加澳门2011年春节习俗展活动,组织参加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百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活动,进一步提升徽文化知名度。

(三)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形成更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市图书馆开工建设,完成35个综合文化站、337个农家书屋和20户以下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开展第二届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十佳”评选活动,确保三项民生工程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电影数字化发行放映网络建设。进一步办好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举办第五届读书节和市首届农民歌会,办好皖浙闽赣四省四市艺术节和第二届海峡两岸摄影艺术家作品联合大展等活动,鼓励和扶持各区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生命力强的文化节庆品牌。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进一步丰富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内涵,着力提升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水平,全市举办各类艺术展览20次以上。继续实施“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挖掘、扶植“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活动指导。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基层延伸,落实文化辅导员进社区(村)制度,建立徽剧培训基地2-3个。实施农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开展文化示范社区(村)评选工作,命名10个文化示范社区和20个文化示范村。

(四)实施文艺精品培育工程

围绕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力争推出一批“向党献礼”有影响的精品力作。

开展重大历史题材书画创作。推进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织全市文化民办非企业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和工艺美术展示活动。开展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创作。围绕张宁海英雄事迹,创作一首歌、一出戏、一部剧。组织参加省内外重大赛事。开展全市文艺创作汇演,组织参加全省建党90周年歌咏大赛、全国中老年人合唱比赛、全国少儿歌舞比赛及全省“六一”儿童文艺调演,力争取得佳绩。

(五)实施文化市场净化工程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繁荣文化休闲娱乐市场。出版《市文化市场百企名录》,举办中心城区歌舞卡拉OK优秀曲目比赛,总结推广网吧联盟运营机制。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加强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规经营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深入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建立农村文化市场信息员队伍。加大广电行业管理力度。加强广播电视电影节目和宣传管理,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加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网管理,认真查处非法使用卫星电视无线电干扰器的行为。加大版权保护管理力度。继续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完成全市机关单位和30家大中型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工程

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扶持市演艺有限公司做强做大。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全年商业性演出达150场以上。强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强综合执法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机构的设施设备建设,改善执法环境和条件。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广播影视之家、市广播电视技术服务部等单位的转企改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