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

时间:2022-08-27 10:26:38

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省委1号《关于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市委20号《关于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市委市政府34号《关于加快发展水利事业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发[2012]3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实行水资源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规范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和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改善城乡水环境质量,巩固全省水资源管理示范市建设成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水利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取水总量控制在21亿立方米以下,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10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8.7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2%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3个以上百分点,水资源费(含南水北调基金)征收4000万元以上,水利工程水费征收1200万元以上。

一、围绕用水总量控制,优化水资源配置。

一是控制总量。重点控制区域、单元用水总量,深化取水许可规范化管理,严格审批、验收、发证、监管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表)质量;二是加强监管。建立用水单位重点控制名录,加强对年用水量20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大户及高耗水、高污染用水户的监管,完成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三是开展政策研究。研究取水许可、排污口设置暂停审批和许可水量调剂政策;四是强化地下水管理。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完善监测网络建设,年内完成深层地下水监测井调整工作,严格控制浅层地下水开采;五是做好“两费”征管。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和程序征收,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二、围绕提高用水效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建立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会同宣传部门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开展节水的良好氛围,抓好节水载体建设,树立行业节水标杆,推进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做好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的申报,重点抓好用水大户和全市各类学校的节水创建工作,逐步提高载体建设覆盖率;加强农业节水,按照建设高效农业要求,建设喷滴灌节水灌溉设施,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节水灌溉建设;二是贯彻《市节约用水条例》等法规。落实节水“三同时”、超计划加价征收和水平衡测试等制度;三是加强计划和定额管理与考核。依据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科学、合理下达年度取水计划,加强日常考核,做好服务指导,督促用水单位合理用水,对节水意识淡薄、节水管理差的用水单位严格实施超计划加价收费,将计划用水管理与节水“三同时”、水平衡测试等工作相结合,使各项节水工作措施得以落实;四是完善机制。建立完善节水奖励机制,引导企业推进节水技改,组织行业节水工作交流;五是开展水资源专项执法活动。加强对高耗水行业用水监督管理,制约用水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三、围绕水功能区管理,改善城乡水环境。

一是保障饮水安全。开展水源地达标建设,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二是强化地表水功能区监测和管理。完善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体系,推进行政区域边界河道水量水质监测,稳步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三是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规范审批备案制,结合水利普查,启动入河排污口复核,试点开展以水源地、景区等敏感区域和骨干河道为重点的主要河湖限制排污总量控制;四是推进黑臭河道综合治理。按照计划,完成农村黑臭河道治理的年度目标任务,稳步推进水生态修复,改善城乡水环境;五是开展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联合环保等部门,加强入河排污口的规范管理,组织专项执法行动,清理非法入河排污口。

四、围绕日常工作,狠抓水资源基础管理。

一是制订年度两费征收任务。经调研、测算,与市财政局联合下达2012年度两费征收任务,进一步加强两费征管;二是修订水资源管理和两费征收考核办法。年内实施两次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局对各单位年度水资源管理及两费征收考评和综合考评的依据;三是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巡查,确保水资源规范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如期完成2011年度取水许可监督检查工作,协助部分用水大户向委或省水利厅申报年度取水计划;四是组织业务培训。组织全市水资源管理人员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五是加强信息管理。及时统计和上报各类水资源管理报表,认真做好各类台账资料和档案,做好各阶段工作总结,及时编发水资源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