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时间:2022-07-20 04:15:10

数据资源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进展

(一)不断增强线上办理能力,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1.打造智慧综窗“服务+”品牌

2021年全面启动“智慧综窗”优化升级行动,优化调整事项清单和要素,已实现一窗办理全区839条政务服务事项的新突破。依托“智慧综窗”建设推出58件“办好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均办理时间精简61%、跑动次数精简81%、递交材料精简44.8%。截至目前,我区已办理“办好一件事”政务服务190件。

2.牵引全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覆盖工作

会同区市场局制定并印发《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度,全区已申报11家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单位,召开全区《全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专题调度会暨动员培训会》,按照制定的工作时间计划表组织推进。

3.动态调整事项清单提高网办能力

持续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标准化梳理,已完成每一事项从设立依据、申请材料、办理事项、流程设置等多项个性化要素的填报、修改、确认工作,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了审批服务事项管理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截止6月底,区全部839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29个部门825条事项可网办,全程网办率达98.43%。335个事项实现“马上就办、立等可取”,即办率达40.04%。

4.提升云平台应用效率

已组织召开2次全区政务服务调度会,深入剖析云平台运用方面的问题,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充分调动各单位、部门的积极性。截止6月底,我区政务服务云平台办件已达106094件。

5.做大做强“皖事通”APP主阵地

今年以来,已开发返乡人员登记、区智慧查询、区智慧消费、区智慧预约等5个皖事通小程序。调用电子证照51392次,电子云签45078次,归集电子材料55967,以数字化手段构建“云端”材料,实现线上线下数据同源。积极开展皖事通法人注册工作,当年累计皖事通法人注册数与工商登记户数占3.42%。位列全市第二。

6.推进“安康码+”赋码生活民生工程

截止6月底,区安康码申领人数29.7万余人次,占常住人口的103.72%,位列城区第一。设置核验点1146个,设置检查人员1360人,安康码核验500万余人次。持续推动“安康码”民生工程多场景多功能应用,积极探索“安康码”赋码生活新举措。已上线“安康码”发热门诊登记、“安康码门禁系统”、“安康码”婚姻登记预约、“安康码预约取号”、“安康码疫苗预约”等10个应用场景。

7.推进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

对应掌上办、自助办、智慧办、就近办、套餐办、委托办、预约办、互动办八个方面,共梳理群众需求大、办理频率高、操作性强的服务事项50余项,截至6月底,已经梳理134条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事项,已在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录入服务场所74个,关联事项5510余个,地图有效访问量120591人次。有效访问量排名城区第一。

8.全面实施“好差评”制度

区乡村三级办事大厅全面完成“好差评”系统软硬件部署和接入,在全区范围内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实时评价,截止6月初,政务服务事项“好差评”当年累计评价量达81604次,好评率100%,评价覆盖事项占比86.5%,位居全市第一。

9.推广及应用“互联网+监管”系统

牵头组织全面梳理形成全区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对各部门的各类监管业务数据加强整合归集,全区共计18个部门在平台认领编制事项,截止6月底,我区应编制检查实施清单164项,已编制164项,编制比例达100%;全年累计录入监管行为728件。

(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便利服务

1.优化行政审批。自2020年1月1日起,区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窗,优化整合市场局、税务局、刻章企业办理流程,实现办照、刻章、领票的一站式服务;企业开办现已实现企业通过互联网,全程完成登记,不再提交纸质材料,审核通过后直接领取营业执照,实现“只跑一次”或“零见面审批”,一套材料控制在6份以内,且通过一次信息采集,可完成企业开办一系列联办事项,同时提供免费刻制公章、免费邮寄服务。截至6月底,2021年新增市场主体2566户,网上办理营业执照2045户,免费公章刻制936套,免费邮寄营业执照64户。工业项目审批事项精简至20项,压缩工业项目建设审批周期至30个工作日。

2.加大金融暖企力度。不断扩大新型“政银担”业务,自今年以来,新型“政银担”业务在保余额达到12,639万元,已超全年目标数三分之一;持续发挥续贷过桥资金作用,优化续贷过桥资金使用流程,截至目前,续贷过桥资金已周转10次,累计放贷金额5,491万元;同时,与惠国信用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担保服务,信用担保余额4,830万元,超过全年目标数二分之一;按照要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年化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2%,千年塔担保所有年化担保费率均小于或等于1%。继续执行疫情期间的优惠费率。

3.优化政府采购环境。持续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清理工作。自2021年3月10日起,我区终止2019年设立的“市区2019-2021年度小额工程项目定点单位会员库(工程施工类、工程服务类)”,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有效节约政府采购成本。2021年区招标中心已完成招投标项目共计36个,总中标金额32342222.9108元,共节约政府资金3626477.209元,节约率达10.08%,有效节约了政府采购成本。

(三)加快数字化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1.宜城E家建设情况

该创新举措已入选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十大品牌”。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平台覆盖率达80%,注册用户近5000户。并联动法官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警务室、公共法律服务融入数字治理平台,开发民情账本、全科社工、一键呼叫等便民式功能,使居民可以通过小程序直接反映问题,由网格长“接单”,经数字化社会治理流转机制,明确办理时限,第一时间反馈办理结果。为群众解决办理各类问题676余件。

2.智慧小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情况

今年1月,首个具备防疫功能的智慧社区系统已在我区华中路街道小区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三检合一”,能够有效监测小区人员和车辆的出入状态、人员的进出时间和次数,快速识别和自动统计,并及时作出突发事件预警,为小区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真正实现“精密智控,数据赋能”。

3.智慧校园建设情况

今年3月,“安康码”与校园门禁融合系统在市华中路第三小学正式启用。学校管理人员在门禁系统中提前录入师生的人脸身份信息进行人员管控,师生通过刷脸获取通行权限、自动调用安康码核验、实时记录出入时间,使疫情防控、校园出行和安全管理更便捷、更高效。

4.视频图像归集情况

我区公共安全重点区域视频图像摸排工作已完成。我局会同区住建交通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等多个部门,先后摸排汇总学校、商业银行、大型商超酒店、农贸市场等公共安全重点区域共计12582个视频图像信息,并报送至市“城市大脑”建设专班。

(四)推进数字大数据指挥运营中心建设,实现“一网通管”

6月23日,局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省数据资源局,就大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开发应用等方面进行交流。6月30日,赴大观区“智慧城市联动中心”考察学习其建设情况及功能运用。

为统筹归口信息化建设,集约化建设信息化项目,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减少不必要的财物投入。出台了《区区级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实施。

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分别形成大数据指挥中心方案,并向区政府报告。建成的大数据指挥运行中心将有效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一屏观、一网管全城”,实现科学决策、提高治理能力,做到对城市管理的精准预判。目前已完成区级自建业务系统数据归集工作,共摸排部门27个,摸排自建系统9个,编制区级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归集区级自建系统数据2301万条。

(五)谋划提升新政务服务中心,深入推进“一网通办”

新政务服务大厅选址已初步选定,位于东部新城,东临区政府,北靠区人武部,西接规划支路二,南接华中路。目前由区滨江城建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正在拟定建设方案,报市政府批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业人才紧缺。大数据中心建设将有效提升数据资源使用效率,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归集、共享、应用,为推动全省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而目前我局受在编人员数量限制,绝大多数为聘用人员,且专业化水平不高,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指挥运行中心和新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的推进,专业人才面临更为严重的短缺,无法满足大数据发展建设的需要。

二是信息孤岛仍然存在。目前政务服务云平台、“互联网+监管”系统与各部门内设系统独立运行,未能达到互联互通,难以对数据进行有效汇聚和联通。办件统计及数据获取难度大,大部分仍需二次录入,受现有工作需要和长期工作惯性影响,有的数据录入不及时,影响了云平台及“互联网+监管”系统办件统计。

三是各单位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各部门、各乡(街道)对政务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低。政务服务工作为全区性工作,区数据资源局无政务服务事项及监管职能,主要职责在于统筹及业务指导。目前已制定5期通报并发送至各乡街、各相关单位,但收效甚微。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明确建设思路。积极谋划筹建区大数据指挥运行中心,打造智慧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分期建设,确保建成后平台功能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实现“一网统管”。一期建设前,继续赴先行、先进地区等地考察学习,积累经验,并结合实际,找准目标定位、打造特色亮点,建议以党建为引领,打造楼宇经济、智慧园区、智慧治理、智慧政务等应用场景。

二是提升现场服务效能。积极推进新政务服务大厅选址、规划、建设工作,着力打造规划设计合理、服务办事高效、群众体验最优的为民办事环境。推深做实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政务服务,充实一批一体化自助终端设备,广泛实现全天候自助服务,推动自助办理服务区向乡(街道)、村(社区)延伸,将政务服务拓展至生活圈、商业圈,致力实现基层群众办事“大事不出村(居)、小事不出门”,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加快数据归集。积极探索和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信息统一归集、综合分析与应用,形成科学可行的建设方案,推动我区“数字”建设迈向新高地,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是夯实政务服务事项基础。健全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机制,督促跟进各级政务服务事项认领编制,探索由区直部门统筹推进的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模式。推深做实“办好一件事”和跨省通办,围绕企业、群众关心的事项开展流程优化整合和系统信息共享,推动更多“一件事一次办”,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推进更多事项自助终端跨区域办理。

五是推动“皖事通办””向“皖(万)事如意”转变。围绕“医、学、住、行”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突出皖事通板块,上线更多“智慧”应用。持续推展安康码应用。按照“安康码源于疫情、但不止于疫情”的要求,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开展2021年安康码应用便民工程建设,推进安康码逐步与“皖事通办”服务应用全贯通,使“皖事通办”通过“一码通行”实现“皖(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