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局上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总结

时间:2022-07-17 09:15:46

税务局上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总结

一、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控

在做好系统疫情防控的同时,按照地方党委政府联防联控工作要求,组织志愿者深入城区7个执勤点,参加24小时值班值守,开展疫情排查、防疫宣传、出入登记管理等工作,在为期2个多月的联防联控中,共执勤1685人次,为“零疑似”“零感染”做出了积极贡献。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全系统党员干部自愿捐款31520元支持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热血战疫,驰援武汉”义务献血活动,系统共有51名党员干部报名参加了义务献血活动,累计献血15400CC。

二、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一是成立纳税服务团队,组建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税费政策推进落实工作专班、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工作专班,明确牵头部门,对政策梳理、信息、任务布置、问题收集等工作实行统一部署,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和服务举措落实高效有序推进。

二是向小规模纳税人推送短信,宣传增值税减征政策。印制《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汇编》、宣传折页放置办税厅,张贴《应对肺炎疫情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海报,方便上门办税缴费人员查阅。通过微信群向税源管理部门推送电子版《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汇编》《关于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提醒》,要求各税源管理部门通过包保等方式及时推送给所有纳税人、缴费人,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三是对规上企业、在建和新开工重大项目等,推行“一企一策”“一对一”帮扶等服务措施。对31户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开展工作调研,点对点问需求,面对面辅导纳税人如何办理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如何享受新购扩产设备成本费用一次性税前扣除等业务。将市局筛选可能符合免税条件的企业、县红十字会的捐赠纳税人作为重点辅导对象,安排专人对接,实行“一对一”辅导。为全县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开展了专场税收业务知识培训。通过预约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容缺办理等举措,对疫情防控期间股权转让、发票代开、退税办理、减免税审批、延期申报、缓交税款等事项,及时办理。

四是成立复工复产税收分析专班,积极开展复工复产分析,利用增值税发票等有关税收数据,多维度、多角度监控经济运行态势,加强对本地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分析,跟踪企业复工复产进度,上报专项分析2篇,完成企业复工复产调查报告4篇,对6户防疫物资生产企业、10户疫情期间开票异常企业、28户服务行业企业进行了非接触式调研。利用税务大数据为皖鄂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三、依法依规组织收入

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依法组织税费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上半年,全县共组织税收收入127817万元,组织非税收入3745万元。

四、积极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一是按照纳税服务规范(3.0版),更新办税指南和政务服务办事指南,修订升级“最多跑一次”“全程网上办”清单。落实办税服务与日常管理信息交换规范,拓展信息交换指标并纳入实时交换平台。加强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分局办税延伸场所。

二是扎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结合实际,推出4类24项64条便民服务举措。在推进网上办税、委托邮政部门代开发票、预约办、特事特办、容缺办理、税费事项进驻政务大厅应进必进、加强自助办税终端建设、推进“三个一”全覆盖等方面持续发力,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落实落细。

三是通过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主动接受社会评价,针对纳税人、缴费人的差评,深入分析原因,切实加以整改。加强纳税信用动态管理,将“银税互动”受惠范围扩大至M级企业,积极推进银税数据直联,主动做好“税融通”服务,帮助纳税人解决“融资难”问题。

四是按照“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结合线上包保服务,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三包三抓”行动,推行政策线上直通、服务线上优化、难事线上解决。建立常态化服务快速响应处理机制,对纳税人、缴费人反馈问题及时回应、处理、反馈,最大限度帮助纳税人、缴费人解决实际困难。

五、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调研摸情况。局领导通过前往联系分局、召开分管股室座谈等积极开展工作调研,全面了解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当前税费治理和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干部队伍精神面貌及所思所想,为抓好下半年工作夯实基础。

二是双向发力促融合。实行“党建+”“+党建”双轨工作思路,实现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三是督查督导提质效。加强对党建工作、绩效管理、减税降费、阶段性重点工作、制度落实、税风税纪等工作开展督查督导,并强化督查督导结果运用,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质效,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落实落细。

四是推进改革夯基础。完善税费治理体制机制,合理划分税费治理和服务岗责,提升税费治理和服务能力;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内务事务管理,提升后勤保障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