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查

时间:2022-05-28 06:20:00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查

近年来,武汉市江夏区通过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整合各类组织资源等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破解农村党建难题,消除新农村建设的障碍

解决村级组织办公无场所,活动无阵地,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年底,江夏区有65个村需要新建办公活动场所,占全区327个行政村的19.9%;有106个村需要改建扩建。区委按照中央、省市委要求,深入开展了“建场所,聚人心,党群共建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采取上级配套资金补助一点,社会各界人士捐助一点,村级集体收入列支一点,驻村部门支持一点,以奖代补由乡镇党委资助一点的办法,共筹资1500万元,用于160多个新建、改扩建村的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解决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据统计,我区长期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有近8万人,其中党员1300人。我们积极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外出不忘党员身份,经营不忘遵纪守法,致富不忘父老乡亲”的活动,并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共成立异地党组织47个,各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增强了凝聚力。仅*年,有10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45人发展为新党员。解决农村基层管事无人、办事无钱、发展无路的问题。*年至*年,分两批从区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700名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为了鼓励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干事创业,我区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下派干部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派出单位优势,为农村筹集建设资金、引进致富项目,切实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建设新农村的本领

实施“领头雁”计划,增强村党支部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我区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经费列入了区、乡两级财政预算。每年在区委党校集中培训全区327个村党支部书记。分批组织10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到外地学习考察,增强发展意识,引导和扶持他们发展花卉苗木、林果蔬菜、畜禽水产、运输餐饮等多种经营,领办和创办各类农业协会组织12个。此外,还从村组干部、复退军人、回乡知青、致富能手、机关干部中选人,改善村级班子结构,增强村级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后劲,*年全区村“两委”会换届,74名村后备干部走上村主要领导岗位。

加强基层组工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服务农村工作的水平。一是举办各类培训班、业务知识竞赛和拓展训练,帮助基层组工干部熟悉和掌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以及创造性开展农村工作的科学思维方法。二是结合组织工作的特点、农村工作的难点,每年选10个调研课题,要求部机关干部与各乡镇街共同抓好调查,指导农村工作。三是坚持每周深入基层调研一次,掌握基层情况。四是树立“组织工作无小事”的观念,不轻视细节,不放过小事。五是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注重在发展村级经济、新农村建设、扶贫济困等主战场上提供组织保障。六是要求基层组工干部慎处“交往圈”,净化“生活圈”,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三、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我区按照“开发没有的、用好本地的、引进急需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工作机制。一是工作运行机制。成立了全区人才工作专门班子,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领导体系。二是教育培训机制。选择场地、设施、师资力量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农校、区职业技术学校、区农技推广中心等培训机构作为定点培训基地,先后举办水产养殖、畜禽饲养、苗木栽培和茶叶加工等培训班。三是表彰激励机制。开展评选“乡土拔尖人才”、“致富双带标兵”,对作出成绩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进行宣传和奖励。四是人才服务机制。搭建了“专家热线”、“科技大篷车”、“农技讲习所”三大服务平台,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推动了全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区共拥有种植、养殖、加工、农村经纪人等11类农村实用人才1825人。

四、整合各类组织资源,形成新农村建设合力

整合领导资源。建立了区级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即区级领导对口联系一个乡镇街、一个行政村、一所学校、一个重点纳税大户、对口帮扶一个贫困户,区委常委每人交一名党外朋友,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整合部门资源。开展了机关单位联村、机关干部联户,带领群众致富的“双联一带”活动,成立了由300多人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制定了“五个一”的驻村工作要求,即结交一个村组的农民群众,了解一个村组的基本情况和社会发展动态,形成一篇内容翔实的调研文章,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促进所驻村组发生一大变化。整合农业协会资源。加大对全区农村经纪人培养力度,以“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形式,建立跨地域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全区12个农业协会的作用,开展面对农村党员群众的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劳务输出等活动,带动全区广大农户联动致富。

五、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新农村建设的活力

推行目标管理。设置了组织工作绩效目标、重点目标、创新目标、特色目标,引导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抓落实、围绕目标任务抓落实、围绕争先进位抓落实。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了教育培训、备案管理、考核评价、工资统筹、养老保障、优胜劣汰等“六大机制”,使全区农村基层干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工作上有劲头。推进载体创新。从丰富内容、创新载体、彰显特色、激发活力入手,举办了“党旗飘飘”、“我为武汉(江夏)发展献一策”征文比赛,开辟了《时代先锋》电视专栏等,为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我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给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加快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区”的转变。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形成项目向工业倾斜、工业向园区集中的集约型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光机电、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和文化印刷等五大产业集聚的现代工业经济板块。

促进了农村资源、环境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克服以土地换发展的短期行为和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方式,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项目配置贯穿于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和种植效益高的农作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顺利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巩固和发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把开展“工业先导,党员先行,人民满意”活动作为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落实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效载体。在活动中结合整改,加大了养老、医疗、就业、扶贫济困方面的投入,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收到了“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