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危机读后感

时间:2022-10-15 11:00:00

创造力危机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有幸拜读了北京社会科学院的教育学博士上官子木所著的《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一书,颇有感触。

中国教育缺乏创造力已成公论,但令我们困惑的是,我们的创造力到底丢失在哪里?这本书通过对中国当前教育现状,尤其是基础教育现状进行重新审视与反思,并将视野扩展到文化、社会、家庭,从而探求导致个体创造力缺失的多重因素。本书不仅通过揭示我国教育的现存缺陷而有利于教育改革的完善,而且通过引导个体发现自身的能力缺陷而有利于年轻一代的自我完善。

本书指出: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面对科技发达的美国,我们难免要进行中美教育的比较。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就已由其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得到了验证。因而国人对我们高等教育不如美国是没有异议的,但在比较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方面,人们的看法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要优于美国,即我们是赢在了起点而输在了终点。依据是国际中学生学科奥赛的成绩总是胜过美国。然而,在一个落后的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怎么会产生先进的高等教育呢?说明美国的基础教育的优势是我们难以否认的。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特点是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我国学校教的知识快于、难于、多于美国,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然省略了很多东西。省略的是什么,与创造力有何关系,这需要我们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分析。

例如:美国小学四年级课本中涉及到的热空气上升的原理的课程教法是,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热空气气球,学生要自己准备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失败了再重新做。这样,整整一个星期的教学时间都花在了制作一个热气球上。与此相比,我们的同类课程的教法是,教师照课本讲原理,学生听讲后背熟即可。同样一个知识点,对中国学生来说,这只是书本上枯燥乏味的,并且是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的抽象理论;而对美国学生来说,书本上的内容是有趣的,并且是自己实际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当我们用十分钟完成美国学校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时,我们的学生就不可能像美国学生那样得到多方面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数学课程中,我们的难度也只是集中在数学的解题技巧上,而不是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方面,我国学生的数学优势不再显现。当我们的学生在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解高度抽象的数学难题的时候,美国的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从中积累相应的经验和形成相应的能力。我国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完全脱节,而美国的孩子却在中小学阶段就不断积累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所需的经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的学生深埋在数学谜题中,他们没有时间参与各种对于未来有更重要影响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基础教育中缺少自我表达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创造力是人的综合智慧的产物,需要多方面的能力支撑。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如何尽自己的一份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现在的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大多数学生体验最深的是沉重而不是好玩,究其原因,根子在于现在的教育体制,还有升学,就业的压力,当今的社会到处存在竞争。有了好成绩,才能评三好学生,才能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学生进行了多少次的题海战术,做了多少张练习卷,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场考验,虽然学生个个成了解题天才,但是学生怎么还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呢?学生每天机械地,超负荷地进行学习,同时创造力也一点点在消耗、在遗忘。

但愿通过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协作与努力。让我们的教育工作出发点和最终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创造力,在若干年后在世界发明创造的舞台上,有我们中国的名字,这是我们所要努力奋斗的,也是大家要努力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