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素质提升大会发言

时间:2022-06-20 11:38:00

书记在素质提升大会发言

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次大会。全面提升市民素质的具体行动,也是对创建全国文明乡村工作的再动员,进而推动“两个最适宜”乡村建设。市委确定今年为“市民素质提升年”制定了关于提升市民素质的实施意见》提升市民素质是临时的过程,今年的重点是引起大家广泛重视,积极行动起来,建立起推进机制,为市民素质迅速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下面,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升市民素质是加快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

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上,2010年。曾讲过,随着全球化加速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如何提升乡村竞争力是亟待破解的重大问题。3年过去了有进展,但突破不大。已经认识到优化发展环境是提升乡村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现阶段发展环境的优劣更多地取决于软环境的优劣。而软环境是由社会秩序、公共道德、文化氛围、教育水准等诸多人文元素组成的这一切,主要取决于市民素质。因而市民整体素质的高低很大水平上决定着发展环境的优劣。换句话讲,市民素质是乡村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也是居住、守业适宜水平的重要基础。

(一)提升市民素质是推进“两个最适宜”乡村建设的根本所在和迫切需要

也包括人的发展、市民素质的提高,乡村发展不只包括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后者更具有标志性、根本性。一座城市,只有现代化的硬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市民素质,这个乡村的现代化是不完整的充其量也只是缺乏文化支撑的迸发户。反过来,市民素质是乡村发展的基石,标志着一座城市的现实发展水平,也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后劲。可以说,不时提高市民素质是乡村发展永恒的主题。近几年,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了建设“两个最适宜”乡村的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实施“兴工强市”方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效果:乡村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节水型乡村、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乡村,乡村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一座越来越适宜居住、适宜守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乡村正更加自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乡村的沧桑巨变,深深影响着市民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容纳、诚信、自强、创新”乡村品格逐步养成并不断锤炼,贺兰岿然、长河不息”精神得到确立并大力弘扬,社会风气整体上积极向上,市民的自豪感、幸福感大大增强,市民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但我也不否认,市市民素质的提高还没有完全跟上城市前进的步伐,而且这种状况已经越来越成为“两个最适宜”乡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从适宜居住的角度看,不少人的市民意识较弱,社会公德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比较淡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上与现代市民素质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大多看似“小事”但恰恰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素质、品质。从适宜创业的角度看,市民整体的科技文化素质还不高,就业技能、守业身手不强;一些人的价值观、精神追求与建设守业乡村的需要还相差较远,缺乏实现较高追求的实际行动;还有的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诚信观念缺失,不遵守规则,直接破坏守业环境。当前,两个最适宜”乡村建设已经跨过了以硬件建设为重点的阶段,今后应以提升市民素质为重点,努力塑造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市民素质,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提升市民素质是解决人才、科技“瓶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加快科学发展。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源消耗支撑经济发展。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归根到底靠人才。市人才密度(人才资源在人口资源中所占的比重)为8.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10个省会(首府)乡村中排第6名,比人才密度较高的成都市低7.7个百分点,发展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优秀企业家十分紧缺,现有人才分布不均衡、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一是靠自己培养,解决人才问题。另一个是靠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靠引进,大量的基础性、实用性人才主要靠自己培养。事实上,人才流动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对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来讲,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很难的事。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效果并不明显。因而从长远看,培养人才包括高层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的主攻方向。水涨才能船高。如果说人才队伍是塔尖”市民素质就是塔基”从这个角度讲,提高市民素质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当然,的发展不只需要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更需要大量熟练掌握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不只需要某一领域学科带头人,更需要行行出状元,需要每个市民都能人尽其才。只有大量人才不时涌现,汇集成持久、强劲的发明活力,才干构筑起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必需加快培育并不时提升市民素质,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发明良好条件。

(三)提升市民素质是创建全国文明乡村的根本所在和迫切需要

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市民素质是乡村文明的核心。市创建全国文明乡村工作启动以来。取得了明显进步。去年,中央文明委公布的乡村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中,市以79.48分位列西北省会乡村第一,全国省会及副省级乡村中位列第17名。相对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这样的成果是十分难得的差别主要在公共环境和公共秩序两个方面(其中公共环境失分13.32分)比方:环境维护、市容卫生意识较差,有的家庭垃圾乱扔、有些人从车中向外扔废弃物,路面、电线杆、社区楼道“牛皮癣”现象严重。公物维护意识欠缺,电话亭、路灯、公共座椅人为破坏率超过30%垃圾箱换了一茬又一茬;南薰街用于交通隔离的铁栅栏屡遭破坏,40%属于人为破坏,市政部门两年维修了六七十次。规则意识缺乏,很多人过马路不走人行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翻栏杆、闯红灯,车辆乱停、乱靠、乱行司空见惯;公共场所人多时不排队;乘公交车时挤车门、抢座位;随地吐痰。助人为乐尚未形成风气,公交车让座不够自觉、主动,关心老弱病残、协助特困群体、捐资助学、赈灾救荒等公益事业上,社会各界及市民参与的热情还不够高;注册志愿者占市民的比例为8.1%虽达到创城标准(8%但30%注册志愿者没有实际参与志愿服务。文明礼仪缺失,一些窗口行业的礼仪素养亟待提升,见面语、招呼语的文明使用远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和习惯,服务不规范、质量不稳定。素质教育滞后,未成年人校外道德实践基地缺乏,局部学生沉溺于网吧、游戏厅,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农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缺乏,个别地区迷信活动仍未杜绝;局部市民的生活方式不文明、不健康、不科学。社会公信力不强,诚信体系尚不完备;少数部门服务意识淡漠,工作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随处可见的不文明现象,已经极大影响了的文明形象,与日益提升的优美环境不相协调,阻碍着创建全国文明乡村的进程。市民是创城的主体,每个市民的素质都映射着城市文明的水平,因而创城必须建立在市民素质提升的基础之上。

(四)提升市民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物质、精神生活的全面改善和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肯定趋势。根本上说体现为素质的提高。只有人的素质不时提高,才干使人的能力得到发挥、人的个性得到发展,实现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最终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市民素质高低是一座城市人的全面发展状况的基本尺度;市民素质的提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要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提升市民素质的重大意义,把其作为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

二、努力塑造适应建设“两个最适宜”乡村需要的市民素质

通常指个人的智力、能力、品质、体质和内在修养,人的素质。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自我努力、接受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相对稳定的临时起作用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人的素质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的不时学习锻炼、不时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过程。人的素质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化,会不时发展和变化。

一个城市的市民在思维方式、价值信仰、道德心理、知识能力、审美情趣和生理状况等方面形成的集体人格,所谓市民素质。或者说所具有的总体水平。从要素层面讲,市民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技术技能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多个方面。市民素质不是笼统的通过人们具体的观念、行为以及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生活方式等表现出来的市民素质是历史的产物,由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决定,具有稳定的一面;同时又受各种社会条件制约,不同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对市民素质都有特殊影响,体现出时代特色。市民素质是乡村精神的基础和载体,决定着乡村精神能不能内化到市民的思想观念之中、体现在市民的日常行为之中;当然,通过乡村精神的提炼、确立、弘扬和实践,也会促进市民素质的提升。

正处在建设“两个最适宜”乡村,当前。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临时坚持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对市民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市民素质涉及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的方方面面,立足于现实需求,认为以下六个方面是今后几年努力提升的重点。

心理素质是核心,一是健康的身心素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利息。健康权益在市民根本利益中是第一位的身心素质中身体素质是基础。形成独特个性的决定性因素。要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强健的体魄、正常的智力和充沛的精力;心态要健康,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坚持达观的胸怀、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平常心看待名和利、得与失;意志要健全,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力等方面表示出较高水平;人格要完整,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做到自知自觉,坚持自尊自信,不自暴自弃;情感要健康,热爱生活和工作,克服冷漠、孤傲、妒忌、虚伪等消极情感;适应能力要强,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以坚强的毅力、有效的方法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人际关系要和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取长补短,既能坚持原则、非分明,又能对人宽容、乐于助人;正确评价自我致力于追求更积极的境界和更充分的自我实现,使生活充溢生机和文明意义。

市民素质的灵魂。首先,二是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要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持和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比较远大的人生目标,有较高的事业追求,不屈服于艰难困苦,不懈怠于富足安逸,满意足于已有成绩,终保持昂扬的精神、蓬勃的暮气、奋进的锐气,为了理想奋斗不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国家和民族大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树立和建议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大业。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有正确的非、善恶、美丑观念,养成文明习惯。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弃恶扬善,扶正祛邪,见义勇为。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办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多一份爱心和理解,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守住自己的道”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不在名利和诱惑面前迷失自己。第三,要热爱自然、维护生态、改善环境。树立对自然的道德情感,承担起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三是较高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处置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精神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就市民整体来讲,应当具备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严肃认真、客观公正、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尊重科学、反对迷信、抵御盲从,坚持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实践的检验,坚持旺盛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正确认识和准确掌握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水平,运用辩证思维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扎实掌握基本的科学技术理念、原理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解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科技知识,提高运用科学技术判断和处置各种事务的能力,积极学习、吸收和借鉴先进文明效果。

人们理解和创造文明的基础。不单指学校所传授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四是较高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更多是指人们所接受的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并通过人们言语行动反映进去。现代市民应当接受相当的文化教育,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做一个学识丰富的人;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较高的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准,向往和追求美好,自觉抵制美好;更好地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的优秀历史文化以及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并内化为个人修养。

尤其是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五是较强的职业技能素质。职业技能素质通俗讲就是本领、身手。人生在世。没有点身手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更难以有较好的发展。不管从事哪个行业,也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勤学苦练、努力钻研、追求卓越,具备一技之长乃至多项技能,并不时提高技能水平,能为他人所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紧跟时展的步伐,加强学习,不时充电,及时增添新的技能,增强竞争能力;善于总结经验、吸收借鉴,博采众长,不时出新,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务实、灵活的就业守业理念,学习掌握与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相适应的就业守业技能,成为有用之才。

肯定要求市民具备较强的民主法制素质。要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六是较强的民主法制素质。现代社会是以民主和法制为基础的社会。具有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也尊重别人的权利,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和对社会的责任。努力培养民主意识,养成良好的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能够倾听、尊重乃至接受不同的意见,积极关心和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提高运用和实践民主的能力。有牢固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和服从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种社会规则,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将法治精神内化为生活方式,作为一切行为的底线和基本的价值判断规范。

并未穷尽所有要素,市民素质是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范畴。这六个方面的素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随着“两个最适宜”乡村建设进程的推进而不时丰富和发展。

三、为提升市民素质而努力奋斗,积极行动起来。

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市民素质是全体市民个人素质的有机组合。每个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都是市的一员,都体现市民素质的高低。因而提升市民素质是每一个市民的义务,需要所有市民共同努力。同时,提升市民素质涉及方方面面,全社会的任务,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各行各业齐抓共管、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并临时坚持下去。

全体市民要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素质第一。

外因是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市民素质的提高,外部环境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市民提升自我自觉性、主动性才是关键。

说到底是学习上的差别。要切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加强学习。一个人的素质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并不断提高的人与人素质上的差别。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学习作为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作为陶冶情操、锻炼品行的主要修行,坚持不懈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不时提升知识技能水平、文明素养和精神层次,使人生之旅更加丰富多彩。

常怀感恩之心,内心向善。充溢爱心和正义。维护国家利益家、爱集体、爱家人、爱自己,也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切事情或很多事情上都要想到他人,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力协助他人、成果他人,学会与人分享。懂荣辱,知对错,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伸张正义,抵制邪气,以实际行动和不同方式追求高尚和真善美,促进社会和谐。

就会变得没有思想;只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积极向上。一个脱离了社会生活的人。并与社会生活中的积极方面坚持一致,才会有积极的思想、向上的精神状态。就全市来讲,建设“两个最适宜”乡村就是当前社会生活中最积极的方面,因而每一个市民都应积极参与“两个最适宜”乡村建设,为其做出贡献。要在参与和实践中注重加强自身修养,直面各种诱惑,主动接受考验,塑造并不时提升自身品格。

但在每一个答案的面前都有一个基点,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怎样的人?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答案。就是首先要做高素质的人。高素质是什么?路上相遇时的微笑,困难时的热情相助,与人相处时的亲切,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谢谢”麻烦您了这样的礼貌用语,等等。这些,市民素质的基本内容,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都能参与其中的事情。只有大家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主动改变一些陋习,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他人,才干促进市民素质整体提升,才干发明一个文明的乡村。

学校教育要在提升市民素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第二。

学校至少要学习12年,一个人从幼儿园到上大学。而这一时期是个人素质最重要的养成阶段,因而学校教育对市民素质的形成和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各级各类学校必需着眼于学生及社会久远发展的要求,把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因而要把学会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注重做人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把育人立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从观念、意识入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行为规范、平安知识、心理健康、现代礼仪及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等文明素质教育,开展“日行一善”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追求理想、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协作、老实奉献、服务社会等优秀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调动、启迪学生内在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训练。重视启发教学、实践育人等方式方法的运用。培养独立思考、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精心设计、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社会实践活动和兴趣喜好小组,既让学生知道“什么”又敢于提出“为什么”并寻找“怎么办”使学生在参与中拓宽视野、丰富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发展特长,提升综合素质。

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方式。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探索改革教育体制机制。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继续坚持和完善已有的国际班、创意班等新型教育模式,更好地体现“因人施教”不时总结经验、扩大效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幼儿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到比较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带动市民素质整体提高。

各类经济社会组织要在提升市民素质中发挥主体作用第三。

就业群体集中之地,包括中央、自治区驻银单位在内的全市各级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因而要肩负起培养、提升市民素质的主体责任。

主动承担起本组织员工继续教育的责任,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要把职工作为本组织最可靠的财富。创新、丰富继续教育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短期、临时培训,塑造员工老实、守信、敬业、勤业的职业道德,使员工具备职业所必需的学识、技术与能力并不断得到更新与提高,打造自己的人才队伍。要确保并不时提高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奖惩、分配制度要鼓励职工参与学习、培训。凡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单位都要有自己的教育培训规划、稳定的经费保证和规范的实训基地。市上将继续办好工商管理(MBA10核心课程、公共管理(MPA10核心课程、新型农民培训等已有的培训项目,开办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培训班,进一步探索对企业家、高层次高学历人员、职业经理人等培训的方式方法;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培训机构,按市场需求开展各种培训活动。通过各级党政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继续教育培训网络,让每一个想学习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找到学习的场所、达到学习的目的

积极推进企业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文铸魂,以文育人,以文塑形,形成职工与单位、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建共享、相互促进、和谐共赢的局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生活,陶冶职工情操。关爱职工,建立职工之间互帮互助机制,增进职工之间的感情,促进本组织和谐建设,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继续开展“文明企业”消费者信得过企业”及“文明车间”文明班组”文明职工”等创评活动,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术创新等活动,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和拼搏、创新精神。

其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直接体现着市民素质的高低。因此要努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窗口行业是乡村的名片。提供优质服务,争创文明窗口,并以此带动和影响全社会。

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相对来讲,自由职业者也要加强素质训练。自由职业者的精神压力、生存压力比一般从业者要大。因此,必需更懂得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必需不时提高学习和创造能力,提升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素质;必需努力提高民主法制素质,尊重法律和规则,注重用法律和规则维护自己。

广大公务人员和社会贤达要做提升素质的表率第四。

其自身素质不只体现了乡村的精神风貌,作为乡村组织者、管理者的公务人员和有一定地位、影响力的社会贤达。而且被大众所关注,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所以,要用反映较高素质的实际行动为市民做表率。

职责自身对公务人员的素质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公务人员要带头提升素质。一方面。公务人员的素质不同,思想境界就不同,由此带来的组织、管理方式就有差别,进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就更大。要重点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练掌握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准确掌握社会动态,具备必需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为人热情真诚,作风民主务实,办事公道正派,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凡是要求广大市民做到事情,自己首先做到并做得更好。

一般都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广泛的社会关系和为舆论所认可的声望。由于身份地位特殊,社会贤达要做提升素质的楷模。贤”就是知识渊博、学识较高、道德高尚的人。达”就是事业胜利人士。因而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对于大众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希望社会贤达加强自身修养,积极主动传达先进文化和文明素养,积极践行正面、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成为市民学习的典范。同时,有能力者也应“兼济天下”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关注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街道(乡镇)社区(村庄)要在提升市民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五。

劳动就业的日趋多元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庄)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提升市民素质就是其重要而迫切的职责之一。

促进市民素质提升。有计划地对居民进行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劳动技能、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以为居民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抓手。建立社区图书室,建好乡村文化大院,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便民、利民服务,特别是扶贫济困、劳动就业、医疗保健等系列服务;活跃社区(村庄)文化,建设和开辟公益性文化体育场所,开放社区内机关学校的公共设施,开展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树立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广泛发动群众整治社区、村庄环境,用优美文明的环境陶冶市民素质;深入开展以家庭美德建设为核心的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评活动,努力把社区(村庄)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市民素质提升提供肥沃土壤。

组建老年者志愿服务队,把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针对老年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时间充分的特点。既发挥他政策宣传、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也为老同志发明一个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舞台,使他生活丰富、安享晚年。依托社区这一生活平台,组织广大青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慈善活动,提高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团结互助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各级党政组织要履行好提升市民素质的领导责任第六。

精神层面与行为层面相结合,提升市民素质需要社会教育与自我提高相结合。硬件建设与环境营造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形成长效机制,才干确保取得实效。

衣食足而知荣辱”市民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要求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硬件条件。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定不移地加快科学发展步伐,临时坚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时壮大整体实力,努力增加市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证体系,加快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注意满足普遍需求的硬件条件建设,增加人性化设施,完善乡村功能,强化乡村管理,为提升市民素质提供更多、更周到公共服务。

广泛、深入开展“市民素质大讨论”等系列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打好宣传主动仗。营造强大的社会舆论攻势。大力弘扬“贺兰岿然,长河不息”精神,并与市民素质提升相结合,体现在行业、职业规范和社区公约、村规民约当中。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大力塑造、宣传优秀党员、优秀企业家、英雄人物、先进分子等体现精神和市民素质要求的时代人物。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及时批评纠正背叛社会公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建立市民素质建设的意见征询机制,向广大市民、外来游客垂询对提升市民素质的意见、建议,缺什么补什么”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组织好“三优”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创建活动和“青少年阳光运动”小手拉大手,创新活动载体。实施好市民素质提升六大工程。文明齐步走”学雷锋见行动”志愿者服务、读书月”法律六进”等系列活动及文明市民、优秀外来工等创评活动,举办既体现特色又具有全国性、时代性的各类活动,引进高水平的文学艺术团体和演出,开阔眼界,提高素质。各类载体设计中,要与市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切实方便群众参与;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注重提升各项活动的针对性、连续性和实效性。

发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不时探索、完善促进市民素质提升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建立督促检查制度。组成督导组,聘请义务监督员,开展对不文明行为的暗访、制止和规劝工作。严格奖惩制度,对文明行为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对不文明行为公开曝光,加大奖励力度,该追究责任的严肃追究责任。注意把一些好的做法及时立法,以严格的法律约束促进市民素质的养成。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把提升市民素质列入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确保时时处处有人抓、有人管。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国民教育、社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开放式教育系统,为促进市民素质全面提升服务。

结合实际,形成整体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领导和组织责任。找准问题,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工会、团委、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做好服务对象的素质提升工作;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特别是宗教界要发扬宗教教义、教规中行善止恶等积极因素,共同营造素质齐提升、文明大合唱的可喜局面。

团结一心,同志们让我迅速行动起来。奋勇突破,为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向全国文明乡村创建目标冲刺,夺取“两个最适宜”乡村建设的新效果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