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作大会发言词

时间:2022-05-29 09:23:00

农业工作大会发言词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省委3号文件(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全省“两会”、省政府第十四次全体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年和“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深入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面部署年工作。上午,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王明方作了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完美收官

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奋发有为、再创佳绩的一年。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低温、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交替发生,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困难。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立足抗灾夺丰收,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延续并巩固了持续向好的势头。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将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列入年重点工作,并安排专项资金2.7亿元,实行良种良法配套补贴,突出抓好大片、大县和大户建设。全力推动粮食高产创建,全省共建立28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和325个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整合1.8亿元农业项目资金,在6个县开展吨粮田示范县创建活动,争创2个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启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下达项目投资4.75亿元,全面启动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大力推动良种良法配套,狠抓技术推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581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700万亩。面对春季低温阴雨、夏季洪涝灾害和高温热害、秋季作物生育进程推迟等不利影响,坚持以防为主,狠抓关键农时,落实追肥、防病、抢收等措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924.6万亩,比上年扩大16.2万亩;单产310.4公斤,比上年增长O.2%;总产616.1亿斤,比上年增产2.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总产241.3亿斤,较上年增加5.9亿斤,占全国小麦增量的29.2%。同时,油料、棉花平稳发展,遏制了面积大幅下滑的势头。

——“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针对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不利局面,及时启动生猪生产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出台应对措施,落实具体扶持政策。启动百家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区)和45家部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全省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430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市级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养殖面积1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万亩。在重点水域开展了5次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推进茶产业振兴工程,开展蔬菜、茶叶、水果标准园创建,特色产业效益明显。全省肉类总产375.4万吨,增长4.1%;禽蛋产量119万吨,增长0.7%;奶产量20.5万吨,增长2%。水产品产量193万吨,增长5.5%。瓜菜产量2750万吨,增长5.8%。茶叶产量8.4万吨,增长2%,产值36亿元,增长20%,全省300万茶农人均增收200元。蚕茧产量2.5万吨,增长8.7%,产值7亿元,增长48%,蚕农户均增收834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全省专业村(镇、乡)达到3480个,增长15%。

——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以实施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89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认定首批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全省年加工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集群90个,聚集龙头企业950家,年加工产值12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4个、95家、310亿元。省部共办的中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和上海农展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农业招商引资项目995个,总额438亿元,增长56%,。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5155家,增加104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687亿元,增长44.5%,提前两年完成“532”提升行动目标任务。继续组织实施皖优农产品进超市工程,全省进超市企业(含合作社)1720个,增长21.3%。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粮食价格总体上涨10%,其中,小麦上涨7.7%,稻谷上涨10.40k,玉米上涨17.6%,棉花上涨61.7%,蔬菜上涨15.2%,茶叶上涨22.9%。生猪价格上半年虽然低迷,但下半年开始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促进了家庭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数量1300万人,比上年增加60多万人。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转移性收入增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5元,比上年增加781元,增长17.3%,增幅比上年提高l0.1个百分点,增幅超过城镇居民。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平稳。深入贯彻《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狠抓法律宣传、专项整治,加强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92个,创建省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79个,创建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1个,新认证农业“三品”484个,组织申请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11个,其中有8个产品通过审定。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438家,认证产品总数1260个,全国绿色食品原

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数达到40个。我省绿色食品产品总数位居全国第5位,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面积位居全国第2位。根据省级例行监测结果,全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农(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8.06%、100%和99.83%,确保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所供农产品安全。

——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快。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完善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027.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37.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0.3%。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升,《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颁布实施。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331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4860个,分别比上年增加61%和59%。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严防农民负担反弹。启动农民收入监测工作。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大力推行委托制。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强化“一事一议”监管。

首批启动1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省新增部省级农业科技项目近140项,同比增长27.3%;新建部、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08个,比2009年增加67个,增长161%。获部、省级奖励成果52项,同比增加208%。争取农业项目总投资13.2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8.67亿元,比上年增长85.9%。实施农业两大民生工程,省财政投入2.5亿元,培训新型农民55.85万人,建设农村户用沼气11.67万户。扎实推进农业依法行政,大力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扩大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加强农业信息宣传工作,农村手机报获得多方好评,启动农情信息直通车工程试点,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

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回顾“十一五”,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我省先后启动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粮食“三大行动”,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新路子,打破了遇灾减产波动的传统格局。粮食总产从500亿斤跨上600亿斤台阶,连续3年超过600亿斤,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第6位。年与2005年相比,粮食产量净增95亿斤。特别是小麦高产攻关成效显著,小麦产量连续5年突破200亿斤,总量增加80亿斤,占全国同期冬小麦增量的23%。

二是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先后组织实施并顺利完成了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532”提升行动。全省农产品加工值由2005年的900亿元增加到年的3687亿元,翻了两番多,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0.54:1提高到年的1.2:1。部级龙头企业32个,比2005年增加12家;省级龙头企业685个,比2005年增加530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40家,比2005年增加34家。

三是农业投入力度显著加大。“十一五”期间,农业部门争取中央和省级安排农业财政投入108.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2倍。其中,中央财政安排80.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9.3倍,省级财政安排27.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2倍。通过省农委安排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50.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3倍。其中,中央投资25.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8倍。金省“四补贴”资金由2005年的14.58亿元增加到年的71.36亿元。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411万千瓦,较“十五”增长35.8%,位居全国第4位。农机购置补贴累计达到16.2l亿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50%,,增加16.2个百分点。农村户用沼气达78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325处,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28万亩,5年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亿亩次,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

四是农民收入水平显著增加。“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登上3000元、4000元和5000元三个大台阶,由2005年的2641元上升到年的,5285元,年递增14.9%,比“十五”时期高出8.5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快速增长期。我省农民收入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2005年第22位提升至年的第18位,5年前进了4位。农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05年的2196元提高到年的4000元,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五是基础性工作显著加强。全面完成了种子管理体系、兽医管理体制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理顺了管理体制,健全了队伍,构建了服务机制,加强了服务条件建设。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月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和定期报送形成惯例。重大课题调研和重大举措谋划等薄弱环节得到强化。制修订地方性农业法规3部。农业行政许可取消10项、下放14项、保留5l项。综合执法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小麦高产攻关、农业调研等多项工作,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六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显著加快。省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有28项惠及农业农村农民。农村“普九”人口覆盖率达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全省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和90%的行政村实现了建设标准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农村低保保障人数达到213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49.4万人,参保面逐年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承保农作物9631万亩,牲畜125万头,覆盖面不断扩大。过去的5年,是我省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5年。“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得益于农业部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得益于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得益于各级农业部门扎实工作,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省农委,向全省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致以诚挚问候!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二、以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扎实推进“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对“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Z-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对“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各级农业部门要立足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总体要求,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

(一)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三农”重大决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三化同步”丰富和发展了“重中之重”、统筹城乡、“两个趋向”等重要思想,对推动“三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更要深刻理解“三化同步”的内在要求,准确把握“三化同步”的基本规律,紧紧抓住“三化同步”的重大机遇,努力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通过的《中共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面贯彻“三化同步”的重大决策,对“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建议》明确提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三农”现代化进程。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着力在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建议》还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好“三化同步”和推进“三农”现代化,提出了“三个坚持”的明确要求,即坚持以工业化提升农业,坚持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坚持以一体化创新机制。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切实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积极主动地在“三化同步”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农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是落实“三农”重大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必须把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贯穿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坚持在转型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全面转型,加快推进“三农”现代化进程。转型发展的核心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要突出强化以下举措:一是促进农业发展由注重数量增长向能力提升、品质改善和结构优化并重转变。近年来,我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为保障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必须看到,生产能力不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竞争能力。二是促进农业生产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更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我省农业基础差,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必须坚定不移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抗风险能力。三是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农民是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村要素外流,农业老龄化、兼业化、弱质化趋向明显。必须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深入开展农民培训,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四是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粗放式种养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近年来,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粗放经营仍是现阶段我省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必须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统一经营的载体,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二)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未来5年,是我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全面转型、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有利,机遇难得,大有可为。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确立的“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等重大方针是三农发展的最大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等重大战略是三农发展的最好机遇。中央连续8年出台了关于“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不断强化“三农”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省委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坚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重中之重”要求,在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特别是今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各级尤其是县级党委、政府抓“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是全省推进重大战略举措带来的重大机遇。实施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建设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技术创新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等,必将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平台。三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将为三农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机遇。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平台,统筹城乡、以工补农的能力大大增强。年我省GDPl2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超过2000亿元,工业化、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基本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实力。四是全省农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十一五”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走上了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产增效的新路子;养殖业进入了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的新路径;产业化发展迈入了做大规模、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新阶段。面向“十二五”的农业,面临多方面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省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健全,主要指标与全国水平差距较大等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城乡统筹发展仍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农”现代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是加快发展的压力大。我省主要农作物单产、农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年,我省粮食单产3lO.4公斤,仍比全国平均低21公斤,其中,小麦单产比河南低49公斤,水稻单产比江苏低129公斤,玉米单产比山东低16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少634元。进入“十二五”,我省农业要加快发展,其他省份也在加快发展。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和走在中部崛起前列,我们的步子必须迈得更大一些、更快一些。同时,连续多年的丰产丰收,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面临的各种深层次困难和问题较多,在这种形势下,奋力赶超,实现加快发展的压力较大。二是转型发展的难度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夯实农业基础,提升农业装备,强化科技支撑。而我省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科技转化率不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经营机制体制不健全等制约,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改变,实现农业转型发展,需要下更大力气。三是持续发展的压力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水资源日趋紧张,异常天气频率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总之,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要切实找准结合点,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好“三农”发展的重大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三)深刻把握和精心谋划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

“十二五”是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总体要求是:把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走在中部崛起前列、实现农民收入翻番作为重大历史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化同步’’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要求,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基本取向,把加快农业发展作为主题,把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作为主线,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作为动力,把夯实农业基础作为重大措施,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作为基本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加快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总产640亿斤,棉花、油料、蔬菜、肉蛋奶、水产品总产分别达到37万吨、260万吨、3500万吨、630万吨、22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比年翻一番,年递增1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监测合格率97%以上,农产品“三品”认证总量4814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600万亩。农业经营方式更加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3万个,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例50~h,左右,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基本构建,畜禽规模养殖比重70%。农业支撑条件有效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设施栽培蔬菜比重32%,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90%。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比年翻一番,超过:10000元。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切实增强。氮肥、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到37.5%和40%,农村户用沼气128万户,农业污染物排放水平降低5%。

“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举措:

——突出重大任务,实现加快发展。一是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保障供给水平。二是加强物质装备,建设现代农业。三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五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六是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七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八是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九是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社区化。

——突出区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一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皖北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二是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三是以资源保护和开发为中心,加快山区特色农业发展,四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发展都市型高效农业。五是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着力点,加快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帮助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步伐。

——突出重点工程,支撑转型发展。围绕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强化农业基础,着力推进十六项重大工程建设。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农民组织化工程、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畜牧业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茶产业振兴工程、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新农村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农村能源工程、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工程,以重大工程支撑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三、扎实做好年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农业全面转型、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紧紧抓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落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任务,依托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计划、新农村建设三个载体,构筑农村基本经营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三农”政策支持保护体系这四个体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粮食增产为主要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全力夺取今年农业好收成,巩固“十一五”好势头,实现“十二五”好开局,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主要目标是:全省粮食总产620亿斤,农产品加工业产值40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实现粮食增产。最近,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在短时间内,多次开会、发文和密集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抗旱保苗和粮食生产,体现了对当前和今年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我省是粮食主产省,粮食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支撑,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粮食生产的重大部署,立足省情,发挥优势,突出当前抗旱保苗,统筹推进全年粮食生产发展,千方百计实现今年粮食增产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是,主攻玉米,提升水稻,推进小麦生

产再上新台阶,确保完成全年620亿斤目标任务。加快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集聚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和平衡施肥等改良措施,建设一批高产稳产标准粮田,提高土地产出能力。以大县、大片、大户为重点,继续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和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小麦、水稻核心示范区建设规模。认真抓好农业部下达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任务。继续开展6个高产高效万亩吨粮田示范县创建活动,创建一批小麦、玉米千斤县。大力推广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优质小麦、专用玉米和高蛋白大豆,支持江淮适宜区推进“籼改粳”,扩大小宗粮豆生产。在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稳定发展棉花、油料生产,重点抓好28个产棉大县、34个油菜大县和11个花生大县建设。我省旱、涝、冻及高温热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必须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大防灾减灾力度。当前,要突出抓好抗旱保苗,切实加强在地作物田间管理,及早做好春耕备耕。

(二)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我省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实现农民收入翻番和今年增收l0%以上的任务很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强调农民增收问题。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紧抓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不放,找准增收的基本点和突破点,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合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确保金年增收目标实现。在确保家庭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加大农民就业培训、指导、服务力度,促进农民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大幅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认真落买“四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严格执行小麦、稻谷等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以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技术创新为三大抓手,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用担保支持力度,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龙头企业原料保障水平''''''''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办好中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和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上海)交易会。认定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名牌农产品,提高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知名度。力争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3:1;年产值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达10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550家以上、超10亿元的达40家以上、超50亿元的达5家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全省农民人均增收520元。

(四)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大力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逐步落实城市郊区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以发展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组织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在扩大创建部级蔬菜标准园的同时,创建一批省级蔬菜标准园。继续组织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落实生猪、奶牛扶持政策,稳定发展生猪和家禽,加快发展奶牛、肉牛和肉羊。大力开展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畜禽良种化水平。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重点动物疫病计划免疫,启动实施动物疫病防控示范县(场、区)创建活动,确保疫情稳定。积极推进水产跨越工程,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年水产品产量3万吨以上或产值5亿元以上的水产大县。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继续加快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建设3—5家省级水产良种场。强化渔业资源养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力争年,全省实现肉蛋奶总产530万吨,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8%。全省水产品产量199万吨,同比增长3%以上。

(五)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深入实施茶产业振兴工程,推进标准高效茶园创建活动,在建好10个全国茶叶标准园基础上,推进省级茶叶标准园创建。通过举办和参加国内外各类茶文化、茶经济活动,加大皖茶宣传推介力度。以蚕桑标准园创建和优质蚕基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蚕桑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蚕桑生产稳步健康发展。注重发挥地方特色,围绕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发挥省级专业示范村(镇)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一村(镇)一品、多村(镇)一品,形成区域优势。抓住农业部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注重品牌培育,支持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产品申报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争创部级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

(六)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积极推进宿州市蛹桥区、芜湖市南陵县两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启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明显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启动建设20个。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力争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全省区域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先进科技转化应用的展示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省里支持有条件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各地可积极探索,建设市、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七)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围绕农业重点工作,逐步落实16个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围绕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农科教协作、产学研结合,力争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和薄弱技术环节。重视发展现代种业,加大种业研发投入力度。力争科技对农业发展贡献率达到53%。完善省、市专家技术指导包保县责任制,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责任制,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步伐。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积极开展深耕深松,努力提高水稻机插、玉米机收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实施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狠抓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今年内要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构建基层“三大体系”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2009年和年中央l号文件、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尤其是今年省委3号文件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均对此一再强调,提供了强大支撑。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责任感、紧迫感,克难攻坚,坚决把这一重大部署落到实处。

(八)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卫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宣传培训和实施工作,分期分批开展省对市、市对县的双层培训。在农业系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员制度,面向社会聘请兼职监督员,及时提供质量安全动态信息,提高舆情反应能力。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按照统一规范、分步推进的原则,以蔬菜、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为重点,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控制为重点,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加大市、县检测中心(站)项目建设力度,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强监督考核,保证项目进度和建设质量,确保不出问题。扎实开展农业标准化促进行动,大力开展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建立省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用品牌化带动标准化。突出重点农产品、重点产区、重点农业投入品、重点生产经营主体和重点时段五大监管重点,定期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九)认真组织实施农业两大民生工程和农业投资项目。民生工程和农业投资项目,社会关注,责任重大。关键要公开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责任要到人,监管要到位。要制定好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创新培训与农民需求对接、培训与农业重点工作结合、培训与主导产业发展结合、培训与农时结合等机制,努力提高培训工作水平,确保顺利完成55万人的培训任务。年,申报国家农村沼气项目户用沼气5万户,养殖企业大中型沼气工程50处,并列入省民生工程。制定户用沼气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明确重点,责任到人。继续强化农业项目的谋划研究、储备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强在建农业项目实施工作,组织开展农业项目督查,抓好项目培训,推动农业项目规范有序实施。

(十)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两大载体建设,着力提高统一经营水平。认真贯彻级100个,力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万个。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培育壮大农机、植保、沼气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倾斜。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组织达到1万个,农作物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1800万亩。

(十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重点要以农村社区化为方向,以村庄规划为引领,以“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为先导,从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入手,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推进。深入开展千企联千村活动,引导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农村聚集,探索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整合各部门支农资金.探索以项目为平台,集中投入重点村镇建设的有效机制。继续坚持部门联系帮扶制度。各地要切实履行和发挥好新农办的职能,全面加强协调、调研、监督、检查、宣传等工作,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协调各方全力建设新农村。

(十二)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推行实施13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初步实现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切实抓好“三资”清理后的管理工作,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我省实施办法,加强指导与培训,加大资金扶持,深入开展示范社创建和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年,全省将评定800—1000个示范社,其中省设。研究探索在财政奖补情况下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的有效途径,推进村内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深化农村改革涉及面大、难度大。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履行好职责的同时,与有关部门主动配合,并积极参与,推动土地管理、户籍、农村金融制度等改革,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的环境。

四、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服务“三农”工作的水平

“十二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今年的目标任务也已明确,能否确保顺利实现,关键靠人,贵在实干。各级农业部门必须立足夯实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注重自身建设,更加注重工作落实,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两大使命,以加快发展、加快缩小差距、奋力争先进位为工作的基本取向,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第一,切实提振精神状态。扑下身子,干事创业,争先进位。一要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政风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学沈浩和创先争优活动,增强把握大局和对宏观形势分析判断能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指导和实践能力。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在惠农政策落实、土地整治、征地拆迁、土地流转、一事一议、村庄归并和农民负担等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上,认真宣传和贯彻相关政策和法规,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二要夯实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基础农情、基本动态、基层体系(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经营管理、农业执法等体系)、基础服务设施、基本法规和政策、基本队伍、试验示范、调查研究等基础性工作,看起来不显山露水,但却是农业部门的最基本职责,是做好三农工作不可逾越的必然要求,也是管当前、利长远的根本举措,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抓实抓好。三要弘扬务实作风。农业部门工作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各项措施必须入户到田才能见到实效。而我们面对的群体太大,服务地域太广,但我们自身的服务能力、服务队伍、服务条件又很有限。在这种格局下,需要我们更多地付出,来不得半点虚功。必须满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干事,干实事,全身心付出,把岗位职责履行好,把增产增收的各项措施真正入户到田。四要加快工作节奏。面对全省加快转型、加速崛起的新形势,适应缩小差距、奋力赶超的新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这样一种严峻局面,要实现今年和“十二五”各项发展目标,必须树立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要切实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和传统习惯,抢抓机遇,自我加压,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从早抓起,从头抓紧,从严抓实。真正做到一刻不懈怠、一刻不停顿、一刻不放松,努力把思路与措施转化为实际行动,把目标任务转化为发展实效。

第二,切实加强系统研究谋划。谋得深,才能思路清,措施实。这是各级农业部门履行职责、当好政府参谋的最基本要求,要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要吃透上情。要系统学习研究中央、省里文件和会议精神,理解消化,有效对接,及时跟进,真正转化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二要摸清下情。把基层情况摸清,把基础数据搞实,把基本农情搞准,建立调查研究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系统性。三要把握边情。密切关注全国各省、各市县三农发展态势:从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主要指标和重大发展举措方面,进行认真比对,找出发展差距,吸纳别人经验,借鉴好的做法,明确主攻方向和赶超目标,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三,切实提高执行力落实力。这是能否抓住机遇、能否取得发展实效的关键。再好的机遇,扶持力度再大的政策,如果不落实,或者抓迟了,机遇就会擦肩而过,错失发展良机。一要把中央和省有关三农的会议、文件的原则性要求,及时研究把握,尽快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意见。二要把已经明确的具体政策措施,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三要把目标任务,切实转化为发展的实际成效。四要把已做过的工作,及时进行系统总结和提炼。提高执行力落实力,关键要强化工作责任,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要举措和工作,要全面梳理,逐项分解,责任到单位到人。要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强化督查通报机制,严格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四,切实强化协调合作意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涉及行业多、环节多、部门多、层次多,需要加强合作,沟通协调,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一要加强纵向联系。健全上下畅通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信息直通车工程,形成“一条线”的信息沟通渠道。二要加强横向协作。充分发挥农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与农口部门,财政、发改委、统计、金融等涉农部门的联系协作,形成三农发展的广泛合力。三要形成内部合力。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和促进农民增收等主要任务,立足职责,主动服务于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合作共事干事。

同志们,实现今年以及“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