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过度渲染差距幸福感“缩水”

时间:2022-10-19 11:45:00

广州日报:过度渲染差距幸福感“缩水”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导王东京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而当下学界关注的中心,似乎只在收入差距方面。参加了几次学术沙龙,听学者谈“差距”,大开眼界,没想到的是,有人根据中国的基尼系数得出“两极分化”的结论。相信这些学者的善意,以不否认他们的责任感。但我不明白,过度地张扬“差距”,对社会和谐的好处在哪里。

中央提出“注重公平”,无论如何,是要提升国民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而不是搞贫富对立。何况经济学说得清楚,幸福感与收入有关,但不完全是一回事。幸福作为一种感受,不仅决定收入,也来自人们比较的参照。说我个人的经验,早年在乡下种地,面土背天,煞是辛苦,但那时只要能吃饱肚子,就会觉得幸福。改革开放后,人们丰衣足食,不曾想,不满足的人反而多了,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埋怨。何故?是比较的参照变了。我现在做教授,月入数千,比之前心满意足;但若硬要我去跟那些日进斗金的明星大腕比,岂不郁闷得要跳楼?

幸福来自比较的参照,读者应该有类似的经历。比如你去一家小店就餐,一杯清茶收你30元,也许你会不乐意;但当你到五星级酒店,同样一杯清茶收30元,你为何可以接受呢?原因是你觉得五星酒店的环境与服务好,物有所值。

芝加哥大学教授塞勒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一帮躺在海滩上的朋友想喝啤酒,刚好切尼去附近的杂货店办事,于是说,他可为大家去买啤酒,但不知多少钱一瓶可接受?经过合计,最后出价是1.5元。切尼又问,如果杂货店不卖,而去旁边的酒店买,各位肯出多少钱?一番合计,出价竟是2.65元。

接下来的试验是,切尼以2元的价格买回了啤酒。起初他告诉朋友,说啤酒是从酒店买来的,大家听了很高兴,比预期的价格低,认为赚了便宜,于是开怀畅饮;可没等大家喝完,切尼又道出真相,说啤酒是买自杂货铺,结果大家垂头丧气,一个个都觉得吃亏,幸福感陡然消失。

我的观点是,扶贫助弱,政府责无旁贷,理当竭尽全力。但困难是,政府不会点石成金,财力所限,脱困有先后,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既然如此,对暂时不能脱困的低收入者,学界应该做的是,引导人们正视现实,而不是过度渲染“差距”,助长不满。那样除了博得掌声,对社会和谐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