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对外开放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7-18 09:14:00

县域对外开放座谈会上的讲话

县域开放是全省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目前,我省*%的外资、*%的出口在县域,全省县域累计引进了家世界强,个过亿美元大项目,形成了机械制造、造船、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化工建材等一批特色大产业。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强县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对外开放这个“牛鼻子”,在开放中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省九次党代会和九届二次全会提出山东“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战略的重要构想并强调,扩大县域对外开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工作指导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为扩大县域开放指明了方向。当前,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互动明显增强。在开放的取向上,更加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积极吸引高质量外资的同时,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在开放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更加注重促进互利共赢,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更多地从机制保障、法制环境等方面推动扩大开放。对外开放已经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域的问题,而是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改革开放29年的实践证明,谁开放力度高,谁就发展快。前不久公布的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位居前列的江阴、昆山、绍兴、晋江等无一不是靠扩大开放实现了跨跃式发展。正所谓“无外不活、无外不兴、无外不强”,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靠开放提供发展动力,靠开放增创发展新优势,靠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我们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扩大县域对外开放,着力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下气力、用功夫、做文章,切实做到更高水平地“引进来”,更加稳健地“走出去”,提升县域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关于“引进来”

更高水平地“引进来”就是把外资搭载的各种要素和竞争能力引进来,切实发挥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产业招商引进来。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优势,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研发环节、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领域。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完善产业招商长效工作机制,做到“一个产业、一个部门、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抓到底”。利用外资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战略投资引进来。当前,全球万家跨国公司掌握着全球1/3的总产值、2/3的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的跨国直接投资。各地要把吸引跨国公司战略投资作为对外合作的战略重点。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合作方向,锁定世界同行业巨头,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接跨国公司。鼓励跨国公司在山东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营运中心、培训中心。要把大企业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大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战略性合作,加快培育山东的跨国公司。

(三)服务产业引进来。把服务业作为县域扩大开放新的增长点来抓。一是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紧紧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拓展日韩、欧美外包市场,形成与大城市错位发展的县域特色服务外包产业。二是着力构建国际物流体系。引进境外物流企业,建设物流设施,融入国际物流服务联盟网络,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适应国际化大生产要求的现代物流体系。三是不断扩大旅游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发挥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景优美的优势,选准切入点,利用外资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设施,打造“文化圣地、度假天堂”的山东国际旅游形象品牌。四是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对外开放。

(四)以商招商引进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切实办好现有外资企业,引导企业增资、扩股,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落户。积极推动以民引外,舍得拿出优势资产与外资合作,改变资本内源型和封闭型的发展模式,借助外力驱动内力。要适应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积极推行外资并购、资产重组、股权投资、经营权转让等利用外资新方式。要积极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推动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

(五)办好园区引进来。高度重视经济园区在扩大县域开放中的重要载体作用。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市场化机制,采取合作、租赁、bot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提升园区的综合功能和承载能力。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构建“一区多园、各具特色、关联配套”的园区发展格局。三是加快东中西互动发展。各地要用心把握省委、省政府“一体两翼”战略构想,积极探索东中西园区互动发展新路子,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资源、建设、招商、信息等方面的互利共赢。四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各地要选强人、配能人,把优秀干部配备到开发区担当重任,增强扩大开放的驾驭能力。

二、关于“走出去”

我省县域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而资金、技术、能源等要素相对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其短缺程度将进一步加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球视野、战略思维,积极稳健“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开展合作竞争。

(一)自主品牌“走出去”。县域发展品牌经济潜力巨大,要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巨大的潜能释放出来。一是注重培育自主品牌。把品牌建设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引导企业以高新技术催生品牌,以高档产品塑造品牌。鼓励有一定技术优势和研发能力的企业,到发达国家设立技术研发平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智力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从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优势转变。二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加工贸易。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把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上游研发设计、中游集约发展、下游营销服务延伸,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加工贸易从代加工向代设计和自创品牌发展,加快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是沿海县市对外开放要加快转型升级。按照十七大提出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的要求,沿海县市要加快提升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层次,从国际加工装配基地向自主性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变,从制造中心向制造研发中心、服务贸易中心、物流中心转变,实现开放型经济新跨越。

(二)富余产能“走出去”。顺应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快富余产能向境外转移。一是突出转移重点。当前转移的重点要放在易受贸易摩擦冲击的领域,放在国内市场饱和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二是明确转移方向。加强对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治安、社会习俗等各方面的研究,推动企业到政治稳定、社会环境好、资源充足、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发展。引导企业向海尔—巴基斯坦鲁巴经济区等境外合作区集聚发展。

(三)工程承包“走出去”。要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承揽工程,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壮大队伍。做大做强大企业,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申请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形成一批境外工程承包经营主体。二是创新方式。鼓励企业“借船出海”、横向联合,共同承揽境外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致力于专业化的材料、设备、施工和劳务等的分包,形成差异化发展、梯次跟进的分工体系。推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与地矿勘探开发企业相结合,采用bot、承包等多种形式开发境外资源类工程市场。三是拓宽渠道。拓展对外承包工程渠道。把握中非友好合作的机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援外工程资质和援外项目。

(四)外派劳务“走出去”。把外派劳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外派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造富一方”。一是加强基地建设。依托外派劳务公司,建立专业外派劳务基地。强化对外派人员定点培训、定点管理,规范外派劳务秩序。建立外派劳务人员储备库。二是加强专业培训。聘请专家和优秀劳务人员担任讲师,进行语言、技能、风俗、法律、安全知识等全方位教育培训。探索地方政府、外派基地、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三位一体”相结合的路子,开展对服务外包、海员、护士、高级技工等高端务工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育高端劳务资源。三是加强市场开拓。要建立与省内外劳务合作公司、中介机构等稳定的业务关系和合作渠道,进一步巩固日韩传统劳务市场,开拓欧美高端劳务市场,高度重视突破非洲劳务市场,积极稳妥地输出高素质劳务人员,全力打造山东劳务品牌。四是加强规范管理。要密切部门合作,落实监管措施,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劳务秩序,强化护照管理,妥处劳资纠纷,合力扩大劳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