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就业促进增收会讲话稿

时间:2022-09-06 04:42:00

扩大就业促进增收会讲话稿

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市扩大就业、促进增收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苏州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的工作热情,全力以赴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努力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议前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多次听取了专题汇报。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扩大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市同其他地方一样,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人员富余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1998年5月就专门召开了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各镇、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这一主题,认真落实有关扶持政策,特别是通过加强“三条保障线”制度建设和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城乡劳动力56.4万人,其中,本地劳动力42.4万人,外地劳动力14万人,从业人员比1998年增加15.5万人。下岗保障与失业保障在全省率先实现并轨,失业职工再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52%,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十年控制在2.5%以内;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个以政府通过劳动力市场推荐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组织起来自主创业等多渠道、多层次的就业格局已经形成。回顾近年来的工作,主要是坚持了“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调整经济结构与调整就业结构相结合。近年来,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各地围绕加快发展主题,突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通过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了生产力布局的合理调整,改善了全市的就业结构,为广大劳动者营造了一个稳定、宽松的就业环境。尤其是沙钢、华芳等规模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拓展了就业空间。目前,全市10大企业集团和50家骨干企业在职职工超过了2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0%。

二是坚持深化企业改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我市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改革力度和社会承受程度的统一,在推进改革进程的同时,统筹考虑劳动就业。围绕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各镇、各部门正确处理减员增效与促进就业的关系,认真贯彻落实职工随企业资产转移而转移,富余职工以企业自我消化为主、主管部门调剂为辅的原则,立足发展经济,坚持自我消化、自行分流的办法,通过余缺调剂、转岗训练、发展三产、鼓励自谋职业等多种途径,千方百计促进再就业,有效地控制了下岗职工总量。1998年以来,市经贸委、供销、商业、粮食等系统及划归企业,基本实现平稳转制,分流职工2万多人,没有引发大的社会震荡。

三是坚持完善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相结合。这几年,我市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促进了就业与再就业。特别是近两年,我市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把社会保险向全市各类企业延伸,一方面拓宽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渠道,同时也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全市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各类单位2179家,职工109694人,参保率分别为98.5%和98.4%,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2072家,职工98843人,参保率均为100%。

四是坚持加强就业服务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各地、各部门从实际出发,通过制订落实扶持政策,对困难对象实行重点帮扶,实施再就业工程等措施,不断扩大就业服务范围,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市劳动保障局通过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中介服务,对下岗失业人员及时推出即时、特殊、专线、专场和承诺等五项专项服务,增设劳动关系挂靠和档案代管业务,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问题,推动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98年以来,市、镇、街道三级职业介绍机构共举办劳动力交流洽谈会98场(次),帮助59000多人次实现就业。近两年,我们还把纯农户劳动力作为重点就业服务对象,帮助男18-45、女18-35周岁年龄段内1640名纯农户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全市1891名纯农户劳动力就业率达到了86.7%。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十分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市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并不明显,但就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劳动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当前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就业能力较弱的劳动力过剩的矛盾日趋突出。目前全市登记失业人员有4401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从企业二三线退下的失业职工,技能单一或缺乏技能,并且年龄偏大,文化较低。据统计,全市登记求职的人员中,年龄在35周岁以上的城镇失业人员有2950人,占67%;初中以下文化的有1406人,占32%。另外,我市征地产生的剩余劳动力,长期务农,竞争就业的能力薄弱。从发展趋势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些国际竞争力不强的行业势必受到冲击,这些行业的富余人员将转化为显性失业人员;一些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虽有机会获得较快发展,带动就业增长,但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矛盾将日益加剧,结构性失业问题愈加突出。

二是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难度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是影响农民收入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解决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一方面是时间紧,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我市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是难度大,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仍很多,同前期开发就业的人员相比,这批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低,而且长期游离于就业和社保制度之外,开发就业的成本很高,制度和管理上的并轨难度比较大。农村中守住一块地,离土不离乡,这种陈旧观念也是制约开发就业的一大因素。

三是弱势群体就业矛盾凸显。当前,一个以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的再就业援助行动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从最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前几年产生的征土工、企业转制分流的失业职工,就业、生活比较困难。这类城镇人员全市累计有3000多人,其中,年龄在男50、女40周岁以上的失业职工,男45、女35周岁以上的单亲和双失业家庭,以及靠民政救济的城镇失业人员家庭,全市有366户572人,目前急需得到帮助。

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统一思想认识:

第一,扩大就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贯彻“三个代表”,本质就是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就业,这是法律赋予每个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益。认真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不断扩大就业,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经常讲要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如果连劳动者就业这种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也没有做好,还怎么体现为人民服务?怎样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目前,少数同志对这个问题认识还不到位,对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要不得的。要看到,妥善解决这批弱势人群的就业问题,让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际上是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也是对政府的最大支持。我们党历来强调,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满足人民群众劳动的基本权利,让群众有基本生活保障,这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首要任务。我们张家港更应走在前头,扎扎实实做好这项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民心工程。

第二,扩大就业,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解决就业问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关键举措。当前,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企业与社会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可以想象,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实现就业,长期无事可做,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心态将如何平衡?一个地方,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不解决,失业率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增加,怎么能保证社会稳定?又怎么奢谈改革和发展?前一段时间,国内一些地方因就业、再就业工作没有到位而引发了一系列群体事件,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同这些地方相比,我市的失业率虽然不高,问题也没有那么严重,但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工作跟不上,就业局势不能稳定,社会同样不会太平。从业才能安定,乐业才能安居。就业问题与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就是实实在在的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

第三,扩大就业,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障必须建立在有劳动能力的人逐步实现劳动就业的基础之上。社保基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和在职职工的缴费。如果脱离这个基础,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吃社保,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吃社保,“食之者众、生之者寡”,长此以往,势必形成恶性循环,社保基金将入不敷出,支撑不牢,甚至垮掉。按照目前水平,失业保险金平均每人每月支出300元,全市所有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每年需要支出1500万元左右。如果这些人员更多地实现就业,不仅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支出,而且作为参保人员,还会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增加社保基金收入,形成“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良性循环。所以说,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既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也有利于增加社保基金收入,减少社保基金支出,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第二个问题,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根据全国、全省和苏州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市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形成以劳动力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新机制。主要目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失业人员年度再就业率达到50%以上;确保每年新增劳动力就业率在90%以上;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的特困失业人员,对就业岗位不挑不拣的,保证每户至少1人就业。为实现上述目标,各地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就业岗位。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可以带动就业增长,就业增长能够直接提高居民收入和购买力,进而带动内需扩大,促进经济增长内需机制的形成。当前要突出抓好三项重点:一是要着力提高现有企业运行质量。这是控制失业的源头,也是稳定就业的关键。最近几年,我市通过实施制度创新,加快技术创新,在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形成了一批规模总量可观、劳动力容量庞大的企业集团。象沙钢集团,这几年已累计消化吸收征土工、下岗人员2149名;华芳集团不仅使本镇及周边地区近3000人实现了就业,而且还为不少外地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这些企业不仅在全市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同样发挥了主渠道的功能。我市的一些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年,我市新增的就业岗位中,中小企业就占了近一半。因此,我们要在扶优扶强,加快发展规模经济的同时,鼓励发展一批有较大劳动力容量、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特别是要在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上狠下工夫,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实现良性互动。二是要加快发展服务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城市工业减员增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一、二产业的就业空间将逐步萎缩,而服务业行业多、门类广、发展空间大,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并存,可以吸纳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就业。这几年,尽管我市的服务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分额还不高,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象国庆期间的商贸一条街活动,7天的累计营业额达到了238万元,其中10月1日就超过了40万元,参与的市民更是人山人海。这已经很好说明,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兴办服务业的兴趣已经激发,群众对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各镇、各部门要抓住机遇,把发展各类服务业作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一项关键任务,特别是要针对居民人口集中的特点,结合广大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生活服务的需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是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调整所有制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开就业门路的重要方面。这几年,许多地方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放到了突出位置,私营企业的数量、经济的总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全市有个体工商户2万多个,私营企业7947家,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市的三分之一。但总体上看,各地的发展并不平衡。发展比较快的镇,私营企业的入库税收接近全镇总量的一半,当地老百姓有80%在企业实现了就业。与之相比,我们少数镇差距还很大,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数量,还是私营企业的规模,都存在不足。希望各地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真正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新亮点。

2、加强政策扶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与再就业主要依靠市场调节。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劳动者市场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但仅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没有必要的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那些缺乏竞争能力的失业人员,仍难以实现再就业。为此,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围绕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制订了一整套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有关文件即将下发。优惠政策主要有:一是税费减免政策;二是增加财政投入,相应增拨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劳动力市场建设费等经费开支;三是小额贷款政策,建立担保基金,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四是就业援助政策,把男50周岁以上、女40周岁以上,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再就业援助的主要对象,提供岗位援助。上述这些优惠政策,有些是对过去规定的重申和强化,更多的是新规定、新要求。政策所体现的出发点,就是就业增长点在哪里,政策就支持到那里,就业服务就跟随到那里,工作网络就延伸到那里。从制订这些政策的取向来看,我市无论是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还是政策的修订完善工作,都必须进一步加强。会议以后,有关部门要迅速研究具体操作办法,尽快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公务员之家: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就业渠道。近年来,我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下一步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社会保险与劳动就业紧密联系,直接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扩大就业直接取决于社会保险的发展。因此,要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的工作重点,一是要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目前,一些企业虽然参保,但并没有落实规定,职工漏保或不保,甚至一些企业整体不参保,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无论是国有、集体企业,还是个私企业,无论是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都必须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在城镇企业工作的所有职工,不论本地还是外地,都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所有镇、村企业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入城镇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要加快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前几年,我市从实际出发,在镇村企业实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保持社会稳定以及转变群众的养老观念,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改革和调整,特别是随着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市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吸引力逐步降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并对职工在城镇企业与镇村企业之间的流动形成了制约,影响了就业与再就业。对此,市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研究,尽快制订解决问题的办法,各镇、各部门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三是要认真做好失业保险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衔接工作。对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劳动保障部门必须及时发放失业救济金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对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市民政部门要按规定给予救济。各镇、各部门、社会各界,尤其是我们各级领导、党员干部,都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这些下岗失业人员。

4、强化就业服务,扩大就业空间。就业服务本身虽然不能创造就业岗位,但通过接受周到细致的就业服务,下岗失业人员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就业机会。搞好就业服务,目前的重点是:一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建设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市来讲,一方面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尽快实现劳动力资源信息城乡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要树立劳动力市场的品牌优势,以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用,吸引企业,吸引求职者,真正把我市的劳动力市场建成一座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重要桥梁。二要创新就业服务方式。要积极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工作,在职业介绍机构中实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保关系接续“一站式”服务。根据失业人员的特点,切实加强职业指导,鼓励灵活就业、弹性就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介绍,加强匹配介绍,提高职业介绍的成功率。要进一步增强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根据就业需求的变化,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实行“定单式”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三要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现有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切实承担责任,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市区主要街道和工作任务重的镇要建立相应的劳动保障事务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由市、镇两级财政负责解决。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就业和社会保险方面的作用,赋予居委会下情上达、沟通和介绍就业的职能,真正在全市构筑完善的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服务平台。四要加大职业教育与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要把加快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预防失业、稳定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大力加强就业培训。各级培训机构要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根据就业需求的文化,组织开展高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扎实搞好行业培训,组织有创业愿望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开展创业咨询,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开办企业的程序和管理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五要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对年龄在男50、女40周岁以上的失业职工,男45、女35周岁以上的单亲和双失业家庭,以及靠民政救济的城镇失业人员家庭,实行重点帮助。目前,除了给予必要的生活照顾外,要尽快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今后凡是政府投资形成的岗位,要尽可能安排一些再就业援助对象。会议以后,各级机关、社会团体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对在职编外勤杂人员要迅速进行清理,原则上不再使用退休人员,而应腾出岗位让再就业援助对象竞争上岗。各镇、各部门都要迅速投入到这项工作中,11月份把清理情况(包括空岗位)报市政府,然后由市劳动保障局组织各部门到劳动力市场统一招工。

5、强化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就业与再就业的原因,固然一定程度上还有岗位问题,但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问题不可忽视。通过近年来的努力,虽然全社会就业观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许多失业人员走上了自强自立、自谋职业的道路,涌现了一批生产自救、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但还有不少人仍存在着就业靠单位、失业找政府、岗位要固定、收入要丰厚等陈旧观念和错误想法,还有的失业人员既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又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高不成,低不就”,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一份既光彩体面,又轻松舒适的工作,错失了就业良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失业人员的陈旧观念,已成为制约我市扩大就业的一大因素。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各级都要抓好就业形势和择业观念的教育,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典型事例。要让大家认识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不仅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各镇和劳动保障部门、各新闻单位、街道和各企业主管部门要多渠道、多层次组织好再就业的专题宣传工作,引导人们增强岗位竞争意识、就业风险意识、自主创业意识。要在全社会倡导“再就业光荣”,特别是用人单位要对再就业人员多一份理解,对从事苦脏累工作或者各种临时性工作的职工要多一份尊重,用人单位在劳动报酬、劳动福利等方面必须一视同仁,为职工转变观念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三个问题,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把扩大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总书记一再强调,党政领导干部要讲政治、抓大事,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是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和难事,必须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具体要做到“四个到位”:

1、领导责任要到位。扩大就业,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是衡量我们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加强对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将成立再就业协调小组,由曹福龙市长挂帅,成员单位由劳动保障、计划、经贸、监察、民政、财政、税务、工商、农工办、银行、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负责劳动就业的组织协调工作。各镇、各部门作为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负总责,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切实把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新时期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各级领导要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及时分析新情况,研究新对策,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求突破。德积镇实施“500扶民工程”,促进了当地近500名群众就业。对实践中的这些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要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对一些重大问题,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调查研究,及时拿出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这项工作,也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各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政策落实要到位。1998年,市政府曾专门就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出台了《关于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鼓励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提倡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市有关部门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还明确了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总的来看,这些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基本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工作发展仍不平衡,一些部门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还不大,有些扶持政策并没有落到实处。对此,各镇、各部门要引以为戒,端正态度。今后,不管是已出台的还是刚颁布的,只要是上级明确的,贯彻一定要积极,不能推诿、扯皮、拖拉。为确保政策及时、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我们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公开,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各镇、各部门要建立政策公示制度,凡是涉及自己职能范围的优惠政策,都要对外公布。市报社、电视、电台要开辟专栏,广泛宣传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工商注册和税务征缴大厅以及失业人员较集中的地段和社区要设立公示牌,介绍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规定,并将优惠政策及操作办法、再就业服务项目等编印成册,免费发给失业人员。二是抓落实,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兑现。最近,市里正准备采取措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等重点支出,财政预算原来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补助资金不减少,调整用于促进再就业。同时,财政支出相应增加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劳动力市场建设费等项目。各镇、各部门也要相应采取措施,拓展就业基金的筹集渠道,保障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要动员社会各界,发动全市上下,通过赞助、募捐等形式,加强就业基金的筹集,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3、部门职责要到位。市劳动保障、民政、计划、经贸、财政、银行、税务、工商、城建、农工办等部门,与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最为密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成效。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研究应该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做些什么,怎样做得更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着感情做工作,带着责任抓落实,像关心自己家人那样去关心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真正把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每个下岗失业人员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市劳动保障部门是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既要认识到这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又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履行好部门职责。要当好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参谋、助手,对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查研究,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要统筹规划,积极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解决就业问题。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就业的政策,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关心。近几年,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温暖、送技能、送岗位,围绕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做了很多工作。今后,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继续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4、检查考核要到位。加强检查考核,是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有效手段。各镇、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督促检查机制,把日常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结合起来,以检查促落实,以检查促整改。各部门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定期检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公布举报电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关部门要加强自查自纠,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劳动执法,大力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坚决取缔非法职业中介,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失业人员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市里将把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列为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对再就业任务完成情况,农村纯农户劳动力就业率、参保率,以及企业和职工的参保情况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全市扩大就业、促进增收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加强领导,转变作风,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