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会议的讲话

时间:2022-09-06 03:12:00

在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会议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我讲三点意见。

一、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

刚刚结束的“十五”,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和谐为目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金征缴连创佳绩,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基础管理不断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维护,劳动关系总体协调稳定;金保工程建设、社区平台建设、劳动保障系统能力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十五”期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08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共4.04万人实现再就业;累计筹集“两保”资金24.48亿元,向上争取资金6.7亿元,全市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5.77亿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1亿元,代缴社会保险费1.18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率始终保持100%,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十五”期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共计122.23万人次,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11.45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尤其在2005年,劳动保障系统上下一心、艰苦奋斗,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这些成绩和进展,实实在在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和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级党委政府,劳动保障、财政、发改、经委、税务、工商、工会等有关部门,以及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回顾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配套措施,为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创造了条件,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无论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是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就是要有一套积极的就业政策和一个完善而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作支撑。实行“两个确保”,促进就业再就业,建立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说到底,都是为改革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条件。这些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得以顺利进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统筹城乡发展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社会稳定局面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劳动保障工作功不可没。面对“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新的起点,从新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要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基本目标之一是“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只有实现了更充分、更稳定的就业,作为社会主体的广大劳动者才能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创造而获得不断增长的收入,逐渐过上小康富足的生活;只有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除劳动者遭遇劳动风险的后顾之忧,并使他们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充分调动他们投身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些意义上讲,劳动保障工作承担着重大的时代责任,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都要认清自己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努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要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基本特征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特点,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着手,特别是从就业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当前乃至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我市将面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这种矛盾不仅表现为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矛盾,同时也表现为劳动力素质与就业需求不相适应、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同时出现、城市失业问题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双重压力同时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纷繁复杂,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坚持打持久战的思想。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在充分发挥市场引导就业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领域,提高就业水平,切实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之内。

社会保障是劳动者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民群众缺乏安全感,社会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也将难以稳定。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严重不平衡,部分人群社会保障严重缺失。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进,随之带来的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等特定人群参加社会保障的愿望将更加强烈。加之今后我市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失业增加、两极分化等问题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压力将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关系之一。如果劳动关系紧张、侵权事件不断、劳资矛盾激化,就根本谈不上社会和谐。当前我市劳动关系在总体保持和谐稳定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有些矛盾甚至还比较突出。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忽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改制程序不规范,没有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职工安置、工资及社会保险的处理政策,存在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一些非公有制企业长期不给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随意解除劳动关系,随意超时加班,克扣和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安全事故频发,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比较严重。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者的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关系、分配方式不断变化,劳动关系更趋多样化、复杂化,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矛盾会更加突出,协调劳动关系的难度更大。对此,我们要花更大的力气去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当前,收入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各地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是要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劳动保障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劳动者,每一项政策都涉及千千万万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经济结构重大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到暂时影响,由此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劳动保障部门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断完善政策,改进工作,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特别是要高度关注“4050”人员、失地无业农民等就业弱势群体的突出困难,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抓住新机遇,开创新局面,不断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市面临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协调劳动关系的难度进一步增大等突出问题和困难,因此我要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一是党和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高度重视合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问题,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我市从实际出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把扎实做好扩大就业工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社会分配秩序作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劳动保障工作在党和政府全局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为未来五年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务员之家:

二是我市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五年我市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的增长势头,加之近年来我们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们的优势正日益凸显,特别是我市已呈现出风正人和事业兴的局面,“十一五”必将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增长周期,综合实力将明显增强。所有这些,都将为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我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劳动保障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将更加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劳动保障事业自我创新与发展的动力将不断得到增强。

四是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功探索与实践,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从全面完成“两个确保”的历史性任务,到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形成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以及推动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启动金保工程,建立社区工作平台,规范社会保险经办,加强监察机构和仲裁队伍建设,重视城乡统筹发展等一系列成功实践,为“十一五”时期我市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关键看我们是否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否具有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并能把挑战变为机遇的信心和能力。希望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大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里制定的方针政策,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加快发展,不断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

三、坚持科学发展,创新管理服务,着力提高劳动保障工作水平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央、省上和市上的部署,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劳动保障工作落实。为实现“十一五”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目标开好头、起好步。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创造更加有利的工作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建设和谐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要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狠抓领导责任落实,建立督促检查制度,把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强化社保基金监管等作为政务督办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劳动保障部门的基础能力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解决劳动保障部门在机构队伍建设、工作条件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加大劳动保障工作经费投入,加强劳动保障信访接待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各级劳动保障、财政、发改、经委、税务、工商、工会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防止推诱扯皮。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关心、帮助和解决干部职工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创造条件。

二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做好今年及“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工作,树立新的理念非常重要。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我们长期面对的就业难题。实现更充分、更稳定的就业;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包括就业弱势群体在内的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要有效预防劳动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妥善解决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矛盾,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关系。坚持既注重提高就业的总量水平,又重视提高就业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努力实现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协调推进;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当前劳动保障领域的突出问题,重视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注重培养和提高劳动力市场主体的劳动保障意识和自我协调能力,重视发挥政府在劳动保障工作的主导作用,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和创新机制。加快劳动保障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工作,是保持劳动保障事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牢牢把握转型阶段劳动保障工作特点,认真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将基层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进一步指导工作实践的理论创新,将行之有效的临时应急之举转化为长效工作机制,将实践证明为正确的政策措施转化为法律法规。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工作,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在重点抓好国务院36、38号文件贯彻落实的同时,全面协调推进各项劳动保障工作。一要大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6号文件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定和落实再就业配套政策措施,继续把下岗职工再就业摆在重要位置,重视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职业培训,改进就业服务,实施就业调控,不断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质量与水平;二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8号文件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五大险种的扩面征缴和保发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强化基金监管,改进管理服务,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向制度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管理更加高效的新阶段迈进;三要进一步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认真做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试点工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劳动保障部门、经委、工会、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抓紧组织实施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的组织创建工作,年底要力争省政府授牌。

同志们,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和谐,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大力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发展新跨越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