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乡村旅游工作动员大会的讲话

时间:2022-04-23 04:46:00

市乡村旅游工作动员大会的讲话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优势,正视不足,坚定搞好乡村旅游工作的信心;明确思路,突出重点,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工作水平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各类乡村为背景,以乡村风光、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为吸引物进行的观光、休闲、体验性旅游活动、其次,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周边经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将生态与风情结合,旅游与休闲结合,凸现了自然、淳朴、宁静的主题,满足了人们走出城市、亲近自然的心理、市场经济的关键是竞争,而竞争的过程就是优胜劣汰,发展乡村旅游同样如此、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坚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主导,政策推动、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超前规划,科学开发、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加强管理,优质服务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今天的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也是我市第一次乡村旅游专题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国和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要求,安排部署我市乡村旅游工作。上午,大家考察了易县的乡村旅游点,刚才观看了乡村旅游专题片,4个单位做了典型发言,赵静局长传达了全国和省会议精神,并就我市乡村旅游工作开展进行了简要培训,相信大家对这项工作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受到了新的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各类乡村为背景,以乡村风光、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为吸引物进行的观光、休闲、体验性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就是乡村风情,包括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等多个方面。乡村旅游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乡村旅游,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创造了就业机会,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农民。乡村旅游让农民实现了“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增加了农民收入。满城县“乡村游”发展不到10年,目前已拥有农家饭馆70多家,床位200多个,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近百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在2000元以上。

其次,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周边经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现在我市旅游较发达的地区,很多当地群众已转变了原来的角色,由地地道道的农民变成了旅游行业的服务者,农民住房转化成农民旅馆,土特产品、石头、草根、棍棒转化为旅游商品,完成了价值的实现和升值。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拉动了餐饮、娱乐、交通、商业等行业飞速发展,改变了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经济发展途径,促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不仅为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岗位,而且为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销售提供了一个大市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涞水苟各庄村每年卖出烤羊1万只左右,按每只200元计算,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200万元。在拒马河畔,每年烟花爆竹的销售额也达到了200万元。

第三,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面貌。许多适合发展旅游的乡村都处于山区,自然风光秀美,但交通、通讯、卫生等状况很差。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在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涞水县采取政府投入、乡村集体出资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旅游村的道路、通讯、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电视接收等得到了明显改善。很多偏远、封闭的山村变成了旅游重点村,在拒马河景区和百里峡景区,许多农家盖起了两层小楼,家中空调、电视、电话等一应俱全,有的还购买了家庭轿车。

第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提高农民素质,促进观念更新。乡村旅游的游客80%以上来自北京、天津等大都市,随着大批旅游者的涌入,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来了先进文化和现代信息,从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到生活习惯,使当地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突出表现在“三个增强”:一是市场意识增强。许多农户在原有的经营规模上,不断拓宽经营领域和渠道,和城里人结对子,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过年,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回头客。二是信息意识增强。在野三坡景区,近百户农民家庭配置了电脑,接通了互联网,浏览旅游相关网站,了解最新的旅游致富信息,开展网上促销活动,取得很好成效。三是文明意识增强。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村民们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外出学习参观,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过去不少农民子弟没有条件上学,现在很多人都把孩子送到教学条件好的县城和其他发达地区去读书,过去三坡镇很少有人接受高等教育,现在村村都有了大学生。

总之,乡村旅游将生态与风情结合,旅游与休闲结合,凸现了自然、淳朴、宁静的主题,满足了人们走出城市、亲近自然的心理,同时也使广大农民从根本上找到了增收致富之路,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了城乡差距,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发挥优势,正视不足,坚定搞好乡村旅游工作的信心

市场经济的关键是竞争,而竞争的过程就是优胜劣汰,发展乡村旅游同样如此。我市地域广阔,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特色经济发达,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旅游资源丰富。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将目前的乡村旅游归纳总结十个典型类型,包括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及红色旅游结合型等。纵观我市乡村旅游资源,基本涵盖了所有的乡村旅游类型,涞水度假休闲、安新水乡风情、易县满族风情、顺平农业观光、定兴高科技农业、涿州生态休闲、满城生态环境、安国特色药业、白沟特色产业、定州绿色食品等,都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可说是得天独厚。

二是工作基础扎实。我市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涞水县。1987年,时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的何光暐对野三坡评价为“是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先进试点,是发展农民旅游的先进典型。”近年来,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也逐步走向成熟,并具备了一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到20*年底,全市乡村旅游点共计61个,带动参与村镇381个,开办农家旅馆3100余个,直接从业人员1.5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7.5万余人,全年共接待游客330万人,旅游总收入近3亿元。涌现出了易县、涞水、安新、满城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县和顺平万顷桃园旅游区、安新王家寨、涿州润生农家院等一批重点乡村旅游点。尤其可贵的是,各地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上,积累了宝贵经验,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子,使全市乡村旅游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三是面临难得机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县(市)以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采取重点扶持、典型引路和规范管理等措施,促进了乡村旅游的持续、稳步发展,实现了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几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更为我市的乡村旅游提供了难得机遇。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的乡村旅游多是自发形成,依托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性的瓶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站位低,起步晚,历史短,还没有形成大的态势;二是重视程度不高,政府主导作用不强,宣传推介不够;三是开发水平和投资还有很大差距,发展慢、规模小的问题在各县普遍存在。具体体现在缺乏整体区域和乡村局部规划,缺乏特色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展示,整体环境和基础设施、卫生条件起点差、标准低,农民经营者对于法律知识、诚信、文明经营等缺乏认识,接待水平还较低等方面。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年6月份,市政府组织部分县主管领导到成都市进行了参观考察,大家都感到收获很大。易县也参加了,回来以后工作又有了新的提高。其他县(市)也要重新审示我们的工作,要发挥优势,正视不足,坚定信心,强化举措,使全市乡村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明确思路,突出重点,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工作水平

20*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主题年”,“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主题成为国内旅游的最亮点。按照国家和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要求,根据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的目标,乡村旅游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工作的重点,要持之以恒,抓出成效。

总体要求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坚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乡村旅游工作要注重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着力优化旅游环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从业农民素质,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是:以西部太行、东部水乡、南部特色产业、北部休闲度假和中部特色文化五大区域为重点,突出打造乡村度假休闲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民族风情依托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等五大类型的乡村旅游景区,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色,具有观光、休闲、体验、度假、教育等多种功能的乡村旅游点,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产品,形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设施完备、服务规范的乡村旅游产业格局,全市乡村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政府主导,政策推动。经验表明,要发展好乡村旅游,政府主导必不可少。没有政府的组织领导,单纯靠市场自然发展、靠农民自发行动,乡村旅游很难有大的作为。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组织、推动和协调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乡村旅游合作等方面,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各县(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责任,要与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村创建等工作紧密结合,谋划好乡村旅游工作。

(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旅游部门的任务,也是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要像支持其他“三农”工作一样支持乡村旅游工作。农工委要像抓农业产业化一样抓乡村旅游工作,加强园区、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推介,形成浓厚氛围;公安部门要加强治安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发改、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谋划,不断增加投入;交通部门要结合“村村通工程”,优先安排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建设;文化部门要深入发掘和展示文化内涵,策划特色节目。卫生、工商、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建设、规划、环保等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共同促进乡村旅游工作健康发展。旅游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解决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超前规划,科学开发。科学规划是整合旅游资源,开发精品景区的基础,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村庄规划正式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范畴,明确要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庄规划的编制。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要抓住这一机遇,将乡村旅游规划纳入村庄整体规划,统一编制、统一实施。要突出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化,追求农味、野趣、乡韵,避免过度城市化倾向,注重同类和不同类旅游产品的组合包装,策划更多的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

(四)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品,要克服乡村旅游中存在的趋同倾向,推动各种模式个性化发展,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明确自身资源优势,明确市场定位,深入发掘和策划特色旅游产品,体现“一村一品”、“一户一景”,百花齐放,实现与城市旅游错位发展、与传统景区差异开发、在同类景区中突出个性。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方面,要参照国家A级景区的标准,做好乡村旅游点的停车场、步游路、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设施的建设,为游客营造良好、安全的旅游环境。同时,要改善乡村旅游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建设要求,加强乡村旅游点及旅游沿线的环境治理工作,实现环境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全面推进旅游型村镇的建设。

(五)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宣传是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宣传促销的大举措,就没有市场开拓的大突破,也就没有乡村旅游的大发展。旅游部门和宣传部门要密切配合,在宣传促销上加大投入,把乡村旅游宣传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在宣传中,要注重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包装,形成强势吸引力;要与众多的旅游节庆活动相结合,制造轰动效应,提高宣传效果;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结合新农村建设内容,开设特色专栏和节目,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六)加强管理,优质服务。乡村旅游要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必须加强规范化管理和监督力度。要抓紧制定和推行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鼓励乡村旅游点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级景区,鼓励乡村旅游较发达的地方创建国家旅游强县和旅游型村镇。要进一步制定和贯彻落实相关法规,健全乡村旅游诚信经营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营造诚实守信和放心旅游的乡村旅游环境。旅游部门要结合开展细微服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乡村旅游教育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和整个“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开发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坚持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局,坚持富农宗旨,坚持按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办事,坚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