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工作决战四季度动员会的讲话

时间:2022-12-08 09:31:00

市经济工作决战四季度动员会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经济工作决战四季度动员会,主要任务是对照全年目标任务,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四季度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学习苏南,迎难而上,大干三个月,决战四季度,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开好这次会议,从昨天开始,市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各镇(区)以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一行50余人,赴太仓市、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并分别在太仓、昆山、相城区成功举办了投资环境推介会。虽然时间较短,但参观点多、信息量大,相信大家一定感触颇深、收获良多。刚才,雪峰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对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具体地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提出了很实在的措施,我完全赞同。会议结束前,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强化学苏南,着力提升经济社会运作新水平

苏南以其骄人业绩一直吸引着世人目光,是全省、全国学习的榜样。上世纪80年代,苏南抓住农村改革机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90年代,苏南抓住浦东开发开放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内转外”、“低转高”的阶段性提升,成功探索出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进入新世纪,苏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果,创造了可资借鉴的新经验。*要加快融入苏南,首先就必须学苏南之长,创*之新,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点、*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

(一)学习苏南,就是要学习他们在转变思想观念上先人一步。只有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抢抓机遇才能高人一筹;只有在转变观念上率先胜出,加快发展才能走在前列。1984年国务院刚刚宣布成立经济特区,1985年昆山就划出18平方公里土地创办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没有得到任何认可的情况下,走上了“自费开发”之路,1992年成为全国第一家县办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果没有当时的敢想敢干,就不会有财政收入年增10亿元的“昆山奇迹”,就不会有享誉全国的“昆山之路”。这些年来,苏南成绩有了,名气大了,但苏南人解放思想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放缓。一路走来,从太仓港新区、昆山出口加工区,到苏州工业园的独墅湖科教区、国际科技园,相城区的盛泽湖休闲度假区、生态农业园,苏南人大手笔、新手笔一个接一个,其理念之先进、眼界之宽阔、气魄之宏大,令人叹服。苏南的新发展固然有优越地理条件的依托,有原有雄厚基础的支撑,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正是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苏南发展体制机制才更加灵活、更具竞争力。体制机制的优化,又在更大程度上调动了人的主动性,引来了更多更好的发展要素。从我们*来看,虽然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的思想没变、观念没动,往往看看激动、没有行动,规范有余、开拓不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首先是看上级文件是怎么限定的,而不看外地是怎么争取的、怎么变通的,只会说不行,不会说怎样才行,导致机遇抓住不多,成效提升不快。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理念,加快解放思想,加速转变观念,敢于创新思路,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增强发展的新动力,拓展发展的新空间。

(二)学习苏南,就是要学习他们在打造发展载体上高人一筹。载体决定项目,项目决定后劲。苏州以建设一批规模大、配套齐、档次高的开发区为突破口,迅速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档次。创建于1994年的苏州工业园,与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合作,以高起点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管理服务,吸引了77家世界“500强”企业、3000多家外资企业、11000多家内资企业落户,14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缴各类税收1027亿元,以占苏州3.4%的土地、5%的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2%的化学需氧量排放,创造了苏州市15%的GDP和25%的进出口总额,成为国内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水平最高的开发区之一。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全国各地各类开发区的激烈竞争,苏南又率先瞄准发展新产业,建设新载体,增创新优势。如,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两年时间就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80多个,总投资3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服务外包、企业总部、现代物流三大产业体系。苏州中新科技城、苏州科技城微系统园、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一批创新载体,累计引进外资研发机构126家,占江苏省总数的78%。从我们*来看,虽然确立了“一带二区三园”开发格局,但发展速度不快,集聚程度不高,贡献份额不够。*经济开发区已成立16年,但GDP仅占全市的10.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占全市的9.5%,主阵地作用不突出。大桥工业区(科技产业园)规划于2003年,2004年就通过了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有关专家的评审,但醒得早、起得晚,“七通一平”等前期工作至今尚未全面完成,未能在大桥通车前后形成应有的项目建设态势。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今后,我们要认真借鉴苏南载体建设的经验,做到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尽快使各大载体成为吸引投资的强磁场和项目建设的主阵地。

(三)学习苏南,就是要学习他们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快人一拍。近年来,苏南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不动摇,一手抓现代服务业不放松,产业不断向高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创意研发等高端服务业在GDP中占据了主要份额。如,太仓市充分发挥临近上海的优势,坚持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实现了现代服务业规模扩张、能级提升;以加快欧美产业群发展为抓手,以精密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打造现代制造业高地。去年,太仓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8亿元,服务业一般预算收入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占比超过50%,分别比我市高53.34亿元和15.2个百分点;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59亿元,比我市高135亿元。相城区突出总部经济发展,引领产业结构升级,重点打造荷塘月色总部经济园、长江产业港基地,形成了总部经济的区域集聚。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把软件产业作为主攻目标,着力推动“耗能产业”向“智能产业”转型、“劳力经济”向“智力经济”转变,目前园区汇集了10000余名高新人才,集聚了苏州地区60%的软件开发企业、90%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江苏省78%的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企业,去年软件业总产值达到了75亿元。苏州工业园不仅先进制造业发达,而且服务业发展颇具特色,这次参观的李公堤就是其中突出代表。从我们*来看,服务业是块“短板”,服务业增加值仅占GDP的32.4%,分别低于昆山、太仓、相城区0.5、3.5和6.6个百分点;在二产中,先进制造业又是条“短腿”,家纺、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了55%。由于传统产业附加值较低,制约了我市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的提高。今后,我们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全力支持机电、船舶钢结构、风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提升“*制造”,努力推进“*创造”,着力拓展“*服务”,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学习苏南,就是要学习他们在提升综合环境上优人一等。区域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环境的竞争,优惠政策是有限的,而环境和服务是无限的。不比政策比环境,是苏南人的共识。如,下午刚刚参观的相城区,2001年建区后,就明确了“要建就建绿色生态花园”的定位。前年,又提出了建设“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的新目标。如今,荷塘月色、生态农业园、盛泽湖休闲度假区,一个个生态亮点精彩纷呈,释放着苏州城北休闲天堂的魅力。其中,荷塘月色城市湿地公园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以荷花为主题的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农业园是苏州城北天然氧吧,园内的花卉植物园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百花园”;盛泽湖休闲度假区更是坐拥纯水面约5平方公里,周边湿地近11平方公里,河畔景观和湿地风光交相辉映、气势宏大。今年6月,2008世界休闲小姐总决赛在相城区举办,使“生态相城、休闲天堂”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再如,我们上次参观的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常熟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都是高起点、高标准,大气魄、大手笔,显着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苏南不仅硬环境建设得好,而且软环境建设也一流。如,昆山市在政务大厅设立了“马上办”办公室,实行“首问负责、两问终结制”,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客商的咨询和投诉,即使是就医、就读等生活上的问题,这里也有专人帮助解决。在苏州工业园,只要有科研成果,园区就可以为其提供从创业投资,到产权保护,到创新孵化,再到上市融资的全程服务,被称为“只要带一台笔记本就可创业”。苏州国际科技园设有数据存储中心、软件评测中心等一系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整合了要素资源,为企业创造了一个低成本的运营环境。从我们*来看,近年来环境虽有改善,但改善的力度还不大,步伐还不快,主要表现为:城市建设缺乏特色,配套设施档次不高;少数部门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情仍然难办,特别是服务专业化水平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确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一方面,强化硬环境,特别是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实施南山湖公园、渔湾水道、开沙岛休闲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大力打造宜居*;另一方面,硬化软环境,在服务的优质、便捷、高效上下工夫,以综合环境的大提升,促进项目建设的快提速,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二、强力促优化,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建设新优势

四季度是全年工作的关键时期,是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以科学发展的新视角来全面审视,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实现全面小康与构建和谐新*的“双重目标”,也面临着加快发展速度与提升发展质效的“双重任务”;既面临着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的“双重使命”,也面临着推动经济跨越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因此,做好四季度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具体而言,就是要注重三个“突出”,实现三个“新突破”:

(一)突出有效发展,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项目是龙头,项目是中心,项目是关键。全市上下必须围绕税源培育,突出有效投入,进一步强化“言必谈项目、行必为项目,一切为项目服务、一切为项目让路”的理念,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

1、注重招商引资,加快储备一批项目。要放大第十四届*金秋经洽会活动成效,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招商竞赛活动,上下同心、全力突破,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资源,全面发起招商引资的强大攻势,迅速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开发热潮。要瞄准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紧盯上海、苏南、南通,组织开展好各种形式的环境推介和招商活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要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突出对电子信息、精密机械、船舶钢结构,以及基础设施、物流产业、专业市场等项目的招商,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资源消耗低的环境友好型项目,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市场空间广的科技创新型项目,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多的产业基地型项目。根据通政发[2008]8号文件要求,今年,全市要确保新增一类项目(内资5000万—1亿元、外资600万—1200万美元)90个,二类项目(内资1亿—8亿元、外资1200万—1亿美元)48个,三类项目(内资8亿元、外资1亿美元以上)7个,确保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超5亿美元。

2、注重进度控制,加快推进一批项目。抓项目建设,落实是关键。要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的总体要求,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切实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竣工投产率。对已签约项目,要采取“盯人”战术,全力跟踪,步步跟紧,促使签约项目早领证、早开工。对开工项目,要零距离服务、高效率办事,全力以赴协调好各种矛盾,促使在建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总之,要确保年内有一批新项目开工,有一批开工项目投产,有一批投产项目形成效益,坚决堵刹为完成任务指标而凑项目、假开工现象。

3、注重要素支撑,加快扶持一批项目。当前,由于受宏观紧环境的影响,项目在建设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矛盾。为此,我们必须正视严峻形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破解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瓶颈制约。一要通过挖潜做好土地文章。加快实施“腾笼换凤”,逐步淘汰占地多、投入小、效益差、贡献少的项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要用足用好有关政策,精心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的土地直供指标。二要通过创新解决融资难题。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型政银企合作制度,增强政府、银行、企业合作互动的氛围,为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要全力支持配合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力争分行尽早开业。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其他商业银行来我市开办分行,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目前,我市金融存款余额近360亿元,这些钱放在银行是存量,如果转化为创业资本,将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能量。要在成功创办东升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基础上,发展更多的农村小额贷款组织,为将来发展村镇银行创造条件、打好基础。三要通过招引破除人力瓶颈。继续深化人才开发工作,进一步实施引进创业创新人才优惠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为全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市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稳定职工队伍的政策研究,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和农民求职难的双重“瓶颈”,努力创造企业充分用工、群众充分就业的良好格局。

(二)突出集聚发展,实现平台建设新突破。按照“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要求,将有限的资源向特色园区集中,向优势产业集聚,向优质项目集结,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1、推进资源集约化发展。推进资源集约,关键是要抓载体,做优做美园区。“一带二区三园”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当前,要在全面拉开框架、扩张规模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深度开发、提升层次、做精做优上,做到能一步到位的就一步到位,能超前投入的就超前投入,能配套跟进的就及时配套跟进,使之成为跨越发展的增长极、科学发展的样板区。要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加快“一带二区三园”现代化的交通、信息等网络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一体化、信息化、高效率的大物流系统,全面构建个性化、高集聚、强带动、可持续的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经营管理需求,不断提高园区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全、配套强的现代化标准厂房,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条件。要着力发展“飞地经济”,用好用足“共建共享”政策,全力支持“一带二区三园”做大做强,促进镇区实现资源上的互通共享、发展上的联动共赢。

2、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产业集聚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要按照“聚合优势、提升档次、增创特色”的工作思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集聚,加速形成“一镇一品”、“一域一业”的鲜明特色。要从产业链条的最薄弱环节、产业集聚的最重要企业入手,大力度开展产业招商,以项目源完善产业链,以企业群打造产业群,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生态链向循环再生,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产业板块。

3、推进企业规模化发展。要立足发展税源经济,大力实施扶大促优战略,对销售超5亿元、税收超1000万元的重点企业,通过财政扶持、信贷支持、要素调度等措施,鼓励他们实施一批资金投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全力支持他们做大做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以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为方向,引导企业加强与各类研发机构的科技合作,鼓励企业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直接挺进资本市场,努力实现低成本、裂变式扩张。

(三)突出统筹发展,实现民生建设新突破。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实现民愿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按照城乡一体、同步推进的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更加注重社会协调发展,切实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着眼城市与农村一体。要坚持规划先行,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紧完善乡镇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和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要统筹推进城乡交通、水利、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乡道路、供水管网的“无缝对接”。要及早谋划明年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共用。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加强对东部和北部地区的政策扶持,不断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尤其要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确保让小康建设成果惠及大多数老百姓。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全面达小康的有关工作,上月我们已召开专题大会作了具体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贯彻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指标监测、向上衔接等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如期建成不含水分、老百姓得实惠、群众认可的高质量全面小康。

2、着眼经济与社会同步。要大力弘扬和实践“自信、包容、求实、创造”的新时期*城市精神,扎实抓好实事工程,实实在在地在群众“最盼”上动脑筋,在群众“最急”上下工夫,在群众“最怨”上促改进,使各项民生事业健康发展,全体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要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深化社会事业改革,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要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早从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全力打造均衡教育、优质教育、特色教育,让人民满意。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完善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全科医生培训力度,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3、着眼发展与稳定协调。要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大力组织实施“五五”普法教育,全面增强人民群众法制意识,为下一步创建“全国法治县”夯实基础。要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的大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投资安全。要进一步完善大调解机制,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要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特别要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强势抓落实,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效

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关键是要把狠抓落实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力冲刺,决战决胜,把大干三个月的氛围造得更浓,把决战四季度的干劲鼓得更足,迅速掀起新一轮比发展、抢发展、快发展的热潮。

(一)解放思想抓落实。把深入解放思想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快发展的实绩展示解放思想的实效。要敢于突破。当前,宏观调控已经成为常态,但调控之中有机遇,政策之中有空间,关键是要敢于争取。我们要切实增强工作的敏锐性,找准*发展与上级政策的对接点,抓住“第一时间”,做出“第一反应”,抢出“第一效益”。要善于实干。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我们要振奋精神不放弃,坚定信心不松懈,集中一切力量,排除一切干扰,勇于抢时间、快推进,敢于马上干、立即干,做到干就干好、干就干实,以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就各项指标而言,前三季度进展较快的,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进展缓慢的,要寻找对策,迎头赶上;脱幅较大的,要自我加压,快速推进,确保实现“满堂红”。要勇于争先。各个部门、各项工作都要在南通乃至更大范围内瞄准目标,锁定对象,落实措施,比项目、比速度、比效益、比位次,努力做到事事争一流、项项争第一,确保各项工作走在南通乃至全省前列。对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重要事项,要倒轧时点,挂图作战,能快则快,能超则超,以高目标推动快发展,以大竞赛比出新干劲,真正在全市上下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竞争局面。

(二)强化服务抓落实。在大环境趋紧、发展困难增多的情况下,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投资者永远是对的”服务理念,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重,多出主意、少加指责,多开绿灯、少设障碍,多讲服务、少些官气,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齐心抓发展、合力促发展的浓烈氛围。经济主管部门要加强经济运行的分析预测,特别是要根据宏观形势的变化,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组织指导各地、各企业加快项目建设,科学安排生产,加强要素筹措,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扎扎实实帮助解决。同时要强化协作,密切配合,扎实抓好经济普查各项工作,真正摸清全市的“家底”,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打好基础。要素供给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突破路径,积极帮助企业化解土地、资金、供电等难题,确保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及时到位。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减少审批事项,清理收费项目,凡是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规定的收费项目一律按照下限标准收取,健全重大项目服务责任制、跟踪推进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快速通道”,全力打造服务高地、成本洼地。执法监管部门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帮助,在紧环境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政企联手,共渡难关。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亲民务实”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突出效能重点,坚持开门评议查不足,严格标准抓整改,做到秉公办事、廉洁办事、高效办事、为民办事,而且要办好事。对作风飘浮、推诿扯皮、为难基层等问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不但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追究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的连带责任。总之,要通过完善部门服务机制,真正使一流软环境成为*更好更快发展的优质硬支撑。

(三)明确责任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只争朝夕,攻坚克难,切实承担起区域发展的主体责任。责任和压力要同步到位。强化目标管理,特别是对四季度的目标如何突破、有哪些增长点,推进重点工作有哪些新措施,要做到胸有成竹。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纳税销售、利用外资等关键性指标要进行层层分解,使目标任务细化、量化、深化为可操作、可监控、可考核的指标,明确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干到什么标准、干到什么程度,使各项任务都清晰、具体、明白,真正做到层层有压力、个个有责任、人人抓落实。督查和考核要同步推进。考核要有导向性,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考核办法,落实考核措施,特别是要把各镇特色、亮点工作纳入加分因素。考核时要严格把关,挤干水分,以严厉的组织措施、强硬的行政手段和强大的舆论力量,坚决封杀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行为。创新督查工作形式,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以暗访为主,总结经验与查找问题相结合、以查找问题为主,年终考核与阶段督查相结合、以阶段督查为主的“三结合、三为主”的工作方法,对已经落实的要查成效,对正在落实的要查进度,对没有落实的要查原因,对影响落实的要查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推进到位。奖励和惩处要同步实施。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作为定地位,真正使政治上过得硬、发展上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得到优先重用、优先提拔。要明确奖惩导向,既要奖优、奖勤、奖快,更要罚庸、罚懒、罚慢,通过有震动的奖惩,把各级干部的心思和注意力引导到抓落实、干实事、求发展上来,形成全市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尽心尽力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决战决胜四季度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一手狠抓落实,一手谋划明年,结合学习贯彻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展开调研,做到工作目标早拟定,工作思路早酝酿,工作重点早明确,为更好地开展明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志们,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是对我们能力的测验、意志的考验、作风的检验。大干三个月、决胜四季度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全市上下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加速发展的责任感,鼓劲加压,奋力攻坚,全力推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