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粮食生产区建设现场会讲话

时间:2022-05-07 03:38:00

市长在粮食生产区建设现场会讲话

同志们:

经市政府研究,今天召开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两区”建设现场会,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全省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交流经验,对全市“两区”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我们实地考察了市山里河马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峡口现代农业园区等现场,市和区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刻分析形势,切实增强“两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农业稳则天下稳。农业始终是一个朝阳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把“两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现代农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大而不强、大而不稳、大而不精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具体表现在:大而不强,是指我市的农产品数量虽然庞大,但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三次产业的融合度不够;大而不稳,是指我市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柑桔产业一旦遇到市场波动,就会遭受较大损失;大而不精,是指我市虽有不少农产品获得“中国特产之乡”称号,但真正在市场上叫得响、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很少,特别是缺乏国内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围绕不强、不稳、不精的现状,我们如何破解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可以说“两区”就是突破口。首先,“两区”是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强市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三大任务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我们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决不能忽视农业的发展。今年以来,省里提出“四大建设”,即“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落实到农业发展当中,就是要把“两区”作为大平台,有了这个大平台,才能容纳、承载农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空间,现代农业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从而使农业龙头企业有更好的依托并成长为大企业,也才能引进更多的农业大项目。其次,“两区”建设是一次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改革。“两区”和以前的、局部单干、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局部的土地流转一样,体现了不同阶段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理念的转型升级。第三,“两区”是落实市委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两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互流、工农产业联动,加快城乡之间的要素、产业、市场融合,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我们必须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把“两区”建设谋划好、实施好,从而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两区”建设的关键是主体,特别是在建设的前期,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着手制定了我市“两区”建设的五年规划,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建成10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0个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65万亩,约占我市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如果五年后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我市农业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为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两区”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履行好“两区”建设的引导者、推动者和组织者的责任。

二、优化资源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两区”建设

开展“两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把“两区”谋划好,在五年内建成“双百”基地,全市上下要花大力气,下大决心,着力解决“两区”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坚持资源整合,拉高农业“两区”建设标杆。要树立精品意识,拉高建设标杆,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统筹整合,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建设“两区”。各地要统筹农业和农村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整合优化产业发展、中低产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引导项目优先在“两区”实施,使“两区”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精品工程、示范样本。

(二)坚持统筹推进,提升“两区”建设水平。“两区”建设涉及农业产业的各环节、各领域、全过程。各地要按照“经营规模化、生产设施化、技术高端化、产品精品化、农民组织化”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两区”建设。一是着力在促进土地流转上下功夫。建设“两区”,实际上就是把农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是基础。我市土地流转的空间还很大,我们要把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到位,动员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机制特别是加强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土地资源要素的集中,提高规模经营水平。二是着力在提升建设标准上下功夫。“两区”本身就是现代农业的示范和样本,因此必须要向精品化、设施化、集聚化发展。近年来,我市有些地方开展废弃园地改造的经验很成功,既节约集约用地,又腾出了发展空间,一举多得,但在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提高建设标准。三是着力在强化科技支撑上下功夫。“两区”发展能否成功,农业科技至关重要。各级农技部门要集中技术力量向“两区”集中,要健全“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与国内特别是省内农业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特别是要借助省里“双服务”活动下派农业科技指导员的力量,切实把农业科技及时传递到“两区”。四是着力在加强管理保护上下功夫。农业部门要加强指导,对“两区”要采取编号、分类管理和电子化管理,不断提高“两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三)坚持内培外引,培育“两区”建设新型主体。各级政府既要积极扮演“两区”建设组织推动者的角色,更要积极培育、扶持“两区”发展的骨干力量,即广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职业农民等各类新型农业主体。特别是要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与现代农业园区的主体差异性,做到各有侧重。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建设机制。县级人民政府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做好规划编制、任务落实、资金筹措以及功能区的验收认定和管理保护等工作。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发展规模经营,培育一批影响力大、服务能力强、带动范围广、示范作用大的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织、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而现代农业园区必须要有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业主体投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一方面要立足当地,培育一批示范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职业农民和农业种养大户。同时还要加强与市场对接,发展一批适销对路的农业主导产品。另一方面,还需要广泛开展农业招商,借力发展。要充分利用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节点的区位优势,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研究制订农业招商引资政策,引导市外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两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两区”建设任务艰巨,各地要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合力推进。

一要落实工作责任。要把抓好“两区”建设作为各级政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民生工程,切实履行好政府的领导责任。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要层层分解落实责任。要加强考核,严格落实兑现相关奖惩政策。

二要强化政策保障。“两区”建设重点是加大投入。要通过财政专项安排一点、土地出让金切出一点、支农资金整合一点、上级资金支持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筹措“两区”建设资金。市财政将进一步增加对“两区”建设资金的投入。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切实加大对农业“两区”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同时要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投入到“两区”建设中来。

三要形成工作合力。“两区”建设不仅是农口部门的事情,要建立健全由政府领导牵头的“两区”议事协调机构,积极发挥综合组织、工作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能。相关部门也要各负其责:农办要把“两区”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改部门要牵头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将“两区”建设列入农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并做好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积极筹措和安排好“两区”建设资金。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行业指导,落实“两区”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把“两区”建设的进程及存在问题向党委政府反映并提出建议。林业、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园区建设的行业指导、管理和服务,特别是水利部门要加强农田水利、周边河道疏浚和水闸、机埠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优先支持“两区”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负责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的占用审批和管护,落实园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两区”的科技开发。交通部门要指导粮食生产功能区周边公路网的规划建设和维护。电力部门要做好“两区”农电网建设,包括输电线路架设、变压器配置以及日常维护等,确保农业用电安全。粮食部门要确保优先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粮农民签订粮食订单,要通过政策引导,使粮食生产也像工业一样向园区集中。金融、保险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两区”建设,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两区”建设任重道远。各地要将之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切实履行好职责,扎实有序地推进“两区”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