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第三产业发展会发言

时间:2022-04-19 10:54:00

书记在第三产业发展会发言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由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2011年第三产业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安排部署2012年第三产业主要目标和任务。刚才,几个先进单位进行了代表性发言,市政府和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表彰了2011年度市直第三产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包括县(区)在内的先进个人。同时,又下发了几个文件,对2012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都做出了详细安排和分解落实,会议开得比较成功。

最近,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危机已经由局部影响到全球,并正在波及各个领域,形势十分严峻。在这非常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就是要引起我们各级干部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总结2011年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影响,担负起第三产业对确保全市经济总量完成的重任。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工作的总结

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在承接2010年高速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基础产业布局全面展开,主导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对经济和社会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与整体经济的协调性大幅度提高,在区域和行业发展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年实现增加值208.5亿元,同比净增59.8亿元,超计划23.5亿元,增速达到23.7%,位居全省第一位。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上年的24.3%提升到2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8%。可以说,过去的一年,第三产业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在向纵深推进中的成果是明显的,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力的,特别是对2011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815亿元,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概括起来看,主要得益于六个方面的因素:

(一)得益于三产地位的提高。市委、市政府自2009年年末将第三产业作为一项发展战略组织实施以来,通过2010年一年的实践,初见成效。2011年6月,市委第十次常委会议专门研究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问题,正式确定了将第三产业摆放到与工业经济同等重要位置,共同推进并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在战略确定和地位提升引领下,全市上下合力抓三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2011年一年三产的增量达到59.8亿元,2010—2011两年净增109.2亿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连续十个季度增速全省第一,这在产业发展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为全市优化产业结构和早日建成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得益于政策措施的落实。市委制定的《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以及各相关部门配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市建企业、上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掀起了新一轮发展三产经济的高潮。到2011年年底,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4686户,新增1045户,增长28.7%,其中投资在500万元—1000万元区间的私营企业达到188户。投资者人数达到9548人,雇工人数达到39631人,分别增长28.1%和26.4%。注册资金达到61.2亿元,增长88.7%。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0168户,其中第三产业达到46391户,占总户数的92.5%,仅2011年一年就新增了11566户,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成为全市安置就业的主渠道。

(三)得益于重点项目的建设。2011年,全市计划投资126亿元,建设300个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共完成投资186亿元,建设了504个项目,主要分布在商贸、物流、旅游、房地产、社区、信息、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广播电视、中介、体育、公用事业和农林牧渔等领域。其中:房地产建设项目108个,完成投资61亿元;公用事业建设项目109个,完成投资31亿元;物流业建设项目25个,完成投资23亿元;商贸业建设项目106个,完成投资9.8亿元。这批项目的建成,不仅为2011年三产总量和投资任务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而且为2012年全市三产总量的扩强和消费需求的拉动增添新的发展后劲。

(四)得益于主导行业的推进。物流业,编制完成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形成了未来一个时期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框架。组建了物流集团总公司,对全市物流资源进行了统一整合,发展了都市物流业。启动了油田配套、商贸配送、水运集散等物流园区。建设了松肇、长松、大广三条高速公路段,国道203线和省道301线过境线及县道和农村公路,新建公路里程1428.98公里,实现晴雨通车的行政村达到1040个,晴雨通车率达到88.1%。全市完成货物运输量2420万吨,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2490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8.1%和29%。商贸业,全市商业网点总体布局基本成形。市区两大商圈的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实现了拆迁与建设同步。江北商圈已完成拆迁任务1060户,建居民回迁楼3.8万平方米,江南商圈已建成10万平方米商企混合用房,并开工建设了4万平方米商企房。继续实施了“万村千乡”工程,在全市1125个乡镇和行政村中建成了903个农家店和5个配送中心,覆盖率达到了80%,同时,改造提升了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引进了一批广州本田、上汽大众汽车4S店等新兴业态。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3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9个百分点,总额排在全省第三位。房地产业,全市房地产业经受了金融紧缩和市场低迷的双重考验,呈现出平稳的发展态势。全年开工项目33项,开发面积280万平方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棚户区改造完成139.3万平方米,住房保障完成4万平方米,各类商企开发完成137.3万平方米。同时,全市农村泥草房改造全面展开,完成投资10亿元,改造了24930户,建设面积达到149.6万平方米。成功举办了首届房交会,房地产企业由去年的85家增加到94家。旅游业,全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正在向纵深推进,已完成工作量61.4%,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任务已完成22项,占全部任务的40%。开通了旅游网站,利用国际互联网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推介了旅游。完成了全市旅游资源单体普查工作,重点开发建设了沿江景观带、龙华寺、瓮泉山旅游区、查干湖采摘园等21个项目,龙华风景区晋升为AAA级风景区。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40.3%和42.2%。先后被“2011中国旅游品牌”年会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城市”和“中国旅游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

(五)得益于行业商会的带动。全市各类商会和协会已经发展到126个,仅2011年就组建了50个,商会的领域已经由经济范畴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在行业的发展上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生猪储备行业商会在全行业中初步形成了品种改良、动物营养、疾病防治、生产销售一体化。调味品行业商会成功申请了国家认定的“扶余老醋”地理品牌商标,并与大学共同研制开发了富硒米曲霉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填补了国内空白。酒类行业商会合力推出了“哈达山”品牌,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并配合市酒办开展了酒类市场的清理整治和行业规范。市批发零售行业商会整合了城乡商贸和农资资源市场,通过建设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建设配送分中心和农家店、农资店,在全市形成了市到县、县到乡、乡到村三级连锁配送,已作为全省的典型正在推广。

(六)得益于服务领域的拓展。全市第三产业正在实现为一产、二产服务的全面转型,通过组建一批生产性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将更多生产性环节的利润留在了。为一产服务,新建了信息网站100个,新增企业及乡镇动态网站4个,新认证农村信息员250人,已经由以县(区)为单位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部分地方已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农户。市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服务中心彻底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同时,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了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036个,农村经济人发展到40011人,双创历史最好水平。为二产服务,在工业集中区和部分重点行业领域的各类服务中心、服务平台的建设已全面铺开,开始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引领、现代营销体系服务的新型工业化产业格局。正在建设的玉米生物化工产业基地,通过引进研发与生产一体化的高科技项目,将有助于全市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的延伸,有助于产业的做大和省西部玉米深加工产业基地的建成。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平台,已引进清华同方等11个科研机构,转化科技成果31项,孵化企业35个,走出了一条引进成果、就地转化、前店后厂的新路子。市油田配套产业服务中心,建立了研发、信息、结算、培训等服务平台,形成了一套钻采配套、地面工程服务等供应体系,推进了油田配套产业的发展。

虽然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制约因素也很多,影响发展的直接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城镇化率不高,目前仅为32%,与全省53.2%的平均水平还差20多个百分点,与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发达城市比,相差更远。同时产业比重低,与全省38.7%的平均水平还低10多个百分点,处在全省的末位,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二是立体化、高标准的交通运输网络布局还没有形成,直接阻碍了区域经济大融合的步伐。三是主导产业的规模不大,传统产业的亮点不多,现代服务业还没有起步,行业商会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影响了产业集聚的进程。四是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支持和保障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2年第三产业工作的总体安排

目前,发展第三产业,得到了中央到地方各个层面的关注。就当前形势上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意义更为重大。

首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事关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第三产业涉及的人最多,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为广泛而密切。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指向十分清晰,一是保GDP,二是保就业。而发展第三产业一个让人振奋的理由就是,第三产业最能够促进就业。所以,发展第三产业就是从根本上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其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事关全市经济总量的完成。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1000亿元,完成这个目标,压力很大。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并影响到我市石油开采等行业,以经济增长为主体的第二产业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第一产业受土地等因素的制约,也很难有大的增长,而第三产业未开发和开发不充分的领域较多,增长的空间和潜力巨大。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事关我市作为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和地方财力的形成。中心城市的内涵是区域协调发展,外延是将周边城市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吸引过来,而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主要靠第三产业支撑。我市是以原油为主的税收结构,收入多数都缴到中央和省财政,而真正为地方作贡献的是第三产业提供的地方财政税收。因此,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就显得紧迫。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工作主要是打基础,2011年是全面向纵深推进,2012年的重点是在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发展第三产业的整体形势非常有利,面临众多的发展机遇。从国家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行业商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特别是金融危机暴发后,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一个是投资,另一个就是消费,消费将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从全省看,2012年是全省实现服务业三年跨越发展的最后一年,省委、省政府的几次专题会议明确提出,服务业的定位要立足,面向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不仅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而且出台了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从我市看,通过2年的实践,总量翻番、增速始终第一,完全可以证明我们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全市780亿元的投资拉动,既可以建设一批服务业大项目,又为生产性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发展带来了机会;扩大对外交流和贸易合作及加入东北地区物流联盟,为物流业、信息业等发展创造了良机;沿江开发、棚户区改造、农村泥草房的全面建设,为房地产业、建材业等发展提供了商机;创投基金、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的建立,可以促进现代金融业体系的形成;2011年农业生产大丰收,农民增收,可以进一步繁荣城乡市场;随着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建设,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因此,2012年,全市第三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增总量、上增速,为全市经济总量的完成多做贡献。

2012年全市第三产业工作总的思路是:以建设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为主线,抓住一个提高,突破四个领域,实施项目工程。一个提高,就是要提高全市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全年计划完成增加值28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增速保持在29%以上,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调整到28%。完成这个指标,当前最核心的问题是,要紧紧抓住经济普查这个有利契机,将第三产业已经形成的总量真实、全部体现出来,不仅可以确保2012年三产总量的完成,而且还可以为2010年奠定一个较高的增长基数。四个突破,就是在城镇扩容、交通格局、产业集群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四个方面,是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主体框架,也是加快释放第三产业能量的基础和源泉;项目工程,就是完成投资254亿元以上,建设308个重点项目,增强第三产业后续发展能力。

关于2012年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建设项目,已经通过文件的方式印发,关键是各地、各部门要抓好落实、扎实推进,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从第三产业未来发展看,必须从现在开始着手研究城市战略空间和基础产业布局,目的是创立新机制、搭建新平台、建设大项目、打造大企业、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在构建区域中心城市主体框架上取得突破。城市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台。丰富城市内涵,就是要形成中心城市、小城市、县级城镇和卫星乡镇四个层面相衔接的城镇体系,就是要打造“一个中心、四个组团、多个城镇群集合的区域性现代化都市圈”,在空间结构上递次配备、逐级进档、立体推进。

一个中心,就是以市区为中心,抓紧形成中心城市格局。要全力推进滨江新区和哈达山旅游区的建设以及江南区筹备处的组建,使中心城市尽快成为省西部地区重点增长极的核心区域、成为引领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平台。

四个组团,就是扶余、前郭、乾安和长岭要着眼于“提速、进档”,抓紧向小城市过渡,同时要形成一县多城的发展格局。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每个县都要选择比较大的乡镇,着手进行重点大镇的规划和建设。扶余县重点建设三岔河镇、陶赖昭镇、岭镇和弓棚子镇;长岭县重点建设长岭镇、太平川镇和太平山镇;乾安县重点建设水字镇、让字镇和大布苏镇;宁江区重点建设大洼镇;前郭县重点建设王府镇、长山镇、查干花镇和乌兰图嘎镇,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小城市的规模做大,将重点大镇的基础形成。多个城镇群,就是集中建设一批城市“卫星城镇”和“农村中心城镇”,与中心城市相衔接,与小城市相配套。按照目前40个城镇空间布局,全市要形成4个经济区。主要是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中部小城镇经济区;以扶余县城为中心的东部小城镇经济区;以乾安县城为中心的西部小城镇经济区和以长岭县城为中心的西南部小城镇经济区。通过一批卫星城镇的建设,带动全市小城镇发展,尽快实现小城镇建设的整体突破。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小城镇的布局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卫生、保险等相关配套功能,提高承载能力,为人口扩张和要素集聚打好基础。

(二)在构建大交通格局上取得突破。交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血脉。打通与周边公、铁、水、空四个方面的结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

公路,要继续加快大广、农安到、到大安高速公路建设,同时,要全力推进五常至科右中旗,也就是省道301线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启动建设,与现有的三条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要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要全面提升公路的等级和标准。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契机,提前做好规划,抓紧与省交通厅衔接,争取将全市的公路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铁路,要全力推进“两横、两纵”建设。横向,至陶赖昭铁路要全面开工建设,至长岭至太平川铁路要加快前期工作的进程,争取开工建设;纵向,全力建设哈大客专和至至白城增建二线工程(即长白复线),同时要完成至的城际客车前期准备工作,并提早谋划至乾安至水字60公里松乾线,形成区域内铁路环圈,与既有的京哈、通让、长白、齐双铁路相连,既能解决区域战略发展空间,又能形成省西部连接东部乃至连接内蒙古的能源大通道。

港口,要加快港建设。港的总体布局,要将港区水运规划、城镇建设、物流集聚功能区和长远开发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完成三个千吨泊位、规划区内“三纵四横”的“七通一平”和港区至松肇高速班德出口8公里的建设任务,将港真正建设成为省最大的内河港、成为连接黑龙江及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水运物流通道、成为对外开放的水运窗口。

空港,要加快推进机场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尽快进入国家“十一五”民航规划,争取尽早开工建设,打通对外空中通道。

公、铁、水、空建设全部完成后,可形成水、陆、空立体化交通大格局,成为省西部交通枢纽。可以与周边半径260公里内(南至省辽源市、东至黑龙江省尚志市、北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至内蒙古乌兰浩特市)40个城市(2个省会、7个地级市、31个县)构建2小时经济圈,辐射人口可达到3400多万人。可以与周边半径160公里内(南至市、北至黑龙江省安达市、东至榆树市、西至白城洮南市)24个城市(2个省会、2个地级市、20个县)高密度城市群构建1小时生活圈,辐射人口1045万人。可以与周边半径80公里内(南至农安县、北至黑龙江省肇州县、东至扶余县弓棚子镇、西至乾安县)78个县镇(8个县、70个乡镇)构建半小时工作圈,辐射人口200多万人。如果考虑航空外延,通过空中走廊经停城市,与各大城市的连接将更为直接和紧密,与周边城市的服务合作可全面展开,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在构建产业集群上取得突破。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核心。前题是抓好基础产业布局,就是实行差异化空间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有序发展的多中心服务体系,市区要重点建设10个功能区,形成“两带两园两区两圈两城”的产业布局。“两带”就是依托沿江两岸建成两条明珠式标志带,打造百年;“两园”就是依托哈达山水库公园和江北森林公园建成宗教与满蒙风情于一体的观光区;“两区”就是依托江南和江北两个东部新区建成服务业先导区;“两圈”就是依托江南和江北两个商圈建成黄金商业中心;“两城”就是依托伯都讷古城和塔虎城建成历史文化旅游圣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10大功能区的总体布局,做好功能区的建设规划,引导产业和项目向功能区内集聚,各地也要抓紧确定区域内功能布局,加快产业发展。重点是发展主导行业,就是推进商贸、物流、房地产和旅游四个行业快速做大。现代商贸业,要着力打造松嫩平原腹地商贸中心。两大商圈要全力引进国内知名的地区总部、大型商贸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并推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中东新天地购物公园、松雷绿色购物公园和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使成为1小时生活圈和半小时工作圈内创业、休闲、生活、贸易的魅力中心城市,成为风格独特的消费目的地。现代物流业,要加快构建“省中西部综合物流中心城市”。依托我市广阔的经济腹地、丰富的石油和玉米资源及较为完备的公、铁、水、管道运输网络体系优势,通过加入东北三省物流联盟,大力培育和建设油田配套、水运集聚、杂粮杂豆、生物化工、木材、化肥等各类大型物流园区,加强与周边地区各物流中心城市“无缝衔接”,构建连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各城市的物流转换中心。房地产业,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加快建立现代化的房地产交易中心,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新建住宅小区20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个,开发面积控制在300万平方米左右。要继续抓好棚户区改造,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廉租房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覆盖面。要大面积铺开农村泥草房建设,力争完成5.688万户改造任务,不断提高和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旅游业,要全面完成“创优”各项工作任务,并通过省和国家的检查验收,实现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目标。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争取将查干湖、泥林、瓮泉山等项目进入国家的支持计划。要重点推进哈达山、王爷府生态休闲、大金得胜碑湿地保护等景区的控制性详规的编制,不仅特色要鲜明,而且要具体到建设项目,使详规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尽快打造成“辽金满蒙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旅游圣地”。方向是打造现代服务业。我市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是我市第三产业中未开发的领域,也是未来发展的最大增长潜力。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2012年,全市要重点建设万隆商贸物流集散、金钻广场、东镇国际城和港等10个现代服务产业园以及油田配套、文化创意等20个服务中心。同时,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今后一个时期,市在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上,要因势利导、开拓市场,继续做大软件外包,积极承接计算中心、呼叫中心、数据处理、技术研发、财会核算、售后服务等先进发达地区服务业转移。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县(区)要抓紧培育和引进服务外包项目,待条件成熟后,尽快组建完成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市里正在研究起草《市加快服务外包产业指导意见》,在第三产业引导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

(四)在构建政策保障体系上取得突破。政策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保障。市里正在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要抓好四个方面的政策落实。一是中心城市增加人口政策。构建中心城市,当务之急是推进城镇人口集聚增长。未来几年,市区人口应该达到80万人以上,将来要形成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在人口引进上,要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吸引外来人口两个方面入手,加快构建“进城入松”的绿色通道。进城,就是要将户口规定放开,实行以居民居住地管理为原则,大量引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城市转移。入松,就是对来松投资兴业、购买住房的人员享受我市城镇居民的各项优惠政策。比如,在教育上,就近入学;在保险上,纳入城镇保险体系;在医疗上,纳入医保范围。考虑到因人口扩张而带来的城市压力,各地、各部门都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同步跟进。二是大型项目引进政策。如果引不进几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就很难起到引领周边地区的作用。因此,在项目的引进上,各地、市直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空间布局,规划出项目建设的区位和面积,在项目的建设上,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财政扶持政策。三是重点领域扶持政策。在商会的发展上,市政府近期准备出台鼓励商会发展的政策意见,并对商会中的项目,特别是为行业服务的信息咨询、技术研发、营销网络等基础平台,给予集中扶持。在品牌的培育上,确定品牌发展战略,不仅对获省级以上的品牌给予重奖,而且要在品牌形成的过程中给予财政支持。在现代服务业的起步上,重点扶持服务外包业中软件外包、油田外包、科技服务、环保服务、创意设计、电子商务、专业咨询等领域,各地、特别是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扶持办法。四是金融体系扶持政策。为了解决全市融资瓶颈问题,围绕正在组建的创投基金、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典当等金融体系,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鼓励各类资本进入,财政给予必要的扶持,特别是对金融平台注入一定的资本金。同时,要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允许外资银行进入的有利契机,争取外资银行在松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引进非国有上市银行进驻。

同志们,市委、市政府寄希望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站在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讲大局,讲配合,讲奉献,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服务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工作推进、引导投入、强化服务等环节上要协调联动,共同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顺利实施,形成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强大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