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讲话

时间:2022-04-14 03:33:00

局长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部署全市“三农”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一会儿,维辰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科学把握我市“三农”工作发展现状,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

去年以来,全市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面落实支农惠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遭受霜冻、冰雹侵袭和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加剧的不利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继续保持了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是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百村试点、千村美化”工程,全市66个省级试点村配备了大学生“村官”,选派了160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帮助工作,103个省、市级试点村工作扎实推进。

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高。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475亿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4917元,增长11.7%,乡镇企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1.51%;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47亿元,增长17.5%;招商引资16.14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建设改造农村公路872.4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07条,村通客车率达到97%。解决了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户用沼气4195座,建设大中型沼气池4座。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在全省率先全部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组建了“市农村巡回医院”,全市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为4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4.4%。农村低保覆盖率由2.6%提高到5.3%。

五是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紧紧抓住“两区”开发的有利时机,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整村推进、移民扶贫、劳务扶贫“四大增收致富工程”,组织实施了13个开发规划项目。贫困地区培训转移劳动力10689人,娄烦库区移民安置8000多人。

六是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市级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1.43亿元,比上年增长41.5%,提前2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粮食补贴进一步落实,并新增加了对农资涨价的补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于爬坡阶段,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链条较短,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较低。高效、绿色农产品比重还不大,传统农业特征明显,现代农业的结构尚未形成;二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农村电网改造、道路、自来水及通信设施建设等还有相当差距。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制约日益趋紧,阻碍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三是农村社会事业依然“短腿”。农民看病贵、上学难、发展资金和技术紧缺、民主法制意识不强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断地探索、创新和突破;四是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理解不准,把新农村建设视为新村庄建设、盲目攀比、“等靠要”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等,这些都需我们认真研究,下大力气解决。

今年,是“十一五”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展开、重点突破之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认识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尽管2006年农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9%,但是农村人口达到101.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近1/3。可以讲,没有农村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没有全市的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新就难以实现。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率先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个新突破的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科学把握“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丝毫不能减弱。具体要求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化农村改革,促进我市农村全面进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26元,增长11%;乡镇企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15%;现价总产值863亿元,增长15%;2.7万人脱贫。

二、重点突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市九次党代会对我市未来五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全市经济工作会对今年的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全市“三农”工作要紧紧抓住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和扶贫开发三大重点,下大力气求突破,加快“三农”工作的全面进步。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农业绿色产业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出路,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从我市实际出发,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主战略以及整体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要求,扭住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绿色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科学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积极培植绿色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加快构建农业绿色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一是突出抓好沼气工程,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以实施“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继续加大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力度,突出抓好清徐县、娄烦县、阳曲县3个沼气试点县。力争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1.5万座,大力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等沼气模式,提高沼气工程质量,形成农民家庭内部能流、物流的良性循环,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要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综合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坚持远期、近期和当前并抓,大中小并举,新建、配套与整治并重,开源与节流并行,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线,加快汾河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改造中低产田40万亩,高标准建设4个农业节水园区和精品小流域工程。继续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再解决1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二是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围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优势农产品向适宜区域集中,逐渐形成块状、带状产业区域。支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发展,重点建设蔬菜、畜牧、水果、小杂粮四大绿色产业基地。加快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制定和完善种养业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大力推广农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因地制宜地推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餐饮娱乐和其他服务业发展。制定有利于生物质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生物气化和固化成型燃料试点。

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产学研联合,促进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单位、农民专合组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进行研发合作。全面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效种养模式,主要推广无害化蔬菜配套技术等10大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加快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深入实施“金农”工程,进一步推广以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为媒介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涉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行统一、定期的信息制度,向农民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各类信息。

四是积极推广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体,形成区域化种养、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网络化营销的“龙型经济”产业格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醋业、乳业、果业、菜业、肉类及肉制品业“五大加工产业”,着手组建以水塔为龙头的醋业集团、以蒙牛为龙头的乳业集团、以森泰为龙头的畜牧集团、以河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集团,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抓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大力支持农民专合组织发展,帮助其规范运行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健全组织形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不断完善与农户建立更为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以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农村市场体系。发挥好供销合作社、粮食企业在农村市场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流通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农产品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扩大农产品、农资和消费品经营,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主体。

(二)树立绿色经济理念,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大力实施“龙头企业特色县”发展战略,把绿色工业化、特色城镇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取向,建立健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探索制定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办法。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结构调整步伐,严格执行“绿色高压线”,整合、限制、提升煤炭和焦化等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农村工业集团化发展战略,着力推行“集群式发展”模式,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骨干企业,形成梯次发展的优势企业群。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各县区要发挥比较优势,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同业入园、集群发展,加快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的县域特色产业。每个县区力争规划建设1-2个工业园区或商贸园区,培育1-3个支撑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巨龙”企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以县城和国家重点镇、省级中心镇为重点,培育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依托县城和集镇合理布局生产力,着力培育有发展潜力的农村商贸、服务、交通运输、观光旅游等产业,努力把县城和较大的集镇建成具有生产、贸易、居住、消费等多功能的县域经济增长中心,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就地走进工厂、住进城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港洽会、沪洽会、会签约项目,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三)以“两区”开发为契机,扎实推进扶贫开发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总方针,突出抓好整村推进、移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六项重点工作。加快实施“两区”开发项目,继续深入开展“关爱老区、帮扶百村”扶贫活动,加大城乡统筹和资源整合力度,深入开展“大企业包乡、中小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包村”活动,组织动员市直117个单位和太钢、西山、太铁等38家大中型企业包点帮扶,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娄烦、阳曲两县的126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使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继续推进移民扶贫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突出抓好山庄窝铺整体搬迁后的增收项目开发,搞好人均1亩水地和2亩旱作节水农田建设。加大劳务扶贫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就地就近培训和转移的试点工作,降低培训成本,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三、统筹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今后“三农”工作的主线,也是“十一五”时期的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去年良好开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方法途径、对策措施、制度安排和法规政策,创新思路,扎实工作,确保我市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一)切实抓好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在去年全面启动“百村试点、千村美化”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今年117个省级“重点推进村”的建设,及早完成规划,并组织实施。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要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标,培育形成有比较优势、有地域特色、有适当规模的主导产业。要力争完成“五个一”工程,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都要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一个标准化卫生计生所、一个休闲健身活动场所、一个便民连锁店(便民店),中心村有一所标准化小学。市县两级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支持试点村、重点推进村的产业和公益事业发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信息入户三电合一“金农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示范工程等要向试点村、重点推进村集中,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强村容村貌治理,重点抓好村内街道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和环境净化。在新村建设中,要保护好古村遗迹,注意节约用地。构建“大公交”格局,加强县乡公路建设,新增客运班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88公里环城林带提档增绿工程和环城高速公路景观大道建设工程。搞好义务植树基地、“十佳绿色村镇”建设和东山、西山、北山山地森林公园建设,完成造林面积21.9万亩。完成202个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绿化任务。以清徐国家环保小康行动试点县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市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工作,加快娄烦建设“环保生态第一县”的步伐,实现农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相协调。

(三)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继续为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向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重视发展农村幼儿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城乡教师对口支援,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切实办好农村“巡回医院”,组建专业医护人员队伍,抽调各大医院专家轮流值班,公布服务电话,使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城市专家级的医疗。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和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四)积极促进乡风文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爱国守法、勤勉自强、团结互助的风尚。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的道德素养。推进农村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乡(镇),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加大打击犯罪力度,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彻底铲除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五)加快培养新型农民。按照贴近农民、方便农民的原则,着重抓好实用技术培训、经营能力提升两个重点,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农广校、广播电视网络、农村中小学等培训资源,采取农民夜校、送知识进村入户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重点抓好“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带头人培养和农业技术特派员下乡,完成引导性培训3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支持农村业主、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通过进修培训、考察学习等途径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成长为眼界开阔、理念领先、勇闯市场的经营型人才,引导其中的佼佼者发展成为农民企业家。

四、创新推进机制,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健康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坚决纠正“三农”工作只是农村内部的事、农民自己的事、农业部门的事的错误思想。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各项工作。要建立领导包点联系制度,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工作。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指导和服务“三农”工作。要加强督查考核,制定督查考核细则,切实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要继续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特别助理和“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引导带动全市农村工作深入开展。

(二)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从严控制征地规模,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增收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农民得到实惠、林业加快发展、生态有效保护。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和担保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选择有条件的县区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三)加大支农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支农惠农政策,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不断完善粮食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办法,加大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落实力度。整合财政资金,将分散于各部门的支农资金进行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益。要加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项目扶持力度,按照“确定项目、适当补助、专款专用、渠道不变”的原则,由政府有关部门预算中给予优先安排,各县(市、区)要建立项目实施责任制,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执行,实行跟踪问责制,确保质量和进度。

必须强调,我市新农村建设刚刚开局,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工作中一定要准确把握当地的实际情况,切实遵循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防止提脱离实际的口号,防止定超越阶段的目标,防止搞劳民伤财的项目,防止做违背农民意愿的事情。对新农村建设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新农村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物疫病防控、森林防火工作,为全年“三农”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奠定良好基础。

同志们,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努力使我市“三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新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