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信息化视频会议的讲话

时间:2022-12-24 08:18:19

在教育信息化视频会议的讲话

同志们:

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用之际,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就进一步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巩固成果、开拓创新、强力推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我市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

下面,就全面加强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简单来讲,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效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将受到制约,也就不可能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中国受教育人口众多,各地教育资源条件、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按照现在发展模式实际上很难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的引擎和引领,通过信息化给教育带来一场革命,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水平,才能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同时,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不可能完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现代教育体系,也就不可能构建学习型社会。

(二)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视野越来越广,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教育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教育要应对这场挑战,必须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也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变革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学手段,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泛在学习。试想,如果一所学校连多媒体教室、电脑、网络都配不齐,教师连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都没有,怎么能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当前教育优质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实下,通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推送,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努力实现城乡中小学生通过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常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但靠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很难取得效果。通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的革命性影响,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构建起个别化教学、小组协作学习、远程实时交互的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讨论等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各取所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大动力。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按照教育信息化规划纲要以及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们连续三年将教育信息化列为教育五大攻坚战之一,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市、县财政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累计达到10亿元,武安市、磁县、邯山区、丛台区等11个县(市、区)建设了县级中心平台,并构建了县级教育教学资源库,8个县(市、区)建立了县级宽带网络系统。市直学校、县(市、区)乡镇中心小学、县城主城区所有中小学全部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通过农远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全市所有教学点都配备了播放设备和优质资源,实现了教学点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环境,均可以利用优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这一核心和标志工程的建成投用,标志着市级“三通两平台”建设已经完成,也标志着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进入新阶段,这是我市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市教育信息化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县(市、区)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县级平台仍然没有建起来。二是已经建立县级平台的县(市、区),还没有和学校实现宽带互联,“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不能共享,直接影响了市、县、校三级网络系统的构建。三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四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摆上位、抓在手,全力推进,确保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二、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十三五”时期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运用、完善机制”这16个字原则,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一)广泛动员宣传,掌握平台主要功能

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市级平台投资3100万元,从谋划到建成历时3年时间,市中心机房采用托管联通IDC(专业机房)模式,外网出口由联通提供1G带宽,内网租用广电光纤,已全部连接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市直学校全部统一配备了光纤交换机。该平台包括教育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师生学习交流及培训中心和视频会议中心,可以实现网络管理、网络教研、网络培训、网络学习和视频会议,已经达到了“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水平。这一平台具有“高、大、全”的特点。“高”指科技含量高、设计超前,采用了云服务设计;“大”指空间容量大、平台资源多、用户群体大,覆盖全市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可以实现多系统单点登录,实现一校一码,教师和学生每人一卡一号,授权后直接登录系统,实现应用;“全”指应用功能齐全,基本覆盖了教育教学的各项应用。

市级平台的建成投用,将对教育教学管理、优质资源共享、师资水平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等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通过广泛宣传培训,使全市教育系统都了解这个平台,为下一步运用、完善这个平台奠定基础。一是教育管理中心。可以实现网上办公,下发文件、呈报请示、文件会签等全部实现网上流转,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广泛接受群众咨询、征求群众意见等。可以实施教育综合管理,包括人事变动、招生管理、综合素质管理、学校社团管理、班级管理等等,全面覆盖机关和学校的管理业务,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全程网络化。可以实现信息技术无纸化网络考试,还有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可以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市级平台搭建了“平安校园”数字化系统,为每一所中小学校免费安装“平安校园”数字终端,统一配发电子学生证,一人一卡一号,学生上下学时只要一刷卡,学校、教师和家长就能即时收到学生的进出校信息,并且具有校讯通功能,家长可以免费使用,实现家校互动。二是资源中心。教育资源中心不受端口限制,只要是在进行注册的师生,可以随时随使用平台资源。资源中心空间容量大,可以存储10000节以上的精品课程,经过扩容之后还可以存储更多。目前,资源平台已经购置了4套第三方优质教育资源,还有2套共40万种正版电子图书供全市师生阅读和下载,覆盖了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所有章节的教学内容,并有海量资源库,全市师生可以随时使用。此外,还搭建了资源交流平台,教师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精品课程、微课、课件等教育资源,全市师生也可以通过资源中心下载这些资源,方便教师教研、备课和学生学习,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教育科研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可以实现全市教师的网上教研活动,包括网上听评课、网上课题研究、网上集体备课等,打破了校际、地域间的时空差距,广大教师可在教研中心按照县区、学科、年级等多种形式组建教研组,从而实现县对县、校对校、个人对个人的“面对面”交流。四是师生学习交流及培训中心。目前,已经在市教育局、市一中、市十一中、市二十三中、市实验小学和市职教中心建设了6个直播教室,可以实现名师精品课堂的在线直播,也可以进行专家讲座和网络培训,直播的同时实现录制,可用于点播。还建有15个名师在线辅导教室,可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一对一辅导。师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就可以实现以上功能。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拓展功能,使师生可以在家通过有线电视观看以上内容。五是视频会议中心。视频会议中心由市教育局视频会议系统、县(市、区)教育局视频会议系统和市直学校视频会议系统组成,可以实现在全市教育系统召开网络视频会议,节省开会在交通上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节约开会可能产生的场地、设备等费用,进一步缩减会议经费。

(二)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平台建设进度

市级平台的建成投用只是一个好的开端,为确保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完成,使全市师生更快捷、方便地使用平台,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特别是需要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甚至教师、学生都要按照要求做好后续工作。一要完成县级平台建设。2016年6月底,各县(市、区)必须完成3项任务:完成新建或改建县级平台任务,确保平台为云服务,外网出口达到1G带宽,内网通道连接到所有的乡镇中心小学、乡镇中学和城区中小学,内网带宽不低于30M;实现与市局的视频会议系统点对点的连接,有条件的可以构建本县(市、区)的视频系统,实现县(市、区)教育局到学校的点对多点的连接;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建一个录播系统,确保与市级平台并网对接,上传名师精品课资源,发挥本县域名师作用,实现全市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二要购置相关设备。所有市直学校与幼儿园要实现与市级平台的内网对接,自筹资金购置视频会议终端和显示等设备,实现与市局视频会议系统的对接。2016年,所有市直中小学校自行筹备资金,添置录播设备,开展教育教学应用。三要完成基本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要认真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确保全市所有中小学生加入“平安校园”,使平安校园建设惠及每个学生。为尽快完成平安校园建设,全市所有中小学要在12月底前完成对本校学生的信息采集、录入和编号工作。四要做好资源建设工作。全市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开展平台资源建设工作,在建设国家规定课程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各县(市、区)要重视本地的特色教育资源建设,学校也要重视校本课程的研发,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库,体现学校特色。全市优质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开展名师在线课堂和在线辅导活动,打破县域之间、学校之间共享壁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五要加强管理员、教师培训。市教育局将组织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员的培训,县教育局、学校管理员也要逐级做好本县(市、区)、本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全市的教育工作者做到人人能用,人人会用,人人用好这个平台。六要继续做好“三通”工作。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要进一步做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工作,2017年底前,所有学校要高质量实现“三通”,并逐步实现全市中小学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三)实现全员应用,发挥平台最大效益

平台的建成投用,只是一个开始,关键在于实际应用。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率先应用。市、县教育局要及时在平台文件、政策、动态、经验等信息,使各县(市、区)能够互相交流提高。要充分利用网上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能通过视频召开的会议全部采用视频召开,能通过平台直播的讲座、报告、培训、教研等活动原则上不再集中进行现场开展。二是各学校要积极应用。全市各中小学要利用平台开展教务、总务、德育、人事、班级以及平安校园建设等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要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开展网上教研、网上备课、公开课展示等活动,提高平台的利用率。三是教研部门要广泛应用。市教科所和县(市、区)教研室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充分利用教育科研中心这一平台,构建动态、开放、互动的网络教研新模式,定期开展跨县区、跨学校的教研活动,集中全市优秀师资,打造优质资源,促进全市同学科教师广泛交流、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四是广大教师要全员应用。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养成运用信息化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在线辅导的习惯。要充分利用课程、试卷、试题等平台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要积极参与到平台建设中去,将自己的课堂实录、微课、课件、教案等上传到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五是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各学校要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要发挥平台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上网学习,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外知识的补充,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提供支持。要以平台为依托,加强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电脑制作、机器人、创客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六是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应用。要引导学生家长进入平台,通过学校空间、班级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等,实时了解学校新闻、通知通告,实现家校互动,形成共同育人新格局。

(四)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平台高效运行

要全面提升平台的管理和应用水平,确保平台高效、安全、稳定运行。一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各县(市、区)要引进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员,充实平台管理团队,由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维护软硬件、维修设备。各级平台管理员要加强对平台信息内容的审核,杜绝反动、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在平台出现。各学校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业务素质。二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投用后,用户主体非常大,必须强化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信息安全。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帐号和密码,加强防护能力,避免信息的丢失和泄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人人会用网,人人用好网,使网络成为促进发展的良好工具。三要着力服务社会公众。以平台应用为导向,在满足全市中小学师生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机制,提供更多的高层次、高品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建、用、管好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四化”目标,开展市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并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晋冀鲁豫四省市电教协作研讨会等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地区、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了解最新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努力探索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形成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强大合力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既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又要合理分工,稳步推进。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要成立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制订任务书、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亲自调度推进,为本地、本校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分工协作,全力推进。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电教、仪器、财务、基教、教研、人事、督导等有关处室要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全力做好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经费保障、教育教研、教师培训、督导考核等工作。

(三)完善机制,保障投入。各县(市、区)、各学校要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专项用于校园网络的运行维护、教学资源建设等。

(四)加强考核,落实奖惩。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估标准,建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检查机制,并在各大媒体公布排队情况。同时,将信息化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志们,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是谋求教育跨越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支撑。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大家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以这次会议以及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投用为契机,抢抓机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力争“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