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瓶颈——评价

时间:2022-10-30 05:07:00

课程改革的瓶颈——评价

×课程改革的瓶颈——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逐步实施,教育战线呼唤与课改同步的评价体制出台。到目前为止,健全的评价体制尚未形成,造成课堂改革实践的前行与评价体制滞后的局面,成为课堂改革不能顺利实施的瓶颈。

一、评价体制的现状

自古以来,教学的成败均以考评作为定论。怎样考评就怎样教,是教师信奉的准则。目前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按新的课程标准施教,而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几乎没有改变,仍然以单一的考试为中心。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围着考试成绩转。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出好成绩,最终一考定终生;教师的业绩,领导的政绩也都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这看似公正,实际上存在很多弊端。如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考试舞弊现象频繁发生等。用昨天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今天的教学改革现象,用老眼光看新问题,显然不公正。教师为了出成绩,赢得社会认可,不得不千方百计去适应现行评价体制。其结果,挫伤了广大教师,学生及家长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对课程改革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评价体制的作用

教育评价有着非常巨大的导向作用。自科举制以来,教育评价就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无论课堂教学如何改革,离不开教学评价这把尺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应及时体现在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之中。当教学实践改革与教育评价改革同步时,新课程的目标就容易实现;当两者不同步,新课程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教育评价改革应该比新课程改革先行一步,至少应该同步进行。而现实不是这样,教育评价改革已经落后于课程改革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育评价改革方案的出台,就没有真正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对评价体制的构想

教育评价,应该由权威性组织按确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对教学系统进行信息收集和科学处理,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为优化教学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这里的“指标体系”就是我们亟待寻求的教育评价方案。它大致分为三大块:一是对学校的评价,二是对教师的评价,三是对学生的评价,其核心是考试制度的改革,其目的是对教学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从根本上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对学校的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作为教学是否达到质量要求的评价尺度。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应涉及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效能、校长的德与才、学校各项制度与管理、教改教研、文体活动等。主要考察学校如何育人,育什么人。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要特别注重实证性的考察,防止弄虚作假。

,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对教师提出一定的质量要求,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达到质量要求的评价尺度。评价的内容应涉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与尊重、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与学生、家长、同事及领导的交流与沟通、对自己行为的反思等。主要考察教师教什么,怎样教。评价方法以自评为主,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基本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基本发展目标涉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等。学科学习目标即各科课程标准列出的目标,主要考察学生为什么学,怎样学。评价方法要开放,不能以考试成绩作结论,从行为观察、情景测验、成长记录中,对学生进行考评,以了解学生的优点、潜能和不足之处。

,考试制度的改革:小学生的考试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美国取消分数,取消不及格,只报学生的进步情况;英国对小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既考试给分数又写评语;前苏联实行五级制给分;印度采用优、良、中、差来概括学生的成绩;法国由国家统一制订小学生综合评价指导手册,包括学籍、健康、家庭、心理、态度等;日本采用分项评定。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不以考试为中心。根据我们的国情和校情作为参考,小学升初中应免试入学;初中两结合会考命题应严格依照国家课程标准,采用多样的考试方法,让学生展示特长和潜能,做到既能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能看出学生的个体差异;高中招生除看考生考试成绩外,可参考学生的成长记录和学生综合评价档案,改变以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的做法。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教育评价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建立健全教育评价体制工程浩大,事关全局。制定评价方案是关键,必须审慎。评价标准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评价过程必须实事求是,评价结果必须客观准确,评价程序必须简单易行。这样的评价机制才能调动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关心教学质量,关注教学过程。还应采用各种方法,加强质量监督,作好质量检测,最终促进新课程标准真正实施,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