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住房建设法制工作会发言

时间:2022-06-17 08:31:00

领导在住房建设法制工作会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对这次会议,省人大、住房城乡建设部、省政府法制办领导高度重视,连主任、曹司长、矫主任、温主任、辛主任亲自到会,曹司长、温主任还作了重要讲话。下午,会议还要安排市城乡建委等6个单位(部门)做典型发言,介绍抓好建设法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这次会议既是对"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行政工作的总结,也是"五五"依法行政和"六五"普法启动的再动员,会后大家要根据会议精神,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刚才,我们对普法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代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建设法制工作的各级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围绕中心、开拓进取,"五五"普法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领导始终把普法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实现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法治保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09年,省厅成立了由厅长任组长的"五五"普法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五五"普法依法行政日常工作。通过全省建设法制年度工作会议、厅长办公会、新法宣贯座谈会等形式,经常研究法制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多次组织由厅级领导带队的专项执法检查和普法依法行政规划实施情况检查。二是充实办事机构。近年,省厅政策法规处新录用公务员2名,处里4名同志均为法律科班大学以上学历,法学硕士或学士学位。2010年,经省政府同意省厅成立了执法监察处,公务员编制5人,普法依法行政办事机构得到进一步充实。"五五"普法期间,全省17个市和大部分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政策法规处(科)。三是科学制定规划。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立足工作实际,系统、全面地提出了普法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规划重点突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突出把普法依法行政与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结合起来,突出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制,保证了建设工作日常管理法制化。四是健全工作机制。首先,建立联动机制。建设领域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后,省厅都会同省委宣传部、司法厅联合下发通知,在全省开展宣贯"宣传月"活动。通过邀请领导和专家讲课、派出专家巡回讲解等方式对全省建设系统从上到下分期、分批进行新法培训。其次,健全评估考核机制。省厅将法制工作考核内容细化量化,定期对各行业主管部门普法依法行政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等地实行普法依法行政奖惩制度,与年度评先奖优和目标考核挂钩。第三,落实经费保障机制。济宁、枣庄市建委将普法依法行政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确保普法资料、车辆等各项开支落实到位。

(二)加快立法步伐,完善建设法规体系。5年来,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4件,省政府颁布的规章5件,省厅还制定出台了规范性文件50多件。一是规范立法程序。2011年,省厅制定了《省建设厅立法工作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建设立法立项、调研、起草、论证等各个环节的办理程序。等地结合本地建设部门实际,健全完善了立法工作程序。二是落实立法责任制。对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项目,省厅都分别成立起草工作小组,由分管厅长任组长,政策法规处和相关业务处处长为成员,实行"三定一保(定班子、定任务、定期限、保质量)"立法责任制,确保立法计划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三是加大会签协调力度。坚持开门立法,通过网络将一些重要的法规规章公开征求意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立法项目进行论证。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单位和部门,主动上门沟通协调,以求达成共识,将矛盾化解在提报省人大、省政府审议之前。四是保证立法质量。站在群众角度立法。2009年修订《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时,将改善被拆迁人居住条件作为修订重点,大幅度提高拆迁补偿标准,从源头上减少了拆迁矛盾。站在全局角度立法。2011年制定《省物业管理条例》时,率先实行住宅小区内供水、供气、供热设施的投资和维护费用由相关专营单位承担,解决了以往由业主承担的不合理状况,深受群众欢迎。站在务实角度立法。2012年制定《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时,创设城镇道路摊点设置导则制度,疏堵并举,破解了维护市容市貌与维持商贩生计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市容管理水平。5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住房城乡建设类法规、政府规章,其他各市还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大量规范性文件,为建设行业有法可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枣庄市先后出台20个文件健全棚改政策体系,形成了棚改"枣庄模式"。

(三)规范行政行为,依法科学治业。一是加大执法力度。省厅每年都制定执法检查计划,确定将建筑市场、勘察设计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建筑节能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等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通过一系列检查工作的实施,查摆问题,找出差距和不足,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市地结合当地实际,上下联动,如东营、市建委(建设局)成立了专职建筑执法队伍,、东营市城市管理局推行"网上办案"试点,普遍加大了建设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二是坚持依法民主决策。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对事关全局的重要事项,都是在调研基础上进行依法决策。每年初省厅都制定调研计划,年底通报计划完成情况,每位厅领导至少牵头完成一项重要调研。省厅专门制定机关工作规则,明确凡规范性文件制定,须提交厅长办公会集体审议、集体研究,涉及公民、企业权利义务的事项,事先由政策法规处进行合法性审查。市建委规定重大决策前的论证必须由法制机构和法律顾问参与。三是加强层级监督。2009年以来,全系统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900余件,其中,省厅受理215件。在省厅受理的复议案件中,撤销或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11件,依法予以终止的12件,所有案件全部在法定时限内做出复议决定。在复议工作中注重案件调解,优先通过调解化解矛盾,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四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省厅每年都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住房保障、建筑节能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向省人大专门委员会汇报城乡建设工作,自觉接受监督。重视行政诉讼工作,依法积极应诉,2010年至今省厅发生行政诉讼案件23件,全部胜诉。泰安等地部门"一把手"还亲自出庭应诉,收到良好效果。

(四)重点突出,深化普法教育。一是突出普法对象。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和建设专业法律知识年度考核制度。厅领导和机关公务员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普法考试,参考率与合格率达到95%和100%。重视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工作,5年来,省厅举办各类法制培训班26次,培训行政执法人员5000余人次。东营市建委、东营市城市管理局委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定期举办建设系统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临沂市建委实施"每周一法"普法学习活动。市建设局对新增执法人员进行脱产培训。济宁市建委对1197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培训。对建筑业农民工,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法进工地"主题活动,通过免费发放"明白纸"、举办"农民工夜校"、成立"农民工服务站"等制度化形式,鼓励农民工学习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5年来,全省无偿为农民工赠送法律宣传手册200多万份,培训农民工150多万人次。对建设领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省厅编发了以建设法律法规和建筑强制性标准为内容的读本,并作为执业注册师的培训必读教材。二是突出普法内容。省厅多次邀请住房城乡建设部、省政府法制办等专家领导全面讲授《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省行政程序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大力宣传有关城乡规划、城市房屋征收、物业管理等法律法规,利用普法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三是突出"法律五进"工作。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要,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扎实推进"法律五进"活动。济宁市成立了建设系统"法律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市建委结合工作实际,增加了法律"进工地、进审批大厅"内容,龙口市建设局利用走访、座谈、张贴标语等形式向各镇街区群众宣传讲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政策。四是突出普法方式。利用网络等媒体普法。市建设局积极参与"中国"门户网站、胶东在线及水母网等举办的"网上民声"、"民意通"、"嘉宾访谈"等活动,解答网民疑难问题。东营市建委在《东营日报》设置了《建设法制》专栏。市建委与电视台联办"关注城市环境,大家一起行动"栏目。泰安市建委利用户外广告、电子显示屏等滚动播出建设普法内容。利用多种阵地普法。德州市建设局开设"德州建设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泰安市规划局在泰安规划展览馆内开设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展区,东营市建委在居民小区设立普法宣传站,市建委在行政审批中心建设窗口开设"建设法律法规超市",寿光市建设局开设"读书室"等宣传建设法律法规。利用各类活动普法。省厅举办了"法制宣传与廉政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组织了《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知识竞赛6次,累计投资20多万元,约有4万人次参赛。市建委为农民工推出了"双卡(建管亲情卡、爱心工资卡)"活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拖欠工程款问题。

多年来,全省建设系统各级各部门在立法、执法、普法、行政复议和监督等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省厅先后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全省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先进单位",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法制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等。各地还有一大批单位(部门)和个人受到了表彰奖励。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省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依法行政,依法治业,埋头苦干、努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希望大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把成绩当起点,将荣誉当鞭策,在新的五年规划实施中再创新业,再立新功。

二、适应新形势,充分认识做好"六五"普法依法行政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历来重视普法依法行政工作。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吴邦国委员长今年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论断、新部署,对普法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普法依法行政工作地位更加突显,任务更加繁重,更加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细致的努力。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适应新形势,充分认识做好"六五"普法依法行政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深入开展普法依法行政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理论要义体现在住房城乡建设各项法律法规的立法理念和制度安排中。比如即将出台实施的《省城乡规划条例》、正在制定中的《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已经实施的《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本身就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具体制度安排,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当前,一些地方住房城乡建设实践中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对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够、领会不深,法治观念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让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深刻领会法律法规的精神要义,充分发挥法律在推动建设事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势在必行。

(二)深入开展普法依法行政工作,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省委、省政府批转的"六五"普法规划和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2011-2015年依法治省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法治建设。建设法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提升普法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平安、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推进法治建设,关键在于法律的有效实施,加强普法依法行政对于建设法治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省厅连续两次获得全国普法先进单位称号,客观上反映了我省建设系统普法依法行政工作的扎实基础和积极影响,要继续保持荣誉、积极创先争优,在法治建设上率先垂范,就必须始终注重和不断加强普法依法行政这一基础性工作,努力在提高建设系统干部职工法律素养上走在前列。

(三)深入开展普法依法行政工作,是促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和谐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全省呈现多元利益格局,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特别是城乡建设领域房屋征收、安全生产、建筑市场管理等方面容易引起社会矛盾,成为焦点问题。法律法规作为协调不同利益的调节器,能够保障政府权力依法运行,保障社会成员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使各种社会矛盾依法得到解决。比如,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房屋征收拆迁等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少数企业漠视法律、违法经营,一些部门法律意识不强、监管不到位。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依法行政工作,使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使市场主体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诚信守法经营,让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权益,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促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和谐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精心部署、勇于创新,全面落实"六五"普法依法行政工作

今年是"六五"普法依法行政规划全面启动之年,省厅根据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政府要求,制定了《关于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依法行政第五个五年规划》,落实这两个规划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建设法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实现三化目标、突出四项重点、争创五好队伍。"即:以全面提高我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目标;突出提高制定法规水平,增强学法普法成效,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依法办理复议应诉四项重点;争创政治品质好,法律素质优,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和谐创新型的建设法制工作队伍。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建设立法工作。根据省人大、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厅提报了2012年度9件确保、争取和调研的立法项目,其中地方性法规5件,即《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省城乡规划条例》、《省城市供热条例》、《省房屋登记条例》和《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政府规章4件,即《省建筑企业劳动保障金管理办法》、《省城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以上计划,省厅已按照"三定一保"立法责任制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到处室、责任到人,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努力完成省人大和省政府确定的立法计划。有立法权的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人大及政府的支持,制定出台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全省的立法工作提供经验。其他市也要重视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特别是对已出台的法律法规,要制定相应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努力抓好落实。

在立法工作中,一要科学编制立法规划计划。按照"科学规划,远近结合,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急用先立"的原则,完善立法的基本框架,科学排定长期、中期立法规划,并有计划、按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要根据立法规划和当前工作实际需要,积极向人大和政府报送和争取年度立法计划项目。二要进一步规范立法程序。严格执行《立法法》,理顺立法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明确办事程序、工作时限。立法项目从资料收集、说明起草到草案文本都要有规范的工作标准。将立法计划落实情况直接与年终考核评先挂钩,落实立法责任制。三要树立正确的立法理念。要从重行政管理型的立法逐步向市场主导型的立法转变,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搞立法,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四要创新立法工作手段。建设行业立法工作专业性很强,仅从文字材料入手,很难拿出可行的办法。要重视立法调研,把立法调研同日常的业务管理工作、执法检查活动相结合,深入基层,通过现场检查、座谈,掌握第一手材料,直接了解行业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启发立法思路,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五要增强立法透明度。实行开门立法,除征求有关部门、专家意见外,还要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渠道对外公布法律草案,集思广益,认真听取各方意见。

(二)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别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重点是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包括《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等。加强学习《城乡规划法》等相关专业法律法规,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加强学习《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及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为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服务;加强学习《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配套规范标准,牢固树立节能环保的观念;加强学习《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开展以打击规避招标、虚假招标、转包和违法分包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二要加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要加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和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增强依法维权意识。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深入宣传乡村规划建设的法律知识,充分发挥建设行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引导和技术支持作用。三要切实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干部要分期分批参加建设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建设专业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能力。要在公务员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廉政法制教育。要加强对公务员的法制培训,把公务员掌握和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和继续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加强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工的依法维权意识。四要组织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工地、进乡村活动。要将"法律进工地"主题活动作为"六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将与群众关系密切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利用社区和农村法制宣传橱窗进行广泛宣传,为城乡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要努力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在继承原来成功有效形式的同时,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变化、新要求,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群众的生活之中,在服务群众中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网络、手机等各类媒体的优势,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一要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行政决策要有法律依据,确保行政决策的主体、程序、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法制部门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公众对决策方案有重大分歧,或者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重大行政决策,应当进行听证。对住房保障、城乡规划、房屋征收补偿、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标准规范等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置预案。二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解决当前市场监管中存在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加强城乡规划、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节能减排、住房公积金、工程建设标准执行等方面的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稽查执法工作,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规范公共服务,确保住房保障、市政公用等政策的落实,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内外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健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市场监管应急预案体系,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水平。健全信用制度,加强对注册执业人员管理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狠抓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三要规范执法程序。要明确执法主体,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确保程序公正。健全行政决定告知制度,在作出行政决定前,依法告知行政相对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听证权、救济权等权利。各执法部门要在各自职责权限范围内,编制本系统行政执法操作指南,明确执法主体、权限、程序等方面的具体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规范裁量权的行使。处理违法行为的手段和措施要适当、适度,采取的措施要与执法目的相当,避免给当事人权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四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要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情况及时调整、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明确行政执法职权、岗位、人员和责任,并向社会公布。要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核情况纳入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行政执法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发挥行政执法责任制重点联系单位的作用,不断总结经验,推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深入开展。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规则。五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有效解决执法过程中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不当,不讲程序,随意执法,野蛮执法,侵犯公民合法权利问题。要确保违法违规行为查得了、查得快、查得好,杜绝"冷硬横推"现象,避免不作为、慢作为。牢固树立"执法为公、执法为民"理念,夯实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基础。

(四)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一要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关于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二要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倾听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的方式,认真办理政协委员关于政府工作的提案和建议案。三是高度重视舆论监督,特别是网络舆论监督。建立及时处理网络等新闻媒体反映问题的协调机制,完善新闻会、情况通报会制度。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对人民群众检举、网络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要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要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和及时阅处群众来信,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矛盾。及时做好群访人员的疏导和对缠访问题的处置。四要强化对重点领域的执法监督。加强对建筑节能、城乡规划、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住房公积金、市政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和行政审批、招标投标、资质资格审查等方面的执法监督。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机制。五要推进办事公开。要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重点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办事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办事公开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五)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要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行政复议程序,全面规范受理、审查、决定、监督等工作环节,增强行政复议的公信力。深入调查了解案情,注重运用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纠纷,坚决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健全工作机构,充实行政复议人员,确保行政复议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审理。落实重大行政复议决定报上级行政复议机关备案制度,定期报送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和行政复议案件分析报告。完善行政应诉制度,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被诉机关要依法积极应诉,按照规定向法院提交做出被诉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并依法参加庭审活动,重大行政案件要由部门相关负责人亲自出庭应诉。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研究落实人民法院发出的司法建议书。

同志们,普法依法行政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我们要按照中央、建设部、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全面完成普法依法行政规划,努力开创我省住房城乡建设普法依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为促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