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马铃薯生产工作会发言

时间:2022-05-24 11:11:00

书记在马铃薯生产工作会发言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现场会议,主要是通过观摩学习县的经验和做法,全面分析当前全市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工作。这次会议既是一次观摩交流会,也是一次工作推进会。今天上午,我们用半天时间实地观摩了县马铃薯种薯科技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原原种生产基地、镇村马铃薯综合试验点等。这些企业和基地,为全市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树立了样板,大家看了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前面,县、区、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交流了在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当中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希望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推广经验,着力推动全市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快速发展

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打造“中国薯都”,建基地、强龙头、抓规模,大力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摸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县无论其发展规模、速度,还是水平、档次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结合上午的观摩,我觉得县马铃薯标准化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目标明、定位高。县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中国薯都”战略目标,结合县情实际,坚持把推进标准化生产作为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的切入点,坚定不移地主攻种薯繁育,并确立了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的目标定位,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二是思路清、路子准。县充分发挥土壤、气候、光热等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马铃薯良种化生产的路子,努力引企业、建基地、带农户,方法对头,效果明显。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良种生产,引导千家万户参与产业开发,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良好局面。三是机制活、模式新。县上制定并严格落实马铃薯脱毒苗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技术规程,建立起了“茎尖组织培育脱毒苗→温室繁育原原种→网室繁育原种→大田繁育一二级种薯”的标准化生产繁育体系。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采取“一免费、六统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即免费投放原原种,统一提供种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搭建网棚、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贮藏、统一销售),实行“五跟进”办法(即跟进企业、跟进基地、跟进田间、跟进贮藏、跟进市场),保证了马铃薯种薯质量,有效提升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水平。

总结县的做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抓了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起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组织领导机制。同时,各乡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各重点村也以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健全了组织机构,使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组织体系覆盖了全县。二是抓了资金投入。针对财政比较困难的实际,县上千方百计破解资金“瓶颈”制约,采取财政投入、部门整合、项目配套、银行信贷、招商引资、农户自筹的办法和以奖代补的形式,加大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的扶持力度。三是抓了科技支撑。县上不断加强校地合作、院场合作,邀请王一航等知名专家常年担任产业顾问,开展技术指导。引导龙头企业与专家、教授共同办企业,以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同时,细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仅今年上半年就培训农民6100多人次。四是抓了工作落实。县上通过适时召开现场会、深入企业进行宣传、帮助搞好土地流转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动员种薯生产、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投身标准化生产,与农户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确保了标准化生产基地落实。县今年落实原种扩繁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一级种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二级种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

县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上的经验和做法,大家要认真学习、积极推广。当然,其他县区的工作也各有亮点,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样值得借鉴。如区按照分层抓、分类建的思路,建设了良种扩繁、优质商品薯和专用加工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并积极推行黑色地膜全覆盖技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71.4万亩。县以高淀粉和优质菜用型、优质早熟菜用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主,重视优质新品种引进和脱毒种薯推广,效果比较明显。通渭县围绕良种良法集中配套,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基地17.6万亩。陇西县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和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岷县积极推行高山隔离繁育,以良种繁育带动标准化生产。漳县以目标责任书管理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工作进展比较迅速。这些都有推广借鉴意义。希望与会同志认真交流、相互学习,以促进全市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快速发展。

二、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这几年,在各级党政组织、各类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不断完善,基地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科技支撑力度逐年加大,市场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生产模式,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种薯企业不断壮大。全市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达27家,较上年增加14家,爱兰公司、天润公司等种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组培苗生产能力达到2.5亿株、原原种生产能力提高到3.5亿粒以上。二是扩繁体系逐步完善。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种薯扩繁运行机制不断得到创新,市场机制进一步健全,种薯扩繁从组培苗、原原种、原种到一级种、二级种的逐级扩繁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品种更新步伐明显加快。针对主栽品种退化、产量和品质有所下降等突出问题,狠抓优质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目前,全市马铃薯品种结构已突破以往陇薯3号、5号和新大坪、大白花为主的格局,陇薯6号、庄薯3号、荷兰薯、克新系列等优质新品种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今年上半年,全市落实原种扩繁标准化生产基地1.98万亩,超计划0.88万亩;一级种标准化生产基地9.27万亩,超计划5.27万亩;二级种标准化生产基地73.7万亩,超计划33.7万亩;建立加工企业原料供应标准化生产基地28.67万亩,超计划8.67万亩;落实优质商品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28.68万亩,超计划28.68万亩。建立马铃薯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片带221个、158.39万亩,示范点418个、67.92万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形势、产业、市场的要求相比,全市马铃薯标准化生产还有很大的差距,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推广范围看,由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在农户中的普及非常有限,目前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仅限于示范区域,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应用。从基地建设看,原种和一二级种薯扩繁标准化基地建设中,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对接较为紧密,标准化程度较高,而企业加工原料基地和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中,企业与农户的对接不够紧密,标准化程度比较低,这也直接影响到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从市场主体看,近几年虽然种薯企业发展较快,但总体来说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生产水平普遍较低,带动农户的能力有限。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在组织农户推进标准化生产中作用发挥得不充分。从科技支撑看,检测设备和经费缺乏,种薯质量监控体系、认证体系尚不健全,导致种薯质量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种薯产业和马铃薯生产水平的提高。从推进力度看,个别县区和部门对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种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模糊认识,超前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强,资金投入非常有限,扶持政策流于形式,抓落实的力度不大,直接影响到各项任务的落实和产业的发展。对这些问题,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进行深刻反思,认真研究解决。

在认清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重大机遇。从当前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政策优势。近年来,国家和省上不断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扶持力度,国务院扶持发展和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重点支持以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开发,并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含金量比较高的优惠政策,这为我市的马铃薯产业特别是标准化生产带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二是市场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马铃薯产业市场体系比较健全,流通渠道十分畅通,以原原种为代表的马铃薯种薯在云南、广西、新疆等地很受欢迎,推进标准化生产具有十分明显的市场优势。三是环境优势。全市得天独厚的海拔、地理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是保证种薯生产品质的有力保障,更是推进标准化生产的不二优势。四是基础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良种繁育水平不断提升,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健全,群众对标准化生产的认识和种植水平不断提高,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具备了良好基础。

我市马铃薯产业已步入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的关键时期。面对农业标准化的世界潮流和发展趋势,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不仅是打造“中国薯都”的基础,也是确保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更是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各县区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措施,努力推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快速发展。

三、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措施,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

当前及“十二五”时期,全市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扩大种薯生产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带动、科技驱动、市场拉动相结合,农艺、农机、良种、良法相配套,着力完善技术规程,壮大良种基地,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组织,强化质量检测,做响知名品牌,促进马铃薯产业由以商品薯生产为主向以种薯生产为主转变,由数量扩张向效益提升转变,努力把建成全国重要、国内有影响力的马铃薯科研育种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良种及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要实施好“5511”工程,即到2015年,建立原种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一级种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二级种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企业加工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进而带动优质商品薯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

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六个着力”:

(一)着力健全标准体系,严格操作规程。健全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是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而严格操作规程是确保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市上的实施方案和操作规程,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标准统一、程序规范、操作性强的操作规程,并严格组织落实。要严把种子处理、配方施肥、栽培模式、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大力推广“六统一”(统一机械深松、统一品种、统一刀具消毒、统一种植模式、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的标准化种植规程。同时,抢抓国家对农机具补贴的有利机遇,有效地把农艺技术和农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广以机械深松、机械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收获为主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二)着力抓好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标准化示范基地是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各县区要充分认识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发展示范户、建设示范村、打造示范乡镇,每年因地制宜建立一批具有较大规模、集中连片的标准化示范基地。要以网棚扩繁、高山隔离为重点,抓好原种扩繁基地和一、二级种薯基地建设,从明年开始确保全市马铃薯种植实现优质良种和脱毒种薯全覆盖,到2015年力争使原种产量达到10万吨,一级种产量达到100万吨,二级种产量达到200万吨。特别要抓好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原则上20家万吨以上的马铃薯加工企业都要建立自已的原料供应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财政、金融、农机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对基地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各县区政府要在资金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今后在安排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时,要充分考虑推行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农业开发项目要与示范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并优先保障示范基地建设。

(三)着力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生产企业在推进马铃薯标准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牵引带动作用。为此,各县区、各部门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和资源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帮助现有种薯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不断做大做强。同时,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每个县区争取引进1—2家资金势力雄厚、科技支撑有力、带动能力较强的种薯生产企业。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马铃薯龙头企业参与到标准化基地建设上来,加强与农户的联系合作,通过订单等形式,因地制宜建立一批具有较大规模、集中连片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并按照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以此提升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水平。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区要按照建设马铃薯良种产业园的目标定位,尽快对西川园区进行整体规划,报市政府审批后抓好落实。

(四)着力发展中介组织,创新生产模式。中介组织是连接企业、市场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在指导农户推行标准化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培植和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农民开展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引导和组织千家万户开展标准化生产。同时,要切实健全完善和推广普及“企业+协会+农户”和“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模式,最大程度地提高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参与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五)着力强化质量检测,确保质量安全。要把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开展全程监控。要加快市马铃薯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及县区农产品监测站建设,配套完善办公设施、检测检验仪器、设备、采样设施、交通工具等基础设施,在一些重点乡镇也要建立监测点,在有条件的大型交易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点,严格按照《省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管理办法(试行)》,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全方位跟踪监管,确保脱毒种薯质量,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六)着力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业效益。要把标准化生产与实施名牌战略相结合,努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市场信誉好、具有地方特色的马铃薯良种名牌,不断提高产业效益,进而提升“中国薯都”的核心竞争力。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全面推广质量认证和环境认证,加快名优产品认定工作,促进名优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发展氛围

通过今天的观摩和交流,大家应该看到,我们的差距差在工作的水平上,差在真抓实干的功夫上。马铃薯标准化生产能否快发展、大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只要各级领导认识、理解、重视、亲历亲为,就一定能够形成各级重视、全社会支持、广大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要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各县区要把标准化生产特别是基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好,建立主要领导具体谋划、分管领导具体操作、相关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农业部门要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并根据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实行行政与技术双轨推进机制。各级农业部门、马铃薯产业办公室要积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指导、督查验收、综合服务等工作。

二要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各县区要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全力支持标准化生产。发改、扶贫等部门要通过各自渠道,积极争取整合项目和资金。财政部门要完善投入机制,核列标准化生产专项经费,加大资金投入。金融、税收等部门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马铃薯生产、加工、营销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承担原种扩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市旱中心等7家种薯生产企业,要全面落实省上下达的扩繁任务。牵头承担一、二级种薯生产任务的种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合理规划并督促乡镇、企业和合作组织完成基地建设任务。承担基地建设的龙头企业,要用足用好省上出台的“以奖代补”资金,主动对接农户和中介组织,建立高标准的优质原料供应基地。

三要重视科技,搞好服务。市县区农业部门要派出精兵强将,积极做好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巡回指导和田间管理工作。市农业局要向各县区的每个建设主体派出1名技术骨干,常年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县区农业部门也要向每个建设主体派出1名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指导。同时,要大力推广应用脱毒种薯、小整薯播种、黑色地膜双垄沟全覆盖等先进适用技术,引导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民规范化生产,提高种植效益。农机部门要积极推广机耕、机播、中耕、喷药、机收等全程机械化技术,大力提高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

四要强化指导,跟踪督查。市农业局要结合重点农业工作督查,加强对各县区的工作指导和阶段性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展情况及时通报。同时,从明年开始要把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纳入政府目标责任书考核落实,严格兑现奖惩。

同志们,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县区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思路,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力抓好马铃薯标准化生产,为打造“中国薯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