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发展总结讲话

时间:2022-06-23 06:29:00

国民经济发展总结讲话

年,各位代表。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集中释放、国外部经济环境多变的态势下,全区经济坚持较快增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效果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但是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经济发展方式仍需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还需加大,乡村化建设进程还需加快等。对此,必需振奋精神,积极应对,认真解决,力求实现科学发展。

向本次大会演讲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受区政府委托。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年。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协助下,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区委各项战略安排,把金融危机的有利影响降到最低,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六个特点:

(一)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和超额完成人代会确定的任务,区域竞争力继续提升。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2亿元,可比价增长27.4%完成任务的105.8%三级财政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40.8%完成任务的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口径)230亿元,同比增长36.7%完成任务的105.5%农民人均纯收入12812元,同比增长10.5%完成任务的100.3%实际利用内资189亿元,同比增长44.9%;实际利用外资4.5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

(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落实“高端高质高新”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三次产业比例为1.0265.8933.工业核心地位更加巩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23.42亿元,提高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注重培育新型消费模式,研发总部、会议会展、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特点进一步凸显。

(三)主导行业支撑作用显著。6+1主导行业对全区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68.5%税收贡献率达42.8%综合物价指数下降的态势下。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65.85%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70家。机械装备、生物医药行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13.9%24.3%汽车部件、现代冶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行业运行良好,航空航天潜力产业加快发展。

(四)生产性投资坚持较快增长。完成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153.42亿元。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年内完成投资75.9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3项,完成52.47亿元;服务业项目14项,完成18.24亿元;农业项目3项,完成5.25亿元。全年完成工商业地产60万平方米,完成工业技改投入33.5亿元,为经济复苏后的快速增长积蓄后劲。

(五)财政杠杆调节能力增强。落实保增长措施。全区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在环城四区中居领先水平。发挥财政杠杆调节资源配置作用,投入9.22亿元,实施金钟路、津塘二线拓宽改造等41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05亿元,推进军粮城、金钟新市镇还迁配套建设;投入1.33亿元,推进区规划展览馆等5项社会事业建设。明确政策方向,坚定投资信心,引导社会资金,带动全区完成76.58亿元非生产性投入。

(六)稳定就业措施积极有效。政府与企业手拉手。发挥保就业各项政策的最大效应。帮扶困难企业、就业发展、就业培训等长效机制全面建立,严峻经济形势下,确保企业稳定、职工稳定。全年培训人数达5799人,培训后就业率80%累计安排就业15289人,安排本区就业12372人,居全市领先水平。

全区严格执行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今年以来。积极应对挑战,化解危机,逆境中奋进,实现率先发展。执行情况概括六个方面:

(一)千方百计帮扶企业

累计帮扶企业(项目)1284家,全面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落实帮扶资金1.34亿元,协助解决资金、土地、科技等方面1025个实际问题。帮扶中,建立政策体系,深入调查研究,强化信息沟通和协调反馈,多措并举,确保真帮实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落实百家中小企业扶持资金6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专项资金1000万元等。积极探索,创新创优,全市率先建立“帮扶企业工作长效机制”

(二)抓住时机扩大投资

实现投资42.69亿元;贵州航空精工等46个市级区县重点项目总投资504.77亿元,重大项目投资稳步推进。中国一重重工、卷烟厂、赛瑞机器等6个市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103.6亿元。实现投资167.8亿元;市重点服务业项目湖旅游景区总投资24亿元,实现投资8.8亿元。

竣工42万平方米。启动民和巷危陋平房、家世界改造工程和智慧城还迁住宅建设。军粮城、金钟新市镇全面开工建设。空客、无瑕还迁工程和张贵庄、杨台、李明庄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泰达西区还迁住宅和经营性用房建设。乡村化进程全面推进。新市镇和还迁住宅建设全年开工472万平方米。

完成环内9个锅炉房并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实施泰达西区规划三、规划四和综合生活服务区第二标段道路、排水建设工程。完成丰安路、富安路、重机工业园五号路道路及排水改造、湖东二路建设工程。完成重机工业园三号路高架线路入地电缆迁移、工业园220千伏高压线迁移、宅基地复垦项目供电工程。实施社区“白、亮、净”工程。实施4个老住宅区低温片改造。

(三)顺势而为调整结构

装备制造领域盯紧一机集团轨道交通设备项目,提升项目水平实现结构调整。推进工业集聚发展。航空航天领域抓住海特集团总部及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高科技领域锁定哈工大飞机模拟机项目。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签约华侨城、恒大集团项目,引入南水北调结算中心等项目。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设施农业。推进招商引资,全年在谈储备项目115个,总投资917亿元;谈项目66个,总投资640亿元。

其中部级19项,依托科技先行实现结构调整。创建成全市唯一同时拥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可继续发展实验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三个部级荣誉称号区县。新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1项。获资金支持2525万元。列入市第三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4项,市级科技效果68项。申请专利1379件,市级专利试点企业17家,建立产学研联合体达55家。新批区级项目86项,区财政投入1250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2亿元。

整合“五星物产”启动建设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财智中心;提升置换传动,整合土地资源实现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完成总投资12亿元的烟厂技改扩能工程。调整用地规划,建设居然之家店、空港国际总部基地、日月湾国际总部商务园等项目。拓展发展空间,实施高压线入地改造,置换湖、工业园1600亩土地。

(四)构筑空间发展框架

打造集约节约、高效发展的板块经济发展模式。完成湖地区、外环线以内中心城区、示范工业园区等5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金钟街小城镇建设挂钩试点等规划方案编制,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编制外环地区、新区局部等9个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扩展工业用地30多平方公里。调整经济功能区分布,完善产业园区、金钟工业区和新立产业园区等9个经济功能区,形成工业依托“两区四园”服务业发展商务商贸业、农业产业化的区域性经济发展布局。工业、服务业、农业各成体系,联动共生,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新格局。

(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整合撤并26家小型国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深化国有企业退出机制。壮大东方财信等一级公司,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组建金钟投资开发建设公司、滨辉地产投资公司、湖建设发展公司等二级公司,提升乡村建设经营能力。

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推销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时深化。建立完善部门预算各项制度。把集中支付改革扩展到一级预算单位,严格执行综合财政预算。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资金监管,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使用行为有效规范。

组建滨农投资公司,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探索公司化股份制、社区化股份合作制改革模式。完成1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以示范镇为重点,胜利探索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三区联动”乡村化建设新模式,实现了区乡村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开展上市企业专题培训,金融服务体制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推进企业上市步伐。增建1家小额贷款公司,启动1家村镇银行筹建工作,设计和推进涉农股权投资基金。密切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与16家商业银行建立金融服务推进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防范非法集资,稳定金融秩序。

(六)继续不时改善民生

落实市、区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2700万元。全区117户零就业家庭均实现一人就业,就业保证体系全面完善。深入创建充分就业区。且动态为零。建立“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规范适度”城乡一体化社保体系。落实困难群体救助资金2550万元,低保金1934.14万元,特困救助金14.万元。社保覆盖范围不时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平安参保15.万人,失地农民累计参保6.46万人。城镇职工医疗平安参保12.9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平安参保4.53万人,新农合参保21.7万人。农民工两险参保3.8万人。农村退养补助每人每月达到或超过260元。推进残疾人意外伤害平安参保,开展无障碍和康复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建成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6所义务教育现代化规范达标学校和1个市级示范幼儿园。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新推进。建成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建成7个城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4个规范化卫生所,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县称号。文化和体育事业得到新提升,胜利举办第十七届“文化杯”散文评选及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系列文化活动。创建成为全国实施健身工程先进区,举办“全民健身日”群众体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