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休闲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建设通告

时间:2022-06-14 04:50:00

县休闲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建设通告

各乡镇(街道办),县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为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纵深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现就年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制定如下政策:

一、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一)现代农业发展总体目标。按照全县现代农业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围绕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规划建设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生态经济效益显著的休闲农业产业园,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加快发展“休闲体验、观光度假、乡土风情、文化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美丽乡村新的示范点、现代农业新的起跳点、产业发展新的集聚点和农民新的增收点,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一流、机制灵活、管理先进、特色鲜明的部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二)启动构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规划建设2个布局合理、要素集聚、功能融合、低碳生产、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集中连片2万亩,辐射带动5万亩以上。

(三)大力建设主导产业示范园区。集中建设5个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的主导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面积1000亩以上,辐射带动3000亩以上。

(四)努力打造特色农业精品园。精心建设10个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农业精品园,核心区面积500亩以上,辐射带动1000亩以上。

(五)推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规划建设5个基础设施完善、农业高效示范、田园风光展示、农史农具博览、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主题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核心区面积500亩以上,辐射带动1000亩以上。支持发展“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对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和示范点,县财政给予专项奖励。

(六)包装开发休闲旅游农产品。开发具有农事采摘体验、科技教育示范、产品达到绿色标准、包装统一规范、品牌效应突出的2个休闲旅游农产品。

以上农业项目建设主体原则上以招商引资进驻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乡镇、村组建的相关经营公司为主,先由各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申请,乡镇政府核实上报县农业局(或林业局)和财政局,批复同意后实施。各涉农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项目跟踪管理,确保项目高效优质建设。项目考核验收通过后,由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按照单体直接投入的30%比例进行补助,单个项目补助资金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二、加快经营主体培育,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七)扶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扶持国家、省、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加工、流通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运输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农产品按“绿色通道”政策执行。对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报经主管税务部门批准,减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对列入农业综合开发的产业化经营项目采取有偿和无偿相结合、贷款贴息、投资参股三种扶持方式。对新列入部级、省级示范性农、林业龙头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的奖励。

(八)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合作社建设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五化”目标,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鼓励争创示范性农民合作社,对新获得部级、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九)培育新型农民主体。鼓励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对高校毕业生返乡从事农林种(养)业、达到种养大户标准的新增现代农业创业项目,县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

三、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促进标准化外向型农业发展

(十)加大农产品对外推介营销和订单力度。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和农业推介活动,大力开展农产品市场营销,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加快农业接沪融杭步伐,鼓励企业在上海和杭州设立名特优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对营业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年销售名特优农产品3000万元以上的,给予20万元奖励;对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年销售名特优农产品5000万元以上的,给予50万元奖励。积极推进白茶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经营,对订单白茶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订单基地实施统一管理的茶叶加工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十一)鼓励企业和大户到县外建立竹子原料基地。县财政对县外承包经营竹林,建立原料基地,为竹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大户给予适当奖励。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十二)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标准土斗堤、千库保安、清水河道、灌区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防汛防旱及工程岁修、机埠、排涝站、十万农民饮用水等各类农村水利年度建设工程任务。

(十三)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采取冬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施用商品有机肥、应用配方肥、酸化调整、农田耕作层改良等措施,将耕地质量从二等田提升到一等田,完成标准农田质量提升5000亩。继续老渔塘改造力度,完成标准渔塘建设2500亩。加快发展智能化畜禽养殖、温室大棚、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大力推广节能、节本、降耗、省工的现代农业设施装备。

(十四)加大林业基础投入。启动实施林道提升工程,对布局在规划园区内、达到建设标准要求,并争取到省级立项的改造提升林区道路,除省级补助外,县财政给予1万元/公里的配套补助。加大规划园区内低效竹林、经济林以及松杉纯林改造力度,对在园区内争取到省级立项补助的改造项目,县财政给予1:0.5的配套补助。加快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对符合规划要求实施的项目,财政给予专项补助。

(十五)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测土配方沃土工程,科学精准使用农药化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计划实施不少于10万亩,由县财政予以专项补助。对列入省级以上项目的示范基地,县财政给予1:1的配套补助。

(十六)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搭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农民信箱,加大农村信息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信箱的应用水平。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设,对新获得省、市级以上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分别给予1万元、0.5万元奖励。

五、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十七)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发展种子种苗产业,鼓励小龙虾育苗、优质蚕制种、蔬菜穴盘育苗、竹子种质资源库、优质珍稀树种繁育等基地建设,对列入省级立项项目,县财政给予1:1的配套补助。

(十八)推进农业科技研究与成果转化。对列入国家和省市级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县财政给予1:0.5配套支持。凡制定地方标准、列入科技创新内容的农产品,县科技经费给予专项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前期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科技开发费用,按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技术开发费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加计在企业应纳所得额中扣除。

(十九)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化、植保统防统治)的扶持力度。对本县籍农民(含农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服务组织,其购置的列入《省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的各类农业机械,按《省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意见》执行。对本县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含油菜机械化收割)服务的农户和接受植保(水稻、农机含植保服务内容的)专业合作社统防统治服务的农户,按《省年农机作业环节补贴实施意见》的标准进行补贴。鼓励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对开展统防统治的基层植保社会化组织,在省补贴的基础上,再给予相应的补贴。对纳入惠农快修工程的涉农对象按《县惠农汽车快修工程实施意见》进行补贴。

(二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对新获得部级、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新获得部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农产品,给予奖励100万元(其中,司法认定的奖励20万元);对新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农产品,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部级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的,每个产品奖励2万元;对新获得国际有机食品认证的,每个产品给予2万元奖励;对新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森林食品基地、部级无公害农产品和森林食品证书的,每个基地(产品)奖励1万元。

(二十一)积极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民培训愿望,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不断提高农民从事现代效益农业的能力,深入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县财政继续给予专项补助。

六、加快农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公共服务水平

(二十二)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相适应的机构和体系。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要及时对疫区畜禽进行扑杀。养殖企业或大户扑杀畜禽损失,县、乡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进一步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重大动物防疫防治所需疫苗、消毒药物、生物制剂以及其它储备物资等经费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要切实把植物保护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来支持和发展,加快形成以县公共植保(森保)机构为主导、乡镇公共植保(森保)人员为纽带的新型植保(森保)服务体系。

(二十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农资市场的管理,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追溯制度,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整合检测资源,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检测机构。

(二十四)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农技推广各项工作开展。各乡镇要建立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

(二十五)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农村信用合作、农村供销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推广、金融服务、市场营销、权利维护功能。“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组织,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策。

(二十六)建立和完善政策性涉农保险。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抗灾害能力,对于参保企业和农户,县财政按规定标准给予补贴。

(二十七)创建新型农业技物结合服务体。引进推广新种子新农药新化肥,加快新技术运用推广步伐。同时,营造诚信经营氛围,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全面开展新型农业技物结合服务体创建活动。

(二十八)积极支持县校合作项目。鼓励企事业单位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项目合作,对有利于我县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县校合作项目,县财政给予重点支持,对评为优秀项目和在县校合作共建新农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

本政策自之日起实施,有关考核奖励补助细则另行制定。本政策由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