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发展观内涵实质

时间:2022-09-04 11:50:00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发展观内涵实质

发展观在国内外理论界经历过一个演变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经济增长论的阶段,就是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等同于GDP的增长。这种发展观片面地强调了经济总量的增加,忽视了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也忽视了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个阶段强调的仅仅是增加产品的数量、增加产值,认为产值提高了,经济就发展了。将产值、产量的增加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这就使得我们的发展始终是一种片而的发展。因此,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经济总量是增加得很快,但是我们的结构是不合理的,我们的质量、效益是不高的,而且当前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大概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3%,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大约只相当于日本的1/40,美国的1/50;我们的单位GDP能源消耗是美国、英国的两倍,日本的四倍。这两个数据说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代价。而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更加严重。北大一位副校长讲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快,我们的财富增长很快,但是用80年代以来增加的这些财富去治理80年代以来环境的污染还远远不够,我们是以牺牲环境、消耗大量的能源求得眼前的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是不能持久的,即这种增长观是片面的,会带来严重后果。

第二阶段是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阶段。前面讲到的是以经济增长代替经济发展,进而代替社会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不可代替的一部分,经济不增长也就不可能发展,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经济的全面发展,更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发展;恰恰相反,只强调经济增长会带来经济的畸形发展,甚至带来社会不公、社会矛盾的加剧。因此只强调经济增长对社会的作用,是有限的,这样只能叫做低级增长而不是发展,它只能带来财富的积累,不能提高公民享有的公平的增加,这样就会造成贫富分化,造成社会矛盾,所以这种发展观是片面的,经济的片面增长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发展。

发展观的第三个阶段是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所以又称为人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指导思想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种理论尽管避免了经济增长论的片面性,但是它仍然是一种社会本位的发展观。实际上人不仅是发展的手段,更是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

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其本质内涵如下:

科学发展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公务员之家: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贡献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强调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努力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特点是坚持和平发展,强调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