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系统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内涵

时间:2022-09-04 10:49:00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系统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内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原则,深刻地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科学背景,体现了对社会系统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从当代系统科学发展的角度展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系统方法论首先体现了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规律。社会整体性规律的一般内涵是,组成社会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致社会整体的功能性质不等于它的各部分功能性质的总和。马克思曾借用有机体范畴对这一整体性规律进行阐述:社会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这一观点被贝塔朗菲认为是系统科学理论的来源之一。当代的社会发展进程越来越体现出深刻的整体性,社会各方面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日益明显,显示了整体性规律的当代新内涵。

新内涵之一是,更高形式的社会整体化趋势,更快的分化和整合速度。社会整体化趋势在当代世界的重要表现是经济系统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大系统中的经济系统分化和发育迅速,由此带动和影响了其他系统的发展。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布局,从结构变迁的角度反映了这一整体化趋势。这一趋势也反映在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中,如中共17大报告所说,“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些都表明,系统的改革和发展需要系统推进。

新内涵之二是,社会整体新质的不断出现,社会以创新型整体的形式出现。这一整体首先体现为新的信息网络系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创新型整体也体现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研发机构、企业和政府等形成新的社会整体特征,同时带来了知识、人才、管理、市场为要素的经济整体新特征,以及经济、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中国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目标。

新内涵之三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的相互关联以前所未有的危机形式表现出来。环境危机超越了国界,表现为全球性的特征。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升高,几乎将对所有国家和地区造成毁灭性损害,世界上近乎半数的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环境与社会的统一性以新的震撼形式表现出来,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势必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上述社会整体性规律转化到方法论层面就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一种表述。中共17大报告对这一原则的实践内涵做了具体阐述。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方法论也体现了社会系统的结构性规律。社会系统结构性规律的一般表述是,社会系统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质,因而改善系统的功能性质需要调整优化系统的结构。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不论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还是转变发展方式以实现科学发展,其着眼点都是通过结构性变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以下结构性规律:

第一,自组织的市场结构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效率。自组织的活动结构导致经济活动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产生了更高水平的发展效率。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它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

第二,经济结构和开放结构的优化是发展的关键。如中共17大报告所强调的,“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在对外开放方面必须优化开放结构,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第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结构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因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

第四,生态环境结构所要求的平衡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直接要求可持续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经济系统、社会大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关系表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法论依据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把握这种规律性,有助于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方法论还体现了社会系统的复杂性规律。复杂性主要表现为结构复杂性和过程复杂性,社会系统的复杂性规律主要通过系统跨层次嵌套、相互作用以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转化反映出来。

复杂性规律首先体现为巨系统的多因素、多层次和跨层次跨领域的密切关联上。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形成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信息网由于活动单元数量巨大也构成了复杂巨系统。巨系统的出现要求有新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复杂性结构要求相应的战略结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与宏观调控成为三位一体的战略关系。中共17大报告提出的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以及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也渗透着这种复杂的战略结构关系。将这种战略结构关系上升为战略思想即全面协调的原则。公务员之家:

复杂性规律也体现为系统机制的互补性。社会大系统中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活动机制。企业作为一种自组织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活动,政府作为一种它组织主要通过调控机制活动。市场机制包括自由竞争、激励和价格自动调节等,调控机制包括通过规划、计划、政策和法律所进行的指导或调节。发展经济必须使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与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结合起来。中国发展的经验和美国金融危机都表明:没有单一的机制能够解决所有的发展问题。所以,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复杂性规律还体现为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相互转化。确定性的系统有其内在的随机性(混沌),随机性的系统有其内在的确定性(突现)。这种规律对于社会发展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社会系统可能处于不确定和风险之中,把握这种规律具有危机预防的意义;另一方面,社会系统的不确定性也使系统处于非均衡的变化中,从而提供发展机遇,为创新、效益递增和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因此,这一动态规律对于当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