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用论文

时间:2022-08-31 10:37:00

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用论文

【摘要】所谓发展观就是对发展的本质、发展的规律、发展的动力、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标志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发展观作为意识形态,它的正确与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到巨大的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一个国家能否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取决于掌握国民经济全局的决策者、发展观是否科学、能否制定并切实执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和调控措施。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凝聚了党心民心,把我们国家引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道路。近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注目的伟大成就。

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年许多人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化为增长是硬道理,使运行的调控目标和发展的战略目标都以增长率为核心,混淆颠倒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或只见物不见人,或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使腾飞的国民经济失衡。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务实战略,可以说就是对这些错误倾向的纠正。但时至今日,一些人的发展观并没有根本转变,对新战略缺乏深刻的理解,心态浮躁,好大喜功,形式主义严重。为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并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廓清了发展观上的迷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其基本矛盾运动,从低级向高级转化、演变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作为一个经济过程,是生产方式变化、变革的过程。在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决定的核心因素都是人。生产方式的进步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升华、和谐的结果。

人不变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不能变化。从第一块打制石器的诞生,到宽带网技术的应用,都是人的素质提高的产物;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在一定物质技术基础上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结果。人不变,生产力不会变;人不变,生产关系也不会变。人创造了工具,改变了劳动对象,反过来工具和劳动对象也改变了人;人和物关系的变化,改变了人和人的关系,反过来人和人关系的变化,也必然影响人和物关系的变化。人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的本源和核心载体。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本质。人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我们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都是为了人,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发展而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一个自耕农的生产是为了家庭人口的生活需要,一个企业的生产是为了它的客户需要;一个社会的生产是为了全体人民的需要。人需要什么,人们需要什么,人类需要什么,始终是生产的目的。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经济出了问题,肯定是生产和发展的目的出了偏差,自觉不自觉地违背了一切为了人的生产目的和发展目的。目前一些地方的领导,对锦上添花的这个化那个化不计成本的大干快上,忽视把决定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的社会保障、教育和就业当作发展的本体、本源和目的,给以高度重视,严重偏离了发展的目的。个别人甚至“以官为本”,虽然不断高呼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口号,却像假和尚念佛一样,为了自己升官晋爵,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应该讲这些人不仅是发展观有问题,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出了问题。我国目前几个结构性经济矛盾日益尖锐,内需启动困难,究其根源之一,就在于有相当一部分主宰一方的干部,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可以说在这种情形下,他们的工作越积极越努力,经济偏离发展目的就越远。人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人,发展的动力也是人。

什么在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以往的回答是生产力。这个答案不错。但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为什么能发展,其内在的原动力何在?究其根本是人的需求,是人的永远也不可能满足的需求。从打磨第一块石头到制造宇宙飞船,其原动力都是人,都是人为了了解和驾驭自然满足自己需求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人的消费结构的升级是无止境的,从而生产力的发展才是无止境的。每一个普通产品质量的提高都是人的需求提高的产物。上海产品的质量普遍较好,是由于上海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比较成熟,他们对产品的质量的鉴别能力和要求都比较高。如果人们仅仅满足于田园诗般的自然经济生活,粗茶淡饭、温饱而已,只满足于“躬耕垄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经济的发展就会极其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判断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某一个阶段的发展程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根据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而是根据这个社会用什么生产方式生产。

而生产方式发展变化从动因到结果都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所以要检验社会生产方式是否获得了发展,是正发展还是负发展,关键要看人的素质是否提高、人际关系是否升华、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否和谐。人的素质没有提高、人际关系没有改变、人的生存环境没有改善,不可能建立新的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也不可能获得顺利的发展。先进的生产手段是人发明创造的,是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定素质的劳动力和它结合为新的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生产能力;而一定素质的劳动力和新的一定技术水平的生产手段的结合,要求劳动者和生产者的经济关系必须适应这种结合的需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自然的产物,人际关系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最终也集中反映到人本身的变化上。

所以,我们只要全面系统地考察人的变化就能判断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发展状态。可以说,人的发展度就是社会的发展度,人的发展状态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标志。从生理、心理、智力和思想意识全面解剖一代成年人,就等于解剖了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目前人们判断经济发展水平,第一根据&’(总量;第二根据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比重;第三根据第三产业比重。其实,这些指标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总量或人均&’(数量,不能反映这些&’(是用什么生产方式创造出来的,如何分配的。自然的恩赐、透支人的劳动寿命和对自然的破坏性掠夺性开发,都可以使&’(快速增长,甚至一场破坏性很大的洪水,损失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却可以引起&’(的增长。某些产油国,人均&’(可以达到%万到!万美元,实际上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有些&’(人均%"""美元左右的国家水平还要低。中国和古巴虽然人均收入水平排在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婴儿成活率和人均预期寿命却早已达到中等以上收入国家的水平。这就说明中国和古巴的实际发展度在某些方面大大超过&’(指标所反映的水平。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人的行为方式。公务员之家: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过程即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升华、人和自然关系不断和谐的过程。这种演变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与进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就不再是两层皮、两条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同步的,而不应是相互分离的两个过程。只要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摒弃了形而上学的量变发展观,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