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在生社会发展变革中的作用论文

时间:2022-08-31 10:38:00

科学技术在生社会发展变革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近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敏锐地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恩、恩格斯逝世后的一百多年中,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社会各个层面的作用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即在质上和量上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变化。

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近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敏锐地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在社会有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准确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通过近代工业史的考察,认为科学技术不是独立于生产力之外,而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指出:“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①他还说:“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②由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生,才使得自然科学第一次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马克思曾明确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适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③第二,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践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与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④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他还指出:“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郎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⑤对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作了许多精辟的分析和论述。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段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⑥恩格斯也指出:“火器的采用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变革的作用。”⑦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学技术革命推动和引起社会变革和发展,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强调,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恩格斯说:“……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小工业创造了资产阶级,大工业创造了工人阶级,并把资产阶级队伍中的少数选民拥上宝座,可是,这只是为了后来在某个时候更有把握地推翻他们。”⑧列宁也指出:“技术革命既使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集中起来,又使资本主义企业中的劳动过程社会化,于是日益迅速的造成以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进行社会革命的物质可能性,这种革命是无产阶级的自觉体现者———国际共产党的全部活动的最终目的。”⑨正如科技革命催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诞生和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一样,科学技术的革命推动社会主义的胜利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第四,马克思洞察了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因,在现实社会中所产生的负面作用。马克思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一种事物好象不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了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⑩在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轰轰烈烈展开的起始阶段,马克思就能以犀利的眼光深刻洞察其历史局限性,的确是有深刻远见的。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全面展开,一批新技术应运而生,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各门学科相互渗透,衍生了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这次新技术革命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以最深刻的力量影响着当今人类社会。“科技发展改变着公众的意识,对发展观念的认识,对财富本质的认识,改变着企业的策略,改变着国家的战略。”

具体地说,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先,历史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逐渐提到第一位。1950~1970年期间,科学技术所占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平均为48%。到了20世纪80年代,科学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上升为60%~8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5%。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诸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发展和变革。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科技与劳动者的结合,促进劳动者的结构向非体力、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劳动资料看,科学技术对它的渗透作用和演化作用更为明显。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往往是以劳动工具的改进为标志,而工具的改进主要依赖于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20世纪中期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机器体系向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作为生产要素的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

12执行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职能。并且由于利用科学技术,人们对劳动对象开发的尝试和广度都扩大了。再次,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仅取决于生产力诸要素的素质和质量的提高,而且取决于生产力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生产要素如何布局,合理的生产如何组织,这些都需要运用科学的最优方法,同时必须涉及科学管理,管理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使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方法优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系统各个要素和层次结构都产生了渗透和影响,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所以邓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和第一位的推动作用的观点。第二,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经济生活的面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过程,渗透供到生产过程中的实物因素、智力因素和关联因素中去,成为生产过程的先导。其表现是:主体劳动者成为拥有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技术人才、咨询业人才、服务业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科技含量较高的第三产业从业比重越来越大;劳动工具智能化,逐步实现人类生活全方位的自动化,国外称为4A革命:出现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人类对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扩大。目前,世界上新材料已有几十万种,而新材料又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人们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可以把土壤中的沙砾变成半导体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其价值高于黄金,可以说,人类实现了把沙子变成金子的梦想。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生,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各行业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和相互依赖日益加强。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每一个国家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所有制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迅速扩大,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最重要形式,这种调整,既顺应了资本的社会占有与使用的趋势,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随着科学技术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也产生了相应变化,单一阶级结构模式被突破,新兴的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中产阶级,在管理企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也创造和实现价值。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管理者。对无产阶级来说,已经不存在绝对贫困化的问题了,他们处于失业和相对贫困时,可以从国家的福利政策中得到补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得到了缓和。另外,知识在经济发展中逐渐成为获得财富的重要手段,也引起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按劳分配,可以按资分配,也可以按其技术能力对生产的贡献率进行分配。知识产权技术、专利、新产品、新工艺设计等智力成果和智力因素正在成为决定分配的重要因素。第四,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现代科技革命引起的产业革命,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致阶级和阶层的新变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事第三产业和各种服务业的人数大大增加,直接从事物质生产部门的人数减少。“白领工人”将成为工人阶级的主导力量。

有人预计,2000~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将只占劳动力总数的20%,而美国的“蓝领工人”到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到10%以下,略高于现在美国农业人口的比例。随着科技发展,一个新的中间阶层已经崛起。其共同特点是:收入明显高于普通雇佣工人、生产和生活条件优越、依靠技术和管理才能从事高级管理工作、社会地位较高。在美国,高级管理人才约占人口的14%,在法国,专业人员约占自立人口的10%。新的中间阶层在西方国家担任着管理社会、传授知识以及科技创新的职能,是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有较高的社会声望,且大部分由知识分子构成。所以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作为完全意义上的阶级属性已变得模糊了。第五,现代科学技术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创新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在本质上使科学从属于资本,为少数资本家的利益服务,“科学对于劳动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13。科学技术的进步“意味着榨取血汗的艺术的进步。”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还表现为资产阶级政党拿去作为推行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工具。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使科学真正服务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成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在艰难创业的岁月里,集中有限财力、物力,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取得“两弹一星”等辉煌成果。

我们仅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路程。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还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作为“三个代表”的实践者,必须自觉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自觉地使科学技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自觉地使科学技术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进一步完善创造条件。第六,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管理科学化。现代科技革命的中心是信息革命。其最直接的结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改进和传递速度的加快。现代化传播媒介的普及,使人们可以更充分、更及时地了解来自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信息以及同自身生活环境的密切关联。这既激发了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的要求和愿望,唤起人民关心政治生活的热情,又为人们充分参与社会政治的各项决策,表达和反映自己的政治意愿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要求人们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之前,要充分估计到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困难给人们带来的多种后果,这就需要决策科学化。决策科学化不是依靠少数领导者的“拍脑瓜”,而是充分听取和尊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让更多的人参与决策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决策。物质生产的决策是这样,各种社会活动的决策也是这样。这就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社会生活民主化的进程。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比较多地看到了科学技术对政治领域的消极作用。如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革命化的条件》一文中指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同时也成为压迫人、奴役人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工具,具有统治职能。科学技术的发展,控制了自然界,又控制了社会和人,使人由原来服从经济领域之外的统治,变成服从经济领域之内的技术统治;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统治的合法性。马尔库塞也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技术合理性不是中立的,它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

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巩固现存制度的政治手段。法兰克福学派宣扬科技对人类和社会的“单向决定性”,把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产业的消极后果归罪于科技本身,这无疑是偏激的。但是,他们试图从理性和思想的深处揭示工具理性与资本主义统治的关系以及它与科技发展的关系,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科技作用与政治上层建筑关系的认识。第七,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科学决策的物质基础。当今时代,电脑、传真、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物质基础。目前,在发达国家许多大公司内部都建立了高速数据传输网络。人们不必亲临车间,就能通过同一网络系统,查看工作进展情况。空间距离的限制被打破了,信息被及时、快捷地传递,成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另外,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博弈论、电子计算机技术都为领导进行决策,在选择合适的变量进行调节、控制系统态势的运行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论。第八,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了“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公务员之家:

工业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采和对环境污染的加剧,也引发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全球问题”,使人濒临生存的困境。便如,由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与空气中的水结合形成酸雨。酸雨中含有各种致病、致癌因素,能破坏人体皮肤、粘膜和肺部组织,诱发种种疾病和癌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它还危害农作物,破坏森林和水域生态系统,腐蚀和破坏工业、建筑设施。酸雨危害目前几乎遍布全球,仅在欧洲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400亿美元以上。如何摆脱生存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开发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科学技术,才能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伙伴”关系。第九,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智力水平。科学技术作为观念和知识,参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首先,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的思想革命化和科学化。恩格斯在谈到工业革命的后果时说:“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进头脑革命化。”○14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科学技术同迷信思想、宗教观念、唯心主义是对立的,在科学技术的猛攻下,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破产了,迷信思想和唯心主义日益缩小地盘。其次,科学技术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现代科学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繁荣的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旅游等事业将人们带入了开放的多样的生活方式中。科学技术深入到文学艺术领域,不断地开拓出崭新的艺术形式,如电子音乐、网上文学,同时也为艺术传播和欣赏提供了便捷的大众传播方式,如光盘、VCD、多媒体等。再次,科学技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控制论、系统论、突变理论等)和技术手段,增强了人们的识识能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出现了许多边缘和交叉学科。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质,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哲学问题,成为促进哲学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随着自然科学领域的每一次划时代的发展,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15第十,现代科学技术拓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空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在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人们逐渐超越直接的生产过程而成为生产过程的“监督者”,“三大差别”逐渐缩小。人类有了大量的时间从事精神性的生产和个性化的发明创造,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可能。当然在这个进程中,科学技术也会造成人的异化,人在创造更新、更好的方法征服自然的同时,也陷入这些方法的罗网之中,成为实现技术目的的工具。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于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使科技的发展有利于“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健全发展。此外,还要寻求更合理的实践模式(包括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如果服务于少数人的利益,只能是一种负效应,比如用于核武器竞争或新殖民主义。因此,合理的实践模式将保证科学技术向着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方向前进。概而言之,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他们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深刻的观点。这些观点可统称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技观。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的一百多年时间中,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社会各个层面的作用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即在质上和量上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变化。对于这种变化,需要作出新的概括和总结。

注释:

①③○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第211页,第217页,第218页。

②○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第553页,第57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第315页。

⑤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第3页。

⑥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第67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第300页。

⑨《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第754~755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