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发展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时间:2022-08-31 08:28:00

运用科学发展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内容摘要】新世纪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进一步反映了社会主义追求物质丰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突出了政治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从共同富裕和社会的有机构成两个层面体现并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观。

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两个文明一起抓和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就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在理论上的概括。在新世纪里,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新时期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又是社会主义科学的发展观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进一步反映了社会主义追求物质丰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突出了“政治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从共同富裕和社会的有机构成两个层面体现并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在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体现了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和状态。邓小平认为,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一1000美元,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这种状况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状态,是社会主义总体价值目标的一个发展阶段。价值问题的实质就是指客体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特征,它不仅包括经济的意义,也包括有政治的、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和客观存在,作为人类社会更高发展阶段的社会形态,它理应具有较之以往社会更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用途和积极意义。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社会形态总要体现出较之以往进步和积极的方面,归结起来,最主要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要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是从政治上讲,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对平等权利的追求也是任一社会必须注意的间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就是要为人民最大限度享有自由平等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但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真正解放要建立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建立在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上。

因此,社会主义应把发展生产、创造社会财富作为首要的任务,应当能够更快更多地创造出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物质财富,使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不断获得满足,为使人类社会达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而努力如果社会主义不能在经济利益上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实惠,那就会使人们在实践中体现不到它应有的价值,因此,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既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最为基本的价值体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来,我们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时刻,成功地稳定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大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九万五千九百三十三亿元,比1989年增长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是以宏大的气魄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它以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为目标,届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三十万亿元,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翻两番。它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手段,继续坚持把社会主义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我们党执好政、掌好权的关键,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致力于扭转地区差别、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提出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共同富裕,就是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有效的税收制度、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为所有的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使所有的人口分享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成果〔〕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把它归结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生产,二是共同富裕。任何社会都有一个发展生产力的问题,都会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也使得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着生产技术不断革命,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巨大的自然力代替了人力,自然科学的自觉应用代替了经验成规,因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实现了人类社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飞跃。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日起,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便进入了快车道,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再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不断调整生产关系的情况下一直快速发展。

因此,仅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上是不能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区分开来的。把二者区分开来的是与第一个方面紧密联系的第二个方面,即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结果问题。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目的在于榨取剩余价值,生产力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多数财富被少数人占有,少数的财富才归占人口多数的劳动人民。比如美国,占人口0.2%的超级富豪拥有美国60%的财富,占人口1.6%的百万富翁掌握美国80%的股票,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两极分化严重。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首先在于惠及广大劳动人民,并且在于实现共同富裕。离开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了共同致富,发展生产力就没有积极的意义。20世纪已经过去,我们也如愿地实现了三步走的前两步,人民生活总体_L已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开始三步走的第三步,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它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的状态,并且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在地区差距方面,2001年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广东省的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而排名最后的西藏只有139亿元,在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方面,国家统计局指出不是3:1,而是5:1乃至6:1。我们还有部分地区部分人民没有脱贫,而且有的人群贫富差距惊人,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一要抓住发展机遇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要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性”上下功夫,不仅要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更重要的是要使广大人民都富起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21世纪的头二十年看作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本世纪头二十年作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提出在这个阶段里,我们的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没有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没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本质特征,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是共同富裕的社会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社会的有机构成层面上体现并丰富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它不仅把两个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且还强调了“政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性,使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观更科学更全面。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不仅要使生产力获得解放和发展,使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并且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时在这个社会中还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既要创造物质文明,也要创造精神文明。否则它将不是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国家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公务员之家:

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伟大的成就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这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对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因此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意识到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使两个文明一起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全面性,它强调了两个文明建设,还强调了政治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性,使得社会主义这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的更具科学性和全面性。十六大报告设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是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更高层次的物质文明,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过上更为富足的日子。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加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这一方面发展和丰富了原来意义上的精神文明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政治文明的重要性,把原来意义上精神文明建设部分的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归结为政治文明、制度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全面进步的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所要追求的目标。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期生产开发的无序性,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行为影响了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生产不能以破坏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平衡为代价,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当代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也不能影响和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从长远观点看,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使得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观更科学,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