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休服务管理学习材料

时间:2022-01-16 08:50:00

军休服务管理学习材料

军队离退休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英勇奉献,为部队建设努力工作,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军队的建设,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他们退出现役后由地方进行妥善安置,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安置管理工作,是关系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到稳定和发展的一件大事。做好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稳定军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还有利于军队的精简整编和安定团结,有利于军队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建立和发展新时期的军休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军休安置、服务管理工作的历史现状

军队干部退休制度,是保障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邓小平同志说:“国家不建立退休制度就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生气;军队不建立退休制度,也就不能保持自己的生气”。新陈代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老干部退休,新干部接替,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五、六十年代,多数干部正值年富力强,不存在退休问题。只有少数早期参加国内革命战争的干部退出部队。由军队移交地方安置,国家供养。这是军队干部退休的开端。之后,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条例、规定,使军队干部退休工作步入制度化的进程。时期,军队退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受到破坏,没能按照规定正常进行,需要退休的军队干部,没有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已经办了退休手续的,没能及时转交地方安置,影响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还有的地方,部队自建干休所安置管理或分散安置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诸多弊端:一是加大了军费开支,后勤保障难分主次。二是分散了现役军官的精力,使他们不得不抽出一部分精力和时间来处理休干管理的日常杂务。三是不利于部队的精简整编,已退休干部留在部队,仍占军人的编制,裁军受到影响。四是不利于新老干部的团结,由于新老干部在时代观念和思想认识上的差异,在科技建军、科技强军的今天,难免影响部队建设。因此,军队离退休干部全部由部队包办的模式不宜提倡和发展。只有将相当数量的军休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管理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我国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大规模地、有组织地、比较系统地、规范化地进行安置管理,是近些年来的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军几次大规模裁军,大批军休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管理,各地相继建立了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分期分批地安置接收军休干部。做好军休干部的接收安置工作,是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始。接下来便是认真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要做好军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紧跟形势,为国分忧。军休干部根据各自的特长,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发展,我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服务管理工作规程。在民政工作体系中渐成一个分支——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军休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管理,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必须适应发展改革的客观要求

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从人的角度来看,它是社会养老事业的一部分。军队离退休干部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他们退下来就是为了养老。养老是中外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对养老事业越来越重视。养老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家庭养老、单位养老、社会养老等等。当代养老事业发展的趋势就是社会养老,即养老资金社会化,养老管理社会化,养老服务社会化。养老事业的社会化发展要求决定着军休服务管理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从军地关系来讲,它又是社会双拥工作的一部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一项优良传统。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双拥工作一开始,就是一项由全民参与的社会化运动。解放后,我们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开展双拥工作。党政机关牵头,企事业单位参与,军队支援地方的经济建设,地方帮助军队解决后勤困难。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需要我们努力扩大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把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军民共建的社会化大格局。因此,军休服务管理的社会化又是双拥工作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讲,军休服务管理又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改革和管理的变革,原来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转变为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大,要实现社会管理的全部职能,单靠政府机关是不够的,必须走社会化管理的路子,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社会治安的社会化,社区建设的社会化等等都是社会管理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管理,经费由国家拔给,属于行政管理;生活服务自主安排,有行政安排的常规服务,社会形成的季节性服务,邻里之间的相互服务。这种生活服务的多样性决定了军休服务管理的社会性,它属于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按照社会管理社会化的要求军休服务管理也趋于社会化。

三、社区建设的发展为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目前,我国的军休管理仍以集中安置管理为主,分散安置管理为辅。对于集中安置管理的,行政服务多一些;对于分散安置管理的,社会服务就多一些。由分散安置管理向社会化服务管理过渡比较容易。由集中安置管理向社会化服务管理过渡存在较多的困难。根据军休干部的特殊地位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建立国家保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就目前而言,实现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最合适的方式是推行社区服务,最理想的载体是建立军休社区。军休社区与现行社区模式对比具有许多不同特点。

第一,军休社区的规模要小,所谓的军休社区说白了就是一个居民小区,居民以200户—500户左右为宜,小区内的居民不一定百分之百都是军休干部。军休干部和军转干部及以前复员退伍到地方的军人占小区居民住户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即可定为“军休社区”。与现行社区整合前的居民委员会的规模大体一致。军休社区规模的大小还应由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和配套设施的使用效能来决定。以达到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管理的目的。所以军休社区的规模,没有固定的标准,应根据集中安置管理的户数和周边小区的整合规模来确定。

第二,军休社区的服务管理采用柔性与刚性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军休所的组织结构完全是刚性的,有固定的建制和行政级别,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就连服务也都是按部就班,事无具细,大包大揽。刚性结构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在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过程中,要实行刚性柔性相结合的组织结构,正与国家保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模式相匹配,根据现行社区结构的特点,建立军休社区特定的组织结构形式——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组合。

第三,军休社区采取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在保障落实军休干部特定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方面,必须利用行政手段,采取行政措施才能有效开展。比如军休干部阅读文件,规定哪一级干部阅读哪一级文件,不是所有的军休干部待遇都一样。虽然同住在一个小区内,一部分人的待遇差别还很大。只能区别对待,分别实施管理。离退休干部在小区内都是平等的居民,没有职位高低之分,因此在生活服务方面应该平等地接受社会管理,比如在社区内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开展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活动等等,都可以是群众性的,自发性的社会化管理活动。社区管理把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尝试走自我管理的发展之路。

第四,军休社区的整合应以原来集中安置管理军休干部的军休所和附近居民小区以及企事业单位专供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为基础,进行有效的社区整合。整合过程需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社区成立阶段,首先要有成立军休社区的创意和构想,然后进行调查,分析建立军休社区的可行性,对于参与整合的双方或多方是否存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等。通过分析各方面的条件都成熟,才能正式决定成立军休社区。二是资源整合阶段,参与整合的各方面都有各自的有效利用资源,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服务设施等。如何把这些资源和服务设施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挖掘这些资源和设施的使用价值,是社区整合的首要目的,也是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增强社区成员社区意识的有效措施。因此资源整合是社区整合的基础。三是秩序整合阶段,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和治安秩序两个方面。参与整合的各方,原来的生活环境不尽相同,或卫生条件、或绿化条件、或治安秩序总有差异。社区整合后,要力求环境条件相似,治安秩序相同,这就要求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加强共建。因此秩序整合是社区整合的保障。四是情感整合阶段,主要是指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动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小气候。人是社区和社区建设的主体,人们生活在社区内,彼此之间必然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在这种交互关系中,情感的融合能够消除居民之间的冷漠,寻求社区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点,创造居民相互交流、帮助的机会,建立社区成员对本社区的认同、依恋和喜爱等情感,培养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和对社区的归属感。这一阶段也是社区整合中一种较高层次的整合。

第五,军休社区的服务方式走行政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的道路。军休所的服务以行政行为为主,政府派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对军休干部实行无偿服务。现行社区的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主,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和社会的有偿服务各有特色,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居民对服务个性化的不同需求。军休社区要有效地将这两类服务融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发挥社区服务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在军休社区,行政服务应侧重于全民性的、大众化的服务项目、如环境绿化、卫生清洁、户外公用活动设施的设置与维护,治安保卫等。社会服务应侧重于对居民个人家庭的或生活背景相似的一组群体的个别服务项目,如服侍老人、接送孩子上学,医疗保健,室内保洁等。无偿服务侧重于各类困难人群和优抚对象,有偿服务侧重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居民,并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建立多层次的有偿服务体系,使更多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服务档次。同时使有偿服务更趋完善。

第六,积极探索军休社区的管理运营模式。军休社区的管理运营模式与普通社区相比有许多相同之处,普通社区的管理运营模式正逐步走向成熟,军休社区有许多可以借鉴、效仿的地方。军休社区的管理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实行竞争上岗,由社区居民选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由于社区建设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军休社区的运营模式也是在边建设边探索、边改进边发展。近年来成功的经验做法有开展社区共建,建立爱心互助,公共服务项目等。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要求,尝试建立“军休社区”,全面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进程。

四、以本所为例,融合周边居民小区,整合建立“军休社区”

我们军休二所现在所在的地理位置,原是部队独立的一个家属小区,后移交地方分属三个不同的单位。现在的休干住宅楼就是原部队建的一栋家属楼的一部分(1至5单元)60户,另一部分(6至8单元)40户已向社会出售居住。军休二所刚成立时,整栋楼都归我所管理,后将取暖、供电交由供应商实行社会化管理。所前原有一片空地,后通过转让开发权,建成居民小区(即馨和园)有252户。实行社会化管理。从地理布局上讲,馨和园小区与所区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也正是原部队独立管理的家属小区,虽然居民住户变了,变得比较复杂,大多不是一个单位的,只有军休所是一个较大的组织,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位人。但不管是单位人还是社会人,他们毕竟是要长期居住在一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彼此逐渐熟悉了解,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分界,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不断拉近居民之间的情感关系,从思想观念上实现由“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由军休所牵头,会商原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开创具有军休特色的“思想共育、机制共创、资源共享、环境共建、党建共抓”的小社区。军休所在社区共建中发挥特有的优势:一是政治优势,军休干部政治性强,思想觉悟高,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在社区居民中带头讲党性、讲科学,带头倡导实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二是文化活动优势,我们军休二所,活动设施齐全,活动中心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所内基本上是天天有活动,这正是社区所缺少的资源,军休所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社区活动纳进来,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使军休文化活动与社区文化活动融为一体。三是医疗保障优势,军休所内设医务室,可以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开展社区医疗,小诊所服务大社区。物业管理部门在环境卫生、小区绿化、社区治安等方面有成熟的经验。二者结合,优势互补,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把“军休社区”建成社区建设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