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发达地区发展经验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15 05:41:00

学习发达地区发展经验的心得体会

赴华东地区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区人民政府黄少雄

为了更好的学习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使我市在开展“学习广东,我为贺州作贡献”的活动中找准差距,加快发展,促进我市经济发展上新台阶,5月23—29日,市政府陈市长、政协赖主席带领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的领导一行共12人赴华东、上海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我作为考察团成员,有幸参加了活动,现将这次考察活动的一些情况及粗浅体会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简况

我们这次考察途径上海,先后到达以园林建设闻名国内外的苏州、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的昆山市、有“小商品海洋”之称的义乌市和民营经济相当发达的温州市等地,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了解这些发达城市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情况,找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落后的根源,增强发展的欲望。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对我来说可谓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备受启迪和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及紧迫感。

二、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概况及特点

(一)概况

我们所到的四个城市人口都不多,但他们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很大,人均收入水平很高。我们考察的苏州市总人口591万,改革开放后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0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700元,财政收入409亿元。昆山市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2003年全市户籍人口仅有62万创造了gdp430亿元,创造了人均gdp70000元的奇迹,财政收入66.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4元,农民人均收入7000元。2002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县中昆山市位居第二。义乌市通过以市场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为基础,实施“以商兴工”、“贸工联动”的战略,形成了自身的产业基础,提升了整体经济效益,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88亿元,财政收入2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7元,农民人均收入6147元。温州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是浙江的经济启动力,以“小商品、大市场”闻名全国,是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源地。温州人口750万,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0亿元,财政收入1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5元,农民人均收入5548元,收入水平在全国33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中排第三。

(二)特点

通过这交考察,我们从中认识到这几个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1、思想解放,观念创新。思想解放的程度,观念创新的力度,这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的先决因素。这次考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领导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都能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从自身做起,敢于突破旧框框、旧条条,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想人之所未想、干人之所未干,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如他们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抓工业建设的工作非常早、非常及时,力度非常大,形成了全市上下办工业、求发展、多招商、多引资的大好氛围。比如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注册内资444亿元,园区吸收了世界500强企业中的50强在内投资67个项目。昆山以台资密集而闻名,有“小台北”之称,全市共有外资企业3400多家,其中有台商1800多家。

2、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强劲。华东地区这四个城市抓经济发展相当突出,经济建设的速度相当快,经济发展相当迅猛,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我们所到的温州人口只有750万,但经济实体相当强大,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国内生产总值由13.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220亿元,翻了5翻,年均递增长工15%;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35亿元迅速增加到2003年的152亿元,年均增长21%。昆山gdp年均增长25%以上,2004年其发展的要求是gdp实现540亿元,财政收入80亿元;到2005年则要达到人均gdp10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000和1000美元。义乌市本地人口只有68万,却在2002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17位,综合竞争力居全省22个县级市首位。

3、工业发展主导地位突出,园区龙头作用明显。这次考察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城市的工业发展强劲,抓工业发展主导地位非常突出,园区龙头作用非常明显,园区创造工业总产值与gdp绝大部分,为财政贡献相当大,二、三产业的比重占绝大部分比例。如苏州市2003年工业总产值7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7.8%,温州的工业发展在产业结构分布中也很大,其农业占4.7%,工业占57.2%,第三产业占38.1%,工业和三产业占绝大部份。昆山市2003年工业产值达到800多亿元,2003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近3400家,注册资金36亿元,今年1-4月份就有1400多家企业入户,平均每天有几家。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始终作为昆山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全市经济的龙头来加快建设,该工业园区gdp、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市的50%左右。苏州工业园区创建于1994年,从园区成立实施启动到2003年9年的时间里,园区开发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2003年实现gdp365亿元,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到45%,园区创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的工业产值,22%的注册外资和28%的进出口额,园区龙头作用相当明显。

4、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实体之一,是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的经济主体。我们所到的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相当快,今有“温州经济是民营经济”之说。温州民营经济占93.8%,民营经济占gdp80%,温州全市个体工商户22万户,非公有制企业13万多家,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8.8%,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6%,上交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0%左右,创造的外贸出口额中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5%以上。民营经济在温州经济舞台上显出举足轻重的地位。义乌的民营经济发展也相当快,素有“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之称,抓市场个体经济的发展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义乌拥有市场经营面积15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4.1万个,经营人员16万人,市场内汇集了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联合国公布全球共有50万种商品),自1991年开始市场成交额连续13年位居全国各大类专业市场榜首。义乌靠着大多数的个体经营者创造了一个“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的国际商品市场。

5、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地域与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机遇一纵即逝。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所到的几个城市在发展中都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地域与资源优势来发展经济。如苏州的工业园区抓住了中新合作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外事管理、物流通关等许多方面授予园区相应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全力以赴推进高新技术、半导体产业、光电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等的发展。昆山技术开发区则充分利用东靠上海44公里、西邻苏州77公里、是江苏省的东大门的区位优势,抓住国际资本和制造业加速转移的有利时机,重点瞄准科技含量较高、投资强度较大功能较强的外资项目,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商和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国内重要的工厂生产基地之一。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则抓住小商口的聚集效应,利用传统的小商品集散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的市场,通过“义博会”发展壮大小商品的集散经销,捕捉了发展的有利时机,把地域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产业,从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除了发展工业以外,他们也善于抓住自身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如苏州市利用自身是“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景区”优势,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力度,提升优化“三古一湖”旅游品牌,推出环古城水上游、大型现代月芭蕾杂技舞剧“梦苏州”等,2003年单旅游总收入就达到236亿元。

6、树立科学发展观,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我们所考察的几个城市,他们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上都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投入建设,营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如苏州市的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同时,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增绿地10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o14001认证,被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的示范区。昆山在经济建设中则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口号。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他们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是高标准的,规划是科学化的。如义乌市统筹城乡发展,做好高标准的规划,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编制了“一体两翼”的战略性规划和城市中心区规划,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农业向企业转变三个转变,市域共享现代文明。体现了他们城乡发展、规划的严要求、高标准。

7、突出科技兴市(区),重视人才使用。华东地区四市都较突出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重视对高新科技人才的招揽和使用。如苏州市在发展中坚持人才战略,积极实行“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的方针。苏州工业园区,创新一批高新技术培育体系的建设,设立了一批科技、培养人才等的专项基金。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目前,该园区经高薪聘请吸纳聚集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2万名,并且还要争取在2004年博士生、硕士生和留学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占区内就业人口比重的15%左右。如温州的企业自己设有生产技术,就花巨资向人家购买,或者重金请人家帮助开发,温州的企业自己没有人才,就千方百计到各地招揽人才,别人是到温州招商引资,而温州是到各地招人引智。昆山市则是专门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到国外学习外语等知识,回国后专门为昆山市经济建设、招商引资作贡献。

8、增强品牌意识,创建品牌产品。品牌能打造地方的知名度,能提升地方的地位。打造各种品牌是这四个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如温州拥有10个“国”字号生产基地,形成了温州企业的群体规模以及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品牌的集聚优势,制造出了轻工业在工业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举足轻重地位。全市目前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15个中国品牌产品、52个国家免检产品和一批浙江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从而创建了“温州模式”的经济格局。

三、几点启发与设想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们看到了与他们的落后与差距非常大,认识到了我们落队的根源,为促进我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我谈几点启发与设想:

1、树立承认落后与差距的思想,增强发展的紧迫感。我们××区人口93万多,而200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才60亿元,财政收入还不到3亿元。当然我们经济落后这是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的,但我认为主观上缺乏快速发展、改革创新和市场经济的意识是制约我们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我们的许多干部在工作上时时存在着一种能干多少算多少的工作态度,没有快速发展的理念,缺乏紧迫感、危机感,时时受到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做法的束缚,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开拓的精神,在发展过程中过多的埋怨客观因素,而不是在主观上查找原因、分析问题和想办法解决困难。我们一再提出学习广东,解放思想也解了不少次了,但我们学习始终只停留在一般号召的多,见诸实际行动的少,学来学去思想解放的少,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多。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分析我们存在的差距,深刻剖析我们落后的根源,切实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强化紧迫感与危机感,增强促进加快本地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开拓创新,形成千方百计促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2、努力发展工业、树立工业富市(区)思想。我们工业发展还相当落后,工业为财政贡献少,2003年我们××区的工业总产值才50多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是36:27:37,农业比重过大,工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市委“三化”、“两业”的战略部署,树立工业富市(区)的思想,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抓住“泛珠三角”经济圈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发展机遇,理清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努力打好××区“三牌五圈”的工业牌,突出工业发展重点,在原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树大项目,建大产业园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使工业产值成为全市(区)的绝大部分经济产值。

3、充分利用区域与资源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区发展经济具有几个优势,一是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位于粤湘桂三省交界,是三省商品集散地,广西与东部最前沿的县级区,又是地级贺州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能充分发挥其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效应和功能。二是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区具有丰富的临江河域水资源,有丰富的宜林种果山地,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及传统特色产品;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三是具有优越的政策优势。贺州市是新兴城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具有一系列优惠的政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快“菜园子”、“后花园”和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基地(即两园一基地)的建设,抓住地方石材、陶瓷、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地方特色经济,大力发展建材工业圈、水资源开发圈,高效村和农业生态特色经济圈,农副产品加工圈以及城市服务经济圈五大特色经济圈的建设,增加支柱财源,从而增加我们经济总量。

4、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壮大民营企业规模。要创新机制,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和宽松投资环境,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投资创业,在发展民营经济与国企改革整顿相结合,与接受粤港澳产业转移相结合,与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培育市场相结合等“四个结合”上下功夫,引导民营经济业主拓宽发展领域,从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向一、二、三产业并举,壮大民营企业规模,提高民营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

5、实施人才战略,发挥能人作用。注重培育一批领导、管理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对于那些在领导、管理水平上跟不上的人,要大胆的换上真正有水平的、有能力的、能为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要积极创造各种施展才能的环境及机制,千方百计的稳住在经济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潜力,为经济建设作更大的贡献。要加大人才培育工程的建设力度,努力培育各种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6、统筹城乡经济,加快城镇化发展。要统筹我区的城乡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快缩短城乡的差距,按照我区已规划好的卫星城镇建设,着力抓好基础较好的乡镇的小城镇建设,促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