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业务工作目标

时间:2022-12-13 08:48:42

民政局业务工作目标

2012年,全市民政系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为目标,以用心服务、公平服务、依法服务、创新服务为标准,以规范化建设为主线,横向贯穿党务、政务、财务、事务,纵向引领市、县、镇、村,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推动民政工作站在高起点、实现新跨越,为全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做出新贡献。

一、社会救助工作

(一)大力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认真研究制定一套科学、权威、实用的低保对象评定操作规范,从根本上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关系保”问题,真正实现低保审批过程公开、程序公平、结果公正。第一季度在荣成市试点,第二季度召开全市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现场会进行推广。

(二)建立救助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和孤儿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按照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关于东部地区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2300元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保障标准。

(三)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强化“救急”功能,从救助的对象、标准、程序和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真正实现救助第一时间、保障无缝覆盖。

(四)开展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对工作。抓住全国试点机遇,依托“市阳光民生综合救助系统”,实现与房管、车管、金融等部门信息共享,在征得本人同意的基础上,实时核查比对申请救助对象的家庭房产、车辆、存款等状况,使收入核对结果更加真实、科学、有效,各项救助审批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五)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对低保、五保等救助对象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将个人自负部分报销比例从30%提高到50%以上,在全省保持较高水平。在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救助对象住院和门诊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为救助对象就医最大程度提供便利。

二、减灾救灾工作

(一)规划建设市救灾仓库和应急避难场所。上半年完成立项,年底前启动实施。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储备库覆盖范围,规范救灾物资采购、储备、调运机制,丰富物资储备种类,提高物资调配效率,切实增强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响应水平和救助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重点健全市、县两级救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切实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各级民政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应急协调;建立完善各级救灾应急预案,强化演习演练,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继续推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

(一)福利机构建设和管理。抓住省厅对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最后一年给予奖励扶持的政策机遇,全面完善、提升县级社会福利中心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在荣成市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处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上半年抓紧立项、规划和审批,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推动市社会福利院发展提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做大做强精神专科为重点、以培育引进专业人才为保障,全力打造精神病专科领域特色品牌、实施医疗养老特色服务、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特色培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福利政策创制和完善。一是建立城市“三无”人员福利化养老保障机制。按照集中供养每人每月84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对城市“三无”人员给予制度性保障。二是出台《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引导、扶持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三是规范高龄补贴制度,将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针对百岁以上、90-99周岁、80-89周岁不同年龄段,分别制定全市统一的补贴标准。

(三)儿童福利事业。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统筹解决孤儿安置、生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问题的长效机制,推进孤儿养育亲情化、专业化、家庭化。以市儿童福利院为依托,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重度脑瘫儿童康复代养工作,向社区和家庭提供辐射服务。

(四)福彩事业。强化规范管理,深挖市场潜力,做好营销宣传,上半年开通经区“中福在线”大厅,确保福彩全年销量再增1亿元、增长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同时,积极筹建荣成、文登、乳山和石岛4处“中福在线”大厅,为实现福彩销量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奠定基础。

(五)慈善事业。通过建立健全募捐管理、资金审计、信息公开等制度,不断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切实维护公益形象。按照“认捐自愿、承诺兑现、进出阳光”的原则,推动企业认捐基金工作良性发展。弘扬“人人可慈善”的理念,广泛、深入、扎实地做好“慈心一日捐”活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优做强项目募捐。上半年,重点以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六一”启用为契机,采取招募爱心冠名的方式,把市儿童福利院整体打造成凝聚和展现社会爱心的最佳平台。

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一)双拥工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的意见》,从加强双拥国防教育、建立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军地融合发展等方面系统提出新要求。重点完善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述职制度,落实重要信息沟通制度,制定《市双拥模范城(县)考评办法》,推动双拥共建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

(二)优抚工作。不断提升优抚对象生活保障水平,重点做好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在乡残疾军人和复员军人遗属生活补助发放工作;按照省厅统一部署,按时完成老烈士子女普查登记任务,及时落实政策待遇。全面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完善复退军人精神病康复防治网络,逐步建立低门槛、广覆盖、有区别、可持续的住房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

(三)安置工作。重点抓好新老退役士兵安置制度的平稳过渡和有序衔接,会同有关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在安置程序、事业编制计划下达比例以及档案托管、养老保险接续等主要问题上形成统一意见、制定操作标准。积极落实以扶持就业为主的新型退役士兵安置政策,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组织就业推荐和专场招聘会等多种方式,帮助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全面加强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行军休干部社区医疗保健服务。

五、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

(一)扎实做好村民自治工作。认真研究,加强指导,稳妥做好换届选举扫尾工作。按照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对现行的《市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案处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34号)进行修订,为基层工作提供依据。继续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二)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全面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有效发挥财政补助的杠杆作用,重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居委会建设,确保“四区”范围内的城市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年底前全部达标,争取更多居委会纳入财政补助的“大盘子”。对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普查,逐一建立社区档案,推动“场所、人员、经费”问题进一步解决。积极推进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完善社区居民信息数据库,为基层社会管理搭建平台。着力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整合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优待抚恤、社会组织等资源,将民政部门承担的政府公共服务率先推进到社区、全面覆盖到社区。

(三)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年底前实现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不断拓展农村社区服务项目,具备医疗卫生、文体教育、计划生育、民间纠纷调解、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社区警务等服务功能,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服务。

六、社会组织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一)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积极引导,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经济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推动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人气、财力和活力。成立市民政学会,切实为民政事业服务、为中心大局服务。

(二)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科学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为改善空间布局、增强区位优势、激发发展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按时保质完成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和《政区大典》编纂上报任务。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出台普惠型惠民殡葬政策,对具有我市户籍且不享受国家丧葬费补助的居民,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上半年抓好试点,下半年全市推开;结合市区散乱坟墓治理,探索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模式,加强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设;科学规划、大力推进金山公墓扩区工程,逐步选址开辟金山公墓2号墓区,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殡葬服务需求。强化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主动服务、亲情服务,加大重点区域的巡回救助力度,确保年底前实现城市街面基本无流浪儿童的目标。

七、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

(一)扎扎实实转作风,重点解决“漂”的问题。强化责任意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对复退军人、三峡移民等重点群体,逐一落实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做好信访苗头排查化解工作、信息掌控和沟通协调工作,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确保全国、全省“两会”、党的“十八大”、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不发生上市到省进京非正常上访、不出现大规模聚集上访。强化担当意识,重点开展“城中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调研工作,集合市民政学会、相关部门单位、社会专家学者、基层业务骨干等多方力量,集中攻坚,重点把情况摸准摸实、把政策依据理清理透,尽可能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争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一项优秀成果。强化主体意识,结合上级社保资金专项审计,联合财政等有关部门,在系统内重点开展优抚资金、安置资金和福彩公益金三项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摸透情况,加强管理,推动民政专项资金更多、更好地为民政事业发展服务。对福彩公益金的使用进行专题研究、科学论证,按照集中使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制定方案,切实提高使用效益。

(二)横向纵向抓规范,重点解决“散”的问题。主要围绕《省民政业务基本服务规范(试行)》,在全市民政系统深入开展“学规范、用规范”主题活动,推动民政工作各个环节全面迈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轨道,打造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一项亮点工程。突出主要环节。严格按照“做过的事情有规范,没做过的事情有预案”的要求,再造工作流程,全面实现靠制度约束、用规范管理、依标准服务。对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项目、服务窗口、服务人员,重点规范、全面提升;对城乡低保审批等社会关注度高、争议性大的问题,对退役士兵安置等正在进行政策调整、制度衔接的工作,及时规范、彻底理顺。力求形式创新。采取每周一课、统一考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推进活动、确保实效,真正把学规范、用规范的过程转变为工作提升、群众受益的过程。

(三)全力以赴提效能,重点解决“慢”的问题。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立足规划财务工作的重要职能,重点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逐步在系统内推行竞争上岗和轮岗制,不断提高全系统规划财务工作水平。立足基层民政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全面规范由民政出资聘用的镇级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数量、工资标准和承担职责,探索政府出资选聘等方式充实基层力量。争取在市儿童福利院和市社会福利院首先设立公益性岗位,以政府直接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改善福利机构人员和经费不足的状况。以监督考核为保障。有效对接全市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调整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民政系统内部的考核评价办法。在考核内容上,突出中心任务,突出重点目标,突出创新、创优、创效的亮点工作;在考核方式上,强化过程考核、探索分类考核、推行竞争性考核,引导和调动各方力量把工作重心放到干事创业、提速提效、创先争优上,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以舆论引导为助推。整合宣传资源,重点打造四个载体,即电视台的《亲情民政》专栏、日报的《亲情民政》专版、晚报的民政专刊、广播电视报的《大爱》专版。借助四个载体,全面解读民政政策,及时展示民政作为,主动公开党务政务,正面宣传先进典型,为民政事业发展创造有力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