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时间:2022-01-04 14:42:27

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县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为“强优富美”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安排科技研发统计、高企等重点工作。县科技局下设的科技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6人。认真落实《县关于开展“聚才强棣”计划的实施意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县级财政科技创新资金整合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全面落实各项科技惠企政策,兑现科技创新资金1734.6万元。

(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是齐抓共管,培育科技型企业。制定了《县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2021-2023年)工作方案》,确定年度培育重点,实行月通报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全县87家企业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组织我县企业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5家企业成功获批。推荐26家企业申请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2家企业获得贷款5280万元。组织3家科技企业参加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赛区暨2021年“建行创业者港湾”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二次网智能平衡节能系统”项目进入决赛,并获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成长组优胜企业。二是建立培育台账,积极组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开展对标培育行动,通过送政策上门、调研走访等形式,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台账。对重点培育企业实行动态跟踪服务,提升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2021年根据上级工作进度安排,分三批组织全县30家企业完成高企申报,23家企业备案滨州市高企培育库。三是注重政策宣传,提高惠企政策知晓度。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企业群等多种渠道宣传高企政策,编印政策宣传册2000份,送政策进镇街到企业。举办了“科技服务进百企”科技惠企政策培训班等专题培训4场,组织58家企业参与问卷调查,进一步提高了政策的知晓度。四是落实奖补政策,激发企业积极性。及时落实高企奖补等惠企政策,对16家企业发放补助65万元、33家企业发放研发补助240.96万元。同时,第一时间转拨市高企和研发补助,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申报高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显著。一是集聚科研院所资源,借势发展。探索“企业出题点题、政府牵线搭桥、高校院所参与”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推进企业同高校院所联合攻关项目。县政府与省科学院、省农科院、鲁东大学等院校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省科学院联合设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近60家科技型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二是征集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服务。开展科技服务“对标诊断提升”行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研等形式,分领域征集企业的技术需求、人才需求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今年以来,共征集需求50余项,邀请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烟台大学、市畜牧研究院等专家到企业对接服务20余次,县财政支持“仿刺参病害防治及产业化研究应用”等10个科技创新项目1147万元。三是做好桥梁纽带,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开展。探索“人才培养+项目研究+产业转化”的路子,推动重点项目“揭榜挂帅”,氧化铝赤泥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被省材料学会王东成功揭榜。绿风农业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草豆轮作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被省农科院休闲农业所揭榜。十里香芝麻公司建成省农科院芝麻产业技术研究院,儒风生态农业公司建成省农科院(滨州)牧草产业技术研究院。带领有关企业到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对接交流18次,全县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143项。

(四)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一是引进技术转移转化机构。一是引进技术转移转化机构。以争创全省技术转移先进县为契机,引进和培育技术转移转化机构,从京津地区引进科技服务机构1家。滨州中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备案州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二是开展技术合同登记。深入重点企业宣传技术合同登记政策,面对面讲解,确保应登尽登,提高技术合同登记额。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共完成104项技术合同登记,登记金额16亿元以上,其中技术交易额3603万元。组织我县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完成年度绩效评价。其中,县绿风农业科学研究所被评为“优秀”等次,获得省级奖补资金100万元。推荐丰耀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赫胜电力备案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滨州市锂电正极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被认定为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

(五)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开展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行动,组建了25人的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队。今年以来,开展科普宣传8次、科技专家走基层9场、科技集中培训8次、现场技术指导服务33场,惠及农村群众5300多人。省重点研发计划“滨州市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项目中我县俊棣树木专业合作社、绿风农业集团承担课题被评为“优秀”等次。绿风农业集团在全国首创“草棉两熟”模式,实现了从单作到双作、由一熟变两熟的土地高效利用模式。滨州正海蓝色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子课题,获批资金266万元,获得2021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补助资金22.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研发投入占比较低,研发平台申报难度加大。我县化工产业占主导,GDP总量相对较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低,销售收入高,造成研发占比低、增幅慢。2020年全县研发投入虽有所增长,但占比及增幅仍然较低。从2020年起市级重点研发平台申报条件提高,企业受规模、研发投入等条件制约,申报难度较大。

(二)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难度较大,符合备案条件的少。我县现有独立法人类型的研发机构少,部分研发机构虽已注册独立法人,但机构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尤其是财务运行和科研人员保障方面存在短板,符合备案条件的较少。

(三)技术创新供给基础薄弱,技术合同成交额偏小。技术成果输出少,多数企业处于技术需求方。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业态发展较为滞后,高校院所相对缺乏,技术输出难度较大,科技企业孵化体系不健全,技术转移转化机构较少,整体创新活力不强。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主要工作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10%;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技术合同登记额增长10%;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科技系统综合考核指标保持全市前列。

(一)精准发力,培强增量创新主体。按照《县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总要求,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选种育苗造林”工程,构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全年计划申报高企30家,对申报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服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总数突破5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以上。

(二)纵深推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产业与科技的结合点,以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为重点,搭建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于一体的产业引领平台。按照要求,对现有市级研发平台进行“撤、并、转”,组建一批支撑作用强、创新能力强、行业引领作用强的综合性开放共享的研发平台。新建2家以上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和县域优势产业,培育组建创新创业共同体1家、培育备案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2家。

(三)聚焦需求,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围绕“科技+市场”一体化发展和“科技+区域”两个维度,招引2家以上技术转移项目和科技服务机构,进一步打通源头供给、转移转化、产业育成的成果转移转化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围绕十强产业汇聚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信息,通过常态化产学研活动,全年开展产学研对接10场次以上,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0项以上,逐步实现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1家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揭榜挂帅”,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项以上。

(四)强化保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落实普惠性政策,推动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等“真金白银”政策“应享尽享”,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开展关键统计数据调研摸底,强化研发辅助台账和项目梳理指导,全力做好研发投入统计工作,确保“应统尽统”,实现研发投入增长20%。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注册科技特派员,确保全县注册科技特派员100人以上。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培训、指导服务不少于10场次,培训、指导服务种养专业户不少于2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