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04 04:43:27

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深化扶贫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为实施“三大发展略”、推进“两个跨越”夯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聚合资源、逐年投入,连片开发、梯次推进”的基本思路,以各乡镇人民政府为主体,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扎实推进扶贫工作改革创新,合力实施“五大扶贫工程”,确保完成扶贫开发目标任务,2015年至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0.5万人,2016年至2020年减少贫困人口0.539万人。

(一)深化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高效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

一是改进扶贫开发考核机制。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县财政扶贫专项投入作为主要指标,研究制定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县委组织部、县扶贫移民局、县统计局、县目标办。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二是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根据国家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将2013年底全县1.039万扶贫对象识别到户到人。坚持农户申请、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的程序,做到识别有效、识别准确、群众满意。做好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工作,完善贫困户信息系统。要坚持分类指导,把专项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有效衔接,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落实帮扶措施。涉农资金普惠到村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特惠到贫困户,做到“精确滴灌”。(县扶贫移民局,县民政局、县委农工办、县人社局、县统计局、团县委、县残联)

三是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结合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从县级党政机关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并吸收各方面人员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驻村入户开展帮扶,确保全县26个市级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组,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时间1年以上,确保驻村帮扶工作组成为“精确滴灌”的“管道”,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加大对驻村帮扶工作组考核力度,使驻村帮扶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渠道。(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党工委、县委统战部、县人社局、县扶贫移民局)

四是规范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积极争取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尤其是对贫困人口较多、小区域贫困问题突出的丘陵市级贫困村的支持。县级财政要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加大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力度,将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严格落实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以后,严格推行扶贫项目竞争立项,使能够管好用好资金的地方优先得到扶持。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投放到贫困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有效做法。接受市级部门对我县资金和项目的监管,并负责组织实施好项目,县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资金审计结果的监督。坚持和完善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监管。积极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机关和部门的作用,加大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力度。逐步引入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力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县财政局、县扶贫移民局、县发改局、县纪委、县监察局、县审计局)

五是完善金融服务扶贫开发机制。深入发展普惠金融,强化金融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利用各级政府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建立财政信贷风险补偿和担保机制,鼓励信贷资金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力度投向贫困地区。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按照《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的要求,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农村新型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重点建设项目金融服务工作,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推动金融扶贫与互助资金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入推进直接债务融资业务。加快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收益权和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做好农村新型主体主办行制度,支持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大贫困地区非人力可抗拒因素导致的产业发展贷款呆账坏账核消减免力度。发展农业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县人行、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扶贫移民局、县人社局、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

六是创新社会参与扶贫开发机制。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吸引社会各界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广泛开展“百企联百村”“栋梁工程关爱贫困学子”“结对认亲、爱心帮扶”等大型公益活动,为“援需见面、自主选择、自愿结对、爱心安放”提供畅通的渠道。完善并落实社会参与扶贫开发优惠政策,企业或个人发生的扶贫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发挥政府对社会扶贫的规范引导、监督管理职能,培育扶贫向善、济困光荣的社会新风尚。积极宣传、表扬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县扶贫移民局、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残联、县工商联、县外侨台办)

(二)实施“五大扶贫工程”,确保扶贫开发行动取得突出成效。

一是推进基础扶贫工程。科学规划和建设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构建骨干网络、完善末端建设,改善区域发展条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到2016年,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70%的村通班车。

到2020年,构建技术等级合理、内通外畅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到2016年,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70%。到2020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0%。(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

到2016年,全面解决规划内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县水务局、县发改局、县环保局)

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

二是推进产业扶贫工程。按照全域产业化的理念,在连片贫困地区重点发展优质水果、茶叶、林竹、生态养殖四大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带和示范区,从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高贫困户参与度、受益度,强化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强化与市场对接,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区域主导产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到2016年,力争实现贫困户每户有1项增收项目,形成初具规模的优势特色效益产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筑牢群众增收的产业基础。到2020年,因地制宜打造“跨村联乡”特色产业带,形成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农户能依托特色产业增收。(县农业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局、县扶贫移民局、县商务局、县旅游局)

三是推进新村扶贫工程。以扶贫新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危房改造,同步提升扶贫新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综合配套服务水平,建设幸福美丽家园。制定贫困地区危房改造计划,完善危房改造信息系统,明确改造最低标准,加大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同步开展庭院绿化、垃圾收集站点、公共排污设施、沼气池等人居配套建设。到2016年,建设新村聚居点175个,聚居度达到30%,改造危旧房760户;到2020年,建设新村聚居点352个,聚居度达到60%,改造危旧房1480户。(县住建局、县规划局、县委农工办、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制定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实施计划,健全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优先实施相关扶贫项目,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到2016年,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儿童医疗卫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县卫生局、县计生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制定文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通过发展广播村村响、有线电视、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等方式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到2016年,实现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基本建成以行政村农家书屋、城乡社区书屋为主干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到2020年,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设施基本均等,村村有“1+6”公共服务中心。(县文广新局、县经信局、县广电台、广电网络分公司、县财政局)制定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推进贫困地区建制村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每个村至少培养1名有文化、懂信息、息员(网络员),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依托省统筹城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城乡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实现有条件的贫困村城乡信息互动、资源对接。到2016年,贫困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全面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培养一批信息员。到2020年,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县经信局、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教体局、县扶贫移民局)

四是推进能力扶贫工程。通过基础教育、能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打牢脱贫致富的根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制定教育扶贫工作实施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公共教育资源,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到2016年,学前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到2020年,实现15年普及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继续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关心特殊教育,加大对各级各类残疾学生扶助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到2016年,大力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培养一批青年致富带头人;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到2020年,新增农村从业人员和所有外出务工人员均具有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学历。(县教体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扶贫移民局、县人社局、县农业局)制定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计划,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和乡土人才培训,广泛开展青年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贫困地区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职业培训,加强农村青壮年和妇女就业能力培训,启动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到2016年,贫困村实用技术和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2020年,贫困地区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均免费接受至少1次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整体就业素质得到提升。(县人社局、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扶贫移民局、县妇联、县农劳办)

五是推进生态扶贫工程。提高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快贫困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户用沼气、节能灶、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带动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大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深入推进“绿海明珠”和“千湖之城”建设,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健全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旅游局、县畜牧局)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坚持县抓统筹,乡镇、部门抓落实管理体制,按照任务到乡镇、村为单元、分批实施、逐级验收要求,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切实履行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职责,把扶贫开发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工作,总结推广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

(二)主动对接协调。牵头县级部门要积极与省、市有关部门对接,及时了解工作动态和具体要求,结合全县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县级有关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牵头单位认真负责,参与单位积极主动,共同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县级各部门和乡镇要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保障。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协调落实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扶贫机构及其职能,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各有关单位、部门要把工作责任时限明确到有关领导和具体人员,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

(四)建强基层组织。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工作。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突出成绩的村干部,可按有关规定和条件优先考录为公务员。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强化其勤劳致富的主体意识,发动贫困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