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局安全生产工作思路

时间:2022-01-08 09:56:55

安监局安全生产工作思路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和“分级负责、属地监管”责任体系。把安全生产工作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中,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的安全生产权重和考核力度。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2、全面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加强对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处、管委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加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行为。

3、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严格行政审批和监督检查,严肃事故查处等方式,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加快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制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失信企业,进行联动监管,对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严厉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的责任,以此引导企业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4、严格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把安全生产考核结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切实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强化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对安全生产指标实施动态监控。

二、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

5、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治理。一是矿山领域。要突出“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继续深化煤矿瓦斯防治和水害治理,始终把矿井水患作为重大隐患治理,强化建设矿井安全监管,完成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任务。要加强地下矿山的采空区塌陷、透水、炮烟中毒、提升运输伤害等“六防措施”落实。开展地下矿山采空区专项治理工作,逐步推广地下非煤矿山应用充填采矿技术。要切实抓好尾矿库的安全监管,对非法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二是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要突出危险化学品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的监管,加大对重点危险工艺、重点监管危化品和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力度。深入开展加油站、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剧毒化学品和非药品易制毒化学品专项检查。烟花爆竹要加强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抓好燃放审批和现场管理执法,坚决取缔非法生产、销售烟花爆竹的地下窝点和黑市场,防止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三是交通运输领域。要以事故多发地段和治理超载超限为重点,突出国道、省道和旅游线路,严查非法从事旅游客运、车辆超员超速、货车违法载人、交通工具“带病”行驶以及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行为。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三无”船舶从事营运。四是建筑施工领域。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深化以建筑施工、城市燃气为重点的安全专项整治,提高建筑施工和城市燃气本质安全水平。五是消防安全领域。要强化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治理,加强火灾高危单位监管。六是要加强特种设备、民爆器材、旅游、教育、电力、机械、轻工、建材、纺织等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6、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按照全省隐患排查治理“两化”(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要求,摸清本行业各类企业基本情况,基本建立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两化”体系建设,构建企业对照标准自查自改、监管部门全面覆盖、实时监控的工作机制。7、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进一步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进一步强化各地各部门“打非治违”责任,对责任不落实、打击不力、安全法治秩序混乱的地方和部门,要严厉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继续利用网络、举报电话等途径,鼓励媒体和群众举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

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保障能力建设

8、严把安全生产准入条件。认真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省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实施办法(试行)》,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不予许可;对取得行政许可后管理滑坡、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责令停产整顿或提请关闭,并依法吊销相关行政许可证照。

9、强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科技支撑,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新技术、新成果,淘汰落后的、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设施设备。督促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加油站推广运用安全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切实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10、抓好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的保障。全面落实高危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制度,确保足额提取、规范使用;严格落实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推动全市矿山、化工等高危行业企业全面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强力推进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11、加强人才资源保障建设。完善奖励机制,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加强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督促引导企业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聘用高级安全管理人员,运用先进安全管理方法,提高企业软件资源安全生产保障条件。

12、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及平台建设。认真组织做好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检查工作,开展社会应急资源普查,建立健全应急资源信息库。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强化应急值守,确保安全生产信息畅通。引导大中型企业着手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加快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的衔接,全面提升全市应急救援能力。

四、着力推进安全标准化创建和职业健康监管工作

13、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完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年行动目标,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及其他行业规模以上工贸企业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化水平,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14、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着力构建“防”、“治”、“保”三位一体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安监、卫生、人社、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病防治协作机制。要全面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拓展职业危害申报范围,全面贯彻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落实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继续扎实开展电子制造、船舶制造(改造)、水泥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

五、加大安监执法和问责力度

15、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管理部门专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全面构建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现场执法、全面检查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的安全生

产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机制。制定年度监管执法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人,确保监管到位、检查到位、执法到位。全面推进乡镇委托执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

16、强化生产安全事故查处。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规定,坚持“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做好相关行业和领域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严格责任追究,落实整改防范措施。坚持事故“说清楚”制度。

六、加强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

17、加强安全形势政策宣传。研究制定《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的宣贯方案,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基层乡镇和企业免费宣讲《决定》,做到高危行业企业全覆盖,将学习和贯彻活动落实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每一个企业、每一位从业人员。把学习宣传《决定》作为培训“三项岗位人员”的重要内容。

18、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公众,以“安全生产月”、“安全咨询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急救知识互动以及应急演练等一系列内容新颖、宣传效果明显、职工群众易于参与的安全生产宣教活动,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素质,加强基层安全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

19、抓好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进一步加强企业“三项岗位”从业人员、班组长、新工人、农民工为重点的全体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推广学习“国投塔山班组长”经验。认真贯彻培考分

离原则,实现全市安全培训理论计算机考试,实际操作定点考核。把安全培训纳入年度执法计划,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专项执法。全面贯彻落实《省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动员有关从业人员积极报考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20、开展安全文化示范创建活动。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文化社区创建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培育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打造安全文化精品,促进我市安全文化市场繁荣。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积极组织本地区企业参与创建活动,选择创建试点,进行重点培育和指导,争创省级安全社区及安全文化示范企业。

七、加强作风建设和监管水平提升

21、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和要求。执行安全生产检查督查、会议集中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推行机关“无纸化”办公。

22、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安监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