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委有色金属调查汇报

时间:2022-01-21 03:25:44

工信委有色金属调查汇报

一、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我区依托钨、稀土资源优势,围绕“壮大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通过资本运作,嫁接联姻,扶优扶强,技改创新,稳步推进了有色产业集群建设。目前,有色金属产业已成长为我区四大优势产业之首、擎起工业经济半边天的支柱产业。

1、产业规模得到扩大。今年1-9月份,我区有色金属产业资产总计43亿元,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0.5亿元,利税总额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297%,占区属工业总量的56%、83%。培育虔东集团、逸豪优美科公司、特精钨钼业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其中过10亿元企业2户。

2、产业平台得到构建。现有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虔东民营科技园两个发展平台,特别是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0亿元,征地6875亩,开发建设工业用地5000亩。“三横五纵”道路框架格局基本形成,并建成了全市首家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基地企业落户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3、产业链条得到延伸。

①钨产业已形成两条产品链(1)APT----钨粉----钨丝----卤素灯、照明灯具等(以虹飞钨钼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2)APT----钨粉----硬质合金----工具及其它应用产品(以特精钨钼业有限公司为代表)。

②稀土产业已形成三条产业链(主要以虔东公司为代表)(1)稀土分离----稀土金属----磁性材料;(2)稀土分离----钇铕共存物----稀土荧光材料;(3)稀土分离----陶瓷功能材料

③钴铜产业已形成二条产业链(1)钴冶炼----钴盐及正极前驱体;(2)电解铜----覆铜板

4、产业后劲得到增强。我区已引进了投资16.5亿元的清洁能源产、学、研项目;投资7.3亿元的综合冶炼3万吨钨制品项目;投资5.2亿元的年产2万吨高精电解铜箔生产项目以及年产1000万m2覆铜板生产项目;投资2亿元的年产2000吨碳化钨粉、500吨钨条及350吨钼条退城进园技术改造项目;投资1.5亿元年处理1万吨钕铁硼、1千吨荧光粉废料综合回收利用项目;

二、问题和困难

1、产品档次有待提高。从整体来看,企业分工协作意识不强,未结合各自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加上大部分企业加工工艺和装备落后,产品还是以初级产品为主,主要集中在分离和金属(合金)冶炼等产业链条前端,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及其应用产品很少。

2、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大部分企业开放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尖端人才和技术匮乏,缺少研发中心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也无长期技术发展规划,加上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

3、配套条件有待改善。一是五金等相关配套服务行业规模较小;二是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也有短缺;三是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发育迟缓。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引导产业集聚。一是成立有色金属产业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加强对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二是聘请市内有关专家组成顾问组,对产业的发展重点、招商方向和重大招商项目,提供咨询建议;三是成立行业协会,推动企业横向交流,开展专业化协作;四是出台扶持政策,优先用于扶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做大做强、配套企业和配套产品做专做精。

2、明确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区工业产业规划,突出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实施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资源、深度开发的战略,在产业上游,提高分离技术及能力,同时要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原料基地建设。在产业下游,加大特种钨丝及硬质合金、稀土陶瓷材料、高纯钴金属、铜箔等优势品种的开发和应用,加大产业延伸,大力发展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钴酸锂等新能源材料,逐步形成从原材料保障、金属冶炼、加工及综合应用的产业链。

3、提升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建立持续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提升创新能力。一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两化”融合,开展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提升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益,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推进技术改造,引导企业把技术改造同产品升级结合起来,狠抓节能降耗,推进清洁生产,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三是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指导和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市场开拓和要素配置,提升“四率”水平,大力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4、完善产业配套。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龙头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二是加强资本运作,加快推进虔东集团、逸豪集团的上市工作;三是努力营造留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多层次的研发、制造和管理人才培养引进体系,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全力抓好重点骨干企业的企业家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