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5:30:36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范文篇1

在管理的工作中引入伦理道德,关注伦理道德在管理中的作用,已经是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20世纪60年代开始,伦理道德进入到企业管理中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伦理已经是管理学科中重要的部分。在伦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对管理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得到极大的推广与认可。公共管理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模式,是第一个建立在伦理道德、原则、观念基础上的模式。在公共管理中,引用伦理与道德已经是普遍的管理理念。相较于伦理精神在企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更需要伦理精神的参与。教育管理伦理意思是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以及管理的关系、理念、行为在伦理方面的规范以及道德。在教育管理中,一定会充溢着价值以及道德,教育管理不可能成为一种单纯的技术化的管理。任何的管理都会充溢着道德、伦理精神。教育领域同其他社会领域相比,担负着社会的发展重任。教育是促进社会健康、有序、良好发展的手段,是推动人类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管理人员的行为与成效,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着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教育管理的伦理具有重大意义。

2伦理缺位的现状

相较于企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伦理精神的运用,教育领域中的伦理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一些管理者不能够很好地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伦理的缺位。根据我国现在的教育情形,很容易看出教育管理伦理缺位的现状。(1)侵害公正。公正是道德的基本体现,如果没有公正,道德伦理就不复存在。公正能否体现,是需要管理人员的伦理精神以及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规定、制度。公正体现在道德制度的基础之上,其中与很多的政策、制度有很大关联,比如高考加分环节,三好学生、优秀的学生干部等这些学生都可以加分,这就体现着不公平的政策。在这种规定下,违法的事情很容易发生。这种制度的不道德相较于个人的不道德,更加严重。制度伦理的缺位,影响深远。(2)践踏了尊严。在我国的教育中,学生的隐私是不受重视的。考试成绩全校公示,有的学生谈恋爱,学校会在全体师生面前进行通报批评。以教育的名义,践踏学生的尊严,隐私也随之被盗走。在教育管理里,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在学生尊严被践踏的同时,管理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教育为借口,剖析学生的隐私,践踏学生的尊严。教育管理只有具有价值才有意义,如果失去了教育的价值,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管理的价值与教育的价值不能同日而语,两则要同时存在,以牺牲一种价值换取另一种的存在,是价值观的错误。学生具有接收教育的权力,同时也有受到尊重的权力。(3)漠视生命的意义。在教育管理中,如果遗失了伦理精神,就会有生命被漠视的情况发生。学校应该是学生的乐园,但是,校园里常常出现令人难过的事情。例如,对学生的谩骂、殴打等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事情时常发生。人在社会上遭到谩骂或殴打,可以通过法律进行解决,学生在教育管理中,面对这些事情,却难能依靠法律,很多行为的发生介于法律的边缘,需要伦理道德进行约束。教育对人的生命的影响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重要的是对精神上的。

3教育管理伦理建设的现实对策

(1)推进教育管理伦理学科的发展。在教育管理伦理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教育管理伦理学科起到指引的作用。现在,教育管理伦理学科各国都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欧美国家,已经研究到教育管理的深层次,这对于教育管理的伦理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这个建设才开始不久,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所以,要从基础入手,渐渐深化这一区域,推进教育管理伦理学科的发展。(2)教育管理伦理法律框架的建立。教育管理伦理法律框架是经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为校园管理人员制定的道德准则,并且必须遵守。通过制定法律条款来约束管理人员去进行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一些国家,伦理规范很多被引入到法律体系中。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甚至一些职业性质的管理机构颁布了伦理方面的法律。所以,确保教育管理伦理,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约束。(3)完善管理人员的责任机制。通过法律框架确保教育管理伦理的同时,也要制定关于教育管理伦理的制度以及相关的程序,进而约束教育管理人员的行为。伦理和道德具有很多的性质,比如不确定性,多元化等等,所以,伦理以及道德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同时,还要一定的程序,确保责任机制的有效执行。(4)管理人员的行为伦理准则的制定。在教育系统中,管理者的行为伦理准则在涉及管理人员责任以及相应的义务的同时,还包括一些行为的约束。行为伦理准则是体现教育管理的价值以及对管理人员的行为的限制,界定管理人员的权限的同时限制管理人员的行为。(5)公众的参与及监督。在推动教育管理伦理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网上投票等方式,让更多的家长、学生以及教育相关人员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通过外来力量,增强监督的力度,使管理决策更加规范化、准确化。

4结束语

教育管理范文篇2

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难点问题

--党员思想日趋活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党组织如何教育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面临新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国际、国内的交往和交流日益增多,党员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这既增添了党员队伍的活力,也给党员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从国际局势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人低潮,使少数党员由此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失去信心;从党建现状看,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特别是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使少数党员对党的前途和命运产生悲观情绪;从改革方向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使党员必须面对双重身份和双重思维的矛盾(既具有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又具有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身份,既要按党性原则思维,又要按市场原则思维),少数党员由于经济收入失衡导致其心理失衡。

--党员分布面广、职业层次多、流动性强,且情况复杂多样。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企业转制的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呈现出分布面变广、职业层次较多、流动性增强且数量较大的新特点,从分布(静态)上看,有机关党员、事业单位党员、企业党员、城市街道党员、农村党员和个体工商户党员,仅企业党员又分布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企业;从流动(动态)上看,又分求职类流动党员、待安置的退伍战士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部分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当前,党员教育管理状况与党员队伍分布、流动情况很不适应,工作中既存在着党员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化与党员需求多元化的突出矛盾,如教育主要采取""形式,多数支部是学学文件、读读报纸,方法不多、针对性不强;也存在着管理模式统一化与党员从业情况复杂化的突出矛盾,如不少党员跨地区跨行业从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而党组织仍按行政区划设置,对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管理。

--不合格党员标准不好把握,评议、处置工作难度较大,使党员"出口"狭窄。目前党员教育管理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出口不畅。一是标准过于原则统一。如党章关于"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应当劝他退?quot;等原则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把握,缺乏操作性。此外,由于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党员各有其特殊性,如党员领导干部、机关党员、农民党员等分工不同,显然也不能"一顶帽子人人戴"。二是民主评议质量不高。由于民主评议强调面对面的方法,实际评议中讲套话、空话的多,触及实质性内容的少,批评也多是隔靴搔痒,互相庇护。有的机关甚至以公务员考核代替民主评议党员。三是处置不到位。主要是不良心态所致,有的认识简单化,认为党员只要没有犯罪被判刑,就不能"出党";有的存在畏难心理,怕得罪人,遇到问题绕道走,或是避重就轻,只拿无职党员、无背景的党员开刀;有的一味求稳,担心有党员被开除或清除,会影响单位形象,既有失面子,也不利于稳定,总想把问题捂住;也有的把自愿退党视为政治上的异化,使一些不愿履行党员义务,又不能体现党员先进性的人,不敢贸然退党,留在党内造成党的组织不纯,损害了党的形象,等等。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员心态复杂,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难以评定和衡量,其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需进一步明确。十五大以来,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增长,有相当一批数量的党员进入这类经济组织工作。由于非公制企业的党员经济地位特殊,心态比较复杂。比如,有的党员到私企工作目的就是挣钱谋生,解决家庭困难,对党的活动态度不积极;有的党员特别是中青年知识分子,进入非公制经济组织工作则是为了谋求个人事业的发展,往往把个人事业看得比党的工作更重;也有些党员认为,"端人碗受人管",既然为老板打工,就该拼命为老板干活赚钱。同时,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政策指导,基层党组织有时在具体工作中也无所适从,比如党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应选择什么样的载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艮难把握。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首先,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按?quot;三个代表"的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扛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新的、全面而又完整的概括,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党员必须具有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其次,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新世纪宏伟目标的需要。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各级党组织必须一方面教育广大党员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又要教育广大党员以党性原则来把握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三,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是迎接新的挑战,保证党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需要。世纪之交的人类历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西方国家对我加紧实?quot;西化"、"分化",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他们抵御各种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紧迫。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管理的内容,切实把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上来。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现实要求,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后一个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应把重点放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头脑,?quot;三个代表"的要求规范党员言行,教育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上,努力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上下功夫。教育管理的具体内容,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党员的需要,对企业党员,要围绕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实施下岗再就业工程,对其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堡垒工程"、"党员责任区"、"挂牌上岗"等活动组织他们立足本职,投身改革,多做贡献;对农村党员,则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其进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培训,通?quot;三学三带"、"结对帮扶"、"党员示范点"等活动发动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等等。

教育管理范文篇3

一、创新工作理念,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规范性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组织生活等方面产生快速变革的进程之中,党员教育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我们认为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创新工作理念,强化管党责任意识,转换思维方式,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

1、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理念。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思路的创新,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满生机活力和不断提升整体水平的重要前提。为此,我市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党员教育管理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地求发展,不断求突破、求创新,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需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求各级党组织做到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理念和思路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转变;二是从填鸭式灌输到人性化引导的转变;三是从封闭化教育到开放型学习的转变;四是从单一模式到多元复合的转变。。

2、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意识。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多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并存,市场自身的各种弱点和消极因素的影响,也不断反映到党员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中来。因此,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做到:一是加强管党意识。突出管党职能,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市委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面上工作指导。同时要求各基层党委着重围绕履行党委职责,建立党员教育目标管理制度,细化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

二是增强党员党性意识。我们认为,没有坚强的党性保证,就谈不上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我们把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表彰,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激发他们再接再厉,永葆先进。同时,通过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条例的宣传力度,加强党员的警示教育,提高党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法。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制度是我们抓党员教育的传统做法,其本身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在具体的内容和方法上,我们不拘泥于对的字面理解,而是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确保学习、教育的实际效果。如我们利用农村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双带科技示范户的优势,把农村党员的党课上到农家田头;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积极推行“双培工程”;对党员管理上,针对党员的不同类别,实行党员标准量化考核。同时,我们改变和完善通过会议进行教育的传统、封闭、单一的工作模式,通过采取实地召开党建工作现场会、拍摄和播放党员风采电教片、利用互联网发送E—MAIL进行送学、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探索全方位、立体化、复合型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方法和新路子,促进党员教育管理进入新的空间和领域。

4、规范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程序。我们认为,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各项程序和要求必须规范、到位,要做到因地制宜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与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化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党务部门和党务工作者,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内容上务实,方式上创新,组织上精心,程序上到位,确保教育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创新组织生活,注重改善质量,着力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主动性

党的组织生活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素质的基础环节,我市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机制,初步改变了组织生活流于形式、被动应付、泛泛而行的局面。

1、在组织安排上加强了组织生活的计划性。一是书记突出主动性,即提前制定年度和阶段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有目的地制订好组织生活的具体实施计划。二是党员发挥积极性,即落实主体地位,让党员事先参与,对组织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性意见,并化作每个党员的自觉行动。三是组织生活坚持预见性,即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和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以及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超前性地作出反应,纳入计划之中。

2、在管理制度上体现了组织生活的“闭环性”。目前各基层党组织都相继建立一系列党内生活制度,在制度建设上有所加强,但在组织生活的管理上还存在有布置无检查,有检查无反馈,有要求无监督,有经验教训无总结提高等现象,我们建立健全“闭环性”管理制度,即计划-布置-检查-反馈-总结-提高这一闭路内化循环系统,确保有序管理,规范运作。

3、在监督功能上遵循了组织生活的规律性。组织生活是一项有规律性的基础工作,除了加强组织管理外,还必须发挥它的监督功能。我们在组织生活的监督上采用了三种形式:一是上级党组织的监督,即通过专题调研、组织汇报、派员下去、分类指导、检查评比等方式进行监督。二是党内自我监督,即通过党员之间以及组织与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评议,达到全党的团结统一。三是党外群众的监督,即通过党外群众对党员和党组织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帮助和改进党组织建设。

三、创新管理方式,实行分类指导,着力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党员是党的细胞,反映着党的形象,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先进行动来得以体现。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步形成了具有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不同利益要求的多层次社会群体。对分布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广大党员,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打破“千人一面”的做法,按照党员的不同层次和各自特点,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分别制定计划,提出要求。

1、根据不同工作性质的党员,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方式因类制宜。我们针对不同群体的党员分门别类地制定了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标准,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党员的实际需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内驱力,有针对性地提高党员素质。如对于农村党员,我们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发挥广大党员的“三带”作用(带头创造财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一方共富),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对于企业党员,我们要求各级党组织,围绕维护职工合法利益、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工作技能素质、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等,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对于机关事业党员,我们要求各级党组织,围绕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等方面,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发展的带头人、群众的贴心人”。

2、根据不同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因地制宜。近年来,我市十分注重发挥各级领导对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作用。一是市委建立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市委常委每人分别联系一镇(区)、两村、一企业,深入一线,靠前指导。二是各镇(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我们要求各基层党委要对所辖每一个基层党支部都必须常年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加强对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三是实行部分挂村、党员结对。我们借鉴我市已开展10年的机关部门挂钩经济薄弱村的做法,实行部门定村党员结对帮扶,为挂钩的薄弱村和家庭办好事实事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指导,既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现状,加快致富步伐,又丰富了党建工作内容,提高了党建工作实效。

3、根据党员个人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党员教育管理的模式因人制宜。借鉴、引用农村和机关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推行的“登记卡”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简便、易行、有效”的原则,在全市党员中建立和实施以学习培训、活动实践、义务奉献、创业发展、监督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管理“五卡管理”,实行党员教育管理“卡式”化,活化了党员管理形式,形成党员教育横向覆盖的管理模式,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为确保“五卡制”的顺利实施和落实,我们还对“五卡”的保管、使用、检查和考核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以增强可操作性,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

四、创新活动载体,精心设计组织,着力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时代性

载体的创新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生机活力所在。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努力适应形势发展,寻找农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活动的切入点,创设载体,精心组织,把开展活动的主题、形式与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并注重树立先进典型,坚持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带动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引导促进作用。

1、在农村党员中围绕“致富工程”设载体。围绕如何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在实现“两个率先”中的三带作用,帮助党员掌握科技致富的实用技能,提高党员的致富、帮富、带富的能力。一方面,积极开展“农村党员科技致富培训月”等主题活动,组织科技致富培训讲师团在全市巡回演讲等方式,大力开展科技素质培训,促进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近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800多期,培训21000人次,其中党员干部14500人次。另一方面,为切实解决经济薄弱村和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先后组织开展了以“结对解困帮千户”、“成立扶贫帮困致富协会”、“实施经济薄弱村脱困工程”为内容的“三大帮扶”活动,通过项目、人才、资金、信息等,广泛和持久地开展“机关帮贫困村”、“团体帮群体”、“党员帮贫困户”活动,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2、在机关党员中围绕“服务工程”设载体。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改善和提高机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激励市级机关广大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从今年开始,我们在全市市级机关部门和全体党员中开展争创以“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好、工作作风好、岗位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主题的“党员示范岗”活动,并将对在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的党员,分别评选出800多个单位和党员个人的“党员示范岗”,坚持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感染、激励和带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向上,增强党员的光荣感、感召力,以更好的、更优质的服务投入到“两个率先”的建设大局中。

3、在企业党员中围绕“先锋工程”设载体。我市先后在全市非公企业中开展了以“党组织充分发挥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支持业主依法进行企业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争创非公企业先进党组织;业主支持党组织独立开展党的工作与党的活动,争创支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先进业主”为主要内容的“双支持、双争创”活动;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巩固提高月”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积极探索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相适应的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活动形式,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建设,形成党组织与业主相互支持、和谐发展的双赢局面。

教育管理范文篇4

一、我镇党员教育的现状及原因稽东镇地处绍兴县南部,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共有34个党组织,有党员1384名。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全镇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体上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农村党员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全镇1384名党员,其中56岁以上的318名,占到23%;高中以上文化的166名,占12%;小学以下文化的512名,占37%。总的看,全镇的党员存在老化现象,文化程度也偏低。二是一些党员宗旨观念和模范作用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特别是农村党员中,有的参与,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的崇尚迷信,参与教派;有的工作落后,甚至落后于群众;有的整天无所事事,起不了先锋模范作用,甚至对组织牢骚腹;有的拉帮结派,带头上访;有的腐化堕落,践踏法律。三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个别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称之为“三不党员”。四是流动党员不存在失管、漏管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建党组织问题有待研究。全镇有外出党员485名,其中约35%外出3个月以下,70%外出3个月以上,这部分党员管理困难,有的失管、漏管。五是以往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有的党员无所谓教育不教育,纪律观念淡化;有的教育流于形式,对党员存在问题起不了很好作用。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没有完善健全一整套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二是我镇经济发展水平低,制约了党建工作,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工作思路与对策根据我镇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一条主线”(以“三个代表”为主线),抓好“二项工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学理论、学《党章》)、突出“三个重点”(农村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新的面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切实发挥好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要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2、抓好“二项工作”。一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党员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二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活动,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党员进行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员标准的教育,用《党章》统一思想,用《党章》规范言行。

3、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全镇有1178名党员在农村,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加强理论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教育。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加强科普知识、法律知识的普及,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二是加强对全镇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定期按规定转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所居住村党支部,接受所在村党组织的统一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流动党员活动》制度,保证流动党员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对于短期外出(3~6个月)或长期外出但暂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由镇党委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对于外出3个月以内的党员,要执行向所在党支部“外出前报告、回来后汇报”制度,确保外出党员按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对不按期按标准缴纳党费的党员,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或按照《党章》规定做出处理。三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教育管理,这既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重点,又是教育管理的观点,要切实加强对他们的监督、指导和对党员企业主的管理,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年”活动,以着力完善健全四项制度为抓手,全面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1、不断完善党员教育学习制度始终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坚持不懈地开展宫员教育学习工作,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条基本经济和主要做法。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学习工作,是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一是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引导他们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是拓展教育学习内容。新时期党员教育不能仅停留于一般的理论学习,而是要适应时代和党员工作岗位的需要,加强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广大党员在各自行业和岗位上成为带头人。三是创新教育学习形式。克服空对空的灌输说教的教育模式,做到理论教育与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效统一,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教育手段,逐步普及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扩大覆盖面、增强感染力;坚持开展生动活泼、党员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参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热情。四是加强教育学习主阵地建设。从场所、课程、教材、人员、制度等方面入手,把基层党校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制度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好经常性的党员管理工作是一个大问题。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加以改进,使党员管理工作更富有成效。一是转变指导思想。要坚持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思想,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为党员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探索分类管理办法。根据党员所在地区、行业、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的差异,研究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管理工作。三是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有效管理、有利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积极进行探索,实行流动党员活动制度,不断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四是创新管理手段。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按照党组织管理和党员管理有机结合的原则,尽快建设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党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教育管理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组织实施“五项教育”,突出特点,分类施教,把制度建设贯穿到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建立良好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旅游大县、科教名县、经济强县”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

二、目标内容

党员教育要突出“五项教育”,即:开展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核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以提高农村党员致富本领为要求的科技素质教育;以保持党员先进性为目标的党纪党风教育;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目的的形象教育和以培养诚实守信为行为规范的文明法制教育。全年教育培训党员干部万名以上,千名以上农村党员掌握1-2门适用技术,轮训百名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党员队伍纯洁、作用突出,管理规范、素质提高。

三、分类施教,全面落实各项教育任务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按照以人为本,重在教育的原则,分类施教、全面提高,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畅开出口、纯洁队伍的工作思路,针对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侧重、有重点的积极组织开展“五项教育”,使党员干部受到教育。

1、兴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高潮。组织全体党员重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报告、《党章》、**届**全会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县委**届三次全会报告,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党纪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全体党员党性观念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要把为群众办实事做为衡量教育成效的一把尺子,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开展“交友帮扶”和“送温暖”活动。按照有关要求,每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点包抓一个贫困村、或一个科技示范基地、或一户困难企业;每名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帮扶一名农村贫困党员、或一名下岗困难职工党员、或一户科技示范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能至少为群众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或办一件实事。

2、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技培训教育活动。各乡镇党委和县级涉农部门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农村党员科技知识培训,对党员群众进行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科技素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充分发挥电化教育优势,扩大科技培训覆盖面。要大力引导党员群众学技术的积极性,把培训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把外出务工和学习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要积极组织开展“双培双带”活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或村组干部,使广大党员既有本领自己带头致富,又有觉悟带领群众致富。力争使95%以上的党员受到教育,85%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适用技术,每个乡镇培养出百名以上农村党员科技“土专家”。

3、深入细致地做好企业党员教育工作。企业是党员教育管理的薄弱环节,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两停一改”企业党员的教育工作。重点是教育在岗党员克服过分依赖企业心理,掌握市场规律,培养再次创业的精神,塑造党员不怕困难、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在国有控股的县属企业中,要继续深入开展“学理论、学技能、比贡献、争标兵”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维护和支持改革;带头学技能,抓技改,搞革新;带头闯市场,抓经营,争当生产经营和业务尖子或标兵,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把教育活动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做到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员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百人以上企业党组织要采取“业余、分散、小型、多样、实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党员开展“双带双引”活动。组织党员带头发挥示范榜样作用,配合企业生产经营,提高在企业的影响,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守法经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带头参与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其它社团组织的活动,引导职工把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企业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变成工会和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紧紧把企业生产一线和管理技术骨干团结在党组强周围,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4、以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教育工作必须着眼于形势任务和单位党员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侧重于理想信念、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重点抓好党性教育、党规党纪教育、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广泛开展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权利和义务教育,切实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提高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从严治党、规范党员管理工作

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结合党员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对党员队伍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1、坚持党内“”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基层党(总)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三个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农村党(总)支部的党小组会每月至少要召开一次,企业党(总)支部的党小组会每月至少要召开两次;机关事业单位党小组每周活动一次,每月不少于4次。各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党内有关规定,统一使用“三簿一册”,记好会议记录,如实填写好活动登记册。

2、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一次的民主评议党员是党内的一项经常性制度,各基层党支部要严格执行,把民主评议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按照“民主公开、平等公正”的原则,通过“学习教育、自我评价、民主评议、组织考察、表彰处理”五个步骤,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格次党员。对不合格党员要坚持思想教育和组织处理并重,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突出解决有些党员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的问题。凡是不合格又不愿意改正的,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以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3、坚持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各级党组织每半年要至少召开一次党内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又要参加指导1-2个基层党(总)支部民主生活会。各乡镇党委要扩大党委委员参加指导村党(总)支部民主生活会的范围。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4、坚持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基层党(总)支部要将本支部的工作任务分解细化,量化落实到每名党员身上,使每名党员有动力、有压力,搞好平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积极探索发挥无职党员作用的途径和办法,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按照监督类、示范类、服务类、综治类和其他类五大类别细化岗位,充分发挥党员在调解、科技、治安、销售等方面的才干,为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舞台。

5、切实做好下岗、流动党员和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下岗、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目前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各有关基层党组织要关心帮助下岗党员和流动党员。对下岗职工党员要建档登记,专人联系,帮助解决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对流动党员要重点解决“管得着但看不见”和“看得见但又管不着”的问题,落实《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保持与流动党员的经常性联系。积极做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探索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办法。

五、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领导

1、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党委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的领导要具体抓,基层党(总)支部书记要一项一项抓落实。各乡镇党委和县级部门党(工)委要及时研究,制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好春训、冬训和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

教育管理范文篇6

一、明确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按照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基固本,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做好新形势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目标: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党的观念、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增强党员工作能力,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和自主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的能力,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员有效管理以及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机制,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落实党员教育管理责任制,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扎扎实实推向深入。

(三)工作原则: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坚持常抓不懈,不断创新,把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

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主题,突出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这一重点,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创新方式,落实责任,确保效果。

(一)抓好学习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举行报告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好党员的集体学习。注意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情况,按需施教。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认真搞好自学。充分发挥党校和党员服务中心等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党员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所在基层党组织的集体学习,坚持每年给党员讲党课、作形势报告。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利用各类培训机构、革命纪念地(馆)和科技示范基地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建立党员教育基地。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党员每年参加集体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其他党员累计不少于6天。对因年老体弱等特殊情况难以参加集中教育活动的党员,应因人而宜落实教育要求。

(二)加强实践锻炼。组织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深入开展以“富民、发展、创新、和谐”为主题的党员先锋实践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做富民的领路人、发展的带头人、创新的先行人、和谐的引导人。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党员到基层和艰苦岗位锻炼。

(三)严格组织生活。认真执行“”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要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民主评议党员要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法要简便易行,注重实效。每5年集中开展一次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要及时帮助教育,促其改正;对经教育不改的,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党员。组织党员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沟通思想,相互启发教育。经常分析党员思想状况,及时解决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宣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不断提升党员管理工作水平

倡导和实践“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寓党员管理于党员服务,在服务党员中强化对党员的管理,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每一位党员。

(一)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健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把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的成果作为党员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党员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离开原所在党组织,要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报到。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党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和接收工作,防止党员组织关系“挂空”,确保每个党员都能纳入党的一个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做好党费收缴管理使用和党内统计等经常性工作。保障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加强对党员的监督,落实党员干部述职述廉、谈话诫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廉洁自律等项制度。

(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大力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坚持区别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努力实现流动党员管理的全履盖;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切实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流动党员一般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党委组织部门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定期通报和研究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在流动人员登记备案中,要增加“政治面貌”内容。

(三)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发展党员,注意在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注意在高知识群体和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注意在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发展党员。坚持教育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支持和帮助共青团组织做好“推优”工作,不断研究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使发展党员工作始终体现时代要求。

(四)提高党员管理实效。加快党员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全市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遵循“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运作规范、特色鲜明”的原则,进一步提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大力推进村、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市村、社区以及设党委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或党员服务站,以优质服务吸引党员群众,着力形成服务党员群众的特色品牌。

四、扎实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经常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一)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党员通过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和参加主题实践、设岗定责、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坚持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等制度。市委、市政府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深入联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深化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以及机关党员和社区生活困难党员、群众之间开展的“双结对”活动,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持久地为群众做好排难解忧、扶贫济困的各项工作。要把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与加强思想引导、增强信心结合起来,把捐资捐物与培养创业能力、实现自主脱贫结合进来,努力帮助困难群众摆脱困境。

(三)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推广居民(村民)议事等做法,公开设置意见箱、公布便民热线,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拓宽党员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的途径,保障党员群众的正常权利。

(四)认真做好关心帮助党员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关心党员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和提高,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党员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党员立足本职创一流业绩、实现岗位成才提供服务。对农村党员、流动党员、失业和自主择业人员中的党员等进行科技素质培训,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带头创业。要关心党员生活,及时掌握生活困难党员情况,采取党员互助、党组织扶助等多种办法进行帮扶,重点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失业人员中的党员和老党员解决生活困难。通过做好党组织关心帮助党员工作,促进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

(一)认真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责任制。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等机构的作用,不断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健全由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纪检、宣传、党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努力形成分工明确、统筹协调、高效运转、富有活力的党员教育管理体制。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具体组织实施党员教育管理的职责,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各项任务。

(二)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重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配备,尤其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继续做好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工作,发挥好党建指导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注意培养党务工作者的后备力量,积极为党务干部队伍注入活力。加快建设一支素质较高、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和专兼职相结合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重视和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每3年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轮训一次。健全基层党务工作者激励保障机制,解决好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教育管理范文篇7

一、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工作原则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主题,突出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这一重点,着力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与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努力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自我教育与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从提高党员思想认识入手,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激发党员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引导党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意识。强化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增强党员提高素质、加强修养的外在动力。

(二)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广大党员,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组织党员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体现先进性。

(三)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在面向全体党员、坚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教育管理的具体要求,分层施教,分类指导。特别是对“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流动人员中的党员、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和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加强教育管理,消除党员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四)完善制度与创新方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党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健全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和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形成运转协调、执行顺畅的制度体系和常抓不懈、效能显著的工作机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教育管理与监督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依靠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把党员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和联系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管理之中,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教育促管理,以管理促监督,建立学习、培训、管理、监督、服务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拓展工作途径,创新方法措施

(一)加强学习,强化培训,着力提高党员素质

1、健全学习教育制度。完善党员集体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办班、专家讲座、领导授课、讨论交流、事迹报告、案例警示等多种学习教育形式,做到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落实。每年参加所在党组织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党员累计不少于12天,其他党员累计不少于6天。倡导党员自主学习,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合理选择学习内容。积极推广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村讲学、结对帮学、上门送学等形式,加强对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的学习教育,保证学习教育不留死角。健全党员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定期组织理论测试,把学习情况作为党员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理论学习不断深入,努力实现党员思想认识高于群众、道德修养高于群众、业务技能高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的目标。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办好各类主体培训班次,扎实深入地开展党员培训。市委党校重点培训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县区委党校重点培训基层党组织成员,乡镇党校重点培训农村骨干党员和党员致富带头人,村级党组织重点培训一般党员,保证每年对党员集中培训一次。对农村党员,依托各类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实用科技培训,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对企业党员,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立足本职做贡献的本领。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职能,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为基层服务的水平。

3、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教育;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国情民情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教育内容。

4、创新教育培训手段。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综合利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行业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基地,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科技教育网络和基层播放站点建设,建立卫星远程教育和数字信息传输“天地网合一”的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培训手段的现代化。依托网络资源,开设“空中课堂”,开展网上教育,拓宽党员获取信息的渠道,构建党员教育培训大格局。加强农村、企业、街道社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活动场地建设,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5、丰富党性实践活动。根据行业特点和党员实际,积极创设载体,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机关党员中开展“服务承诺”活动,紧密联系工作实际,采取个人承诺、组织审诺、公示明诺、督查践诺、民主评诺等措施,为党员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在社区党员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争做政策宣传员、市场监督员、卫生管理员、纠纷调解员、治安巡逻员,服务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在企业党员中开展“创岗建区”活动,组织党员争创“经营先锋岗”,创建“服务责任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围绕公益性事业和服务性工作,从思想政治、管理监督、公共事务、服务发展等方面合理设置岗位,实现无职有责、无位有为。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三比三看”活动,引导党员比带动能力、看谁带出去的劳务人员多,比致富能力、看谁掌握的致富技能多,比奉献精神、看谁为家乡办的好事多。在离退休人员党员中开展“三退三不退”活动,引导党员退休不退信念、退岗不退精神、退职不退义务,永葆先进性。

(二)健全制度,强化措施,加强党员管理监督

1、落实党员分类管理制度。从不同群体党员的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单位在职党员,以制度约束和目标管理为重点,在单位党支部管理的同时,接受所在社区党组织的管理监督,实行“双重”管理;对社区居民党员,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有效组织开展活动上,实行规范管理;对离退休职工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入所在社区,实行属地管理;对外出流动党员,推行建档发证“散管”、健全组织“代管”、转接关系“直管”、双向结合“协管”、行业归口“统管”等措施,实行跟踪管理。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党组织设置和隶属关系,理顺党员组织关系,防止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盲区。

2、改进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在认真坚持“”制度的基础上,党支部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又要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同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整改工作责任制等有效做法不断完善并长期坚持下去。

3、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制度。以党支部为单位,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对党员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的情况,结合群众的意见建议,采取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相结合的方式,逐人进行评议,根据党员的现实表现,分别确定评议等次。对评出的优秀党员进行鼓励或表彰;对合格党员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对基本合格党员进行帮助教育,限期改正;对不合格党员进行黄牌警告和谈话诫勉,情节严重的进行组织处置。

4、建立党员谈心交流制度。各级党组织成员要定期谈心交流,沟通思想,统一认识。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普遍开展谈心,相互征求意见,指出问题不足,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5、健全党员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党员业绩考核办法和工作绩效档案,对在工作、学习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在改革、发展、稳定和维护、实现、发展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党员,党组织及时予以表彰,从精神上和物质上进行鼓励,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6、推行党员联系帮带制度。实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分管部门或单位的一个基层党支部,每年参加指导党支部活动不少于三次。实行党支部成员和骨干党员联系贫困后进党员制度,每月至少联系一次,了解后进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了解贫困党员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7、强化党内各项监督制度。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谈话、诫勉、函询、经济责任审计、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严格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探索对单位在职党员日常行为和“八小时”以外进行有效管理监督的办法途径,拓宽监督渠道和范围。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要求,对不履行义务、不发挥作用的党员及时批评教育。

8、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党内法规为依据,制定党务公开制度,明确公开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对应该公开、可以公开的党务工作事项和程序,积极稳妥地进行公开,确保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地推进,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和党员群众的监督。

(三)明确职责,改进方法,强化流动党员管理

1、明确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外出流动党员情况,配合流入地党组织抓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具体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做好外出的预备党员转正工作。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其职责是: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他们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让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如实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2、严格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主动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缴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和表现。

3、改进流动党员的管理方法。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办法,凡流动党员外出,一般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活动证》由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及时将外出流动党员编入流入地党的基层组织,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或其他单位党组织,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党组织进行管理;流出地党组织可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条件成熟后移交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和领导。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有条件的党组织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等方式,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在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建立党员服务站,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四)把好入口,畅通出口,纯洁壮大党员队伍

1、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坚持把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稳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注重从文化较高、年龄较轻、思想较好、能力较强的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加大农村和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力度,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企业生产科研一线的优秀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积极稳妥地做好私营业主的培养发展工作,防止用“富人”、“能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的现象。

2、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在发展对象讨论吸收前,党支部将其《入党志愿书》、思想汇报、政审材料等有关资料报送党委审查,看程序是否合法、材料是否齐全、政审是否合格,符合要求后方能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在确定为发展对象前、吸收为预备党员前、预备党员申请转正前,分别将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培养考察等情况向党员群众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进行票决,保障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落实联系培养人、入党介绍人、政审考察人的职责,对因各种原因将不符合条件的人选发展为党员的,追究失职者的责任。

3、加强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处理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党员队伍的现状,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标准,规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程序,疏通“出口”,纯洁组织。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对不具备条件的党员,切实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对经教育帮助不改的党员,及时进行组织处置;对违纪违法的党员,严肃进行处理。防止重发展、轻处置和组织处置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1、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逐级建立党组织着力抓教育、书记带头抓党建的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认真落实党员教育管理的各项任务。把党员教育管理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党员队伍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同频共振、互相促进。

2、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市、县区委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调,经常研究部署,强化督促检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组织、宣传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教育管理范文篇8

一、我市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

1、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网络。

根据城区居民居住区的实际情况,现有社区居委会17个(其中村居合一的2个),城区社区居委会15个(金城镇13个,开发区2个),居住人口13.8万人,社区党员数657名,设立党支部13个(其中联合支部2个:北门社区和北园社区;愚池社区和花街社区),党小组24个,基本达到“一居一支”的要求。负责党支部和党小组的工作者90多名。

2、把握主题,创设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活动形式

各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员组织生活要求,定期开展组织活动。一是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社区党支部在有限的活动场所上,狠抓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和完善《社区党员教育制度》、《社区党员管理制度》、《社区党日活动制度》等,创建了三个社区党校,能基本上按制度要求,开展“”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二是创设教育管理新模式。在党员教育管理上还创设了“一证两卡”的教育管理模式,极大的加强了社区党员平时的教育管理。三是丰富教育管理的新内容。从**年起,社区党支部根据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建“五有”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的意见》,明确了创建方案,制定了创建计划,不断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到月月有学习,季季有目标,年年有考核。各社区在这基础上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的活动内容,创新新的活动载体,做到常规教育活动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教育活动的形式上主要分以下几方面:一是党员集中学习。每月十号组织社区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以上党课的形式,主要内容以上级文件及有关会议精神为主,并将电化教育穿插其中。二是组织党员自学。在每月十号的集中学习中,缺会的党员由党支部把学习资料发给党员自学。有时还在一个月中旬或下旬,党支部编印一些学习资料发放到党员手中,并要求党员写好学习心得上交党支部。三是书本学习与服务社区相结合。当党员在集中学习和自学中感到各枯草无谓的时候,社区结合学习,组织他们参加社区的服务活动,如组织党员在学习中,前一段时间集中学习文件、会议精神,后一段时间组织党员参加社区的卫生打扫、帮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开展好事实事竞赛等,寓教育与服务社区群众于一体。四是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各社区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的八项制度,克服社区人员流动快和培养积极分子难度大等困难,不断加大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力度。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从社区工作者队伍和社区进步青年中发展新党员。近两年,全市社区就发展新党员13名。

对居住在社区、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在职工党员,社区党支部能按照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在在职党员中开展“我为社区添光彩”活动意见》的精神,建立了《社区在职党员联系卡》,加强了在职党员的工作时外的教育管理,在社区在职党员积极发挥作用上作了有益的探索。

3、抓住载体,发挥党员教育管理的服务效能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最终落脚点是使社区党员更好为社区和社区群众服务。因此,各社区党组织充分创设服务载体,为党员搭建好服务群众的舞台。广泛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社区党员好事实事竞赛”“我为社区困难群众献爱心”等主题活动,组建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管理上,充分考虑由党员担任各楼幢小组长,发展他们的带头模范作用。在全市性工作上,特别是“三城同创”、打造“绿色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等方面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纳凉晚会、社区文艺晚会、文体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发挥社区内的各类团体、协会中党员的带头组织作用,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健身舞蹈、太极拳、木兰拳、木兰扇等健身活动。

二、当前社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但随着社区的不断扩大,外来人员不断增多,特别是企业退休党员社会化管理,各社区居委会的党员数量骤增,按照企业退休人员将纳入社会化管理规定,这将加大了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的难度。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形势的发展和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和原因如下:

1、部分党员意识淡化,纪律观念松驰。

社区党员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支生力军,对促进社区建设、发展、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社区党员队伍中出现的几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有的离退休职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减退,党性意识淡薄,对自己要求放松;二是部分老党员对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感到困惑,对党的信念发生了动摇,甚至有极个别的党员还提出退党要求;三是有的在职党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个别在职党员在单位是先进分子,在家庭、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不佳,影响了党在居民群众中的形象;四是部分下岗失业党员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淡化了党性观念。五是社区的流动党员较多,且都是来自四面八方,流动性大,一部分流动党员不愿表明自己的身份,不重视自己的政治身份,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党员称号只是个政治荣誉,在经济活动中主要是靠本事挣钱致富,公开与不公开身份无所谓;还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公开了党员身份,在经营活动中容易束缚手脚,致使有的流动党员为了个人利益,规避党组织的监督、约束,隐瞒自己的党员身份。

2、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定,专职化、专业化尚未形成。

一方面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尚不稳定。主要体现在:(1)在居委会工作者中一部分由镇区下派的;一部分是从社会和大中专毕业生中聘请的;一部分是原工作人员保留的;还有一部分是从行政村中择优聘请的。他们中大部分人员是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将社区岗位作为临时过渡的,当其有了更好的工作环境、更优厚的工作待遇时,便另谋高就。(2)待遇低,难留人。现我市社区工作者中除由金城镇、经济开发区机关工作人员专职或兼职所享受的待遇以公务员和机关干部为标准外。其他聘用的工作者一般在每月500—700元不等,这部分人报酬待遇较低,无保障。(3)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还未来得及得到解决。(4)部分居委会工作者无法胜任社区党建工作。

另一方面社区工作者超负荷工作亟需减负。多年以来,居委会工作人少事不少,也可称得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者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之中,常年性工作多、阶段性工作多、季节性工作多、临时性工作多、报表台帐多等是社区工作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创建活动频繁,各种检查、各类台帐,往往陷他们于应付事务中,对党建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要少。

3、社区基础建设薄弱,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陈旧。

我市社区党支部基础建设还较薄弱。社区党支部普遍存在办公场所不足的问题,且参差不齐,差距也较大。在设备上,虽然党员电化教育播放设备较健全,但教育的其他资料还很不够,特别是在各类书籍和电教片还不能满足教育需要。在活动经费上,虽然市政府每年下拨一部分经费,但只是杯水车薪,且这部分经费主要是用于社区行政人员的工资等,党建经费来源还没有明确规定,活动经费缺口还较大。大部分社区居委会还是依靠共建单位的赞助费,以满足社区工作开展的需要。

三、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1、科学设置社区组织,是做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必要前提。

现在各社区大部分是按照楼幢、墙门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但党员因身体、时间、兴趣、素质等的差异,参加党支部开展的学习活动到会率并不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要加大党组织的科学设置,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网络建设。针对我市社区大、居民多、工作人员少、经费不足的特点,要不断规范、创新社区党的组织设置,可根据党员数量的多少,改变原来的设置模式。设立街道党工委(党组织隶属金城镇)、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下设若干个党支部或党小组。使社区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以街道党工委为着力点,党委、党总支为基础,党支部、党小组为核心,实行党委、总支、支部三级管理体制,使原来的集中型教育管理向分散分责型管理模式转变。尝试以“以类为主,以块为辅”分类划分管理、分层开展教育模式,从以社区、楼幢、墙门为主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向以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等为主分类划分设置党组织。

2、抓好党员思想教育,是做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在对党员普遍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前提下,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教育。对离退休党员主要开展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保持革命晚节和发挥余热的教育,使他们离休离职不离党;对外来流动党员,主要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他们在务工经商中发挥党员的应有作用,使他们流出流进不忘党;对下岗失业党员进行国家、地区的有关经济体制改革和有关政策学习,使他们下岗失岗不失党;在教育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克服呆板单一的做法,把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做到入情入理入脑。其次,要坚持社区党员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纳入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之中。为此,—是要及时将离退休党员关系转入所在社区党组织;二是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要在抓好党员管理教育的基础上,与社区党组织建立联系,实行共同教育,两方管理;三是社区党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消除党员管理教育的“空白点”,消除在职党员的“我不是你组织成员”思想,离退休党员的“党想不到我了”的“失落感”,下岗职工党员的“我没党组织管”的状况,流动党员的“口袋支部”的现象。三是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正确引导社区党组织对发展党员指导性指标的理解,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稳步发展社区工作者、热心社区工作和服务社区群众的进步青年党员。特别是要加大社区工作者党员的力度发展,使他们了解党的工作,为社区发展筹备力量。

3、加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做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力保证。

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关键。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好坏的关键。不断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提高党在社区的执政基础、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党员队伍的战斗力的保证。

一是要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实行公开选拔、公开招聘社区党务专职工作者。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选好社区党组织书记。采取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选拔等措施,把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社区群众的优秀党员充实到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另一方面要实行“一人双责”制。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社区居委会中的党员成员可以交叉任职,提倡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经过民主选举由一人担任。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办法,面向社会选贤任能,优化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

二是要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提高。在教育内容上要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增强社区工作者的政治敏锐性和预见性,同时要在社区党建工作业务知识上,要加大培训力度,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培训,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在教育形式上,要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的培训,采取课堂培训、实地考察相结合。

我市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培训主要是金城镇、开发区依托“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在今后工作中,除社区工作者资格认定培训外,我们还要加大对其业务工作的培训,结合我市每年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将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培训行列,即在每年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期间,要求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或者每年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一次专门的工作业务培训。

为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也可以从增强居民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工作岗位的吸引力出发,制订特殊的优惠政策,从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中择优招聘一部分人到社区任职,其条件可自愿报考,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对其个人的政策要采取“三个不变两个优先”:凡国家机关干部到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任职的,其身份、待遇不变,并享受社区工作补贴;属集体事业编制的干部到居民区任职的,其身份、待遇不变,享受社区工作补贴;教育系统富余人员到居民区任职的,其各种关系落到街道,身份待遇不变;大中专毕业生到居民区工作的,其工资待遇可按事业编制的标准确定,并享受社区干部的补贴,报考公务员时,优先录用;原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干部依据条件,优先择优录用。同时出台相应的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条例,制定相应标准,对不称职的专职工作者予以解聘,从而规范“出口”。

三是要调整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管理职能。实行街道、物业和社区建设“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对小区的物业管理状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由市里统一要求实施。运作上可考虑为三种:第一,对具备条件的居民区,实行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物业管理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第二,条件不具备的,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组成由业主代表、房屋租用代表、居民区干部和物业管理机构人员参加的物业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做好工作。第三,通过签订协议,确定居民区和物业管理机构合作的内容,明确分工,由居民区配合物业管理部门搞好小区管理。

4、完善社区基础建设,是做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条件。

建立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党员活动室。社区党员活动室建设要结合社区实际,按照资源共享、共建共享原则,采取与驻区单位联建、与驻区单位共建共享、落实社区“五站一室”等方式建立。街道党工委要会同上级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业务指导,提供有关教学资料和教材,进行检查、评比和表彰,督促把社区党员活动室开办好。

5、完善工作制度建设,是做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力保障。

社区党员大多是离退休的干部、职工,具有一些特殊情况。—是一些老党员体弱多病,无法参加党组织分配的一些社会工作和学习。二是他们能继续发挥业务专长,被外聘务工经商的党员;三是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社区居委会中从事各种工作的党员;四是一些“看孙子、烧炉子、提篮子、摸棋子”的党员。针对这一状况,要求对社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首先,要对党员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做到分类造册登记。其次,要建立健全各种不同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对丧失活动能力、体弱多病老党员的上门服务制度。二是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制度。三是对闲居党员要实行“三上墙”(参加活动、交纳党费、党员评议)、“二固定”(时间、地点)的办法管理。四是对在企业、机关工作的在职党员要建立“在职党员活动卡”和情况反馈制度。五是要建立党员联系户、联系人制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坚持以往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社区党委(总支、支部)会议事规则》、《社务、党务两公开制度》、《街道与社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居民议政制度》等各类必需制度,使社区党建工作有章可依,规范运作。

6、创新教育活动载体,是做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社区党组织把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作为发挥作用的出发点,组织开展了“一街一品,一社一特”建设活动,围绕再就业工程、凝聚力工程、创建文明小区、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努力为创建社区特色党建工作定型、定位,为创立名牌社区、精品社区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给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富有本地特色的新载体。

一是围绕“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工作,实行社区党员定岗定责。根据建设和管理的需要,结合社区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分别设立了政策宣传、治安巡逻、便民服务、民事调解、法律咨询等岗位,党员根据个人特长自愿择岗,定期为社区提供服务。通过“红袖章在社区闪光”、“诚信服务”等活动,把广大居民群众也吸引到社区创建工作之中,有效促进了社区创建。

教育管理范文篇9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我县现有23个党委、239个党支部、4121名党员,其中乡镇党委14个、县直部门党委8个、机关工委1个,县委直管总支2个(1个企业总支、1个事业总支),农村支部98个、企业支部25个、事业支部42个、机关支部61个、其它支部13个;现有农民党员2225名、党政机关党员746名、企业党员113名、事业党员306名、退休党员394名、其它党员311名(含工人党员175名);女党员732名、少数民族党员90名。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两轮集中整建,在县直部门、乡镇村党员干部中开展“四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了“六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的创建和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党性党风教育、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制度、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双评双考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以岗定责、不断强化党员目标责任管理。这些活动的开展、制度的建立健全,从根本上加强了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全县党员教育管理基本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我县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农村党员文化素质偏低,新经济组织党员偏少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地方还较严重,这些问题给党员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我们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坚持“三级联创”,创新教育管理机制。

我们坚持以创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六个好”党委、“五个好”支部为契机,着力建设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来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在“三创”活动中,我们把提高党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始终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治本之策,长久之计,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分类办班、因需施教,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办法,县上主要培训乡镇、县直副职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镇重点培训乡镇干部和广大党员;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和党员教育管理知识等。在培训阵地上,充分利用县、乡镇党校,14个乡镇电教工作站,24个电教村的设备。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上,推行“以岗定责、分类管理”,将党员分为机关党员、农村干部党员(村支书、主任、支委)、青壮年非干部党员、老龄党员、流动党员五大类进行管理:一是对机关党员按照其担任的工作职责实行以岗定责,搞好本职工作,负责指导和抓好包挂村的产业建设;二是对干部党员按照其职责和分工,实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管理;三是对青壮年非干部党员按富裕、中等、贫困,实行富裕党员在带头致富,体现先进性方面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中等党员寻找差距、在增加收入上下功夫,贫困党员在选准增收项目,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方面有新突破;四是老龄党员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五是对流动党员实行流动党员登记和定期联系汇报,在为家乡提供致富信息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二)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教育管理行为。

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注重建立和完善党员电教管理工作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教育管理的行为。县委组织部于2001年12月制订印发了《宁陕县党员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从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关系转移、流动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管理,不合格党员和违纪党员的处理、责任追究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各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党委也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相应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同时,我们还就党内组织制度,党员定期学习制度,制、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各基层党支部每月能够正常组织一次以上活动,坚持一月集中一次以上学习,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一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进一步规范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三)扎实开展党建活动,丰富教育管理内容。

将党员教育管理融入党建活动之中,以开展深入扎实的党建系列活动来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几年来,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争先创优活动,焕发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我们坚持面向农村党支部,开展争创五好先进村党支部活动,在以往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活动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农村广大党员中,开展“五带头、比奉献”活动;在农村干部中开展“争创基层干部标兵”活动;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党组织及党员中开展争创“实践‘三个代表’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促使广大党员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工作,为党员教育管理拓宽了新的空间。开展“双带两示范”活动,坚持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活动,确定有能力、有技术的党员帮扶两户贫困户,每年安排党员“双带”300户以上,争创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每年确定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30户以上,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20处以上,为走向共同富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的先进性和经济建设相结合,提供了措施保证。着力实施“四大培养”工程。每年在全县农村党员中培养发展绿色产业建设标兵30名,在绿色产业建设标兵中发展党员85名,在绿色产业建设标兵中培养选拔基层后备干部120名,在实施经营绿色战略中培养选拔基层组织先进典型30个。从而,为在绿色经济建设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添新的内容。

(四)健全党建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管理职责。

我们把加强领导作为党员管理工作的关键,认真贯彻“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履行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责任、狠抓落实。一是落实党建及党员教育管理的“四个责任人”。经常研究并督促检查,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二是强化教育管理。县乡镇村党组织在对党员教育管理中,严格制度,在明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内容的同时,建立健全党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三是搞好工作协调。组织、纪检、宣传部门分工负责,各有侧重,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形成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合力;四是注重培养队伍。培养锻炼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全县乡镇村现有专兼职党务工作者289人;五是加大教育投入。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投入,几年来,县、乡镇采取了积极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尽力解决了党员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县每年举办四期基层干部培训班,各乡镇每年完成两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均在800人次以上。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

我县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总体上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农村党员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全县4121名党员,其中56岁以上的1199名,占到29.1%,农村党员2225名,56岁以上有752名,占到33.8%。

二是一些党员宗旨观念和模范作用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有的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

三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

四是流动党员还存在失管、漏管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建党组织问题有待研究,社区党建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

五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低。制约了党建工作,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四、工作思路与对策

根据我县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一条主线”(以“三个代表”为主线),抓好“二项工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学理论、学《党章》)、突出“三个重点”(农村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党员),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新的面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切实发挥好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要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2、抓好“二项工作”。一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党员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二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活动,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党员进行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员标准的教育,用《党章》统一思想,用《党章》规范言行。

3、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全县近一半以上的党员在农村,,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各乡镇党委要加强理论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教育。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加强科普知识、法律知识的普及,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二是加强对全县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定期按规定转移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将党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街道居委会或农村党支部,接受所在地党组织的统一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流动党员活动》制度,保证流动党员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对于短期外出(3~6个月)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由基层党委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对于外出3个月以内的党员,要执行向所在党支部“外出前报告、回来后汇报”制度,确保外出党员按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对不按期按标准缴纳党费的党员,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或按照《党章》规定做出处理。三是加强对街道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教育管理,这既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重点,又是教育管理的难点,要切实加强对他们的监督、指导和对党员企业主的管理,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在个体工商户较少的乡镇,纳入本乡镇机关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1、选准突破口,切实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力度。

党员教育管理要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从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把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突破口来抓。

一是严把入口。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在不断健全、完善、确定发展对象联系人、发展对象定期汇报思想、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重要岗位锻炼、拟发展对象预审、组织员谈话等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和实施发展党员公示制,即按照《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对于公示内容、程序、时间、形式进行统一规范。在公示的内容上讲求统一性,在公示的程序上讲求规范性,在公示的时间上讲求及时性,在问题的处理上讲求严肃性,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有效地坚持发展党员的标准和程序,确保新党员的质量。

二是流通出口。不合格党员“出口”不畅,滞留在党内,将严重腐蚀党的肢体,影响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损害党的形象。要坚持把民主评议党员与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结合起来。制定《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暂行规定》,严格不合格党员的政策界限,规范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对确定为不合格限期改正的党员,实行帮教责任制,指定专人进行帮教,做到“无情”评议处置,有情帮教转化。对受劝退、除名处置的党员,不能“一出了之”,而要扎实做好思想工作,教育其作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是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党员目标管理、“创先争优”、党员包帮责任、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和作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党员宗旨意识、党性观念淡化的倾向,在重点抓好党建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制订和实行《党员政治生日谈话制度》,在每个党员的入党纪念日,党员向党组织汇报一年思想、工作、生活情况,重温入党誓词,并有针对性地向党员提出希望和要求。

2、探索新途径,努力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改进与加强结合,积极探索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增强工作实效。

一是探索创新、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充分发挥县、乡镇党校的阵地作用,创建党员分校、党员夜校、联合党校等新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从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学设施建设的“软、硬”两个方面下功夫,强化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训中要因人施教,注意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增强针对性,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入党时间长的党员,注意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对年龄较轻、入党时间晚的党员,注意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突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教育,促使其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

二是提高党员电化教育普及率。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手段。我县14个乡镇和24个村已配备了电视机、VCD电教柜等电教设备,但村级覆盖只占四分之一,要把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扩大教育覆盖面,坚持做到“三个纳入”:即把电化教育纳入到对党员的经常教育之中,把电化教育纳入到对党员的专题教育之中,把电化教育纳入到各项培训之中。同时,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教育效果,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党员电化教育与“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在党内开展“双学”活动相结合,与党内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党性党风教育相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力争三年内使村级覆盖率达100%。

三是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从各条战线、各个行业挖掘先进党员的典型,总结典型经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有线电视台开辟“党旗颂”专栏,宣传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使全体党员在典型的带动下奋发工作,锐意进取,为宁陕绿色经济小康县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越来越多的党员、职工、群众没有被党组织所覆盖、所影响的现状,要加强探索与研究,着力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网络化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入手,切实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在深入挖掘社区单位党组织丰富资源的基础上,一方面凝聚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的力量,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要求他们在维护社会稳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青少年教育及邻里团结互助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根据老党员的需要充实组织生活内容,广泛发动在职党员及时参与社区工作,发挥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育管理范文篇10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仍然是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党组织管理“缺位”、党员资源“流失”、党员作用“缺失”、农民工党员“断层”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分析原因,固然与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部分基层党组织认识不到位、党组织设置方式和运作模式不适应等因素有关,但究其根本,还在于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方法不灵活。一方面,大部分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使流出地党组织“管不着、管不到、管不住”;另一方面,一部分党员缺少《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效证明材料,使流入地党组织“不愿管、没权管、管不好”,从而把农民工党员置于“两不管、两不找”、“形式管、实不管”的边缘地段。

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模式探索为关键,以联合互动为保证,使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掌握主动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新局面。

创新观念,提高认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要深刻认识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转换视角,坚决摒弃四种错误的工作观念和方式:一是“软”,即一般号召多,缺乏过硬的措施;二是“难”,即有畏难情绪,工作上敷衍塞责,放任自流;三是“拦”,即有些党组织对农民工党员管理办法不多,担心管不住、管不好,就设关设卡,限制党员外出;四是“拒”,即一些地方认为本地本单位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已经很难,外来党员就更难管,因而对外来党员拒之门外。

要牢固树立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新观念,以观念创新带动工作创新,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坚决打破地域、条块、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严格按照党章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建立健全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多方配合、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流出地党组织要确立“不管外出党员是失职,管不好外出党员是不称职”的观念,主动了解掌握外出农民工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农民工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流入地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克服与我无关、无所作为、无关紧要、无能为力等消极情绪,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切实承担起农民工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把农民工党员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

摸清底数,创建组织,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坚实的组织基础

摸员底数是建立党组织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加强党员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把党组织主动排查和党员主动登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两个方面积极性,逐步形成“党组织主动找党员,党员主动找党组织”的良好局面;二要是把党组织集中定期排查和建立党员登记备案制度结合起来,及时了解掌握本区域内农民工党员的数量变化、进驻时间、从事职业、联系方式、党费缴纳、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抓好信息储备,实现动态掌控。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针对农民工党员就业和居住的特点,改进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要按照“因地制宜、灵活设置、便于指导、有利管理”的原则,采用“支部建在工场”的新模式(“工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指农民工党员工作或生活的场所,如工厂、建筑工地、社区等)。科学合理地在农民工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做到应建必建、不留死角。

在组织形式上,根据组建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驻外党组织,其党员来源于一个地区,主要由流出地党组织负责组建,流入地党组织协助和配合。二是外来务工人员党组织,其党员可以来自不同的地区,以流入地党组织组建和管理为主,这类组织可分为三种情况:“自主单建”,即在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经营比较稳定的单位,单独建立党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专门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小区,实行集中居住式管理,并以该社区为基础建立党组织;“区域联建”,即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经济社会组织,按地域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挂靠组建”,即在一些集贸市场等个体工商户中建立党组织或党小组,挂靠在工商、市场管理等部门或个体私营者协会党组织。

理顺关系,区别情况,探索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提高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关键要理顺流入地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和农民工党组织的关系,逐步探索和建立符合实际、运行顺畅、行之有效的管理新机制。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有以下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双重管理,即按照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原则和有利于党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党内资源整合、有利于体现党的先进性的原则,对成建制驻外党组织,实行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联建共管、以流入地党组织领导和管理为主。市、县(流出地)驻外地办事机构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并依托管理站对该农民工党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二是所属管理,即按照属地化原则,由流入地党组织管理的模式。对于“自主单建”或“区域联建”的外来务工人员党组织,要按照隶属关系和便于操作的原则,由党组织所在地的上级党组织领导和管理;对于“挂靠组建”的党组织,由其所挂靠的部门或协会党组织领导和管理。

要建立健全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双向交流合作机制,形成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的良性互动和交流合作。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一是建立双向通报制度。流出地党组织要在党员外出一定时间内,将相关情况告知流入地党组织。流入地党组织要根据流出地党组织通报的情况及时建立党员信息库,并对其工作表现、生活情况、就业情况等定期反馈。二是建立双向联系制度。双方可采取电话交流、召开座谈会、发信函等多种形式,每季度至少交流一次,共同研究农民工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培训、维权服务等方面工作。三是建立双向考核制度。对农民工中的入党积极分子,由农民工党组织负责考察,双方相互沟通培养考察结果。

注重教育,强化服务,切实提高农民工党员素质

要把培养、发展优秀农民工入党作为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认真调查研究,建立联系档案,及早发现苗子并重点培养;要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吸引农民工中的有志青年向党组织靠拢。

要把提高农民工党员素质作为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把对农民工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列入工作日程,加大党员培训经费投入,经常组织农民工党员学习理论,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思想觉悟和谋生本领。要将农民工党员的学习作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要任务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