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建构与实施

时间:2022-07-22 03:11:54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建构与实施

一、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及其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及就业质量评价

1.大学生就业质量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劳工组织在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到就业质量一词,它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至今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1]。刘素华认为,就业质量是综合反映劳动者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报酬及收入状况的概念,马庆发认为,就业质量是从业者工资水平、劳动保障、发展潜力及社会地位的全面体现[2]。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大学生具体实际,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参加工作所能获得的就业机会、工作性质、工资收入、福利保障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它是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具体反映。大学生就业质量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从宏观的角度看,就业质量指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状况;从微观的角度看,就业质量指大学生个体的就业情况。2.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就业质量评价是对就业质量优劣做出客观的评判,以期全面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就业状态。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旨在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做出衡量,并为提高就业质量提供借鉴。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意义

设立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创举,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院校已成为我国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理论政策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少数民族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因此,当前做好民族院校就业工作,提高民族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意义重大。首先,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民族大学生的工作、心理和价值观,并对社会的安定团结形成潜在影响;其次,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衡量民族学校办学水平及就业指导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最后,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对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展民族院校就业质量评价是促进就业、提高办学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工作,在此背景下,构建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将就业率、薪酬水平、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就业相关因素建立关联,综合反映就业的绩效全貌。

(一)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原则

1.系统性原则。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各指标要全面反映就业质量的特征,要求各指标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要具有合理逻辑关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系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就业状况。2.动态性原则。就业质量受社会、教育及院校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应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随时做出动态调整,以便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客观性。3.可操作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的建立应措辞恰当、内涵准确、外延清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就业质量评价实践之中。4.导向性原则。任何评价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出发点,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宗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出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从长远的角度看,它应成为人才培养的依据和指南。5.针对性原则。从民族院校实际出发,针对民族院校特点及民族大学生就业情况,建立能体现民族院校特色的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步骤

本文在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并参考我院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经验及存在问题,建立了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经过了四个步骤。第一,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就业质量的内涵,收集就业质量评价的相关指标,结合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初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及指标。第二,通过调研、访谈,了解师生对初步建立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并与教务、学生管理等部门进行商讨,对初定指标体系进行调整,最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2个维度、8项指标),并描述指标内涵。第三,通过专家咨询环节,就已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细化完善,调整指标项目,使之结构合理、逻辑顺畅,且可操作性强。第四,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第五,为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在正式运用推广之前,应在小范围内进行预试检验,选择2-3个系部的毕业生,用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做出评价,观察总结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及反馈的问题,并及时修正、完善。通过上述几个详细的步骤建立起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能够对评价对象做出有效、准确的评价。

(三)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与内容

本文所构建的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个维度、8项指标,各指标项目及权重,见表1。

三、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实施

(一)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过程

就业质量评价一般需要如下环节和流程。1.评价准备阶段。明确评价任务和对象后,要成立评价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及分工,制定评价计划与方案。2.评价实施阶段。运用本研究制定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评价,重点考察薪酬福利、社会保障、工作满意度等权重较高的指标项目。3.评价总结阶段。对每位被评价对象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判,确定评价等级;整理评价过程形成的材料并归档处理。4.评价反馈阶段。向被评价对象通报评价结果,反馈评价意见;提出整改及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措施。

(二)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既可用它对大学生个体的就业质量进行评价,也可以实现对大学生毕业群体进行就业质量的评价。就业质量评价的总分为100分,评价所得分数的高低即代表就业质量的优劣。个体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公式:就业质量(g)=每个指标项目得分(C、D、E、F……)*该项指标权重;g=C*15+D*25+E*20+F*10+G*15+H*15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z)公式:就业质量(z)=就业率*0.3+[(个体1就业质量q1+个体2就业质量q2+个体3就业质量q3+个体n就业质量qn)/n]*0.7z=A*0.3+0.7/n∑ni=1gi  其中gi=[g1,g2,g3,……gn]

四、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建议

(一)加强就业质量评价宣传工作

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不仅仅是对就业状况的衡量,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民族院校综合实力的发展。目前,高校及系部领导对就业质量评价的认识尚存在差距,没有认识到开展就业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对评价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今后,加强就业质量评价宣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开展评价工作前的预热,能够有效促进就业质量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更新就业质量评价理念

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理念应有所创新,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上,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发展性评价上来,不能限于为了评价而评价,要将评价变为自我照镜子,逐步树立以评价促发展、发展是根本的思想。

(三)创新就业质量评价手段

由于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内涵十分丰富,所以,为保证评价的全面客观性,应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坚持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元以及评价价值多元,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互相补充,才能全面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的真实情况。

作者:岳爱华 郭红英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城乡建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