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时间:2022-12-30 09:24:48

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设置合适的教学课时和课时比例

由于“C程序设计”课程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C程序设计”课程课时数的安排,直接影响着课程内容的安排。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的安排,影响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C程序设计的教学是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练、边干,是学好C程序设计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设定合适的教学课时和课时比例十分重要。经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课时维持在72课时比较合适,其中,理论教学设定为40课时,上机实践设定为32课时。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内容能够讲够、讲透,学生在课内学习中也有足够的时间来上机实践,逐步积累调试程序的经验。设置合适的教学课时,设置合适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2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从大的方面讲,C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编程基础、二是重点内容、三是高难部分。C程序设计的编程基础主要包括语法规则、语言要素、语句格式等。学生只能通过牢记来掌握C程序设计编程基础的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全文贯通,将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有益的连接并施教;学习中,学生要死记硬背编程基础中的每个知识点内容,并通过程序练习和验证性上机实践,来强化对每个知识点内容的记忆。C程序设计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流程控制、函数设计。流程控制是C程序设计的第一个重点,流程控制用来控制程序代码执行的顺序,用来控制某些程序代码的执行或者不执行,用来控制某些程序代码的重复执行或者重复执行的次数。在流程控制的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等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程序流程控制技巧,将一些具有相似性的程序进行比较学习,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对于流程控制内容的学习,不提倡学生死记硬背程序,应以理解加主、记忆为辅,通过设计性上机实践来加深对流程控制应用的理解。函数设计是C程序设计的第二个重点,在C程序设计中,函数避免了重复性操作,有利于程序的模块化操作。在函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如何在软件开发中合理的设计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函数设计内容的学习,学生要经过学习、理解、综合性上机实践、应用的过程,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及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完成C程序设计重点内容的教学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编程基础、流程控制、函数设计等内容,完成一个阶段性的综合设计题目,使学生了解一个复杂程序的开发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C程序设计的高难部分就是指针,指针是C程序设计的精华,是C程序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指针对于初学者是最头痛的话题,是初级程序员入门C程序设计领域的必经之路。如何理解指针在C程序开发中的应用,是指针教与学的核心。图示法应用到指针教学,形象、直观,学生更能理解指针、指针变量、变量、指针的类型、指针所指的类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很好的C程序设计指针教学方法。对于初学者,可以先理解指针的基本含义、会基本的运用即可,重在体会C程序设计的指针的过程;在理解指针的基础上,在多读些指针小程序,慢慢地写些关于指针的小程序,多上机实践,出错之后学会调试和排错,错误出多了之后就再不会犯错了,从而提高对指针的实际应用水平。初步掌握指针之后,可以进一步深入指针,学习指针的一些高级用法,部分能力突前的学生还可阅读一些专门关于指针的书籍、文章、程序代码,逐步掌握指针的应用技巧,把指针的强大功能融入到自己的程序去。

3分配适当的班次和人数

现在的授课基本上是大班化授课,但对“C程序设计”课程而言,不宜使用大班化授课。“C程序设计”课程的特殊性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密切,尤其注重上机实践,注重学生上机实践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C程序设计的初学者,上机实践调试程序,有时一个小小的语法错误都要卡很久,往往导致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教师由于经验丰富些,基本上能很快为学生指出错误所在,如果上课人数过多,就不利于教师具体指导学生上机实践。有时,学生调试代码稍微长些的综合性程序,出现了的语义错误或逻辑性错误或算法上的错误时,就需要教师和他们一起从头分析,甚至需要教师“手把手”指导,如果班级人数太多,可能直到本节课结束后,还有学生在等待教师来指点。实践证明,“C程序设计”课程小班化授课人数在40人以下,35人左右为宜。同时,由于小班化授课,听课的学生较少,教师可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利于形成探讨、交互式课堂,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从2012年开始,湖南城市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C程序设计”课程基本上采取小班化授课,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4采取更合适的教学手段

湖南城市学院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学校也为每位教师配备了激光教鞭和U盘,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有利于加大上课信息量,应该会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中注意到,激光教鞭、提前写好代码反而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利。学生反映,他们很多时候很难找到激光教鞭在屏幕上的所指之处,特别是讲授程序代码时,一不留神,就找不到屏幕上的代码行位置。能拉伸的实杆教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实杆教鞭指点明确,学生能明确看到教师所讲的内容,就能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C程序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上,教师最好边讲授变敲代码,尽管这样做会减缓授课的速度,但有两个好处。一是教师边讲授变敲代码,能够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消化,能够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二是教师边讲授变敲代码,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有时故意敲错代码,让学生观察和找出错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C程序设计”课程的上课和听课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课堂上,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代码也是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途径,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代码后,让他们相互检查错误并改正错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作业本上留下的代码便于学生课后刍,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在指导学生上机实践中,发现一个现象,一个班的学生中,在5、6次授课后,会有3、4个学生比较突前,他们会比班上大部分同学学得更好,完成上机实践任务更快。老师就任命他们当组长,要求他们在完成自己的上机实践任务后,协助老师指导其他学生的上机实践。一方面其他学生得到了帮助,能尽快完成上机实践任务,提高了编写程序代码的信心。另一方面这几个帮助他人的学生,在帮助其他人调试和改正程序代码的同时,自己的编程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因为,在帮助别人调试程序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编程上的语法错误和语义错误,解决这些错误就是提高编程能力的一个过程。这种上机实践中的教学手段,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结束语

“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了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地方院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的教学质量监控,为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所采取的措施得到了项目组的一致好评,学生也欢迎和适应这些措施。

作者:胡奇光 习胜丰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