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党内政治路径探析

时间:2022-12-19 10:22:49

净化党内政治路径探析

一、党内政治生态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最牢固的执政根基。[1]由于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治党不严,导致了党内政治生态被污染,损坏了党的形象,疏离了党群关系,恶化了党员干部的从政环境。主要变现在:一是“视觉”污染。从公开揭露出来的情况看,权钱交易、权权交易与权色交易的闹剧、丑剧,甚至是滑稽剧仍在党内存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知法犯法等行为常有出现,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不尊崇宪法、不敬畏法律、不信仰法治,崇拜权力、崇拜金钱、崇拜关系,大搞权权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一些地方和单位被搞得乌烟瘴气,政治生态受到严重破坏。”[2](P118-119)腐败是涣散党心民心、离间党群干群关系的腐蚀剂,它既破坏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也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最大的公害。腐败现象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公权力异化严重。一些领导干部把手中掌握的公权力异化成为谋求个人私利的权力、异化成为个人交易的筹码。江西省前省委书记苏荣在“忏悔录”中提到他不仅带坏了社会风气,也害惨了亲友,因为他把自己主政的地方变成了为亲朋好友谋取私利的领地。云南前省委书记白恩培也在“忏悔录”中提到他从民企老板那里拿到了巨大回报,从一开始支持民企老板在云南发展时就动了从他们身上捞好处谋私利的念头。腐败现象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任人唯亲、买官卖官形成的逆淘汰选人用人怪圈。几乎所有的买官卖官者,都会重复着这样一条路径:用更多的钱买更大的官,买更大的官“提拔”更多的人,用更多“自己人”后赚更多的钱。虽然党一贯坚持反对吏治腐败,但因为“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体制没有在根本上得以改变,所以效果不甚理想。指出,在一段时间中,我们一直在治理用人不正之风,但从一些发生的案件看,买官卖官、任人唯亲现象还是十分严重。[3](P47)吏治腐败的恶劣影响还不止于此,用坏一个人还会带坏一大片,“目无法纪、胆大妄为、飞扬跋扈的干部用起来,而严守党纪、严守国法、踏实肯干的干部却得不到重用,必然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2](P127)二是“听觉”污染。一种是混淆视听的攻击漫骂之声。一些人肆意丑化党的形象,“一些党员干部口无遮拦,毫无顾忌,专挑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说事,颠倒是非还以此显示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能耐’,受到敌对势力追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4](P74)一种是文过饰非的好人主义之声。当组织上对党员干部的错误言行与违纪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听到的多是评功摆好之声,袒护包庇之声。《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了杨敏之的文章,提出反对“好人主义”的问题。如果说好人主义的泛滥是党自我净化、自我保健这个“臭氧层”中的“空洞”,那么,这个“空洞”正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向。主要表现为:其一,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批评与自我批评,异变成为表扬与自我表扬。其二,有法有纪不依,执法执纪不严,违法违纪不纠。对违法违纪者进行处分,往往是说情的多,评功摆好的多,离开原则讲宽容讲保护的多。更有甚者,领导竟出面揽过。其三,见错不错,见怪不怪,见义不为,见恶不愤,甚至见死不救。面对坏人作恶,大多是挺身而出者少,袖手旁观者多。好人主义正在成为当前党内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流行病。它不仅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也影响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一种是麻痹神经的粉饰太平之声。当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所以,党中央要求全党“忧党、忧国、忧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三是“嗅觉”污染。有些人身上散发出金钱至上的“铜臭味”,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曲解为“一切向钱看”;有些人浑身散发出活色生香的“脂粉味”,党员干部饱暖思淫欲,“美惑和性贿赂”占领导干部“致命诱惑”之首。有些人浑身散发出封建迷信的“香火味”,为求仕途升迁,找“大师”算命,甚至不惜将贪污受贿来的大笔钱财捐给寺庙;有些还遍访名山,周游名刹,同时在住宅内设佛堂、供佛像,还专设供道台、供神台。像这样有着双重信仰的领导干部在党内仍然存在。这些行为不但没有帮助他们升官,反因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被撤销职务。四是“触觉”污染。无处不在的关系网与潜规则严重扭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一些党员干部奉行“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潜规则,把党和人民委托行使的公权力作为索拿卡要的筹码,陷入了利令智昏的“金钱陷阱”;一些党员干部奉行“熟人好办事”的潜规则,当权者有“不送礼没人情,能办的事情也不办;而对送礼者关系户则开通绿色通道,违背原则乱办事”的行为,这些行为形成连锁效应,让办事靠关系的歪风得到发展,陷入了“情不自禁”的“人情陷阱”。而另一方面,普通老百姓到机关办事,则要领教的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公事公办”冷规则。因为信奉潜规则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原本坚守原则,但也无可奈何,随波逐流,被恶化了的环境所影响,也变得世故与圆滑起来。曾指出,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引起我们党的高度重视和警觉。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潜规则无影无踪,又无处不在,虽悖情悖理,但又畅通无阻。我们要让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好转,就必须破除这种潜规则,让其没有土壤、没有路径、没有市场。

二、党内政治生态受污染的原因分析

“视觉”污染、“听觉”污染、“嗅觉”污染和“触觉”污染,在不断侵蚀干部作风,侵染社会风气。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很多党员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事业上不能打起精神;在面子、圈子、场子上不敢动真碰硬;在私心、私情、私利中不敢“撕破脸”。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要正本清源,找准病因。一是理想信念失落。当前中国社会出现了诸多危机,如能源危机、食品安全危机、生态危机、信任危机……但是,首当其冲的是信仰危机。首先是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上不信马列信鬼神,导致精神空虚,迷信盛行。据《中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披露,被调查的900多名县处级以上的公务员中,只有47.6%的县处级公务员不迷信,半数以上的县处级公务员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或“求签”等。其次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问苍生问鬼神”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贪官韩桂芝为了逃避其腐败罪行曾专门找人在房间里设置了佛龛,在里面供奉泥佛、瓷佛、金佛三种佛像,从早到晚香烟不断。除了在家供奉朝拜外,还经常进庙宇烧香拜佛。“裸官”的涌现也是政治信仰缺失的突出表现。中国央行2011年的关于贪官外逃报告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逃的党政干部、事业单位和国企高管为16000~1800名,携带超过8000亿人民币。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是党的领导所面临的大风险和大挑战,主要体现在党员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寻求自身利益,让体制外和体制内互相牵扯,形成既得利益团体。”再次是一些党员干部“不畏法律畏鬼神”形成特权阶层。曾多次提出要多一些敬畏意识,少一些侥幸心理。但是一些党员干部缺少敬畏意识,既不敬畏法律,也不敬畏自然,更不敬畏人民,从而犯下一些无法无天的恶行。二是道德约束失范。只有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道德文化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一个好坏不分、黑白颠倒、美丑错位的社会是无法实现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一些学者认为目前社会上最严重的危机就是公民底线伦理的崩溃。底线伦理崩溃的重要特征就是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表现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价值观颠倒。我们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中,激励人们在是非好坏、善恶美丑上明确界限,绝不能模棱两可,难于分辨。我们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弘扬什么,加强什么,引导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提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德风尚和精神动力。三是制度制约失效。对干部作风问题具有深刻认知,认为作风问题一直在抓,但没有抓出太多成效,还有些不但没有成效,反而适得其反。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复杂性、伪装性和反复性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常抓不懈的耐心,没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首先是相关的制度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的细节要求。为什么一些地方出现“前腐后继”现象,原因就在于存在着腐败种子适宜生长的“土壤”与条件。对作风问题,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很多规章制度缺乏细节要求,难有实际功效,形同摆设。其次是制度的执行没有做到言出必行,形成了“破窗效应”。在作风建设上很多好的制度,没有认真执行,无法取得实效。很多违反规定的情况没有有效监督,即使查出来情况也不愿意作出处理,从而形成“破窗效应”。四是权力监督失灵。权力监督在党纪国法、行政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不尽如人意,人治大于法治,监督处于弱势、落实流于形式等倾向较为突出,而且某些特权甚至能超出党纪国法、行政管理条例的监督范畴,没有任何约束地行使手中的权力。加上特权的隐性化及人情文化,熟人社会的影响,使得上级监督失去效果,同级监督没有效果,下级监督难有效果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苏荣的问题绝非偶发,问题肯定是长期存在的,但上级没有发现,同级不敢监督,下级不敢举报。广西玉林原市委书记李乘龙也曾说他的权力太大,对于他来说,监督机构形同虚设。缺失了监督的公权力极易官僚化。曾指出,全国各地在管党治党过程中,普遍存在宽、松、软的现象,党委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纪委监督责任不到位是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

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路径探析

党内政治生态的好坏是党的建设总体成效好坏的直接体现,净化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曾指出: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从讲学习重塑信仰,讲标准重建队伍,讲规矩重申纪律,讲廉政重获信任,讲正气重整雄风,讲政治重赢群众等六个方面去践行。一是讲学习重塑信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仰,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优先于个人的价值追求。领导干部信仰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主体与客体的价值互通与心灵融契过程,这就决定了党员干部信仰教育必须能够切入个体的内心世界,激发个体的心灵共鸣。“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定全党同志的理想信念,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把好思想总开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5](P63)讲学习重塑信仰,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信念动摇往往是理论不坚定的结果。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其次是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最后树立敬畏意识,“头上三尺有神明”。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天”就代表了党和人民,只有在党和人民的监督下行使权力,规章制度才能起作用,才能显现效果。二是讲标准重建队伍。发展党员要严格遵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首先要处理好党员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根据中组部的2016年党内年报的数据统计,基层组织已有451.8万个,党员总数达到8944.7万名。在党员数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党员的质量?我们需要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要严把各阶段的“入口”,同时要疏通不合格党员的“出口”,让优质的党员走进来,让变质的党员流出去,才能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其次要加强党员队伍的党性锻炼。对党员队伍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与严格监督,及时剔除思想杂质,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硬的党员队伍。最后要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群体。教育广大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积极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提高领导干部解决问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从而保质保量完成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任务。三是讲规矩重申纪律。正如强调的,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八项规定的出台为想干事的干部们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立规矩着眼于做实做细做严密。党的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首先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进一步提高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其次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注重民主和集中的有效结合,既发扬民主,又保证集中。最后要“立明规则,破潜规则”。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大气候在党内形成,就可以防止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才能凸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和政治本色。四是讲廉政重获信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支持与拥护。所以邓小平始终把人民的关切作为自己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而腐败现象与不正之风是离间党群关系的罪魁祸首。根治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还是对权力运行实施最严密的监督。曾提出,要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要让人人都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对权力的监督不是可有可无、时有时无,而必须是全程监控。只要权力能够支配经济活动,那么官商勾结现象就有生存的土壤。反腐败就要规范干部与商人的交往行为,减少权利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防范各种隐性插手,加大土地审批、矿产开发等重点领域纪律审查力度,斩断官商勾结的利益输送链条,防止行为失范、权力失控。我们做到正风肃纪要持之以恒,反腐败必须实现压倒性胜利,最终构建起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才能让党不失信于人民。五是讲正气重整雄风。讲正气就要讲道德。“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讲正气就要讲批评与自我批评。“一身正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以身作则,二是敢斗歪风邪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讲正气的表现。开展自我批评就是对照标准检查批评自己身上的错误、缺点,开展批评就是帮助同志发现问题纠正缺点错误。特别要警惕“好人主义”的弊端和庸俗的市侩作风。营造好的政治环境,需要从每一个党员和领导干部做起,虽然一个人的改变是细小的,但每一个细小的力量就汇聚成大的环境。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更能起到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六是讲政治重赢群众。讲政治就是要讲原则。原则性是一个党员干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的集中表现。领导工作要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原则性是占第一位的,因此领导干部首要的就是坚持原则性。讲政治就是要讲大局。大局掌控不好就会出现政治问题。十八届六中全会重申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讲政治就是要讲群众路线。讲群众路线就是讲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就是要讲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其根本还是政治问题。中央一直强调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根本点、立足点,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来,时刻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体现出我们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为了中国梦的目标来展开工作。“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点,既体现了党的宗旨,又体现了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还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三观”。“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在工作的决策部署中集思广益,在用人中充分体现群众公认的原则,在管理中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各项工作的着力点。只要信仰坚定,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无往不胜。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守人民立场从严治党管党———五论学习贯彻习“七一”重要讲话[EB/OL].20161103.china.huanqiu.com/hot/2016-07/9129451.html.

[2].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3].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4].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重要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6]中央文献研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作者:成永军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