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政治社会化的根本任务

时间:2022-09-11 03:29:15

儿童政治社会化的根本任务

一、要学习和理解关于政治社会化的基础理论和一般规律

少年儿童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是儿童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学习、接受现存政治制度所肯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稳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不同的学者给予政治社会化不同的解释: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戴维•伊斯顿);政治社会化是公民获得其对政治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一代人将其政治标准和信仰传播给下一代的一种方式(理查德•唐森和肯尼斯•普热维特);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个政治体系有某些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阿尔蒙德等)。政治社会化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方面,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一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另一方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政治文化,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等,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的过程,通过这种传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是在西方世界危机四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产生的,它侧重于对政治社会化实际运作过程的微观化研究,强调个人政治自我发展中早期学习和个性发挥的重要性。综述其基本观点,有三个方面的主要论断:第一,政治社会化理论把政治现象的研究深入到人们的心理结构和精神结构之中,对个人“政治自我”的形成进行微观化的考察。通过对儿童的研究,发现早期的学习对个人政治自我的发展最为重要。最早接受的概念、信息和情感起着“过滤器”的作用,以后的认识必须通过它。这一时期,不仅形成了政治自我的重要内容,如对祖国的忠诚、对权威的服从、党派立场、对自我的认识等,也形成了个人最基本的“预先取向”。“儿童先入为主的经验左右一生”。同时,研究注意到个体在政治文化学习时的主动性和有选择性,认为个体对政治文化的接受是经过自身意识的评价以后再创造的过程。离开了个体主动性的发挥,就无法完成政治社会化的任务。第二,从对政治文化各种传导机制的功能特点的考察出发,研究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方式,研究社会如何维护、改变以及创造政治文化。研究发现,家庭、学校、教堂、政党、工会、工作场所、大众传播媒介等,是政治社会化的场所和途径。社会每一个角落都执行着政治社会化的职能,社会成员时刻都处于政治文化的渗透之中。各种政治社会化机构要协调起来,发出前后连贯的、共同的、一致的政治信息。如果社会或社会中的某一特定机构想要有意识地塑造其年轻的公民,建立各种社会化机构之间的一致性是首要的促进因素。这种协调一致性,使主导的政治文化得以传播和深入,使主导的政治观念得以连续和强化。第三,从个体接受政治文化的角度以及社会宏观传播政治文化的方式出发,注重政治观念传导手段的多样化,强调政治文化的潜隐性和渗透性。该理论把个人的政治学习方式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其中间接的方式是指个人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总倾向。这种倾向本身并不带有政治性,但影响着政治自我的发展。这一类的学习方式有:人际交往、一般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社会价值观向政治价值观的发展。理论使用隐蔽课程的概念,来表示用不那么明显的隐蔽方式来传递社会价值观的途径和渠道,如学校生活、校园环境、师生关系、教师人格、规章制度等。还有一种方式被学者称之为广泛渗透,即除了专门的公民课程,还通过以社会科学为中心的全学科和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咨询服务等全部教育活动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广泛渗透。潜隐性和渗透性较之赤裸裸的抽象说教与灌输,具有更好的实际效益,它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逐渐形成某种政治观念。关于政治社会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少先队进行党和社会主义朴素感情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更加凸现了其重要性。西方十分重视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其重心是要回答一个政治共同体如何传播政治文化,以达到控制人们思想、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维护政治制度的目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儿童组织,少先队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在少年儿童中传播共产党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价值,是少先队的组织使命。把握住这一方向,就是把握住了少先队的根本,就是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二是凸显了其不可替代性。西方研究中提出的政治社会化中的“预先取向”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性与不可替代性。西方的研究不仅说明一些基本政治理念,如对祖国的忠诚、对权威的服从、党派立场、对自我的认识等,都是在儿童期形成的,而且论证了儿童期最早接受的概念、信息和情感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起着“过滤器”的作用,以后的一些社会认识必须通过这个“过滤器”。这给少先队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必须高度重视对少先队员的政治观念、政治意识、政治情感的教育和培养,为其一生的政治信念、政治知识、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凸显了少先队组织在儿童政治社会化中的特殊作用。西方对政治文化各种传导机制的功能特点的研究,注重政治观念传导手段的多样化,注重在政治传导中个体主动参与的重要性,强调政治文化的潜隐性和渗透性,强调社会力量的整合。这一切与少先队教育实践性、体验性特点,少先队组织的儿童成长互动性、少先队教育的社会化都高度契合,为发挥少先队的独有教育功能奠定了基础。

二、要充分认识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的特点

从儿童政治社会化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般的政治社会化内容和过程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形成政治观念,即引导社会个体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观念是政治素质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政治信仰、政治理想、对政治本身的看法,即对政治的价值评价,以及对参与政治的看法。第二,掌握政治知识,既包括以往政治生活的历史总结,也包括现实的政治活动的信息,包括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过程以及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其他知识。第三,训练政治技能,政治技能是指参与政治生活的技术和技巧。第四,积累政治经验。政治社会化是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内化是个体将由此过程中所形成的政治态度、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规范,通过政治行为表达出来;外化,实际上是人们参与实际政治生活的过程。在外化过程中,个体一方面根据参与政治生活所取得的实际效果,矫正自己的政治行为;另一方面又不断获得新的政治知识,加深对政治世界的了解,形成更为稳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观念。儿童作为一个社会化进程最为快速、最为复杂、最为丰富的群体,其政治社会化一般以政治认同、政治归附、政治忠诚、政治服从等带有情感性色彩的政治认知和感情培养为主要内容,以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政治事物和政治行为作为学习对象,以服从和直接模仿为学习方式。主要途径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儿童组织作用重要而独特。少先队具备的儿童互动成长的组织形式,学先锋学榜样的教育模式、体验实践的教育特点等,使其成为儿童政治社会化的最好载体。近年来少先队理论界从不同的视角以及操作层面对少先队政治教育进行了论述和诠释,如采用简单易于接受的内容和形式,对少年儿童形成强烈的意识信号;增强组织的活力,增强在少年儿童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坚持“手拉手”“红领巾心向党”等活动,应用新媒体,探索儿童意识和情感形成的规律性;重视组织教育,引导队员认识、理解党团队的政治关系,认识其在宗旨和指导思想上的一致性,认识理解党团队在一致的指导思想的统领下各自的任务与定位,抓好党团队衔接教育;项目运作、社会化推展、品牌打造、综合协调,不断创新少先队教育活动等。这是广大少年儿童工作者和辅导员努力探索的结晶,也是少先队落实根本任务的积极作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要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和儿童的实际,探索独具特色的儿童政治社会化一般规律

第一,明确少先队推进儿童政治社会化要以党和社会主义的教育为根本,切实加强党的教育,帮助孩子认识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强大的现代中国,没有中国人今天的富裕生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帮助孩子认识一个具体生动的祖国、一个现实的社会主义祖国。第二,要特别重视少先队的组织教育。一方面从指导思想和宗旨上的一致性、党团队组织的传承性上帮助孩子认识理解党团队的衔接;另一方面,通过少先队的组织生活,通过少先队带领孩子参与社会政治及其他方面的活动,引导孩子的社会参与,通过实际的政治活动体验,培养政治参与的能力。第三,借鉴世界各国推进儿童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经验,创新教育形式。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虽然在内容上有着强烈的阶级性、政治性,但表现形式上却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手段多样,方法隐蔽,渗透力强,实施效果比较明显。一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体性自我教育模式,重视启发式和自觉参与,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增强辨析能力,发展自主意识。如英国学校推崇“开放和均衡的讨论”,成立“学校议会”,推进校政民主化,学生通过实践学选举、处事作风及技巧;美国学校也加强“校园民主”,组织参观法院、市长办公室、市政厅,鼓励“政治参与”;法国学校则把学校、班级模拟成社会,组织“市长竞选”“议会辩论”等活动。二是形成纵横交错的政治社会化网络,把政治观念的灌输放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极强的渗透作用。如美国利用举办奥运会和发射航天飞机这样的活动,宣扬所谓“美国精神”。通过升旗仪式、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等活动,灌输爱国主义和效忠国家的思想。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际民意测验会在一次多国青年动向调查中发现,分别有70%和80%的美国青年赞同“国家利益重于个人利益”和“青年不为国家尽力就意味着背叛”的观点。这在各国青年中都是比较突出的。三是将经济、军事、科技、法律等社会实体性力量巧妙地引入到政治社会化过程之中,各种政治社会化机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以各种形式传递着社会总体政治价值观。如美国不惜大量投资,长期进行教育场所和教育环境建设,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纪念馆、博物馆、国家公园、展览馆等,用以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政治社会化的教育。这些都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借鉴。第四,认识儿童不同年龄的认知特点,探索适宜的教育方式。研究表明,儿童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被分为四个阶段:政治化、拟人化、理想化、制度化。据西方学者的研究,儿童早期的政治学习存在着一个超越于家庭和学校人物之上的权威,这被看成是政治化的过程,开始有政治意识;然后是拟人化,即儿童最早和最容易通过个体逐渐认识到政治,最常见的是总统和警察;第三个阶段是现实化,儿童逐渐认识到并形成对政治权威的积极信仰;最后是制度化,儿童逐渐学会了与非人格化的对象,如政府和议会交往,把它们赋予一些早先属于总统和警察的品质。针对儿童接受政治观念是从情感、拟人开始的特点,少先队组织要努力探索少年儿童情感为主的认同模式,坚持在正面灌输中培养朴素感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儿童化、生活化、具体化;在文化熏陶中培养朴素感情,充分发挥队组织文化作用;在实践体验中培养朴素感情,积极倡导儿童的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在分析对比中培养朴素感情,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引导队员观察对比。例如,进行党和社会主义朴素感情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像开展唱红歌等活动,加深孩子对党的感情;把党的知识教育内容融入各种儿童游戏中;通过开展党的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孩子学党史;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开设党课,引导孩子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带领孩子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现代科学技术,体验改革开放的成果,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和身边的党员手拉手,理解党的先锋作用;深入开展英雄中队等先进少先队集体创建活动,学英雄,做党的好孩子;开设红领巾论坛,通过讨论社会上的事,帮助孩子切实体会党的伟大,体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党的教育做实等等,都是近年来各地少先队组织的实践,有很好的实效。社会的发展不断给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研究,借鉴各国儿童教育的先进经验,努力创新,不断探索,真正把少先队的根本任务落实好。

本文作者:陆士桢蔡鲁南工作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