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现状

时间:2022-12-09 10:29:50

刍议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现状

一、《办法》的出台

对于多方的意义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不仅适应于当下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利于缓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其对于员工、企业、市场、政府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1.对于企业的意义。员工持股计划能有效激发上市公司的内在质量提升动力,原因在于它使员工兼具公司的劳动者与所有者双重角色,进而建立起劳动者与所有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能挖掘公司内部成长的原动力、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员工持股计划还有助于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尽管公司法规定改组成股份公司的国有企业要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并要同公司的经营层在职能上相互分离,但事实难以做到,而且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员工持股计划为广大员工传达自己的意原提供了一个通道,使公司的决策层同员工直接联系起来,增加企业运作中的民主过程,为国企改革乃至整个社会的转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2.对于市场的意义。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顺应了促使大盘走出低迷、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和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的发展大方向。大盘自2009年见顶回落后已连续近4年处于低迷状态,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在于缺乏投资价值。为了提高市场投资价值,监管层系统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强化上市公司的分红机制、降低证券市场各项税费甚至适度降息等措施,来提高股票投资预期收益率和降低投资机会成本。但这些措施从作用机制上看,都是通过作用于外部环境来对上市公司施加间接影响,而上市公司作为实现投资价值的根本载体,自身质量的提升则更为关键。对此,最能产生促进作用的监管政策措施,除了已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便是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了。

3.对于政府的意义。政府当前正在着力推进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核心目的就是合理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关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减贫富差距,从而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改革目标。在员工持股计划的诞生地美国,推行该计划的初衷也正是为了提高大众收入,减轻和消除资本集中和贫富差别扩大所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等社会危机。截至2011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我国GDP的比重为45.54%。整体上,上市公司所吸纳的员工也已成为国内劳动力构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员工持股计划出台前,能发挥相类似功效的是股权激励计划,但惠及范围非常有限。而具有普惠制特征的员工持股计划将极大地改变现有格局,会使占据绝对人数优势的普通员工通过持股获得资本收入,随着国民经济资本化程度的不断上升,其对国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强大助力作用也将日益凸显。

二、相对于以往的员工持股计划,《办法》的利弊分析

1.《办法》在弥补以往员工持股计划的问题上的优势。以往的员工持股计划存在以下几个弱点:员工持股的平均化和强制性、员工持股的短期行为化、员工持股的形式化、无计划化以及员工股份的管理不规范等。而在新出台的《办法》中包括一系列细则用以规范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有:执行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于12个月公司应付员工的现金薪酬;员工用于该计划的资金不高于其现金薪酬总额的30%,总数不高于家庭金融资产的1/3;所购股票持股期限不低于36个月,自上市公司公告本次股票购买完成时起算;所购股票为二级市场上流通的股票,购买后由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等。这些具体条款对于解决员工持股短期化、形式化以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都有较好的收效,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员工持股的激励效果、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2.《办法》暂存的缺陷。虽然《办法》有上述意义和优势,仍存在一些“矛盾”制约了其有效性。首先,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是员工的现金薪酬,这在缺乏弹性的工资制中无疑会减少员工的收入,影响员工的生活水平。其次,持股期长达36个月的规定虽然有利于解决持股短期化的弊端,但员工可以选择自主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股票从而自由选择持有期。最后,“员工参加员工持股计划,应当如实向公司说明其家庭金融资产情况”。这一规定也限制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因而,管理层还需要对员工持股计划进行进一步修订以达到既能维护员工利益又能提振整个市场的目的。其中员工期权、以及企业提取可分配利润回购等都是可供参考的方案。

三、完善公司员工持股机制的具体建议

企业职工持股机制是一种对于企业职工的激励机制,同时也是一种制约机制。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职工持股机制仍然处在不断调整和尝试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缺乏充足的科学理论指导而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和收益。针对目前我国职工持股机制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于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的监督与指导。企业面对改革的最大挑战在于可持续竞争发展与员工持股的矛盾。员工持股机制的建立旨在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相统一,从而激发企业竞争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员工固定工资的削减使这种激励很难在短期显现,而且持股收益具有风险性。因此建议体制改革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在部分有实力发展较稳定的企业试行,并加以监督指导。同时,坚持员工入股自愿原则,避免强制入股。

2.建立健全员工股权转让机制。在员工因故脱离企业后,准许员工依法将股权转让给其他员工,或由企业相关股权管理部门将股权购回。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股权流通的专项资金,同时加强对于员工股权流通的监督管理机制。

3.鼓励金融机构介入。员工入股机制的一大障碍在于员工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支付高额的入股资金需求。因此,应出台措相关措施鼓励金融机构介入,通过信贷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入股资金,从而解决员工的资金来源问题。但是同时应该加强相关信贷的监管,以保证资金的回收。

作者:李鹏单位: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信息与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