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治疗分析论文

时间:2022-03-02 10:34:00

抑郁症患者治疗分析论文

1病因及发病机制

老年期抑郁症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1)社会心理因素:老年人身体疾病及精神挫折的耐受能力日趋下降,再加上遭受各种心理应激的机会越来越多,配偶亡故、子女分居、社会地位改变、经济困顿和疾病缠身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或加重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无用、无助感,成为心情沮丧、抑郁的诱因。老年人在生理“老化”的同时,心理功能也随之老化。心理防御和心理适应的能力减退,一旦遭遇生活事件便不易重建内环境的稳定,如果又缺乏社会支持,心理活动的平衡更难维持,从而促发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精神疾病。(2)病前人格特征:老年人人格特征的改变,如内向、孤僻、被动、依赖、固执、情绪不稳、神经过敏和刚愎自用等。(3)生物学异常:①神经递质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不平衡。②抑郁症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异常。③生物节律紊乱,如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缩短。(4)生理学退化:老年人大脑发生退行性变,学习及工作能力、思考能力减退,使得兴趣狭窄,主动性不够,不愿改变现状,性情固执,行动缓慢,以致对社会各种要求逐渐不适应,故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常成为老年性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2临床表现

2.1临床类型老年期抑郁症包括3种类型:(1)老年期前发病持续到老年期或老年期复发的抑郁症。(2)老年期继发于其他疾病成为老年期继发性抑郁症。(3)老年期首发的抑郁症。

2.2精神症状

2.2.1抑郁发作的一般临床表现抑郁发作临床上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1)心境低落临床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悲观。(2)思维迟缓表现为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临床表现为主动语言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3)意志活动减退表现为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为行动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愿与人接触,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及业余爱好,回避社交。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及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引起医务人员及家属的高度重视。

2.2.2老年期抑郁症的症状特点老年期抑郁症临床表现往往不太典型,其症状特点表现为:(1)悲观心境、自身感觉很坏;(2)睡眠障碍,失眠或早醒;(3)食欲很差;(4)动力不足,缺乏活力;(5)兴趣和愉快感丧失;(6)自责自罪、消极想死;(7)体重下降;(8)性欲降低。

3诊断与鉴别诊断

3.1诊断标准目前其诊断应符合一般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由于老年期抑郁症的情绪障碍和行为异常具有一定特殊性,症状群临床变异较大,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抑郁症状,如躯体和疑病症状较突出、可出现“假性痴呆”等,因此在应用一般标准时,应注意老年期抑郁症的某些特有的临床特征。

3.2鉴别诊断需与老年痴呆、继发性抑郁综合征、焦虑症、精神病性抑郁症、神经衰弱、躯体疾病相鉴别。

4治疗

老年期抑郁症的治疗包括心理社会治疗及药物治疗。

4.1药物治疗近年新型抗抑郁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即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目前可选用的药物有左洛复、百忧解、赛乐特等。新型抗抑郁药服用简便,疗效可靠,安全性好。这些药物包括:(1)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及奈法唑酮等;(2)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3)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4)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5)去甲肾上腺素能-特异性五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米他扎平。

4.2心理治疗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对老年期抑郁症有效。心理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4.2.1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采取合理的方式,将情绪宣泄出来。鼓励患者广泛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说出自己的痛苦,寻求他们的帮助。同时应胸怀坦荡,真诚坦率,豁达大度,宽仁博爱,使自己有个好心境。多交几个无所不谈的朋友,快乐就会增加,忧伤就会减少。

4.2.2丰富自己的生活,积极地进行情绪调节可以通过远足、郊游、爬山、游泳,去转移不良情绪亦可投入自己的爱好中,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

4.2.3亲朋好友的指导帮助,是不良情绪的外部抑制力量对神经性抑郁症患者,亲人们应抱之以亲切和同情的态度,鼓励患者倒出内心的苦闷,使其在亲人们的指导帮助下尽快适应环境,并取得社会的支持,为疾病治疗创造良好的氛围。

5预防

对于老年期抑郁症,治疗是一个方面,关键还在于预防,尤其社区预防工作。老年期抑郁症的防治要注意以下几点:(1)子女对于老年人,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同时要在精神上给以关心,提倡精神赡养。(2)老年人要面对现实,合理安排生活,多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多与年轻人交往,常动脑子,不间断学习。(3)按照自己的志趣培养爱好,如种花、钓鱼、书法、摄影、下棋、集邮等。(4)由于老年期抑郁症容易复发,因此强调长期服药,对于大多数患者应持续服药2年,而对于有数次复发的患者,服药时间应该更长一些。

[参考文献]

1田成华.老年期抑郁症治疗新进展.中华医学杂志,1999,79(7):558.

2钱梦珠.老年期抑郁症的社区心理因素分析初探.上海精神医学,1996,6(增刊):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