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润楠研究

时间:2022-03-08 11:23:00

滇润楠研究

1.滇润楠的生物学特性

滇润楠乔木。枝条圆柱形,无毛。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革质,上面绿色或黄色,光亮,下面淡绿色或粉绿色,无毛,边缘软骨质而背卷,中脉在上面下部凹陷,不平坦,下面凸起,侧脉每边约7-9条,有时分叉,弧曲,近叶缘处消失且网结,两面凸起,横脉及小脉网状,两面明显构成蜂窝状小窝穴;叶柄腹面具槽,背面圆形。圆锥花序,各级序轴及花梗无毛;苞片及小苞片早落,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层苞片较小,外面密被锈色软毛,内面近无毛,外面被锈色柔毛,内面无毛。花淡绿、黄绿或黄至白色;花被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筒倒锥形,花被片6,长圆形,先端急尖;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基部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与外轮花被近等长,花丝无腺体,花药卵状长圆形,第三轮雄蕊稍长,花丝基部有2个具柄的圆状肾形腺体,腺体柄长达花丝长之一半,退化雄蕊,先端卵状正三角形,柄基部被柔毛;子房卵球状,无毛,花柱丝状,与子房近等长,柱头小,头状。果卵球形,先端具小尖头,熟时黑蓝色,具白粉,无毛;宿存花被不增大,反折;果梗不增粗。花期4-5月,果期6-10月[3]。

2.滇润楠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近年来滇润楠苗木供不应求常规繁殖方法不能满足市。而组织培养解决了种苗迫切需求,利用组织培养方法是发展其产业化生产的重要途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始于20世纪初,以植物生理学为理论基础。开始纯粹研究植物学基础理论,现已发展成现代农林业生产及科研的重要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当代生物技术领域中理论最为基础、应用最为广泛、进展最大的领域。2003年林萍,普晓兰等人[4]研究证明:对于滇润楠并非细胞分裂素(BA)及生长素(NAA)浓度增大,诱导率越高,生长就越好,而重要的是二者浓度的最佳配比。并得出BA4.0+NAA0.5的组合诱导率高,芽苗生长健壮。此研究为滇润楠的组织培养奠定了科学基础。2004年邵金平等人在林萍的研究基础上研究发现山地红壤配以福贝菌肥可提高生长量加速成苗过程。研究还发现,加入福贝菌肥的基质幼苗病虫危害程度较轻、基质保肥性能较好、且不易板结、幼苗根系发达、生长正常[5]。

3.滇润楠的抗性生理研究

3.1滇润楠对大气污染的抗性研究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在空气净化、减少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及车辆废气排放量急剧增加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威胁人类健康。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极为严重,这无疑是对城市绿化植物的一大考验。张学星等[6-7]进行抗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滇润楠对SO2较敏感,对HCl、HF、NO2具有较强的抗性。滇润楠抗污能力强,在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条件仍然可以生存,适合种植于路边、工厂周围等易受污染的环境中。

3.2滇润楠抗旱性研究就

昆明四季不分明,分旱、雨两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期间的降水量仅占年均降水总量的11%,因此,旱季水分通常成为昆明市树木生长发育限制性因子,灌溉养护管理成本很大。因此合理选择相对耐旱是昆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滇润楠适应干旱交替的环境变化,有很强的抗旱能力,通过赵林森的研究可以证实[8]。

4.滇润楠对SO2的指示作用

SO2是目前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之一,随着含S能源使用增加,SO2污染日趋严重,对生态系统产生很大影响。近些年利用高等植物监测大气SO2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9]。何蓉等人测定不同季节中,滇润楠叶片中S的含量与大气SO2的污染程度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滇润楠是一个比较好的监测大气SO2污染程度的树种[10]。可用于SO2污染较严重的地区,用于监测大气污染。

5.讨论与建议

创造健康、安全、舒适和优美的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现代园林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美观,同时注重园林的生态效益。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全面认识。现有资料表明:滇润楠是园林植物中优良树种,适合推广、发展和利用。但是对其认识还有有待深入:

(1)加快滇润楠的组织培养与育苗工作。虽然滇润楠的组织培养与育苗研究已有多年,但是尚存在原有技术不够成熟,可操作性差,新技术尚不完善等问题。应加快研究工作,以满足社会对滇润楠种苗的需求。

(2)加强对滇润楠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由于对滇润楠的研究尚属初级阶段,所有有关滇润楠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还未开展,这不利于对滇润楠的全面认识。尤其是光合特性是衡量物种生物量、固碳释氧效益的基础,应尽早开展。

(3)综合评价、科学配置。结合树种的抗污吸污净化能力其生长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李锡文.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31:1-463

[2]初庆刚,胡正海.中国樟科植物叶中油细胞和粘液细胞的比较解剖研究,植物分类学报,1999,37(6):529-540.

[3]吴征镒,等.云南植物志,中国科学出版社.

[4]林萍,普晓兰.滇润楠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园艺学报,2003,30(2):239~241.

[5]邵金平,等.配方基质对绿化苗木移植保存率和生长的影响,广西林业科学,2004,33(2):90-92.

[6]张学星,等.云南乡土绿化树种对HCl和HF气体的反应,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5):47-51.

[7]张学星,等.云南13种乡土绿化树种对SO2、NO2气体反应的研究,西部林业科学2005,34(4):40-46.

[8]唐甜甜,赵林森.滇润楠与香樟幼苗受旱复水后的生理变化对比研究,林业建设,2006,15-18.

[9]郑淑颖.SO2污染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生态科学,2000:19(1).

[10]何蓉,等.绿化树种叶片中硫元素的含量特征,云南环境科学,2006,2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