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三乡蚕桑产业发展论文

时间:2022-02-20 02:34:00

西山三乡蚕桑产业发展论文

1西山三乡产业结构现状

西山三乡是指杨柳乡、瓦房乡、瓦马乡,属隆阳区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区,东临保山坝,南接蒲缥镇、道街乡,西至怒江边,北交泸水、云龙县。最高海拔3655.9m,最低海拔680m。西山片区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山区气候,呈现北亚带和南温带2个气候类型,垂直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节分明,晴雨昼夜有别,小范围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北亚热带包括杨柳、瓦马西部和芒宽江东4村,年平均气温18.2℃,年降雨量729mm;其余地区属南温带,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400mm。区内大部分以石灰岩和沙页岩风化的黄壤、宗红壤为主。总耕地面积7733.6hm2,劳动力逾5万人。适宜种植水稻、麦类、包谷、甘蔗、烤烟、香料烟、山葵、蚕桑、红花、经济林果和热带水果等。西山片区3个少数民族乡集中了近9.3万人的贫困人口,是全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2适宜养蚕区的比较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适宜栽桑养蚕,加之高原空气清新,污染源少,具有发展蚕桑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隆阳区工业副业不发达,特别是广大山区,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之2009年外出打工农民返乡上升的情况下,农民增收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而蚕桑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解决山区劳动力就业问题;三是蚕桑产业是经济型和效益型并存的产业,可作为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来实施;四是在适宜的地方种桑养蚕效益高于其他作物。新植桑园当年种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3年后进入盛产期,产值可达2.25~4.50万元/hm2,而种植玉米按9000kg/hm2,1.4元/kg计,产值1.26万元/hm2。因此,种桑养蚕与玉米相比经济效益增长1.7~3.0倍。

3蚕桑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产业间争地矛盾突出,蚕桑合理布局难以保证

由于近几年西山三乡产业发展比较多,很多地方难以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导致一村多业,产业争地、争劳力比较明显。比如杨柳乡立体气候明显,地形复杂,最高海拔2864m,而最低海拔为670m,适宜种植的作物有很多。2008~2009年,区政府下达的产业种植任务主要有甘蔗600hm2,香料烟333.3hm2,核桃266.7hm2。烤烟233.3hm2,蚕桑266.7hm2。这就导致多数桑园规划在不适宜的山地上,套种在核桃树下和其他作物里,坡度陡、土壤贫瘠、没有水源、土地条件差而造成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

3.2认识不到位

蚕桑产业是一个既种又养的产业,种好桑树,养好蚕,夺得蚕茧丰产丰收,才能体现这个产业的经济效益。而多数乡村干部认为把桑树种下去,完成上面下达的种植任务就算了事,存在“重栽轻管”的思想。而广大农民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只将发来的种苗栽好,并不对其进行管理。

3.3交通条件差,技术服务不到位

西山三乡种桑产业和养蚕户分布比较零散,交通不方便,蚕桑技术辅导员下乡时多数走路和骑摩托车,有时连下几天雨,辅导员根本无法到农户家进行指导,不能及时很好地解决饲养中存在的问题。而多数蚕农饲养水平低,在饲养过程中,关键技术不会处理,影响了蚕儿的发育,导致蚕茧产量和质量降低。

3.4桑园有效面积(养蚕面积)少,种桑不养蚕农户所占比例大

西山三乡有种桑户3204户,而2008年养蚕户499户,所占比例为15.6%,还存在毁桑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投入不足,导致茧质茧量低。栽桑养蚕需要对桑园和蚕房建设蚕用物资的投入,而西山三乡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还存在人畜共室的现象,因此多数农户桑园和蚕房投入不足,导致桑树长势差,叶质不好,蚕房建设不标准、不规范、保温效果差,升温升不起,空气不对流,养蚕业绩无法体现。二是价格波动影响了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全球性经济危机,直接影响茧丝行情,2007年白蚕丝价格为20~22万元/t,2008年降到13万元/t。全区鲜蚕茧收购价格降了2.1元/kg,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4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4.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合理调整产业区域布局,调整作物结构,做到一村一品,适当压缩低效益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择优布局。把桑地规划建设在生产条件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最佳适宜区,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4.2提高认识,增加投入

从乡到村,从村到组到农户,必须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克服“重栽轻养”、“重栽轻管”的思想,加大对桑园建设和蚕房建设、蚕用物资的投入力度,改善生产条件,蚕桑产业才可持续发展。

4.3典型引路,样板带路,打造专业示范村

要认真抓好标准化高产示范样板建设,充分发挥丰产桑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优质、高产、高效。样板要办到村、办到组,让广大农户能看到、能体验到蚕桑产业确实是一个好产业,只有实实在在能受益,农户才会自觉自愿发展。在建设示范样板园的同时,要在种植面积大、有条件和基础好的村打造蚕桑专业示范村,严格按照专业示范村建设标准,切实抓好指导和服务工作,用事实说话,真正起到典型引路,推动面上生产的发展。

4.4广泛宣传,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会,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做到干群思想统一。要高度重视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对蚕桑辅导员和农户进行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以村组为单位培训的方式,就近培训,服务上门,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争取每个村在不同环节都能进行1次培训,让广大农户熟悉种桑养蚕技术,不断提高辅导员和农民种桑养蚕水平,挖掘潜力,提高效益。

4.5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要加强桑园的施肥、除草、病虫防治、剪伐工作,确保桑树健康成长,同时要合理套种作物,最好是套种矮杆的豆类、辣椒、生姜等作物,不能套种高杆的玉米等作物。养殖环节要建设标准化蚕房,提高饲养技术,增加农民收入。

4.6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要健全区、乡两级技术服务体系,充实技术力量,健全机构,配齐技术人员和辅导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和待遇,实行效益与付出挂钩、技术分片包干、相互协作制度,解决专人不专职问题,建立以考核奖惩为主的工作激励机制,营造齐抓共管良好环境。

5结语

在西山区发展蚕桑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择优布局。要典型引路,集中抓好样板,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使试种户取得效益。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丰产桑园的示范带动作用,然后逐步推广。

摘要:阐述了西山三乡产业结构现状,论述了西山三乡适宜养蚕区的比较优势,指出了其蚕桑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蚕桑产业;优势;存在问题;发展建议;云南保山;西山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