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评审的不真实性论文

时间:2022-10-13 02:16:00

教师职称评审的不真实性论文

教师的职称评审涉及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是教师们关注的热点,它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学校是塑造人心灵的地方,学校应该是最民主、最有正义感的地方,应是社会的一块净土。但是近年来职称评审中越来越严重的泡沫化现象,已经玷污了教育这片净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必须予以纠正。

现在各地的职称评审,虽然具体标准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一般是对教师的教龄、学历、年度考核、专业工作奖励、行政奖励或荣誉、论文论著、教科研成果或是实验课题等方面进行量化赋分,这些条目大致涵盖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评价。虽然制度设计比较完备,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只有教师的教龄、学历这两项比较真实,其他各项都存在泡沫成分,存在的问题较多。由于职称评审中存在的泡沫化现象,其中存在的不公平深深地伤害着教师们的自尊,挫伤了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这种职称评审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怀疑。具体来说,教师职称评审中的泡沫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年度考核领导占优

有的地方在职称评审中规定,年度考核合格的年积2分,优秀的每年积5分。我们不能否认,制度是为了鼓励教师们力争上游,无可厚非,可每年的年度考核,由于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或者标准比较模糊,领导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或让标准体现领导的意志,“优秀”大部分被领导获得,而工作优秀的教师则常常很难获得优秀等次。

要改变这种状况,主管部门在对教师进行年度考核时,要有一个硬性规定,规定普通教师考核优秀的比例不低于某个标准,考核结果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避免暗箱操作。

二、专业成绩奖励明显不公

关于专业成绩奖励,有的地方规定,县级教学能手积10分,乡镇教学能手积5分,优质课、基本功比赛等也有一定积分。由于所教学科不一样,任课教师的人数不同,存在明显不公。例如,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任课教师人数较少,基本上每四年能轮流上一次县级的公平课评比;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的人数较多,有的教师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上一次县级公开课,连获奖的机会也没有。人数较少的学科的教师连校教学能手都评不上,却能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称号;有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教师连续获得乡镇教师能手称号,却没有机会上一次县级公开课。工作量大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感到明显不公。

对于专业工作奖励,要做到尽量公平,应适当地扩大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的获奖比例,适当地减少任课教师人数少的学科的人数,也要避免出现“批发”优质课的现象,要把真正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选出来,要名符其实。

三、行政奖励或荣誉称号名不符实

有的地方在职称评审中规定:

乡镇优秀教师加5分,县级优秀教师加10分,地市级优秀加15分。而实际上县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大部分由领导得到,有的领导连续获此“殊荣”。有的教师为了获得这一称号,只有请客送礼,助长了歪风邪气。优秀教师的评选教师们往往不知是怎么选出来的,事实上成了“优秀领导”的评选。这样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名不符实。

因此,建议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评选优秀教师时,要规定普通教师的获奖比例,让“优秀教师”名符其实。

四、论文论著的水分太大

论文论著在职称评审中是必不可少的,有的教师就从中想办法。现在的中小学教师真正能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毕竟是少数,可到职称评审时,大部分教师有发表或评奖的论文。有的教师平时写个文章语句都不通,竟然在“部级”刊物上,还有的教师连一篇论文都没有发表过,竟然还有“论著”。这其中有的是非法出版物,有的个别正规期刊打着教研版、综合版的幌子,只要交了一定的版面费就给予发表的,有的只要交上几千元钱就能挂上个副主编、编委的称号。本人在工作之余,撰写了三十多篇稿子有幸发表在各级刊物上,近几年收到的约稿函却有几百封之多,大部分是收费的,它们中有正规的期刊,也有非法出版物。至于交钱就随便可以获得“部级”“省级”的一、二等奖的情况更是普遍。这样的论文、论著有多少水分,又有什么价值而言?

在职称评审时,对论文论著切实把好关,既是对教师们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教育部门可在网站上公布合法期刊的名称,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给予积分,如发现这些期刊有收费或变相收费的,就把这些期刊从中删除,让大家互相监督,坚决遏制学术腐败。

五、教研成果、实验课题华而不实

有的地方在职称评审中教科研成果、实验课题积分较多,并且可积多项,导致课题作假成了某些人追逐的目标。课题研究需要相应的物质支持与经济投入,需要教育专家对教师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指导,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而有的学校科研经费缺乏,教师理论水平低下,连教育报刊都少得可怜,竟有十几个课题,有的教师手中竟有几个课题。

申请课题时找熟人,投门子,网上下载东拼西凑出课题研究报告,更有甚者在结题时交上足够的“银子”后,结题证书就发下来了。这样的课题华而不实,只能是制造了学术垃圾。有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在课题上挂个名,什么也没干,居然也能在评审时通过。公务员之家

因此,对于课题的管理,主管部门一定要给予严格规范,控制课题数量,从严结题,真正产生一批科研成果,而不要这些劳民伤财、华而不实的东西。

希望主管部门对职称评审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尽量减少并逐步消除这些泡沫,以制定能够真正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政策,给教师们一个公平的环境,让教师们安心做好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