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论文8篇

时间:2022-12-30 11:04:18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论文8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育问题和应对措施

1.绪言

小学的教学比较突出的是教育性质,这和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不同于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时期,小学的学生在很多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懵懂的阶段,他们很多还没有被完全的社会化,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让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这也就导致了在对于这一群体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一定的考量。

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常见问题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一个初步认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认知的冲突,这在学生的认知层面就表现为对于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会进一步的影响到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他将儿童的心里发展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2.1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图式的功能;2.2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Preoperational,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会使用不具保留概念,没有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2.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ConcreteOperational,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2.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FormalOperational,11-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像思维。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对于很多基本的概念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于具体的事物仅仅是感觉和最初的认知状态,同时,个体的迅速社会化也开始让孩子的社会角色开始增加,角色之间的冲突也会进一步加深,反应到孩子身上就是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情绪,比如对学生产生一种抵制,不想学习或者是恶意破坏课堂上的相关秩序,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学生得到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干扰到其他人的学习,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于语文专业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涉及到对于道德行为的规训,而这往往需要和情景教学相联系起来。

3.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景化

3.1课文教学引入素材的多样化对于一本课本来说,语文课文的情境创设最需要的是有好的素材和完美的导入,在现行的语文教材角度上来看,可利用的素材有很多,比如寓言类或童话类的课文,往往是角色扮演的好素材,例如在《守株待兔》的课文里,就设置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农夫、大树、兔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丁娌子和旁白,让学生自编自演一些童话剧,还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创新的改编,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这在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生动形象的告诫同学们做事情不要墨守成规,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再做决定。除了素材的选取外,创设情境需要一个良好的导入过程,因为新的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往往和新课程的导入有关,在设置课程导入部分导入新课程的环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因为往往在这个环节,教师深入浅出的导入,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也由于心理学的第一印象效应,学生往往会对课堂导入部分记忆比较深刻,这时,如果将课堂导入部分和情境的创设有机结合,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3.2教师新课程衔接导入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作,教师此时主要充当的是“引导人”的角色,比如在讲述“龟兔赛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先自己去想像真正有一直乌龟和兔子在比赛跑步,那按照常理,乌龟最终一定会输给兔子,可是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在这个故事中,乌龟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调动起学生们进行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那么在接下来的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相对较轻松,学生们会自然觉得故事有新鲜感,老师不需要运用演课本话剧的方式教学,而是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用语言创设情境:“小乌龟行动那么缓慢,你们看,他的腿真短啊,他慢慢的一步一步爬,虽然他比不上兔子,可是最后却坚持爬到了终点,可小兔子却因为懒惰,在半途中睡着啦?”这时学生的心里会有相应的画面的出现,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理解:任何事的成功不光光靠天赋,还要靠坚持,当然对于教材知识的全局性的掌握是做到灵活创设情境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情境的创设不能千篇一律,活动的节点要富有趣味性,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设置,把握渗透和融入的方式以及时机,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自然而又顺理成章,达到“踏雪无痕”的境界。不要一味的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牵强附会或者太过于注重启蒙教育情境的创设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

4.小结

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教学,更多的应该是给学生最为基本的引导,小学生这个群体往往处于这样一个问题频繁发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丁娌 单位: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2007(Z1)

【3】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06)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1小学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为了好的成绩,更是为了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学习语言的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小学语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文化传递性特征,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和道德的义务教育学科之一。

1.1小学语文教育的功能:语文是一门不能急功近利的基础课程,要从小学阶段就要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功能。(1)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中心思想。针对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学习方式,思想道德教育要以语文教育为依托,以语文教育内容的实施来进行。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养成也同样离不开语文教育的实施。(2)表达、交流和传递:小学语文教育具有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重要功能。语文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就是进行语言交际和传递文化。小学语文教育在传授和传递知识与文化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如何表达和交流。(3)育人:小学语文教育以第一和第二课堂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人文情怀的熏陶式教育,让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小学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是表层层面上,而是将育人转化为实际行为。

1.2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1)语文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基础学科,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外,语文教育还具有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是无法去学习一些相关科目的。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是一种工具,只有让学生掌握好这种工具,才可以去学习其他的科目。简而言之,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的。(2)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小学正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学习和接受能力最佳阶段,这一阶段接收到最好的教育,会使其日后的学习有良好的发展。语文教学内容蕴含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彰显着我国的软实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基础学科,对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素质教育应重视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旨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不言而喻,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育者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2.1课程改革是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要以新理念去开展素质教育。教师要采用以学生为主,课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利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2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其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基本素质包含的内容有: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及劳动技术素质。同时,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如个性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个性潜能等个性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落实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和学会健体三个方面。(1)做人: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时,应教学生先学做人,强调德为先,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学做人,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2)求知:教师既要授予学生知识,也要授予学生求知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求知识,在教育实践中主动汲取新知识和新技能。(3)健体: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锻炼身体,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

2.3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从教育实践和成效而言,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小学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教师做好语文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3小学语文教育对开展素质教育的作用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同时,小学语文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对开展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1体悟生活: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宜的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引导学生体悟生活。小学语文教育引导学生体悟生活,对开展素质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2体悟思想: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能有效调控学生的情感,如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获得或者是享受美好的感受,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3体悟责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要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地向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体悟自己的责任,进而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起到辐射的作用。

4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素质教育是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以全面提升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以尊重学生主体性、重视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

作者:王瑜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铁西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济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2]张明昕.关于小学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才智.2011:(14).

[3]王寅生.浅谈小学素质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探讨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主题明朗,内容充满趣味能够激起儿童的阅读兴趣。因此,儿童文学研究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育课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儿童文学特殊性

儿童文学是指依据儿童发展需求,由成人创作的与成人文学相区别的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其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儿童文学是实现成人意识与儿童沟通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阅读动机,促进其对世界认知的加深。同时,儿童文学从属于文学范畴,同样具有一般文学的共同特点。因为儿童文学以儿童为主要受众,对语言有着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研究,不难发现儿童文学作文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创作主体以及阅读主体之间保持着特定差异,在创作者个人层面具有很强的成人因素,且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在儿童接受阅读的过程中,对儿童的意识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样,儿童在进行文学阅读的同时就无法避免摄入成人观念的影响,发生成人作者与儿童审美相碰撞的问题。

二、儿童文学价值分析

很多学者在进行儿童文学价值的研究的过程中都有这样的共识:我国以往的儿童文学过于强调教化取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论的不断进步,到后期才逐渐开始向审美、娱乐等方面进行倾斜。可以说儿童文学经历了从教育功能向多方面价值的转化。例如王泉根教授在其著作中就提出“儿童文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和平衡心理的作用”,这一理论的提出强调了儿童文学多方面的价值意义。儿童文学最根本的作用就是满足儿童审美需求。儿童文学作品的所有功能都是依托于艺术美来实现的,儿童文学的审美应当以无功利化、实现儿童情感塑造以及儿童审美情感的表达等诸多要素为指引。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特指适合7~12岁儿童阅读的作品,按《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全部属于公民义务教育阶段。这部分儿童文学作品顺理成章成为了编纂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来源。因此,对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进行关联性研究时,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二者始终贯彻这样一条主线。在中国的儿童教育方面,儿童文学作品同小学文学作品渊源深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四、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思

虽然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育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进行追溯,便会发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不断提高,然而进一步研究的话,其中却隐藏着作品选材有待改进的问题。儿童属于审美经验缺乏的特殊群体,在进行儿童作品选材时应充分尊重儿童审美要求,从而对儿童文学作品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具体表现包括:部分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领悟和分析水平尚无法满足引导儿童成长、发展的需求。通常表现为小学《语文》教材选材过程中对儿童阅读审美性的不够重视,如儿童诗教学选材中表现出过度的知识化倾向,功利性引导在儿童童话教学中的突出表现,寓言作品中价值取向泛化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对儿童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教学,就无法引导学生正确体会和学习儿童文学的内涵和韵味,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当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无法规避的问题。

五、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1.提高教师儿童文学素养

教师要理清儿童文学与小学教学的关系,充分认识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对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有足够认知,引导儿童进行正确审美。要让教师对上述要求进行正确理解,不断提高自身儿童文学素养,加强对儿童文学的科学理解,提升自身运用儿童文学进行教学的授课水准。教师要积极了解当今儿童文学发展现状,对最新儿童文学作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自身素质过硬的条件下,更好地指导学生儿童文学作品的课外阅读,实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水平的综合运用。

2.提高儿童文学创作的水平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新型网络传媒的兴起对于传统类型儿童文学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断加强和完善儿童文学,创作更加符合时展要求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唯一出路。目前,即使每年都有新的儿童文学作品面世,但受制于创作者自身水平以及成人与儿童审美差异等因素,大部分作品并不令人满意,其中一部分作品甚至呈现出过度成人化倾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积极鼓励教师深入接触群体参与儿童文学创作,在此基础上为参与儿童文学创作的教师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积极进行教学研讨,相互汲取经验,从而促进儿童文学创作水准的不断提高,使儿童文学能够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作者:计幼平 单位:江西省鄱阳县鸦鹊湖中心学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育中朗读的必要性

一、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注重朗读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学生去死记硬背,这种教学形式只会让学生感到反感。语文教学本来就应该是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若是想要去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和内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文章内容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印象,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能对文章中较深的内容和语句有进一步的了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想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就是要多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挖掘文章深层次的东西。举例而言:在进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多进行朗读,在第一次朗读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觉得很有趣,就只是雪地里一群小动物在来回走动,第二次朗读学生就有可能进行会想为什么小狗画出来的就是梅花呢?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再次进行朗读的时候学生就会去寻找这些小动物的共同特点,从而发现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爪子画图。通过几次朗读,不需要教师的再次指导,学生就已经把文章的主旨读出来了,所以朗读很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二、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表达一些情感的,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去反复朗读去体会,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也能起到不小的帮助作用。举例而言:我们的小学课文中有《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都是表达对我们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去朗读,从而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于祖国的热爱,也能激发自己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再有就是《妈妈的账单》这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在家庭关系中妈妈对孩子无私的付出,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懂得什么是感恩,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去朗读这篇课文,让学生从妈妈的账单中发现妈妈对于家庭的付出和对彼得的爱,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懂得要尊重自己的父母,感受父母对于自己的付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朗读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组织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是教育学生学会组织语言,很多人可能认为小学生在迈入小学之前就能说话了,并且能够顺利地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描述出来,为什么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呢?首先,能说话并不代表会说,语言运用也是讲究一定艺术的,“春天来了”和“路边的迎春花开了,春姑娘静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两句话都是要表达春天来了,但是运用的语言截然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因此,要想让别人了解或者是认同我们的观点,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是一定要具备的。小学语文课本选材大部分都是精挑细选的,作者的用词用语也是相当考究的,如果能让学生多去朗读这些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组织能力也会起到不小的作用。举例而言: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时,有一段是“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这两段的内容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于桂林山水的喜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对这一类的内容进行阅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这样无论是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还是写作都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培养了学生独特的语言魅力。

四、如何进行朗读

既然我们都说朗读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进行朗读呢?首先,教师要引起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入到文章所表达的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其次,在朗读的过程中设定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朗读,从而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保证了朗读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希望教师能够带领我们的学生进行朗读,让语文教学更美好。

作者:李淑英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丁塘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意义及步骤[J].教育革新,2014.

[2]魏明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J].学周刊,2011.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育探讨

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最基础的阶段,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但近年来的调查却暴露了许多问题。基于此,作为当下一名一线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教育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效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确认识当前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构建所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育教学,主要责任在于老师。目前,很多教师对课程标准认识有偏差。由于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语言工具性,因此对于二者的处理方面存在偏差,使其一方面被忽视,使得语文教学不能全面发展;语文学科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师在把握时也会出现偏差,常常忽略其综合性的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但是教师对其理解产生偏差,甚至有时流于形式,对于提问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设计,使其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等,这些偏差使得小学语文课堂不能进行有效教学。很多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每个阶段学生会呈现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影响了教学效果,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要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培养。而且,教师也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关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以自己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不仅如此,有的教师忽视方法指导、忽视教学评价,从而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二、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过往满堂灌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慢慢的以学生为本教师主导教育模式逐渐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教师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而课堂是教育教学行为实施的主要场所,教学模式的革新,其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发展。当前的小学教育,特别是语文课程等基础课程的教育,并未能获得预期的发展,其归根究底是教师教学定位的缺失。现在的小学生,不再是野乖乖孩子冶,他们标榜的是个性,标榜自我。教师要认识到,现在的学生不希望野被要求冶、野被接受冶,他们想要被理解、被发现,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把严肃的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发挥自身在课堂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来,使学生释放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自主能力,从传统课堂上的配角转化为主角,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构建

新时期,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合作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对于分组问题一定要严肃对待,不能草草了之,小组的人员结构决定了合作能否顺利进行下去。教师在分组之前应先仔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从心理学角度看,不同性别的个体的认知方向、认知能力等都有所不同,这就说明如果一个小组中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那么这个小组分析问题可能会不全面,无法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另一方面,如果小组成员都是内向型学生,那么这个小组的合作气愤就不会太高昂,不主动等;而如果小组成员都是活泼好动的,那么活动可能就会杂乱无序;而小组成员的成绩如果划分不合理也会影响合作活动的进行。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进行分组,保证一个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研究表明,当一个小组内有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时,往往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接纳感与责任感。成绩差的学生也不会受到来自教师的压力,可以降低他们的学习焦虑性。而不同能力、特长的学生组合到一个小组后也能够提高小组的活动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存在感。

四、习惯的培养,伴随一生

不容否认,习惯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所以,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古文说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就是说教师教人知识不如教他们良好的获取知识的习惯。习惯是影响课堂情趣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家都知道生活处处是语文,所以语文的知识面和范围是很广泛的。局限于单纯的课本知识是难以学好语文的。所以,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之中,教师唯有传授其学习方法,课本只是学习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学习的方法,然后运用学到的方法在课外获得知识,这就是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本当学习的大纲,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快更高效的学习,才能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我们主要看中学生的朗读,而忽视了听说写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事实。在课堂教学上,不能再一味的依赖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写,这样的课堂才能叫有情趣的课堂。如果学生一直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那么他将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乐趣。只有学生养成听说读写的习惯,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学生的能力才会提升,课堂效率才会高。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当前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开展;以及习惯的养成,从而真正的提高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特色教学有效开展。

作者:李孟秋 单位:江苏省沭阳南洋学校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还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都逐渐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需要的人才,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的成熟年龄也逐渐趋于低龄化。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时展潮流的人才,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水平,在教育阶段开展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教学又是一个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学科,因此,在这一时期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整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整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理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束缚

在教育的各个阶段,语文是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虽然新课改政策的实施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选择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他们看来,只需要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教学,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即可,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人格发展的塑造。这样一来,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整合发展。

2.教师的专业素质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随着教育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发现,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却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能。从我国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尚且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整合发展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整个教育工作中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整合发展,本身强调的就是两门课程的同步发展,而不是将其分割开来,独立地进行教学。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是这一工作的核心任务。比如,教师在对那些犯错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可以改变一下教育的方法,将传统教育中的批评教育改变为鼓励教育。就拿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说,难免有一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不够认真,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或者说以请家长为理由来要求学生的话,就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但如果教师能够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对他们说一些类似于“虽然你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我认为你能完成得更好,下次向我证明你的实力,好不好?”这样的话,说不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心理教育强调因材施教

教育大家孔子,及当今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广泛的认可。“人如其面,各有不同”,每个人的心理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坚持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从性格内向与外向这一方面来看,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比如,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上课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就要在课下和他们多进行沟通,以朋友的方式去靠近他,但这绝不是说,要纵容他的这种性格,而是要适时鼓励他,通过老师与同学的帮助,逐渐改变其内向、胆小的性格。而对于那些活泼、外向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对他们适当地采取一些挫折教育,让他们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适时警醒自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将情感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

小学语文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而心理教育的有效开展也离不开情感教育提供的有力保障。比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小小志愿者或者拔河比赛等这类锻炼心智、意志的班级活动。让同学之间能够通过活动逐渐深化情感,培养坚定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将书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体验心理的升华、人格的完善。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还是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语文教育恰好又在情感教育中实现了与心理教育的统一发展。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有机地将心理教育融入语文教育中,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学习能力得到同步的提高。

作者:刘振霞 单位:河南周口鹿邑县涡北镇姚庄小学

参考文献:

[1]刘中权.新课程下心理健康在小学语文课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

[2]陈澍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J].新课程,2014(9).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人的个性是自身所有心里也正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的个性是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一个人的个性其实与自身的遗传因素是有非常的关系的,但是先天遗传是一部分因素,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之间的联系也是比较紧密的。因此我们说在人个性的形成中,学校所起的重要也是不容忽视的。

1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主观能动性问题:现阶段我国实行的语文教育教学始终都是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做笔记,这样的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使用了千年。这种教学模式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学生这方只能够一直听老师讲课,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本得不到应用的发挥。连主观能动性都发挥不出来,更不要提培养学生的个性了。

1.2教学方法问题: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生怎样识字,教育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写字、读书这两种,并没有将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有效的连接,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学生的识字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3语文考试失范:在我国,考试是检验学生成绩的重要标准,而语文考试本身就是检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的,但是很多的语文考试并不是为了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的考试题出的就是在玩文字游戏,这种考试存在很大的失范性,不仅影响到了语文教育教学,而且对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2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2.1给学生提供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都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和胜负欲,学生都是想表现自己的,而在小学语文这门课程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就要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们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本中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

2.2教学氛围要尽量轻松:在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学生的被动地位,教师的威严在教育教学中是不容侵犯的,这样的一种观点深深的烙印在学生的心中,也使得整个教学氛围过于紧张,学生的想法根本就不敢表达出来,这样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这对于学生的创新培养是有弊端的。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找回学生的自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尽量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思考。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怎样才能够营造出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呢,首先,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不要以教师的身份来和学生相处,要与学生做朋友,只有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就要采取不同的帮助手段,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特长,也能够帮助学生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积极的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提出来,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出学生的个性,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其个性和品质。

2.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没有兴趣是学不好东西的,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也是如此,在教授学生知识之前要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在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技巧也是提起学生好奇心的一大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和巧妙性的结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组织性学习,学生只有研究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会真正的培养出来。

2.4开展良性竞争: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竞争的出现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竞争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敢于创新的精神。而且适当的良性竞争也能够培养学生不甘落后的个性品质。现在许多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付出努力,但一旦受到阻挠时,就容易半途而废了。老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应该将书本里的那些人物作为榜样,树立典型,用这些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个性。

3结语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领域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教育,之所以会受到重视是因为语文的独特性代表了我国长期沉淀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语文教育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主要根源,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来适当的改进教学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为社会培养有价值有素质的高水平人才。

作者:韩瑞 单位:德惠市布海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费秋林;;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缺少什么?[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试论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韦宏;;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与影响研究[A];繁荣学术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奚云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朱自强;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性资源[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有显著提升,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那么,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对学生个性的培养[1]。由于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特的个性,个性不仅由先天因素决定,也受到后天成长与教育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不要抑制学生的个性培养,而且加大对学生个性培养力度,当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时,其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对学习语文知识有很大帮助,也为其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进而为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为学生个性的培养提供有利保障,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潜能的激发营造良好的环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所以在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以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现,以比较直观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向学生呈现,所以课堂教学不枯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内心情感更加丰富,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此外,可以采取探究教学法实施教学,当学生自主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教师再起到辅助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育,学生在探究中进而培养了良好的个性。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学习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应当加大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力度,继而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期间,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要原因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缺少兴趣,那么将很难学好任何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时,教师要对该问题予以充分认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实现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例如,在《四个太阳》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是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向学生传授生字,使得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2]。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为什么在春天要画上多彩的太阳、秋天则是画上金黄的太阳呢?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联想到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可以激发其好奇心,也对其个性的培养发挥了主要作用。学生结合四个季节的景象,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刻理解。在语文教学期间,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培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是让我们画出太阳,那么,分别会画出什么颜色的太阳呢。学生通过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在所画的太阳上绘出不同的颜色,然后学生结合所绘出不同的颜色的太阳表达内心的想法。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为了推动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师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不但是向学生传授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将培养学生的个性作为主要目标,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3]。在培养学生个性时,教师需要采取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避免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行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基于此,教师在语文教育实施期间,要为学生创建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的学习与分析语文知识,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创新能力与个性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为学生营造轻松与和谐的学习环境时,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确保师生的成为朋友,双方相互信任[4]。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的回答存在问题,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而是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进而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思考中提出合理的问题,并进行创新,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因而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具有主要意义。另外,教师为了确保学生个性得到有效培养,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必须对每位学生个性进行深入了解,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采取可合理的引导学生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发挥其特长,并且教师弥补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观点,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个性培养具有重要意义[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为了早日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个性培养最为主要目标,通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进而有利于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此外,当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时,其创造能力与想象力有显著提升,从而对学习语文知识具有主要意义,也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刘国荣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章古台学区红星小学

参考文献:

[1]宋玲玲.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8):234-234.

[2]吴乐乐.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6):24-24.

[3]赵雪丽.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z1):14.

[4]张玲.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8):9.

[5]史杰.略谈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J].情感读本,2016(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