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时间:2022-09-20 06:04:36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摘要: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其应当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渗透和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能力与素养,从而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基于教学实践,首先分析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再对传承传统文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大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进入大学阶段,语文依然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当前传承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大学语文教学应当进一步做出改革和调整,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与要素。

一、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9世纪末,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传统文化就一直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甚至一度被边缘化,不少传统文化被冷落、遗弃,甚至濒临消失。不过这样的情况终于在近些年得到了改善。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社会思想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不再盲目地“崇洋媚外”,而是开始重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由于我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其他国家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兴趣,中华传统文化热正在全球兴起。自党的十八大会议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因为传统文化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力量。更是提出,要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由此,传承传统文化便成为一个时代背景和一份民族责任。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社会文化教育是其最为主要的职能。所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应当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语文是一门文以载道的学科,其对于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文化教育功能,高等院校通过语文教学的改革,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能力与素养,促进他们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更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相当必要的,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二、传承传统文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途径

(一)重视国学经典阅读教学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劳动和发展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文化体系,既包括物质性的内容,也包括非物质性的内容,它能够表现和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特质、风貌,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非常悠久,传统文化遗产丰富且博大精深。各种国学经典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的高度浓缩和结晶。为了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能力、素养,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的阅读,认识、了解传统文化,并形成相应的传统文化思维。例如,《尚书》《春秋》《诗经》《论语》《孟子》《荀子》《史记》《三国志》《新五代史》等国学经典,它们或影响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发展,或记录了我国的历史文化。所以教师应当系统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做好解释、引导工作,确保学生的阅读顺利、高效,并得到正确的认识。在阅读完一部经典之后,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写作阅读报告,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收获记录下来,教师再予以评价,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指导和改进建议。

(二)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如今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提高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信息化教学技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具有非常强的信息收集、展示能力和氛围营造能力,这对于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李将军列传》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便捷的网络资源,用声音和画面增强学生对古代英雄人物形象的感性认识,以便学生更好地接受大学语文课堂所传授的语言文字知识和传统文化内涵。

(三)加强课堂教学探讨,加深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

要想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能力与素养获得显著的提升,教师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以主体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传统文化产生主观、深刻的学习体验,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为了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讨活动,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当中不断地修正思想认识,从而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归园田居》这一组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课堂探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自由组合,分析每首诗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表达有何不同,从而避免教师一味说教,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诗歌当中。

(四)组织学生成立课后传统文化学习、研究团体

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教育外,教师还应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拓展到课外,渗透进学生的课外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更加全面的传统文化氛围熏陶,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研究与发展更加个性化、多样化、主体化。为此,教师应组织学生成立课后传统文化学习、研究团体,让学生根据兴趣去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研究。例如,学生团体可以以四大古典名著为学习、研究方向,系统地对四大名著进行背景、结构、人物、思想等方面的分析;或是进行课题研究,挑选一种传统文化艺术项目,对其起源、传承历史、特点、现状以及今后的保护与发展策略进行研究,这既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更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长远传承与发展。

三、结语

在当前传承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能力与素养,在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岑泽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

[2]李苗苗.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部署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5).

[3]王海燕.“足够重视传统”与“正确对待传统”[J].名作欣赏,2017(29).

[4]王子义,傅思泉.基于“大学语文”的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途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3).

作者:张玲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