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想象力培养

时间:2022-04-20 09:55:00

浅谈写作想象力培养

摘要:想象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释想象的定义及重要性,接着从以下三方探析作文想象力的培养:一、想象是小学生作文的需要;二、积累是想象的基础和前提;三、训练是提高想象力的主要途径。最后总结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经验,博览群书,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想象力培养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任何心理过程,不论简单或是复杂,都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创造力与想象力关系密切,具有创造力的人一般都具有超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因为有了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爱因斯坦之所能发现相对论,就是因为他能经常保持童真的想象力;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都是因为有了想象力……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想象力则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把发展学生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下面,本文就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做些尝试性的探析。

一、想象是小学生作文的需要。

写作需要生活,写作更需要想象。生活赋予文章丰满的血肉,而想象则给文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文意得到了升华。通过想象,我们可以使抽象化为具体,使静止的音符继续奏响,使片段的两头得以延伸,使浓缩获得到扩展……写作时,如果具备了想象的能力,在对材料进行加工时,就可以打破生活中的种种规则限制,或是超越时空,奇思妙想,使文章魅力无穷。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潜能。”小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提高,逐步增强概括性与逻辑性,甚至出现了创新性成分。而学生的想象活动又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意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因此作文教学要通过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积累是想象的基础和前提。

想象的基础和前提是知识,没有知识经验的积累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人们想象出来的新形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些新形象都需要在大量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基础上组合而成。而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由此可见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储备大量的知识、经验,想象才能够展翅翱翔。

1、注意观察,丰富表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针对写作教学提出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并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知识,丰富表象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习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各种事物,注意观察,勤于思考。首先要确定观察目标,明确的目的。其次,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等;在观察时,教师可做必要的讲解,并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学生观察得全面、具体。最后,还要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特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给观察的事物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比如观察一棵榕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可启发想象:从整体上看,这榕树像什么?这榕树长满“胡须”,又像什么?这榕树的叶子怎么样,微风吹来又会怎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个生动的意象就出现了:

榕树就像一把绿绒大伞。

榕树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

榕树的叶子翠绿翠绿的,一片挤着一片,一阵风吹过,榕树便沙沙地唱起歌来。

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胆想象,文章便能写得有血有肉,想象作文就不愁“没米下锅”。

2、语言描述,唤起想象。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教学时,教师可以用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描述,并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增强学生的感受,使学生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保证想象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时,我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入情入境地范读、描述,使学生感受到燕子的灵巧可爱,以及如诗如画般的春日美景。学生闭上眼睛,便能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

想象是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的,因此,言语对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只有言语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学生的想象才能从形象提高到抽象,想象才能变得更加广阔、深刻。因此教师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如何使用言语来表现想象。这对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广泛阅读,增加积累。

阅读是将书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已有的知识想整合,从而建构意义的过程。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曾说过:“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想象的最好学校,这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一般都是通俗易懂,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遇到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要让学生多读读或抄一抄,并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这样强化训练,日久天长,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而然就变成自己储备的表象财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使他们积累起丰富的词汇,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词汇准确描述外部事件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为了使学生清晰地感受、记忆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或是摘录文中精彩、精辟的词语;或是在文中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认识、看法;或是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后,经过认真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借阅课外读物,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经过广泛的阅读,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表象,在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时自然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了。

三、训练是提高想象力的主要途径。

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逐步积累生活经验,并在阅读中不断汲取知识的养料,心中储备了丰富的表象。这时,教师可通过训练,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其思维在广阔的空间,丰富的内容中自由驰骋。

一)、利用教材,开拓思维,发展想象力。

小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个由仿到创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练笔机会,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由此及彼,联物及类地联想,培养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1、引导学生由相近、相关的事物展开想象。如学习许地山的《落花生》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由朴素无华、甘于奉献的花生上进行联想:誰像花生在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贡献?学生打开思路,联想到了一个又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并从中体会到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平凡而伟大。

2、填补课文空白,激发想象。有的课文为行文需要,言简意赅,嘎然而止,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此处,便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凡卡》一文,结尾写到:“凡卡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文末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此时,可引导学生想象: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爷爷会带他回乡下吗?等待凡卡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呢?学文至此,学生心中充满着对凡卡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于是思绪如潮,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悲情故事便流诸笔尖。

3、借助课文插图,写想象短文。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想象的形象支柱。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写好想象短文。如教学《丑小鸭》一文时,教师可借助插图(丑小鸭在湖边芦苇悄悄地过日子,样子很伤心。)引导学生想象:丑小鸭悄悄过日子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于是,学生开始想象,有的说:“没人照顾他”,有的说:“没人跟他玩”,还有的说:“他常常偷偷地哭,怕被人欺负。”……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透过插图,想象着丑小鸭艰难生活的一个个场景。这时,要求学生写下短文,便是水到渠成。

4、想象拓展,创造性复述。

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加以想象拓展,完成创造性的复述,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标。如学完短小的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并加上动作、表情,创造性地复述,还可以拓宽学生思路,结合实际,讲讲类似寓言中的例子。这种训练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实现了从仿到创的过度。

二)、归类练习,授予技法,提升想象力。

一般来说,想象作文是由科幻类、童话故事类和愿望类三大类组成的,以考试考查情况看,较为常见的题目有“我的太空之旅”、“写一个童话故事”、“假如”等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这三类作文呢?

1、科幻类

科幻,顾名思义是科学幻想的简称,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科学性。它往往通过幻想的手法,把未来的事情当作现实来描写。那么,如何写好科幻故事呢?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驰骋。在幻想的世界里,他们可以到广阔的太空发现宇宙的奥秘,到神秘的海底探测丰富的宝藏,到未来的世界感受科技的进步,甚至可以到人体内旅行,探寻生命的源头……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思路,拓宽想象的思维空间。其次,要引导学生设计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著名科幻小说家叶永烈说科幻就是:“现实的科学+合理的推理。”这种推理要以现实的科学为基础,并把推理置于一个完整的故事中,其间要有情节,有人物,且故事情节要生动离奇、多设悬念、充满趣味。再次,要注意内容健康向上,能激励人心。科学幻想不是无端的妄想,而要给人们带来憧憬,带来希望,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并鼓励人们去创造它,实现它。

2、童话故事类

童话故事是古往今来儿童文学中最受儿童欢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新奇情节而创作的具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它体现了人类对生活和世界的美好幻想。教师要充分利用童话发展儿童的语言,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1)确定主题,大胆想象。

好的童话只有反映一定的主题,揭示一定的道理才有意义。例如普希金的著名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长长的篇幅表现的主题只是对贪婪的谴责。苏联童话《七色花》,其主题则是教育孩子只有将手中的权力用来为他人造福,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如果主题不明确,首先就难以吸引儿童进行阅读,即使读了也是使人摸不着头脑。因此,教学时要提醒学生在创作童话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想好要揭示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人什么启迪,然后大胆想象,把常见的人、物、生活编织成一个丰富、奇异的幻想世界。

2)设计完整、离奇的故事情节。

在童话中,情节的作用非常重要。儿童出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遇事喜欢追问来龙去脉,刨根问底。教学时,要教会学生构思一个生动完整的情节,做到有头有尾。此外,还应提醒学生,完整的情节如果很平淡,没有意外的转折出现,没有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文章也不能吸引人。因此,故事的发展走向要新奇,情节要跌宕起伏,以抓住读者的心。

3)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的表现手法。

对童话来说,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是必须掌握的。在童话中,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会被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描述孩子的小,一根针可做佩剑,小白鼠可做座骑(《大拇指汤姆的故事》。在童话中,常常运用到拟人的表现手法,它把非人类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思维、情感、行动等生命特征,使好与坏、善与恶形成强烈的对比。象征也是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象征是童话创作把幻想和现实融合起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创作时应用多种表现手法,从而把童话写得生动有趣,富有时代气息,并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3、愿望类

愿望是对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设想与期待。它是超越现实的高远的想象。愿望类想象作文,是学生在自己想象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它往往是美好的。小学生作文中,经常遇到的愿望类作文模式有:“假如我是-------”或“假如我会---------”在这类作文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畅谈理想,放飞梦想。教学此类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立足现实,用一双慧眼去发觉现实中的存在的缺陷,然后从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角度来考虑,自己最想改善或改变的是什么现状,从而明确自己的理想或梦想是什么。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指导学生重点描述愿望实现后美好景象。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其他形式的训练,如:静物作动态想象;对抽象词作具体形象想象;对物作拟人想象等。通过这一系列想象的形式练习,逐步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想象,是小学生写作时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从本质上说,写作就是一种创造。而创造能力则是新的时代对新世纪主人的呼唤。作为新世纪的语文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经验,博览群书,放飞想象的翅膀,利用写作文这一平台,在儿童心中播下更多创造未来的美好种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王振宇《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5

3、金振邦《阅读与写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7

4、陈胜伟《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湖川中学

5、陈景松《“想象与作文”断想三则》福建教育1999.6总第5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