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2-04-20 08:49:00

浅析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得到教师及社会的重视。虽然多媒体技术对教育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事物总是有正反两方面的,不运用好这门技术,反而会适得其反。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益与弊方面的分析,提出如何在课堂中能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影响

【正文】

在日常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很多爱玩而不专注上课的同学,上课时,只要本人出示非常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他们的注意力就特集中,学习效果非常不错。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且帮助本人突破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也在一段时间当中,滥用了多媒体技术,给自己的的教学带来了负面的效果。深刻反思,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益处

1、激趣导课

把多媒体这一手法适用于导课环节中,恰能适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的特点。借助多媒体导课,从课堂的开始,便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开启学生思维,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本人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的课件,创设情境。出示圆明园整体示意图,感知圆明园规模的宏大;欣赏圆明园局部景色,感知圆明园的辉煌,分别展示“平湖秋月”、“雷锋夕照”、“安澜园”、“狮子林”精美图片;最后播放电影片断,认识侵略者的贪婪与疯狂。引领学生赏析图片,领略圆明园惜日的辉煌,展示圆明园焚烧前后情景的对比。这样,从课堂的开始,便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强化学习动机,开启学生思维,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突破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如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学生难以体会之处。有时本人在滔滔不绝地讲解,反而会使学生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多媒体能克服失控的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或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的妙处。如,本人在教学《詹天佑》一课中,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出来到底是怎样的。为了降低教学坡度,突破教学难点,于是就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计算机大屏幕显示一列火车向东北驶去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拉的火车头推。接着让学生想象火车是怎样爬上直陡坡的,让他们自由发表意见。最后学生再通过大屏幕观看火车爬上直陡坡的全过程。这样既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课文的含义,又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和密度,让学生通过具体画面体会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优化朗读

朗读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如能充分地应用多媒体来优化学生的朗读,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还助于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综合能力。如,教《》时,播放身上多处受伤还挪动身体,向敌人的火力点慢慢地前进,以至于最后壮烈牺牲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他那为祖国为人民为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情形,使他们受到感染从而产生敬仰之情,再让他们朗读课文,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情境当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和注意事项

现在,上公开课或参加优质课评比都非有课件不可,致使一些教师将采用图片、挂图等就可以完成的教学,为了上档次而挖空心思地使用华丽的课件,把备课的时间和了解学生的时间大量花在课件制作上,忽视了对教材、学生情况的把握,降低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有甚者为了突出课件而改变教学流程,放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选取材料难

课件的制作的制作必须要有大量的素材准备,而某些教师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或运用素材,而只是在公开课前,匆忙寻找与课文配套的材料。有时就一节简简单单的课件,花了整整几周的课余时间,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占用了许多本可以用来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素质的时间。

2、制作技术难

一些优秀的多媒体课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它的技术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可以说某些教师连简单的powerpoint也不会制作,只会用现成的课件,想要利用课件来上一节课的话,那只能请其他人帮助制作来完成了。即便使是学会了制作,也得利用相应的软件和制作工具才能完成,而且受技术和硬件设施等限制比较大。如,前段日子有教师到某个学校上课,把制作好的课件带过去,但是那个学校由于教学设施相对落后,使制作的课件而无法使用,把原本要上课的思路全打乱了,你说还能上好课吗?

3、使用得当难

每位学生的生活环境,接触的事物,家庭的影响各不相同,使各个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接受能力,由于,多媒体课件主要画面组成的,在前面展示的东西会很快会消失掉。给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他们对上个教学环节还没有反映过来时可能就已经转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了,失去了回顾与反思的机会。

还有课件一般情况下都是相对的定形的,很少能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来随意使用课件,它往往只能根据原有的设计程序来实行操作,而几乎不能根据课堂情况增减课件内容,因此课堂的生成性效果较差。如,个别教师为了接预定的播放顺序演示所准备的内容,课上就得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既定的流程上来,实质是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多媒体为中心”。使教育丧失了自我。

三、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建议

上好一堂课,平时不仅要对教材的进入深入地钻研,还要多积累多媒体课件的素材,精心地制作,在必要的时候,通过适当地运用才能达到良好效果。教学中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还是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采用与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保证播放的效果

1、注意播放的技术质量

在播放多媒体前,要注意机器银幕的位置是否恰当。在教学活动中,先播放什么,后播放什么,怎么播放,播放的时间要多少,是否要重复播放等,都要做到播放的步骤有序,方法恰当。播放时,要注意图像清晰明亮,使全班学生都能够非常容易地看清楚。如果,有声音,要处理好里面的音质,播放时使全班学生能听得清楚。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电教知识基础,能在电教媒体出现小故障时能够及时地处理故障或随机应变地进行教学。

2、播放要适量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因此,应该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应该用录像的,应该用录音的,哪种手段最佳就用哪种,决不是媒体越杂,越花哨越好。可用不可用时,不用;多用少用一样时,就少用。

3、播放要适时

所谓适时,就在学生最需要电教媒体帮助解决问题时,及时地播放,做到教其所需,解其所惑。教学中过早过晚地使用信息技术,都是违背教学规律。只有把握好时机才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优化课堂教学。如,《燕子》中“蓝蓝的天空,电杆连着几痕细线,这多么想正在演奏的五线谱啊!”这一句中的“痕”学生一时比较难以理解为什么不用“根”、“条”等词语呢?这里,我们就可以播放课件:天气阴暗,远处电线只能隐隐约约可见,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感觉,电线犹如五线谱,与犹如音符的燕子相映成趣。使学生很快的读出了“痕”的感觉。这样既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又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和密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播放时要注意给学生适当提示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播放图片或课件等媒体时,应先告诉学生看什么或听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看或听要注意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要求,易引起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探索和创造的能力。

如,一位教师在上《挑山工》时,出示课件,一个挑山工挑着东西沿直线往山上走,另一个挑山工沿折尺形往上走。让学生看后问:“你们比较一下,哪条路线长?让你们走这两条路,走哪条花的时间多?”学生很快就说:“走弯(折尺形)的花的时间长。”这时,那位老师就说:“虽然那个走折尺形的路比较花时间。可现在有人喜欢走折尺形的路线上山,你知道为什么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挑山工》,从课文中找找答案。”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的几句话,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接下来教学效果就格外好。这里我们知道教师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利用学生求知的欲望,结合多媒体课件,适当地给学生提示,却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要善于引导

1、引导观察。

多媒体提供的观察的画面有以下几种:

①观察静止画面。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分清主次,完整地认识观察对象。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发现学生没有见过那种描绘大榕树茂盛的情景,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有见过榕树,尽管教师用语句来畅讲榕树之大、之生机勃勃,书上也有相关的语句,但学生终究不能体会大榕树的盛况。这时,如果出示投影让学生看一看大榕树,引导学生从远景的一大丛一大簇碧绿到近处的枝枝叶叶进行感知,那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一些形容词、感叹句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了,甚至都不要教师再多加引导。

②观察活动画面。对于这样的画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清活动变化的全过程,特别是活动变化前后的不同现象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篇科普文章,明白超声波原理是一个重点。若用讲读法理解,就花时多,见效慢。就应用了多媒体活动画面来理解这个重点:先利用flash做水波纹碰到障碍物而荡回来的演示,接着把肉眼看不见的超声波化为具体形象的可视图像,使学生“看到”超声波碰到石壁返回来,耳朵就听到“回声”。学生通过这一现象有了感官的认识,很快就理解了这个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学生思考。

要善于设疑引思,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学生想得到解答而又一时难于解答的问题,一起思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如,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在教学《狼和小羊》时播放课件,当狼扑向小羊时定格,引导学生继续想象创新,问:“小羊最后结果会怎么的?请同学们说出各自的想法。学生面对定格的画面续想出小羊急中生智逃脱的办法;续想出小羊急中生智巧斗的办法……从上可见,应用电教媒体有助于阅读教学开创一片想象创新的天地,进入一种美好的教学境界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抽象和概括,得出结论,形成概念。

在小学低年级的汉字教学中,一位老师这样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演示时,使学生看到“鱼”字的头变成了一条鱼的头,“鱼”中间一个“田”变成了鱼身,“鱼”下面的“一”变成了鱼的尾巴,一条小鱼就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接着反向演示,鱼慢慢演变成大篆“鱼”字,接着再慢慢变成小篆的“鱼”字,然后变成隶书的“鱼”字,最后变成楷书的“鱼”字。在这么多次的演变中,既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现在文字的来源、意义,又使学生能通过这形象的演示,了解掌握了那抽象的汉字“鱼”,以次类推学生在学习其他象形字时,也能在不只不觉中掌握住。

四、结束语

总之,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牢记我们的教学是为了打好学生的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去考虑,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一定会在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正端.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J].教学月刊,2008(1)

2.田云超.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的反思[J].试验教学与装备,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