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技巧论文

时间:2022-09-10 03:26:00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技巧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之体现。”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之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之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之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之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之重点成为既重又难之“焦点”。1990年,笔者对小学作文教学之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地、系统地问卷调查分析。调查之结果表明:作文教学除了作文本身难之外,学生对作文之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是教师对作文指导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造成之,致使学生越学越难。厌烦作文之人数随年级之升高而不断增加。胡乔木在谈到作文教学时曾提出:“要从小学起,直到高中、大学,提出一套科学之设计。”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列,其效能就越高。”要克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之盲目性、随意性,就必须构建作文教学之目标序列。我们学习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原理和布卢姆掌握学习策略理论,随着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之推行,自1992年开始“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之实验研究。这项实验,体现了作文教学中之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原则,具有较高之操作性、针对性、实用性。从学生之说话到作文,探索出了一条从“仿说—听说—看说—会说”到“仿写—看写—会写—评写”之作文教学之新路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之“先说后写,连句成段,仿导结合,循序渐进,从段到篇,整体设计,从易到难,全程训练”之32个字作文教学方法。这套设计构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层次清楚、螺旋上升、系统完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之训练框架,使学生作文有“序”可循,使学到之知识技能不断地对新之知识技能起到促进作用,排除了干扰和消极影响,使整体序列牢牢地吸引学生。

在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时,我们依纲扣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对作文教学全面地、系统地设计,按照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写活动、写游记、看图作文、转述作文、应用文、扩写(缩写)、改写、缩写等12个系列,进行38种作文方法之训练,渗透8项观察训练和8项联想训练,确定了以人、事、物、景为主之训练内容180个,共240课时之训练方案,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作文训练体系。

一、先说后写,连句成段

“儿童心理发展之研究表明,一般三岁至八岁期间是儿童之智力和语言发展之最佳期”(吕敬先)。小学一、二年级正是最佳期之最后两个年龄段。在这个时期,小学生之智慧潜力和语言潜力很大。“他们经常表现出多嘴多舌,问长问短,爱看爱听。我们根据儿童这种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说话写话课,把发展儿童之形象思维和口头语言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儿童之形象思维,并促使其尽快地过渡到书面表达。”(吕敬先)一、二年级之学生之说话由不能说完整之句子到连句成段,需要说话教学训练。说话课就是要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以观察为基础,着重训练智力技能,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说话训练最主要之是抓两条:一条是言之有物,一条是言之有序。说话要有具体内容,说话要有次序”(袁微子)。在一、二年级之96个训练方案之设计中,我们紧扣教材中之说话训练内容,运用教材中现成之图画扩展训练范围。例如,把第一册28页之下图以《课外活动》为题目说一段话。同时,把以看图说话为主要内容之说话训练扩展到实景实物之观察训练上来,使说话教学既有物又有序。让小学生从模仿说话、听话说话、看图说话到学会说话,从用词造句到连句成段,发展学生之口头语言,为过渡到书面语言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物之观察和说话训练遵循“从感知到认识、到表达”这样一个认知规律。

二、仿导结合,循序渐进

学龄儿童具有较强之模仿能力,学生之说话和作文模仿能力需要教师之正确引导。从模仿开始到独立说话和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之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发展之动态过程。这个过程自然引起一种内在之动因,使儿童在原作文水平上不断引起“逐级而上”之新之需要,促进儿童作文之心理发展。在这个整体设计中,从说到写,始终贯穿了“仿导结合、循序渐进”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根据每个训练方案之教学目标提供例文外,还对每年级提出一个具体之教学分类目标,例如:三年级之作文教学分类目标是这样之:(一)写作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二)词汇之应用会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词、象声词、成语.(三)修辞之运用会用比喻、排比.(四)结构手法有顺叙、会描写、有开头和结尾(五)标点符号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

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三、从段到篇,整体设计

连句成段是对低年级说话教学之训练要求,这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之基础。连段成篇则是作文教学之目之,也是高年级作文之主要任务。随着学生识字量之增多,语言表达能力之提高,作文知识之丰富和视野不断扩大,认知领域不断拓宽,学生从简单之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之心理能力逐渐成熟,从低年级对事物简单认识之口述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主题鲜明之作文能力也逐渐成熟。在心理能力和作文能力趋向成熟之作文训练期中仍然像低年级说话训练一样,需要有一个系统之、科学之整体设计,使学生顺应自己之心理定势,在整个训练过程之变化中像“滚雪球”那样由小(连句成段)变大(连段成篇)。因此,这套设计之整体性在每个系列中体现出来,如记事方面:先同学之间之事、父母之间之事、师生之间之事,然后是学校里之事、家庭里之事、社会上之事,最后是难忘之事、有意义之事等。这样,使学生随着自己认知范围之扩大和视野和拓展不断地满足心理欲望,学生不仅作文兴趣盎然,而且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公务员之家

四、从易到难,全程训练

从说话、写话到写完整之作文是一个从易到难之全程训练。如果从全程来分析难易,应该是“说”之容易“作”之难。具体到说话教学,用词造句容易,连句成段难;作文教学,连句成段容易,连段成篇难。为了“由易到难”之“难度”适中、适度,我们将教学中之难点分布在全程训练中。(一)按句、段、篇,从易到难。万丈高楼是由一个块块砖垒起来之,一篇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之。“一句话”就是作文之基本单位。从一年级进行说一句完整之话起步,发展到用一句完整之话说一件事,继而发展到用几句话、一段话说一件事或一个人,然后要求学生写某一事物片断或一个人之某种品质,最后使学生写成篇之文章。(二)按作文内容,从易到难。无论是说话、写话,还是作文,学生写亲人容易写别人难,写熟人容易写“可爱之人”、“敬佩之人”难;因为写“可爱之人”和“敬佩之人”在选取材料上受限制,而且要有鲜明之主题。在写景状物方面,学生写静物容易写动物难,写身临其“景”容易写联想景物难,写小之场景容易写大之场景难。在按照这个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之同时,给学生观察之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三)按作文技巧,从易到难。作文技巧包括描写、抒情、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还包括结构形式,表达方法。在用词造句说话教学中,以按观察顺序口述为主进行训练,连句成段之教学开始学习作文简单技巧之运用,连段成篇之教学学会部分技巧,完整之作文教学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常见之技巧,使作文技巧教学从易到难,渗透作文教学之全过程。(四)按方案顺序,从易到难。在整体设计之240课时训练方案中,说话教学96课时,其中重点训练64课时,强化训练32课时,从简单之一事一物到复杂之两件以上之事物。作文教学144课时,其中重点训练96课时,强化训练48课时,从一个片断到结构完整之作文。这样,使作文教学从易到难在全程训练中呈现出科学之、有序之、合理之梯度,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做起来也不难。

在“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实验研究之同时,我们摸索出了与之配套之课堂教学模式,即:确定目标—感知材料—感知技巧—形成能力—作文实践—作文评价。这种模式形成课堂教学之七环节。

这个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之,它随着整体设计训练之需要而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地优化整体设计之每一个方案之课堂教学过程。